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才两岁多一点,心眼不是一般的多。
    程弯弯作为一家之主,要给不少人发拜年红包,三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人是一百两,两个孙女一个孙子,一人是十两,家里的下人根据资历是一两到十两银子不等,领了红包的人个个喜气洋洋。
    正月里,就是互相之间拜年,吃吃喝喝打打牌,日子过的极快。
    过了正月,老赵家就开始准备给春花和阿福办喜事儿,只不过成亲的日子还没到,王大麦就生了,给赵大旺生了个大胖小子。
    第624章 大河镇正式更名
    老赵家可谓是喜事连连。
    先是给赵大旺和王大麦的儿子办了喜三酒,然后马不停蹄给春花和阿福办婚事。
    沈家三口人已经去了京城,阿福在平安县可谓是孑然一身,不过沈老夫人给他留了一个院子。
    这院子在平安县正街处,前面可以经营做生意,后头有好几间厢房,就算是生四五个孩子也能住的开。
    阿福从京城回来之后,就和赵老头子合伙将木匠铺子开起来了,两人的手艺都相当不错,市场打开之后,生意就慢慢稳定下来了,为了一心筹备婚事,阿福还请了一个十二岁的学徒来帮忙。
    二人的婚事就在这院子里大办,村里许多人都来吃喜酒。
    这次的喜宴,是由程放来掌厨,她在大河宴厨房干了一年多,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渐渐也能独当一面。
    以后春花怀孕生子,大河宴主店这边也需要她撑起来,而魏红艳则是给她打下手。
    村里人在院子里坐着吃席,三五成群闲聊着。
    “程放的手艺真不错,和大山媳妇做的菜也没啥太大区别。”
    “不得不说,程放离了徐家之后,这模样越来越出挑了,她今年二十一了吧,还嫁得出去不?”
    “她不是克夫么,也没几个人敢娶进门,听说她之前还跟着贺师父学武,男人制不住呀。”
    “估计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要成老姑娘了。”
    听着村里人议论,程弯弯忍不住开口道:“女人也不定非得嫁人才行,自己有本事能赚钱,一辈子舒舒服服也不是不行。”
    虽说程弯弯的地位在这里,但一些妇人婆子还是会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有钱是好,但老了身边没个热闹的人,那滋味可不好受。”
    “大山娘你有四个儿子,你不知道没孩子的凄苦,程放现在是厉害,等到了三四十岁,她就该羡慕别人了。”
    “女人还是得嫁人生子才圆满……”
    程弯弯张了张唇,没再说什么。
    她拿现代的观念去说服古人,这不是乱弹琴么。
    在这个时代,没有养老金,没有养老院,没有政策,女人的归宿就是嫁人,这点毋庸置疑。
    她想到了自己院子里的丫环们,她们的年岁也渐渐大了,是不是也该给丫环们找个好归宿呢?
    在平安县吃完酒后回去,程弯弯就和齐婆子聊了这件事。
    “宫里的宫女都是满了二十五岁放出去成婚,若是有不愿意嫁人的女子,可留在宫中当姑姑当嬷嬷。”齐婆子开口道,“像我们这种婆子,都是年轻的时候遇到了点事儿,就选择自梳。凝蓝她们都是花一样的小姑娘,能嫁人自然是最好,若是嫁不了也没事,跟着恭人总不会吃亏。”
    程弯弯点头表示了然。
    大户人家的丫环要么是年纪到了放出去,要么是配给家中的管事小厮。
    这几个丫头长得如花似玉,要是就这么放出去,怕是得被一些不安好心的人给惦记上,所以,只能她上上心给丫头们配婚事……如此一来,丫环们虽然出嫁了也还能留在她身边做事,这样就不用总是买新人进来了。
    这事儿程弯弯放在心底里,需要慢慢寻摸。
    正月底,大河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大河村正式命名为大河镇。
    湖州知府祝大人,平安县新县令魏大人,附近各大县令,还有林大人、葛大人……纷纷前来恭贺。
    大河镇主路上的侧边,多了一块立起来的石头,大约有六七尺高的样子,用红色的布盖起来,还用红绸绑起来,显得很是神秘。
    这进村的路拓宽了至少五倍,显得非常宽敞,一些当官的人站在正中间,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今天是正月二十八,是一个大晴天,也是我们大河村的好日子。”赵县丞大声开口说道,“在经过各方一年的努力之后,大河村终于变成了大河镇,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是云省湖州平安县大河镇人士,接下来,我们有请知府大人和穗恭人为我们揭红布!”
