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吟和于彦良大喜。
    这就有功了?
    挥手,“论功还是论罪,待朕回到应天再说,你二人先行退下罢。”
    待许吟两人退下,朱棣对狗儿道:“去把两位行部尚书唤来,朕有事交代,另外,着人准备,明日启程返回应天。”
    狗儿立即去办。
    朱棣又看了一遍黄昏章折附件里的国书,暗暗颔首,不错,这封国书应该是出自黄观之手,用辞遣句无可挑剔,确实大才。
    尤其那句“勿谓言之不预也”,端的是让人惊艳。
    郭资、雒佥两位行部尚书还没到,朱棣坐在书房里陷入沉思,如何救黄昏等人,这是个麻烦事,毕竟伪造国书论罪极重,自己若是不严厉追究,无法让朝堂臣子信服,失去天子威仪的话,上行下效,以后怕还会再次出现。
    心中一动,对门外的内侍道:“去,将大殿下召来。”
    老大回到顺天后,身体养得不错,加上媳妇儿王妃张氏回来后操办了一场小型选秀,深得朱棣欢心,又有黄昏朱瞻基陪伴膝下,朱棣近来对朱高炽柔情了点。
    终究是父子。
    两位行部尚书先到,朱棣将黄昏的章折和附件丢给两人,“看看罢。”
    不出朱棣意料。
    当两人看完附件后,都是拍案惊呼,为那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感到惊艳,对黄观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朱棣笑道:“两位爱卿,觉得此事如何解决为妥?”
    雒佥和郭资知道陈天平和裴伯在顺天。
    郭资闻言道:“从规矩上来说,使团主使三人,徐辉祖、黄观和高贤宁,以及策划伪造国书的黄昏,都应重罚,砍头悬尸午门丝毫不为过,不过深究下去,使团伪造国书,是因为知道了胡汉苍父子篡国的真相,也因为知道了陈天平到了顺天,所以他们预判到了我大明王朝接下来针对安南的政治对策,于是伪造了这封国书,从某方面来说,完美的表达出了陛下对胡汉苍父子篡国的态度,也表达了我大明王朝对此事的态度,更是节省下了第二次出使的成本、时间,为我们布局争取到了极大的空间,亦是大功一件。”
    雒佥也颔首,“臣以为然。”
    朱棣面带笑意,“这么说,是将功折过?可这功再大,也抵不过伪造国书之罪,朕就算有心饶他们一命,也拗不过满堂臣子。”
    适时朱高炽在内侍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进来,行跪礼。
    朱棣心情极好,挥手,“起来罢,狗儿,赐座。”
    儿子身体不好。
    是以这段日子,朱棣大多会给他赐座。
    朱高炽刚坐下,发现父亲朱棣已经背着手站了起来,他又急忙站起来,抹了一把因为奔跑额头上浮起的密汗。
    朱棣见状暗暗有些扎心。
    这是自己儿子啊,无论何种时刻,都恪守礼节,哪怕他身体很差,也从没有不尊重自己,兼国理政期间表现卓越——哪像老三。
    这段时间的兼国理政,朱棣虽然没批驳他太多,但确实很多地方不尽人意。
    走到朱高炽身旁,将他按了下去,“坐罢。”
    在房中来回踱步,让郭资将具体情况说与朱高炽听后,驻步,问大儿子,“这事你觉得如何处置?”
    朱高炽顿时就汗流浃背。
    这是个陷阱。
    现在应天和顺天都有流言,黄昏是支持自己的,但朱高炽心知肚明,黄昏根本没有完全倒向自己,他只是相对而言对自己要温和亲近一些。
    这还是因为老二和老三把他们推过来的。
    父皇这么问,未尝没有试探自己的意思?
    怎么应对?
    在这一瞬间,朱高炽的求生欲望爆棚,起身道:“儿臣以为,功要论,过要惩,此事是功不及过,还是功过相抵,皆看父皇心意,是觉得安南一个犯番邦重要,还是大明朝堂规矩和国家法度重要。”
    朱棣讶然,“怎么说?”
    朱高炽沉着冷静,“如果父皇觉得安南的平稳更重要,那么徐辉祖等人不可杀,因为一旦杀了,那么伪造国书的事情就容易走漏消息,为番邦所知,如此我大明威信扫地。如果父皇觉得朝堂规矩国家法度更重要,那么必杀徐辉祖等人。”
    朱棣颔首,“你以为呢?”
    朱高炽暗暗叫苦,只能硬着脖子上,道:“两者皆重要,看父皇一念之间,儿臣以为,国家威信不可堕,是以不应杀徐辉祖等人。但此事不可开先河,父皇身为大明天子,当以国家法度为先,虽不宜用伪造国书一事来杀徐辉祖和黄昏等人,但可另觅罪证。”
    朱棣无语。
    你这说了和没说有什么差别。
    没好气的道:“你就一句话,杀还是不杀?”
    朱高炽越发惊恐。
    一旁的两位尚书暗暗叹气,咱们的大殿下就是这么被陛下吓得身体越来越差的,真不知道会不会像懿文太子一样。
    朱高炽一咬牙,“儿臣以为,不杀!”
    朱棣眯缝起眼,“因为黄昏是支持你的?”
    圣意难测。
    果然,朱棣在这里等着朱高炽。
    朱高炽一副绝然神态,“没有,黄昏与儿臣之间没有私交,儿臣之所以如此,是不愿意看见父皇未来的肱骨重臣就此陨落,儿臣也以为,黄昏此人是天纵奇才,他会给父皇的千秋江山带来我们无法意料的繁华和兴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