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31
张三北行
赵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慢而坚定的吐出两个字:“不放!”
萧山开始认真的考虑张三的建议了:打昏之,拖墙角。
他将一只手藏在身后,给张三打了个手势,示意张三去观察一下周围,有没有暗哨什么的好去扫荡一下。他的手势都是解放军的用语,自我感觉简单易懂,可惜张三根本看不懂,依旧呆在原处。
萧山见同盟不给力,只能放弃打昏赵瑗这个想法,开始劝说谈判:“那我们谈一谈条件吧,强行把我送到大理寺,对于殿下您个人的名声和以后的前途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赵瑗:“……”
萧山道:“因为被身边的人出卖并且差点勒死,传出去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不明真相的人会认为您御下无方……”
赵瑗打断萧山的话:“我不是来说这个的!你不用瞎揣摩我的心思!”
萧山一愣,他去看赵瑗的脸色,黑暗中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到对方紧紧的抿着唇,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开口一般,便道:“还请殿下明示。”
赵瑗隔了半晌,才道:“你胸口被扎了一刀,半夜出城,走到半路要是伤口感染了怎么办?”
萧山一时半会儿还不明白赵瑗到底想说什么,他把赵瑗这番话在脑袋中过了一圈后,才恍然大悟,这是赵瑗在主动向自己示好,而不是要来抓自己。
萧山撇了撇嘴,道:“没关系,我已经处理过了,反正当时我躲闪了,伤口也不深,问题不大的。殿下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我就此告辞了!”萧山见到赵瑗脸上神色犹豫,知道他心中肯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在纠结,生怕夜长梦多,再多说一会儿话了之后,赵瑗反悔,所以准备速战速决。
是以他说完这番话后,转身就走了,走到张三身边,低声道:“三哥,刚刚给你打手势,让你去看看周围的情况,怎么不动?”
张三道:“我看不懂!咱们是慢慢的走,还是赶紧跑?”
萧山道:“不快不慢的走吧,我见到普安郡王心中还在犹豫,要是我们一跑,很可能会引得他不再犹豫追上来,这样不好。等拐过前面的巷口,就快跑。”
张三点了点头,两人并肩而行,走了十来步的样子,忽然听到赵瑗在背后叫道:“萧山,你等一等!”
萧山一愣,这些日子以来,大家都称呼他“秦山”,还是第一次有人称呼他的本名。
萧山停住脚步,赵瑗赶上前来,转到他的面前,却又不说话。
赵瑗来之前,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萧山留下来,可见到了人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道歉说话。他自小养在宫中,赵构对他十分喜爱,周围的人都是对他唯命是从,只有别人向他道歉的,他还从未和别人认错过。
此刻赵瑗微微抬头,看定萧山,对方的眼睛亮如点漆,正在等着自己说话。
赵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留下来!”见萧山没说话,赵瑗又重复道:“留下来帮我,我很需要你这样的人!”
张三看看赵瑗,又看看萧山,似乎有点缓过劲来了,他低声对萧山道:“小官人,我到一旁等你!”
萧山点了点头,张三走开几步,离两人约莫十来步的位置。
赵瑗见周围没有了旁人,便又放开了些,道:“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曾经问过你,将来准备做什么,你说要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么?”
萧山点头道:“心中早就拿定主意了!”但他却不说自己到底拿定的是什么主意。
赵瑗道:“我朝开国已经百年,自从当年真宗皇帝和契丹结下澶渊之盟后,便年年给异族贡上岁币,数目虽不大,但却是华夏从未有过的屈辱。后来又有靖康之变,金人攻破大宋都城,烧杀抢掠,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现今秦桧擅权,欺上瞒下,对于真正有才能的忠良之辈肆意打压,说是议和已成,天下安定与民休息,却将赋税又加了一翻。再这么下去,大宋亡国之日不久矣。”
萧山默不作声,赵瑗道:“若是春秋乱世争霸之时,我会选择远离战乱,隐居山林,只图自保。毕竟不论谁做皇帝,都会善待汉家百姓。但如今天下的局势,如果大宋亡国,必然会被金人取而代之。金人非我族类,生性残忍,如果让他们夺得了天下,往好了说他们治国无方,几十年后便被人推翻;往坏了说,若其中有那么一两个有点手段的人,能够维持两三百年天下的话,中原之民尽归奴役,大兴文字,打压篡改我华夏文明,中华就会真的亡了。”
萧山听到赵瑗这一段分析,不仅心中暗暗的赞叹,倒不是赞同赵瑗的话说的有多正确,倒是赞叹赵瑗居然能够看得这样甚远,对于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居然都能够推测出个大概来。蒙古入主中原,便是不会治国,几十年便亡,虽然中原深受苦难,被奴役的思想却不那么严重;而后金入侵中原后,吸取历代教训,又出了几个能主,知道要文化奴役,篡改历史,阉割文化,这样才能以少数人统治大多数,又害怕大多数汉人和海外联系造反,于是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和屈辱。
赵瑗道:“我自从懂事的时候,就跟在官家身边,数十年来国家种种情况,不能不说让人痛心疾首。我既然身上流着赵氏的血脉,便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使宋朝再振,中华安强。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登上大宝,更加不知道自己这个抱负能不能够实现。你如果真的对我灰心失望,认为我不足以谋大事,决心要离开临安的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希望你一路顺利。如果我心中的想法恰好和你的一样,如果你觉得我值得你交付信任,那么留下来,帮我也是帮你自己实现心中的抱负!”