    祝知府做了个有请的手势:“穗恭人。”
    程弯弯淡笑点头,走到了大石头左边的位置,古人以右为尊,这里最尊贵的人自然是知府大人。
    祝知府在右边站立,和程弯弯一起扯住红绸布的一端,然后用力一拉。
    红色的布被扯开,露出下面光裸的石头,这是一块巨大的长形石,是铁柱带人上山找了七八天才找回来,然后请来平安县最好的石匠,在上方刻下三个字——大河镇。
    这三个字,英气飞扬,用朱砂染成红色,还添了一些银色的粉,这银粉是用十两银子敲碎了融进去,大河村如今是十里八乡最富裕的地方,十两银子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同意。
    这会儿,阳光落下来,“大河镇”三个字熠熠生辉,令人不敢直视。
    祝知府笑着开口说道:“现在,本官宣布,大河村正式更名为大河镇,在村改镇的最初十年内,大河镇辖区内的工农商所有税金减半,另外,湖州也会拨款支援大河镇建设……”
    围观的老百姓们纷纷鼓掌,一个个激动的手都拍红了。
    大河村的人为自己成为大河镇人而高兴,已经落户的工匠们为自己即将入住而激动,邻村的里正们决定紧随大河镇的脚步好好干……自然也有酸溜溜的外村人,但那又如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嫉妒和眼红只是个笑话。
    揭牌仪式结束后,赵铁柱带着各位当官人去大河镇议事处商议一些细节安排。
    而外村人则纷纷拎着行李入住。
    大河镇集市四周已经建起来了一百多个简单的青砖瓦小院子,这是专门为新落户的匠人们准备的住处,一个月租金三百文,连租十年,这院子就属于这家人了。
    当工匠们纷纷入住后,大河镇真正有了一个城镇该有的样子,集市更是热闹不已。
    新搬来的人要购置东西,集市就被带活了,原来的大河村人找个空地就开始摆摊,卖桌子椅子,卖床和柜子,卖锅碗盆瓢,卖米粮油盐,卖各种杂物……
    随着如今集市的发展,大河村人已经不是人人都种田为生了,比如朱老婆子家里,没有成年劳力,现在她一个老人家带着虎子,还有张寡妇留下来的三个孩子专门做松花蛋生意;再比如王永成一家,他是巡逻队队长,王婶子打理卤味生意,大麦嫁人了,泥鳅要读书,家里那么多事不可能给小麦一个人来做,于是把家里的地全都租给言掌柜养猪,自家则安心做生意……
    第625章 赵四蛋考上童生
    大河镇就这样迅速的发展起来。
    程弯弯的新物种试验也到了尾声,一共是十二种作物,除了小龙虾被她单独拎出来,剩余十一种都被证实确实是入侵物种,要是真的在大宇国泛滥开,农业发展一定会受阻,到了那时,许多人吃不饱,何来粮草送去边疆,腊基国不就可以趁虚而入了么?
