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八,为了躺赢肝技能 第10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想好像也差不多了,一般人的耐心也就几天,加上练了几天,估计有些胳膊酸手疼的。眼看‘师傅’已经没新东西可教,估计也就这样了,自然没兴趣再来。
    还有八个,也算行吧!
    但是这几个就别让他们走了。
    燕长青想着,喊了起来。
    “二娃,来一个!”
    二娃提着棍子小跑上前,先来一个帅气的侧翻,棍子一挥,风声呼呼……
    “铁蛋,该你了!”
    铁蛋缓步上前,把棍子往脚下一放,而后马步一扎,双拳并拢,接着一声大喝,两条胳膊甩的比转棍子的都快……
    “小志,上!”
    小志棍子背在身后,上前就是一连串的踢腿,前踢后踢二段踢连环踢转身踢……
    “小浩小朋!”
    两个熊孩子一起大喊着上前,砰砰砰把地毯摔得腾起了烟雾——放假了没人打理,地毯有点脏。
    ……
    看到剩下的这八个孩子眼中的光,燕长青放心了。
    总算吸引住你们了,不然最后这几个在走掉,那可真就有点不好看了。
    等到几个熊孩子乐滋滋地提着棍子站到一边,还故意站得笔挺,一副雄赳赳气昂昂地模样。
    燕长青很满意地点头:“你们看到了吧,都是一样的年龄,有的年龄比你们中的一些同学还小点,他们都能做到,你们练上一个月也就差不多了。”
    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第130章 坑货和高粱
    晚霞如同层层叠叠的棉花堆,本应艳俗的暗红色,却让人感觉到鬼斧神工的无限自然之美。
    周围高高低低的房屋都被染上了一层红晕,人们的身上,绿色的树上。一切都仿佛变了颜色,成了一副人间再高明的画师,也画不出的美景。
    不过燕长青觉得自己可以,如果以后有时间,就点个画画的技能,突击猛练三五年,大概就没什么自己画不出来的了。
    好不容易才让剩下的几个孩子对练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现在有点膨胀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很好,只要几个孩子的热情能保持下去,到下周自己再来一趟,给他们的热情之火再加一把柴,也不用加多少次,让他们保持到节日前登台表演就行。
    又拉过祝晓斌给他指点了一番,让他以后利用放学时间带这几个学生一起训练。
    重点表示,可以不用只教基础,教一些当年他开始学的时候,练的那些好看的招数就行。
    反正只是为了登台表演,其他的等表演之后再说——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压根不用说。
    ……
    回到大燕庄的燕长青,就可以正式宣布,自己已经突破了小学一年级的大劫,成为了一名小学二年级大佬。
    可以享受一年级及以下,那些学童们羡慕憧憬的目光了。
    不过和以前一样,他依然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到学校上学如同做客,是否多坐一会儿要看情况,然后去小诊所里面,当兼职医生。
    申医生还笑他:“让你这个小富翁来替我坐诊,还不用给工资,我现在觉得赚大了。”
    笑完了还继续教他辨别药材的好坏。
    表示这很重要:“村里人也不懂,带来的药材有好有坏,倒不至于是变质的,是说效果。你买人参知道年头多的更好,其实别的药材也一样。咱们自家种的麦还分个好坏,去卖棉花人家还给个评级,这药材你不分好坏,能行吗?”
    嗯,是这个理儿。
    不过申医生毕竟只是小诊所医生,道理他是懂的,可实际上接触最多的,也就是一些常见廉价药材,稍微价格高点的或者用途不够广泛的药材,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燕长青相当理解,毕竟这是个干了快二十年都住不起楼的医生——以前他还觉得申医生应该有点钱的,因为当下流行藏富,所以不盖新房子,直到某次听见了申医生老婆吵吵他又赊账。
    不过好日子就在眼前,马上医生职业就会变得好起来的。
    ……
    看了看时间,快放学了,燕长青站起来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申医生也不说让他留下的客套话,俩人现在经常待一起,已经不需要这种虚假的客气了。
    顺着小路走不远,就到了学校后边,再走几步就站小路口等着。
    等到听见学校里面,炮弹壳的声音传来,就代表着学生们放学了。
    为什么是炮弹壳的声音,因为别的学校有的是钟声,有的是铃声,申庙小学的就厉害了,是用一个炮弹壳当钟做铃,挂在学校一棵大柏树上。
    很快学生们就如同下河的鸭子出笼的鸡,恨不得扎起小翅膀飞上天一样,乱哄哄地冲了出来。
    看到燕长青在这儿等着,不但大燕庄的学生自觉等着,连鹅头湾鸭头洼的学生们也等着。
    不过有些奇怪,燕长青看着跑过来的二娃,居然没看到铁蛋。
    铁蛋多老实一孩子,不至于被留校吧?
    二娃很快就跑过来解开了他的疑惑,这家伙一脸的幸灾乐祸:“七斤哥,铁蛋被老师批评了,再等会儿才能出来。”
    “为啥?”燕长青纳闷。
    他提前对这些熊孩子们进行了一些“学前教育”,还经常鼓励大家在学习上互相比赛竞争,所以现在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比他曾经知道的好很多。
    而且虽然很多事变了,但是有些事又没变。比如曾经的铁蛋一直学习就认真,反正比当年的二娃和他自己强很多很多。
    现在铁蛋的学习依然很好,而且因为同样一起接受过“学前教育”,比他知道的还要好。
    不但学习好,还比较遵守纪律,算是村里少有的好学生了,那他为什么会被老师批评呢?