萧山没有即刻回答,过了一会儿,才道:“‘使宋朝再振,中华安强,’这是岳飞曾经说过的话。”
赵瑗道:“你的决定呢?”
萧山觉得自己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涌动,在破茧而出。他不怀疑赵瑗说这番话的诚意,更不怀疑他的话中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据萧山所知,赵瑗当皇帝后,也是这样做的。
萧山道:“这也是我心中的愿望。”
赵瑗听到萧山这样回答,心中大喜,先前的担忧惶恐之色全然不见了,眼中透露出从心底的笑意来。
萧山有些遗憾的想:那句“兄弟我们一起开创新未来吧!”居然不是自己的台词,有些美中不足。
赵瑗道:“我以前对你多有成见,现在想来真是不该,只因为戒心过强,却忽视了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还刺伤了你,想起来就觉得非常惭愧。”
萧山道:“真没事,我今天也是过于鲁莽了。”
两人在这边互相道歉,旁边的张三见这边谈话气氛趋向轻松,便也走了过来,问道:“小官人,我们什么时候走?”
赵瑗指着张三问道:“这位朋友高姓大名?你们原先准备去哪里?”
萧山便忙介绍张三给赵瑗认识,三个人之前都见过,现在不过是通报一下姓名。当赵瑗听说张三改名为张志雄后,大大赞赏了一番,但当听见两人说准备前去江北,便道:“朝廷沿江禁卫森严,宋金两国自从议和之后,不准互相收纳流民。我看恐怕是去不了的!”
张三得知萧山准备继续留在王府,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他原本的希望是能够投军杀敌,结果国家议和了。后来又准备前去金人之处搞敌后根据地,平时没有付诸实现就算了,现在已经开了个头,就觉得一颗心已经飞到了江北,完全不想再呆在油铺了。
张三在心中权衡了一番,并不以为渡江对自己是件困难的事情,再说困难什么的他也不放在心上,便道:“无关系,我可以游泳渡江过去。当年李显忠将军,被金人追击,尚且能够翻越秦岭过江投奔朝廷。他能够做到,我比他差一点,但一不用翻越秦岭,二身后又没有追兵,一定也可以北渡的!”
张三话中提到的李显忠,是这个时期的名人。金兵攻破延安的时候,他不得已投降,却一直想要抓到金兀术后南归。后来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抓到了一名金人的大将,挟持其南下投奔赵构,在后有追兵紧逼的情况下,只身一人翻越原始森林秦岭,跨过大江,最终归宋。在前些年间的宋金之战中,也屡立战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现在仍在临安。
张三此刻用他做比喻,说明自己的决心不可动摇。
赵瑗道:“中原并无豪杰,那里历年兵火,非常凋敝,你就算到了金国境内,也不见得就能得偿所愿!”
张三拍着胸脯:“我意已决,不必多劝了!”又回头对萧山道:“小官人,东家那里……哎,可是对不起他的很了!”
萧山道:“男儿当志在四方,你既然已经改名为志雄,就不要瞻前顾后。我爹那里,我去说,他也一定会同意的!”
张三对萧山深深地做了个揖,萧山忙将张三扶起,忽然想到一个人,对张三道:“三哥,我知道北地有一个好去处,你可以去哪里!将来一定会有一翻大作为的!”
张三和赵瑗都非常好奇,想知道萧山说的是哪里。
萧山在心中默默的算了算时间,忽然间感觉泪流满面。在江北干土匪的辛弃疾,如今还不到十岁,离他能够上山当土匪还有好几年的时间,不过辛弃疾的土匪是在山东一代干起来的。张三如果现在去,还能赶上时间收辛弃疾当小弟。
张三的目光中带着期盼,萧山想了想道:“山东一代丘陵起伏,又在沿海,且与江淮接壤,如果将来朝廷起兵北伐,定然会出兵江淮取山东。你何不就去山东谋划,如果将来真有北伐的那一天,你在当地响应,一定会声势非凡的!”
