黄天之世 第65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和阎忠认识多年,自然也是知道阎忠的性格,本来他已经是准备好了长篇大论,但是阎忠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却是让许安有一种一拳打到了空气中的感觉。
    “益州之事我已经听说了,那个赵祗按理来说是可以晋封为正四品的将军,但是最后明公是给他封了伯爵,晋为了从四品的镇南将军。”
    阎忠笑了一笑,许安了解他,他又如何不了解许安。
    说回凉州其实是假,想要将许安叫回中州才是真的。
    “明公第一是觉得赵祗的能力还需要考察,第二便是一直跟在麾下的将校心有不满,可对?”
    “阎公慧眼如炬,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关节。”
    重新听到阎忠出谋划策,许安不由的感到一阵轻松。
    贾诩虽然智谋过人,但是长于军略,对于人事之类并不擅长。
    不过贾诩毕竟之前一直都官职不高,到董卓麾下最高的官职也才只是都尉,到太平道内任中军府府令也没有几年。
    阎忠可以算得上是全才,或许军略智谋不如贾诩,但是贾诩也没有阎忠那样能够面面俱到。
    “第一点好办,赵祗要是有军职在身不方便进入讲武堂修习,明公可以派人先将一些兵书带给他。”
    “等到以后有机会,再将他召回长安,去讲武堂修习,能够取下白帝城,江关,赵祗此人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值得培养。”
    “我明白了。”
    许安点了点头,他主要还是受到了一些原本时空的影响。
    马相、赵祗起义带领的黄巾起义,再原本的时空之中是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益州黄巾全军覆灭。
    因此对于赵祗的能力,许安还是有些担忧。
    只有智略而不通战阵之法,并不能够长久,赵祗的短板就在于他出身低微,不知道如何排兵布阵,不太明白军阵的重要性等军事相关的知识。
    “第一点好解决,不过第二点倒是有些麻烦。”
    阎忠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缓缓开口说道。
    “袁绍此前称帝建制,与汉庭隔河对峙。”
    “如今天下三分,我太平道南北贯通,东西连接,据崤函之固,跨州连郡,强秦之势已成,辖内之民已逾千万之众,带甲之士数十万。”
    阎忠面色肃然,双手作揖,郑重的对着许安行了一礼。
    “在下以为,明公应当再进一步。”
    第七百二十八章 顺天从正
    纷纷两汉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再进一步……”
    许安眉头微蹙,阎忠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他倒是一直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法理,对于这个时代的一些规矩他并不太清楚。
    阎忠现在提起这件事,他的官职确实是有些低了。
    当初击败董卓,入主长安之后,许安在应天府的前殿,接受众人进言,进位车骑将军,进为晋侯,太平道的一众将校官吏也得到了封赏。
    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的问题,袁绍并没有称帝,益州也没有收取,天下还没有变成三分之势。
    但是现在袁绍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魏,和汉庭南北相对。
    他也已经取得了益州,天下十三州已得其四,占据了整个汉帝国差不多整个西部的疆域。
    天下已成三分之势,太平道、魏庭、汉庭三足鼎立。
    现在三足鼎立的情况和原本的时空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情况相去甚远。
    太平道就像是一个加强版的蜀汉,除去益州外,关中、凉州、并州都被太平道所占据。
    这个局面可是当初诸葛亮做梦都想要取得的局面,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都是为了夺占关中和凉州。
    汉庭就像是一个加强版的吴国,比历史上的吴国多了一个荆北,还多了徐州、豫州和兖州。
    魏庭却是一个削弱版的魏国,少了一个并州,还少了豫州、兖州、徐州和司隶,还少了半个幽州。
    不过现在袁绍占据的地方底蕴尚存,冀、幽、青等地还没有因为频繁的战乱而百孔千疮,人口锐减。
    而这种局势之下,许安还只是一个车骑将军,一个晋侯却是有些小了,弱上了不止一头。
    历史上朱元璋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因此避开了元朝的主要目光,为后面的发展积蓄了力量,也为最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不过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建制开国的时候,疆域也没有如今的太平道大。
    现在太平道也确实走到了开国的这一步,在法理上来说,只有成为了王,才能名正言顺,才有资格建百官司属。
    许安现在的官职是车骑将军,在法理上只能够开府建牙。
    不过又因为有太平道道主这一身份的特殊性,所以许安做的很多事情也没有人来说道。
    “明公没有感觉到麾下将校的想法吗?”
    阎忠端起石桌上的水杯,看到许安思索的神色,接着询问道。
    许安心念微动,他确实记得,当提到中原的局势汉魏两庭时,麾下将校确实有些愤愤不平。
    “天下三足鼎立,汉魏两庭南北相峙,如今我太平道之势已成,但是明公迟迟未有开国,却是让众将多少有些焦急。”
    建制开国,便意味着真正的在这个天下站稳了脚跟,雄踞一方。
    “明公封赏的归义侯都有三个了,自己还是侯爵,多少也有些……”
    阎忠见到许安似乎有些被说动了,继续道。
    南匈奴的老单于投降后,被许安封为了归义侯,匈奴的名字被抹去了,后来老单于死后,归义侯也无人袭爵。
    上谷乌桓部的统领难楼,后面在彻底归附之后,也被封为太平道乌桓归义侯。
    前不久,中部鲜卑的骞曼也被封为太平道鲜卑归义侯。
    也就是说,许安作为晋侯,封了三个侯爵……
    许安老脸一红,好像确实有点不妥当,名义上说不过去。
    “所以在下以为,明公应当再进一步,称王建国。”
    阎忠放下了水杯,笑道。
    “称王开国,一可安定人心,二可鼓舞士气,三可占据大义,益州新平,益州豪强世家可都在观望,明公的行动。”
    “不仅仅是益州的豪强世家,实际上如今太平道内千万之民都在等着明公的举措。”
    “等着我的举措?”
    许安眉毛微挑,疑惑道。
    “我常伴明公身侧,自然知道明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阎忠的目光从一旁的水面上移到了许安的身上。
    “只是民间的乡民可不知道明公想要做什么。”
    “明公只是车骑将军,只是晋侯,这两个头衔都远逊于太平道的道主。”
    “他们很疑惑。”
    “疑惑什么?”
    “疑惑明公到底是想要做什么,是只想固守一方传播太平道,还是有更大的雄心……”
    许安沉默不语。
    他明白阎忠所说的道理,法理,法理,归结到最后还是法理两字。
    汉时的天命说不是一人相信,不是小部分人相信,而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
    法理重要无比,不仅仅是豪强世家在乎,升斗小民也在乎。
    汉室统治华夏数百年早已经是根深蒂固,扎根于人心深处,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动摇。
    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横扫八荒,肃清宇内,重兴汉室,汉室似乎真的已是天命永固。
    天命说。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协昔日称帝时,就算曾经是皇帝,但是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去承认。
    虽说董卓废帝是以武力相逼,但是程序却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直到孙坚收复了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之时,这才使得众人心中改变了看法。
    汉室也因此再度有了兴复的迹象,人心不再浮动。
    袁绍想要称帝,也是伪造出了传国玉玺,又以假龙吟声证明天命,建立魏国,自称为帝,以此笼络人心。
    让许安迟疑的不是建国,建国是必定的事情。
    但是建国称王,称王之后便要考虑称帝的事宜。
    似乎又到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封建王朝,也加入了轮回之中。
    但是许安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后世的制度优良,但是那是在后世,而并非是现在。
    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这句话和春秋时期的南橘北枳有共通之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最适合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在如今这个时代,去实行后世的那些制度其实才是逆着时代的洪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