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双方骑兵快速接近当中。
    以轻骑正面冲击对方重骑,结果可想而知。
    杨峥的心提到嗓子眼。
    不过接下来变化让杨峥“老怀大慰”,已方骑兵忽然一个折转,在战场上划过一道弧线,冲入东面夜色与烟雾当中。
    这一手玩的极为漂亮,比杨峥指挥的还要灵活,如同一只在夜色中乍隐乍现的狡狐。
    武卫营不愧是战场厮杀的老卒,尹春、周放也是值得托付重任之人。
    蜀军骑兵居高临下,冲势极大,远不如轻骑灵活,收不脚,只能就势向南。
    去了五百重骑,战场形势为之一变。
    羌人再度奋起,竭力砍杀蜀军步阵。
    而东面已方骑兵所过之处,传出阵阵惨叫之声。
    倘若白天,对阵列森然、训练精良的蜀军有利,那么到了晚上,优势逐渐转向羌人。
    狼嚎声此起彼伏,羌人没有阵列,却如狼群般忽退忽进。
    残酷的生存环境早已锻炼了他们的战斗本能。
    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猎手。
    在黑暗中狩猎不知所措的猎物。
    此时北面的烈火早已熄灭,只有偶尔露出的暗焰“哔啵”一声,闪过晦涩的暗红,转眼既灭。
    蜀军的阵势不断收缩,互相依靠在一起。
    骑兵也失去了作用。
    重骑虽然势不可挡,但限制条件太多,体力、地形、天气,昼夜……
    姜维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让重骑在黑暗中冲锋。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杨峥脑海中不禁浮现屠龙术中的一道奥义。
    一个生存了近千年的民、族,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杨峥带着亲兵也退入夜色之中,伏在地上。
    黑暗中狼嚎声此起彼伏,那是羌人们互相呼应之声。
    只要听到身边的脚步声中没有狼嚎,杨峥就突然暴起,杀入阵中。
    这样的战斗虽然缓慢,但极为有效。
    “蓬”的一声,一蜀阵之前燃起了火焰。
    但这火焰也暴露了他们的位置。
    黑暗中无数断矛残刀飞向他们的头顶……
    蜀军当场倒下百余人。
    接着四面八方人影绰绰,群起而攻之……
    那一丝火光眨眼就消失在黑夜中。
    渐渐的,蜀军便撑不住了。
    他们是堂堂正正的战士,而不是黑暗中的狼群。
    “诸军集结,依鼓声向南!”
    黑暗中也传来蜀人的声音。
    雄浑的战鼓声响起,密集的脚步声也随之而来。
    诸军集结,依鼓声向南,这是要撤退了?
    杨峥心中涌起巨大的欣喜。
    鼓声和脚步声逐渐盖过了羌人们的狼嚎声。
    密集的阵列也让羌人的偷袭失去效果。
    “蜀人败走,正可趁势追杀!”几个羌酋又来了兴趣。
    而刚才大战的时候,杨峥没忘记他们一直躲在后面。
    真正能信任的只有姜伐野。
    能当成生死兄弟的也只有底层羌人。
    这些人的存在,永远都是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有他们在,羌众就不可能团结在自己身边!
    羌人几百年来的动乱,何尝不是野心者从中挑拨?
    杨峥心中控制不住的升起恶念,“好!”
    遂带着众人向南。
    眼看要接近蜀军,几个羌酋又退到背后,杨峥这次没有放过他们,厉声道:“诸军血战,伤亡无数,尔等平日享受富贵,今日岂能落在人后?”
    如果是平日杨峥断然说不出这么绝情的话。
    但今日杀戮过重,心也变成了刀剑。
    “怎么,没听到本都尉的话吗?”杨峥森然冷笑。
    几人面面相觑,一人道:“都尉是要赶尽杀绝吗?”
    这人也不傻。
    此时此刻,他们已是鱼肉,而杨峥是刀俎。
    “不,我是在给你们机会!生死兄弟,岂能不见见生死?进者生,退者死,此乃军令!”
    几人全身一震,但因为受前些时日杨峥仁慈外表的影响,全都有些不相信,一动不动。
    机会给了,不珍惜,就怪不得自己心狠手辣了。
    其实只要他们拔出刀剑,勇敢上前,杨峥就会阻止他们。
    有血性的人不难相处。
    而苟且的人,始终是个隐患。
    不能总让别人上前拼命,他们在后面享受胜利成果吧?
    又等了几个呼吸,还是没有人动。
    杨峥的忍耐到了极限,“斩!”
    一声令下,亲兵们毫不犹豫。乱刀劈下,那几人惨叫着,化作一堆肉泥。
    黑夜中又多了几只亡魂。
    杨峥的仁慈是真的,但要看什么时候,对象是谁。
    蜀军簇拥着向南。
    杨峥几乎征战了一天,早已疲惫,再追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若天色一亮,到时候想退也退不了,不如休整,以观后变。
    其实蜀军此时退走,也算最为明智的做法。
    即便熬过了天亮,人马俱困,伤亡惨重,如何面对周边郡县的围剿?
    陇右不止有郭淮和夏侯霸,还有邓艾、胡奋、庞会等等一批将佐。
    陇西有变,北面凉州和东面长安肯定不会视而不见。
    一如当年武侯第一次北伐时,张郃五万骑兵从长安驰援,破街亭,直取蜀军后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