赵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慢而坚定的吐出两个字:“不放!”
萧山开始认真的考虑张三的建议了:打昏之,拖墙角。
他将一只手藏在身后,给张三打了个手势,示意张三去观察一下周围,有没有暗哨什么的好去扫荡一下。他的手势都是解放军的用语,自我感觉简单易懂,可惜张三根本看不懂,依旧呆在原处。
萧山见同盟不给力,只能放弃打昏赵瑗这个想法,开始劝说谈判:“那我们谈一谈条件吧,强行把我送到大理寺,对于殿下您个人的名声和以后的前途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赵瑗:“……”
萧山道:“因为被身边的人出卖并且差点勒死,传出去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不明真相的人会认为您御下无方……”
赵瑗打断萧山的话:“我不是来说这个的!你不用瞎揣摩我的心思!”
萧山一愣,他去看赵瑗的脸色,黑暗中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能看到对方紧紧的抿着唇,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开口一般,便道:“还请殿下明示。”
赵瑗隔了半晌,才道:“你胸口被扎了一刀,半夜出城,走到半路要是伤口感染了怎么办?”
萧山一时半会儿还不明白赵瑗到底想说什么,他把赵瑗这番话在脑袋中过了一圈后,才恍然大悟,这是赵瑗在主动向自己示好,而不是要来抓自己。
萧山撇了撇嘴,道:“没关系,我已经处理过了,反正当时我躲闪了,伤口也不深,问题不大的。殿下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我就此告辞了!”萧山见到赵瑗脸上神色犹豫,知道他心中肯定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在纠结,生怕夜长梦多,再多说一会儿话了之后,赵瑗反悔,所以准备速战速决。
是以他说完这番话后,转身就走了,走到张三身边,低声道:“三哥,刚刚给你打手势,让你去看看周围的情况,怎么不动?”
张三道:“我看不懂!咱们是慢慢的走,还是赶紧跑?”
萧山道:“不快不慢的走吧,我见到普安郡王心中还在犹豫,要是我们一跑,很可能会引得他不再犹豫追上来,这样不好。等拐过前面的巷口,就快跑。”
张三点了点头,两人并肩而行,走了十来步的样子,忽然听到赵瑗在背后叫道:“萧山,你等一等!”
萧山一愣,这些日子以来,大家都称呼他“秦山”,还是第一次有人称呼他的本名。
萧山停住脚步,赵瑗赶上前来,转到他的面前,却又不说话。
赵瑗来之前,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把萧山留下来,可见到了人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道歉说话。他自小养在宫中,赵构对他十分喜爱,周围的人都是对他唯命是从,只有别人向他道歉的,他还从未和别人认错过。
此刻赵瑗微微抬头,看定萧山,对方的眼睛亮如点漆,正在等着自己说话。
赵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留下来!”见萧山没说话,赵瑗又重复道:“留下来帮我,我很需要你这样的人!”
张三看看赵瑗,又看看萧山,似乎有点缓过劲来了,他低声对萧山道:“小官人,我到一旁等你!”
萧山点了点头,张三走开几步,离两人约莫十来步的位置。
赵瑗见周围没有了旁人,便又放开了些,道:“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曾经问过你,将来准备做什么,你说要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么?”
萧山点头道:“心中早就拿定主意了!”但他却不说自己到底拿定的是什么主意。
赵瑗道:“我朝开国已经百年,自从当年真宗皇帝和契丹结下澶渊之盟后,便年年给异族贡上岁币,数目虽不大,但却是华夏从未有过的屈辱。后来又有靖康之变,金人攻破大宋都城,烧杀抢掠,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现今秦桧擅权,欺上瞒下,对于真正有才能的忠良之辈肆意打压,说是议和已成,天下安定与民休息,却将赋税又加了一翻。再这么下去,大宋亡国之日不久矣。”
萧山默不作声,赵瑗道:“若是春秋乱世争霸之时,我会选择远离战乱,隐居山林,只图自保。毕竟不论谁做皇帝,都会善待汉家百姓。但如今天下的局势,如果大宋亡国,必然会被金人取而代之。金人非我族类,生性残忍,如果让他们夺得了天下,往好了说他们治国无方,几十年后便被人推翻;往坏了说,若其中有那么一两个有点手段的人,能够维持两三百年天下的话,中原之民尽归奴役,大兴文字,打压篡改我华夏文明,中华就会真的亡了。”
萧山听到赵瑗这一段分析,不仅心中暗暗的赞叹,倒不是赞同赵瑗的话说的有多正确,倒是赞叹赵瑗居然能够看得这样甚远,对于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居然都能够推测出个大概来。蒙古入主中原,便是不会治国,几十年便亡,虽然中原深受苦难,被奴役的思想却不那么严重;而后金入侵中原后,吸取历代教训,又出了几个能主,知道要文化奴役,篡改历史,阉割文化,这样才能以少数人统治大多数,又害怕大多数汉人和海外联系造反,于是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和屈辱。
赵瑗道:“我自从懂事的时候,就跟在官家身边,数十年来国家种种情况,不能不说让人痛心疾首。我既然身上流着赵氏的血脉,便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使宋朝再振,中华安强。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登上大宝,更加不知道自己这个抱负能不能够实现。你如果真的对我灰心失望,认为我不足以谋大事,决心要离开临安的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希望你一路顺利。如果我心中的想法恰好和你的一样,如果你觉得我值得你交付信任,那么留下来,帮我也是帮你自己实现心中的抱负!”
