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云烟几乎惊惧的默默抿唇低下头,端正恭敬的福身。
午门鼓响,动人心神。
大臣们工工整整的列队进去,在巨大而空阔的宫墙下显得是那么渺小。
当鲜红的大门再次合上时,云烟觉得这巍巍紫禁城有些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静静地蛰伏在这苍茫大地,冷眼看着这人间冷暖,不知道吞噬了多少岁月故事和纷繁人心。
但是,紫禁城仍旧是那么美轮美奂,引无数人折腰。
阳光出来了,照耀在午门高大宫殿正脊飞檐的螭吻上闪闪发光。
螭吻,龙之第九子。平生好吞,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龙之第一子,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之第二子,睚眦。
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之第三子,嘲风。
平生好险又好望,形似兽,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紫禁城规格最高的正殿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太和殿也是唯一一座十只仙人走兽的殿宇。次要的殿堂则都要相应减少。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是九只仙人走兽,少最后一只行什。
它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凤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之第四子,狻猊。
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这只神似狮子的龙子连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是很英俊轩昂的动物。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对其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之第五子,蒲牢。
平生好鸣好吼,形似盘曲的龙。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之第六子,赑屃。
又名霸下。平生好负重,形似龟,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它驮着,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都可以看到。
龙之第七子,狴犴。
又名宪章。它平生好讼,形似虎,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之第八子,负屃。
平生雅好斯文,似龙形。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赑屃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之第九子,螭吻。
又名鸱尾,平生好吞,鱼形的龙。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吞脊兽,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在□城楼上,除屋脊上的龙吻外,两坡垂脊上也各有一龙吻,亦称垂脊吻,其体形略小,呈前趋势,起封护两坡瓦陇和装饰垂脊的双重作用。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它每每站在皇家宫殿飞檐的最高处眺望远方,姿态傲然。
至于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博大精深的含义。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皇帝即称为九五之尊。
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却不是指恰好九子,应该乃是更多。
龙之九子,面貌脾气各不相同,却都是真龙所生,引万世敬仰,奉若神明。
而千古一帝的真龙天子康熙大帝,生的龙子怕都是这样各自不同各有所长的人物,这飞出的九条龙子,谁是谁的谁,最终又会怎样呢?
我知道
午门开启,一波波的大臣们出来,周围的轿子离去。
云烟虚着眼睛仰望紫禁城上方破云而出的太阳,这里也许并不是她该来的,真的,有些刺眼。
这里,太璀璨。而她,太暗淡。
许多荣华,许多幸福,都是需要一些能承的起的身份和人物才能享用。比如……比如这迎面走出的几个人。他们身穿团龙朝服,虽面貌不一,却天生尊贵。他们,都是龙的儿子。
不知道为什么,云烟看着他们想到了三十九年春节他们围坐在紫铜火锅旁欢声笑语的样子。而今,他们的容貌英姿更胜从前,却像是有什么悄悄地改变了。一分一毫,斗转星移。他们站在一起的样子,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春风带笑的八贝勒胤禩,神情颇有些冷傲的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祯一齐在说着去新建的十阿哥胤誐要大婚的府邸上看新房。
里面,却没有云烟等待的胤禛。云烟往轿子里面更挨一挨,低着头站着静静等候。他们走近前来时,云烟不起眼的混在周围的轿夫小厮们一起给他们福身请安。
“这不是木兰秋狝老四家那个差点送命的丫头么。”十阿哥胤誐却眼尖的发现了缩在轿边的云烟,快人快语道。
九阿哥胤禟在一边轻轻瞥了一眼,目光停在云烟低垂的脸上,微微扬了扬下巴鼻间轻哼了一声。
十四阿哥胤祯在马前则侧了头,一双与胤禛相似的漆黑眼睛若有所思的看着云烟。
云烟低头恭敬的福身,太阳穴已经开始微微疼痛。轿夫小厮们都恭敬的往外面退退,不敢离几位爷太近。
胤禩将目光投向十阿哥胤誐,他几乎立刻消声摸摸鼻子钻入轿子。十四阿哥胤祯上了马,九阿哥胤禟也上了轿子,都启程离开。只有胤禩站在原地。
云烟已经几乎窒息,任谁也受不了这样一次次的咄咄相逼。何况,你根本不清楚是为了什么。到底……云烟突然意识到一个最糟糕的细节,几乎背脊冰凉——他莫不是认为她是专门去救他的吧?头疼脑涨。
“伤好些了么?”胤禩温润的语气像羽毛一样拂过耳畔,能引起骨髓深处的战栗感。
午门鼓响,动人心神。
