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番话相对于十五世纪的郑和而言,有点深奥,但作为一个航海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消化了片刻,才道:“钢铁战舰的强大,应该还是架构于火器的强大之上,按照现在火铳的射程,似乎钢铁舰队还无法达到左右国家命运的地步?”
    黄昏笑道:“不是这么看的,火铳,终究只是一种武器而已,别忘了,战舰真正的威力在于舰上火炮,以及对海路的控制和对陆路的支援。”
    郑和若有所思,“你的意思,在打造钢铁战舰之前,还得想改进优良火炮?”
    黄昏点头,“火炮的研发、改进、优良,这个事情是必然的,军器院和时代商行的火器研发部门,一直就有这个项目,大监你不妨这么想一下,假设我大明打下日本了,然后有一天日本要反对大明,那么我们派出钢铁战舰去平叛,我们数十艘战舰横列在日本港口的前面数百米处,他们的火炮打不到我们,就算打到了,也破不了我们钢铁战舰的防,火铳更不行,但是我们数十艘战舰的火炮齐发,一阵饱和火力覆盖轰炸之后,再神机营登陆,进入已经被火炮轰成废墟的港口,谁能抵挡?”
    又道:“而且我大明有如此强大的钢铁舰队的话,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送兵力和粮草,完美解决以往战事所要面对的各项问题,最简单的例子:钢铁战舰存放粮草,游曳在沿海,有火炮和火铳的保护,敌军就没有断我粮草的希望!”
    郑和恍然大悟,旋即笑道:“同理,如果倭寇侵犯我沿海,我大明钢铁战舰可以迅速驰援、追击,如此一来,可保沿海安宁。”
    黄昏哈哈一笑,“钢铁舰队真成了,倭寇还有生存土壤?”
    分分钟剿灭。
    黄昏继续道:“而且钢铁战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风力影响,也就是说,只要不是暴风雨天气,钢铁舰队在有足够的动力和保障的情况下,可以远航世界任何一个国度,那一天,可以真的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了。”
    郑和眼睛亮了起来,“你的意思,钢铁战舰不用风力作为动力?”
    黄昏翻了个白眼,“我的郑大监呢,你以为钢铁战舰和我们现在的战舰在重量上是一个等级的么,全身都是钢铁打造的战舰,就靠风力来行驶?”
    怎么可能。
    郑和颇有些疑惑,“那用什么?”
    黄昏目光深沉的看向远方,“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布局了,各种特种钢的研发成功后,顺天那边的工坊,其实已经在研发我提出理论的蒸汽机,这个蒸汽机才是钢铁时代的灵魂,不仅会运用到钢铁战舰上,也会运用到我时代工坊正在研发的火车上,到时候钢铁战舰和火车,都能做到日行数百里,不仅如此,蒸汽机还会运用到各种行业里,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这个在大明必将跨时代出现的时代,我将之称之为蒸汽时代!”
    日行数百里?!
    郑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太了解这个日行数百里的恐怖和强大了,要知道他几次出海,都历时三年两载,原因就是因为利用风力和人力,舰队走的太慢。
    但你要明白,这样慢的大明舰队,现在已经是天下无敌。
    如果有钢铁战舰,再日行数百里……
    那叫真无敌!
    那一天,大明想打那里就打那里,而且不会有丝毫顾忌。
    郑和急忙问道:“那顺天的工坊那边,蒸汽机的研发到了那个地步了,可以运用到战舰上了吗?是不是需要先行设计钢铁战舰?”
    黄昏摇头,“这半年我在长平,和外界断绝联系,暂时不清楚,不过想来应该快了,再有一两年大概就能诞生第一台蒸汽机,所以这一次回顺天后,待大监有空了,我们一起去找陛下,来正儿八经的设计一下钢铁战舰。”
    这也算是杀了朱高燧后给朱棣的将功补过。
    虽然朱高燧该死。
    但朱棣是个好皇弟,而他是朱高燧的父亲,何况黄昏对徐皇后也有点愧疚。
    第999章 永乐大帝之悲
    郑和笑道:“如此自然最好,关于战舰设计,我那里有一大堆的人才,就这么说吧,不论你想更要什么功能,我那些人都可以设计出来。”
    这是大明航海家的底气!
    黄昏也笑,“我相信大监有这个能力,要不然我费尽心思搞什么蒸汽机。”
    为何来到大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工业大明?
    因为大明有这个土壤!
    ……
    ……
    一路南下。
    在庆州时,许吟看见那座棺椁,知道里面躺着的是大明赵王的尸首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做梦也没想到,黄昏竟然真的敢杀藩王。
    倒是一旁的李潋滟伸出了大拇指。
    敢想敢做,有江湖豪杰气。
    事关重大,许吟不敢多说什么,问了黄昏,黄昏示意庆州这边不要发军报去顺天,他和郑和亲自去见陛下说这件事。
    然后到了长城关城。
    张辅坐镇。
    和黄昏、郑和三个人在一起密谈,得知真相后,张辅也呆若木鸡,他知道长平那边陛下在布局,但没想到这个局最后竟然导致了赵王的薨天。
    张辅想问事情详情。
    但黄昏一脸忌讳莫深,张辅也便不问了,这个事情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少,别说自己了,就是姚广孝掺和到这个事情里,都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