萧山没有即刻回答,过了一会儿,才道:“‘使宋朝再振,中华安强,’这是岳飞曾经说过的话。”
赵瑗道:“你的决定呢?”
萧山觉得自己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涌动,在破茧而出。他不怀疑赵瑗说这番话的诚意,更不怀疑他的话中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据萧山所知,赵瑗当皇帝后,也是这样做的。
萧山道:“这也是我心中的愿望。”
赵瑗听到萧山这样回答,心中大喜,先前的担忧惶恐之色全然不见了,眼中透露出从心底的笑意来。
萧山有些遗憾的想:那句“兄弟我们一起开创新未来吧!”居然不是自己的台词,有些美中不足。
赵瑗道:“我以前对你多有成见,现在想来真是不该,只因为戒心过强,却忽视了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还刺伤了你,想起来就觉得非常惭愧。”
萧山道:“真没事,我今天也是过于鲁莽了。”
两人在这边互相道歉,旁边的张三见这边谈话气氛趋向轻松,便也走了过来,问道:“小官人,我们什么时候走?”
赵瑗指着张三问道:“这位朋友高姓大名?你们原先准备去哪里?”
萧山便忙介绍张三给赵瑗认识,三个人之前都见过,现在不过是通报一下姓名。当赵瑗听说张三改名为张志雄后,大大赞赏了一番,但当听见两人说准备前去江北,便道:“朝廷沿江禁卫森严,宋金两国自从议和之后,不准互相收纳流民。我看恐怕是去不了的!”
张三得知萧山准备继续留在王府,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他原本的希望是能够投军杀敌,结果国家议和了。后来又准备前去金人之处搞敌后根据地,平时没有付诸实现就算了,现在已经开了个头,就觉得一颗心已经飞到了江北,完全不想再呆在油铺了。
张三在心中权衡了一番,并不以为渡江对自己是件困难的事情,再说困难什么的他也不放在心上,便道:“无关系,我可以游泳渡江过去。当年李显忠将军,被金人追击,尚且能够翻越秦岭过江投奔朝廷。他能够做到,我比他差一点,但一不用翻越秦岭,二身后又没有追兵,一定也可以北渡的!”
张三话中提到的李显忠,是这个时期的名人。金兵攻破延安的时候,他不得已投降,却一直想要抓到金兀术后南归。后来终于被他找到了机会,抓到了一名金人的大将,挟持其南下投奔赵构,在后有追兵紧逼的情况下,只身一人翻越原始森林秦岭,跨过大江,最终归宋。在前些年间的宋金之战中,也屡立战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将,现在仍在临安。
张三此刻用他做比喻,说明自己的决心不可动摇。
赵瑗道:“中原并无豪杰,那里历年兵火,非常凋敝,你就算到了金国境内,也不见得就能得偿所愿!”
张三拍着胸脯:“我意已决,不必多劝了!”又回头对萧山道:“小官人,东家那里……哎,可是对不起他的很了!”
萧山道:“男儿当志在四方,你既然已经改名为志雄,就不要瞻前顾后。我爹那里,我去说,他也一定会同意的!”
张三对萧山深深地做了个揖,萧山忙将张三扶起,忽然想到一个人,对张三道:“三哥,我知道北地有一个好去处,你可以去哪里!将来一定会有一翻大作为的!”
张三和赵瑗都非常好奇,想知道萧山说的是哪里。
萧山在心中默默的算了算时间,忽然间感觉泪流满面。在江北干土匪的辛弃疾,如今还不到十岁,离他能够上山当土匪还有好几年的时间,不过辛弃疾的土匪是在山东一代干起来的。张三如果现在去,还能赶上时间收辛弃疾当小弟。
张三的目光中带着期盼,萧山想了想道:“山东一代丘陵起伏,又在沿海,且与江淮接壤,如果将来朝廷起兵北伐,定然会出兵江淮取山东。你何不就去山东谋划,如果将来真有北伐的那一天,你在当地响应,一定会声势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