大臣们工工整整的列队进去,在巨大而空阔的宫墙下显得是那么渺小。
当鲜红的大门再次合上时,云烟觉得这巍巍紫禁城有些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静静地蛰伏在这苍茫大地,冷眼看着这人间冷暖,不知道吞噬了多少岁月故事和纷繁人心。
但是,紫禁城仍旧是那么美轮美奂,引无数人折腰。
阳光出来了,照耀在午门高大宫殿正脊飞檐的螭吻上闪闪发光。
螭吻,龙之第九子。平生好吞,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龙之第一子,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之第二子,睚眦。
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之第三子,嘲风。
平生好险又好望,形似兽,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紫禁城规格最高的正殿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太和殿也是唯一一座十只仙人走兽的殿宇。次要的殿堂则都要相应减少。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是九只仙人走兽,少最后一只行什。
它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凤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之第四子,狻猊。
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这只神似狮子的龙子连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是很英俊轩昂的动物。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对其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之第五子,蒲牢。
平生好鸣好吼,形似盘曲的龙。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之第六子,赑屃。
又名霸下。平生好负重,形似龟,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迹,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它驮着,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都可以看到。
龙之第七子,狴犴。
又名宪章。它平生好讼,形似虎,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之第八子,负屃。
平生雅好斯文,似龙形。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赑屃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之第九子,螭吻。
又名鸱尾,平生好吞,鱼形的龙。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吞脊兽,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在□城楼上,除屋脊上的龙吻外,两坡垂脊上也各有一龙吻,亦称垂脊吻,其体形略小,呈前趋势,起封护两坡瓦陇和装饰垂脊的双重作用。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它每每站在皇家宫殿飞檐的最高处眺望远方,姿态傲然。
至于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博大精深的含义。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皇帝即称为九五之尊。
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却不是指恰好九子,应该乃是更多。
龙之九子,面貌脾气各不相同,却都是真龙所生,引万世敬仰,奉若神明。
而千古一帝的真龙天子康熙大帝,生的龙子怕都是这样各自不同各有所长的人物,这飞出的九条龙子,谁是谁的谁,最终又会怎样呢?
我知道
午门开启,一波波的大臣们出来,周围的轿子离去。
云烟虚着眼睛仰望紫禁城上方破云而出的太阳,这里也许并不是她该来的,真的,有些刺眼。
这里,太璀璨。而她,太暗淡。
许多荣华,许多幸福,都是需要一些能承的起的身份和人物才能享用。比如……比如这迎面走出的几个人。他们身穿团龙朝服,虽面貌不一,却天生尊贵。他们,都是龙的儿子。
不知道为什么,云烟看着他们想到了三十九年春节他们围坐在紫铜火锅旁欢声笑语的样子。而今,他们的容貌英姿更胜从前,却像是有什么悄悄地改变了。一分一毫,斗转星移。他们站在一起的样子,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春风带笑的八贝勒胤禩,神情颇有些冷傲的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祯一齐在说着去新建的十阿哥胤誐要大婚的府邸上看新房。
里面,却没有云烟等待的胤禛。云烟往轿子里面更挨一挨,低着头站着静静等候。他们走近前来时,云烟不起眼的混在周围的轿夫小厮们一起给他们福身请安。
“这不是木兰秋狝老四家那个差点送命的丫头么。”十阿哥胤誐却眼尖的发现了缩在轿边的云烟,快人快语道。
九阿哥胤禟在一边轻轻瞥了一眼,目光停在云烟低垂的脸上,微微扬了扬下巴鼻间轻哼了一声。
十四阿哥胤祯在马前则侧了头,一双与胤禛相似的漆黑眼睛若有所思的看着云烟。
云烟低头恭敬的福身,太阳穴已经开始微微疼痛。轿夫小厮们都恭敬的往外面退退,不敢离几位爷太近。
胤禩将目光投向十阿哥胤誐,他几乎立刻消声摸摸鼻子钻入轿子。十四阿哥胤祯上了马,九阿哥胤禟也上了轿子,都启程离开。只有胤禩站在原地。
云烟已经几乎窒息,任谁也受不了这样一次次的咄咄相逼。何况,你根本不清楚是为了什么。到底……云烟突然意识到一个最糟糕的细节,几乎背脊冰凉——他莫不是认为她是专门去救他的吧?头疼脑涨。
“伤好些了么?”胤禩温润的语气像羽毛一样拂过耳畔,能引起骨髓深处的战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