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且在各地设立民用电报局,也给百姓们带来通讯上的方便。”
    “这样一来,百姓们过完年外出打工,忙碌到年尾,带着一年的收获回家与亲人团聚。”
    “而他们的孩子,也不用他们操心,学校方面会照顾的好好的。”
    “家里的土地,也可以承包租赁给其他人,或者直接租赁给当地衙门,由衙门统一租赁给他人。”
    “这样他们不但能在外面赚到钱,家里的土地也不会荒废,还能带来收入。”
    朱瞻圭提出的,就是前世90年代外出打工赚钱的思想。
    他想让大明改革开放,加快文明的发展。
    可大明太大了,他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部富起来。
    所以他想到了,解放农村入城打工的办法。
    就如同他前世90年代,农村没有上城市打工之时,遍地的泥土路,甚至房子都是泥巴茅草屋。
    可自打打工兴起,外来的新鲜玩意儿被带入回了农村,挣到钱的老百姓,也开始翻盖自家的院子,盖起了房子。
    朱瞻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一个同学。
    据那个同学跟他讲,他爸妈当年跟他奶奶分家的时候,就得到了几个馒头和半袋粮食。
    当时家里穷的差点饿死人。
    后来改革开放,可以外出打工,他爸爸出去务工,家里的日子才一点一点的好过起来。
    所以说一个政策被朝廷制定下来,那是经过无数思考推算的,就算达不到最初的预定目标,也会让民生有小幅度的提升。
    “这个靠谱吗,老百姓们种了一辈子地,他们会出去?”
    听完了儿子的分析,朱胖胖对此保持了疑虑。
    “爹,我给你打个比方!”
    “比如说咱们家不是皇家,而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只有五亩地,一半还是下等田,每年生产的粮食勉强够温饱。”
    “后来种了土豆,虽然能吃饱了,可家里的儿子娶媳妇又发了愁。”
    “因为彩礼太高,田里的这点收入,根本就不够我和几个兄弟娶亲的。”
    “就算勉强能娶上媳妇,可一分家,这几亩地根本就养活不了一家人。”
    “这个时候你听朝廷说外出打工,每年挣的钱是粮田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出行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随时还可以向家里联系。”
    “看着我和几个兄弟到了娶妻的年龄,到现在还没人提亲,而且身上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你会不会带着我们几个大的外出打工,拼上一把。”
    “当然会去。”听到朱瞻圭的比方,朱胖胖连考虑都没考虑,就作出了回答。
    说完以后,他愣了一下才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被你小子绕进去了,但不得不说这个方法还确实不错。”
    “既解决了朝廷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百姓民生的问题。”
    “不过你可要考虑清楚了,一旦制定下来,朝廷每年的花费可能要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
    朱瞻圭看向夏原吉,二人呵呵一笑。
    “你们难道又有办法了?”
    见到两人微笑的表情,朱胖胖神情愣了愣。
    现在朝廷办事能力这么强了吗,已经开始走一步算三步了。
    “爹,这就要说与打工政策相辅相成的另外一个政策了。”
    朱胖胖来了兴趣连声催促道:“说说看。”
    “太上皇,就由臣来说吧。”
    见皇上刚才说了这么久了,作为户部尚书太子太傅,夏原吉连忙站了出来,接过了本来就该属于他的活。
    朱胖胖看见了他。
    “百姓外出打工,自然需要工作的地方。”
    “可想要进入朝廷工作岗位,是需要调查的,一来一去可以说是十分麻烦。”
    “就算我们放宽招收,那招到的人总要派人去管吧,这样一来对于朝廷而言又是一笔花销。”
    “这样搞下去,朝廷就是有金山银山也都被挖空了。”
    “所以我们就商量了一下,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将朝廷掌握的部分不再是机密的技术,授权给那些商人和世家。”
    “并且支持他们建立工厂,招收百姓工作。”
    “这样一来百姓外出的工作就有了着落,朝廷也不用那么费心派人去管理,需要什么货到哪家去买就行,如果质量不行,我们还可以直接不要。”
    “并且我们授权的技术,每年还要收取一定的专利费,再加上办厂的手续,以及地方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我们每年都能收回一笔钱。”
    “一个工厂每年或许只能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两银子,这点钱或许并不多,可如果要是有几千乃至上万个工厂的。”
    “这样一来,朝廷每年能增加多少收入。”
    “而我们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些不重要的技术,和一些土地以及一些许可证件罢了。”
    “啪啪啪…”
    听完了夏原吉的讲解,朱胖胖忍不住鼓起了掌,同时欣慰的看着微笑站在旁边的朱瞻圭,感慨道:“江山更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啊,看来我退位是对的,老了老了呀!”
    摇了摇头,朱胖胖站起身来,对着也连忙起身的众人摆了摆手。
    “既然你们都有了策略,那我就放心了,你们聊吧,我去太庙,给老爷子说说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喜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