    在燕长青的思绪中,二娃回答了他心中疑问:“铁蛋下课的时候站炮弹壳底下被抓了!”
    燕长青无语的很,没听过站一下就被抓的,他不说话,继续等着二娃说。
    “我敲炮弹壳了,他跑的慢,被老师抓了。”二娃果然没让燕长青失望,喜滋滋地说出了最后的答案。
    燕长青松了口气,没错,有些事果然没变。
    比如说,有些坑货永远是坑货。
    ……
    在这里上过学的学生们,很多人都会记得,快放学时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等老师来敲炮弹壳的期待。
    而很多人也记得,等放学或者下课的时候,就有那么几个学生,开始打这个炮弹壳的主意——每天听着它的声音上课下课,谁不想自己敲一下自己体验体验呢?
    当初燕长青也干过这样的事儿,趁周围没老师,“当”地一声响后,先贼头贼脑看一下有没有被发现,然后再在同学们的各种复杂目光里,洋洋得意趾高气扬。
    只不过他没像二娃这样,自己敲了顺便还要坑一下朋友。
    好在铁蛋平时表现良好,老师们又不会让其他孩子等太久,也就三几分钟的时间,铁蛋就红着脸跑出来了。
    然后对着二娃恶狠狠地说:“二娃,老师让你下午喊你妈来。”
    二娃吓了一跳:“铁蛋,你果然是不讲义气的,居然出卖我……”
    铁蛋哼哼了两声,一转头冲燕长青喊道:“七斤哥,咱们快走吧!”
    看他说话时眼角抽搐嘴角歪斜的模样,燕长青觉得他应该不是中风,大概是在给自己暗示。
    一想就明白了,应该是这次铁蛋没有不讲义气,他没出卖二娃,刚才的话只是吓唬二娃的。
    那就先让那坑货纠结一会儿吧!
    ……
    一大群人放学后走一起还是挺热闹的,而且每个村有多少人,关系好的互相凑一起,也免得有人私自跑别处玩。
    以前放学的二娃是比较欢腾的,有时候遇到了从外边拉着大酒罐回来的拖拉机,他还试图拦车,想上去体验一下钻罐子里啥感觉,虽然没得逞过。
    不过今天二娃有点蔫儿,看到拉罐子的拖拉机也没兴趣了,耷拉着个脑袋,有气无力的。时不时牢骚一句铁蛋不讲义气,还试图让燕长青帮他声讨铁蛋。
    燕长青才不搭理他,这个家伙太坑,得治治他。
    等快到了村子,铁蛋才哈哈大笑:“二娃你受骗了,老师没有喊你妈去。”
    二娃已经想了几百个哄老妈的借口,也想好了以什么姿势迎接老妈的扫帚把,突然听到这句话有点怔住了,然后就疯跑着追向了提前逃跑的铁蛋:“铁蛋你骗我你个大骗子我要打死你……”
    燕长青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跑远,也和周围的学生们打个招呼,回家吃饭去了。
    ……
    下午就不去学校了,继续去酒厂。
    他准备尝试一下多种原料搭配的酿酒方法,最主要就是改良一下原料。
    比如给高粱里面加点玉米等其他东西,不再完全用高粱。
    一个原因是需要提升技术,不能只靠着一种技术一直熬,那样是会熬出头,但是需要花费时间太长。
    另一个原因是,防止只用一种原料,将来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原料紧缺,被卡脖子。
    当然主要还是提升技术为主,技术提升上去了,触类旁通,说不定过几天就能用红薯酿酒,这玩意儿亩产大几千斤,随便种一点,一年到头人吃的喂猪的都够了。
    燕长青只是想防范于未然,其实周边地区种高粱的并不少。
    因为高粱虽然作为粮食吃起来口感很差,但是高粱浑身上下都可以用,说全身是宝都不为过。
    早些年村里还有一些蓑衣,就是高粱叶子编的。
    再比如说最顶端,长着穗子的那根高粱杆,在生活中的用处就很大。
    当地农村厨房里,很多厨具都是那一根根细细的高粱杆做成的,放馒头的筐子,平时做饭需要馏馒头的篦(bi)子,篦帘等,还有扫地的扫床的扫帚,厨房用扫锅台的小扫把等等。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床上,最下边都是“笆薄”,是用整棵的高粱杆编的。
    通常农村木床是梯子形的,笆薄的作用是支撑,在笆薄上面放的是麦秸秆编制的“稿荐”,最上面铺棉被或者席子——席子也有用高粱杆的皮编制的。
    真正的纯天然床铺,不含任何工业品,连麻绳的制作都取材于村边土沟里自种的麻。
    除此之外,高粱杆还能用在盖房子上,它的用处之多,一般城市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所以在农村经常有这样的景象,一个简单的木架子上,前面一个身穿蓝布衣的老头编高粱杆笆薄,他要不停地走动,用的麻绳的一头要绑半块砖头或者石头坠着绳子,让高粱杆之间的缝隙更小。
    燕长青现在的相机底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因为要不了多久,就再也见不到这种属于农村独有的景象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