    她让人准备笔墨纸砚,开始写折子。
    不过,为了让一些现代作物的存在变得理所当然,她偷偷置换了其中几样作物种子。
    西红柿和土豆,是她超级爱吃的蔬菜,来了这个时代后,根本就吃不到,只能在系统里买一些解馋。
    另外还有苹果和草莓,这个时代也没有这两种现代常见的水果,她毫不犹豫加了进去。
    “臣赵程氏启奏:去年腊基国使者来朝,进贡十二种新物种,微臣受此重任,未有一刻敢懈怠。十二物种皆用户部之法进行试验,黄花与水芙美则美矣,然其生长地区的农作物皆大面积死亡……毒银胶菊名为菊,似可饮茶,但有剧毒……在这些物种中,许是掺杂了其他种子,培育出了另外的作物,臣一一道来……”
    这折子,程弯弯写了两天才写完,一是要遣词造句,二是要画图,一些作物长什么样子,生长过程,都需要仔仔细细画出来,户部才能入档留存。
    另外,她写了一个申请奏折,希望朝廷能允许大河镇百姓率先种植这些可以种植的作物,并大量养殖鳌虾……
    写完后,她随着翻译信件一起送到驿站,寄到京城。
    虽然京城的批复还没有寄回来,但程弯弯已经开始为养殖小龙虾做准备了,同时,她从商城里买了不少西红柿土豆以及苹果草莓种子,等天气暖和起来后,就让村里人试着种植,其中大概就是草莓比较难养活,需要一定的技术才行。
    在种田之余,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今年的府试要开始了。
    前年赵四蛋过了县试,只能算是半个童生,今年考过府试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童生。
    成为童生后,就可以参加今秋的院试了。
    而院试之后第二年,正好有乡试。
    当然,程弯弯不指望这小子一口气考上去,左右年纪还小,就算到下下次乡试都才只有十六七岁,慢慢来就是了。
    “景思很聪颖,要不是读书晚了一些,早就成秀才了。”虞夫子摸了摸胡须说道,“今年大河学堂有七八个孩子参加县试,希望他们都能跟景思一样,一考即过。”
    程弯弯知道村里有几个孩子很聪明,老里正家的二孙子赵铁栓,王婶子的儿子泥鳅,还有张寡妇的小儿子徐小树……这几个经常考前三名,所以虞夫子才开口让他们都去试一试。
    大河学堂有四面八方的商人筹款,孩子们参加科举的费用是学校承包,能被虞夫子认可参加科举,这些孩子都兴奋的不得了。
    整个二月份,大河学堂的学习氛围都很浓厚。
    二月中旬,县试正式开始,大河学堂共八个孩子参加科举路上的第一道关卡,虞夫子亲自送他们过去。
    几日后结果出来,八个孩子,竟然有五个过了县试,这个比率算是很高了。
    虞夫子大笑起来:“落榜之人不用气馁,明年还有机会,考上之人不可骄傲,继续沉心学习。因你们根基太浅,就不必参加十天后的府试了,等真正能参加府试的时候,自然会让你们上场。”
    丙字班的人退场后,就轮到乙字班的学生上场了,他们都是往年过了县试,没过府试的人,赵四蛋就在其中。
    县试的考场在平安县,府试则要去湖州。
    程弯弯在湖州买的宅院终于派上用场了,十二个参加府试的孩子,都被安排住在这个院子里。
    有虞夫子亲自带队,程弯弯就没跟着过去了。
    她在村子里物色一块养殖小龙虾的水塘,可走来走去,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主要是因为村里居住人口越来越饱和,空地被房屋田地分割成小块的田,无法改建成池塘。
    于是,她只能将目光瞄准邻村。
    距离最近的王家墩归属于大河镇,那边的空地也开始建房子,她只能将目光放在稍远一些的桂花村和程家村。
    这两个村,她都没有太多的好感。
    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再远一些的李家沟。
    这件事,程弯弯打算交给吴小锤去办,这两年来,吴小锤成长速度惊人,可以说是第二个言掌柜,待人接物挑不出一点错处来。
    以前她是打算让吴小锤当账房,但吴小锤的天赋在另一方面,那么,不妨就让他学着当管事。
    听到程弯弯让他去李家沟单独负责一门生意,吴小锤有些惊讶:“婶子就不怕我办砸了吗?”
    “怕什么?”程弯弯温和笑道,“办砸了那就再安排个人去协助你,多大点事呀,不过婶子相信你能办好。这个月先找地方开塘,至少得开五十亩,就招当地村民来干活,也就不需要包吃包住了,工钱方面可以多给一些……”
    吴小锤不断点头,将要点都记在了纸上。
    他将目前手上肥皂工坊的活儿交接给其他人,然后马不停蹄去李家沟开始办小龙虾养殖的事儿。
    她在忙碌新物种的培育时,赵大山则在为推广棉花而努力。
    今年的棉花需要推广到大宇朝全国各地,好在去年棉花丰收时,赵大山就带着人四处收购棉种,几万斤的棉籽,足够在全国各地铺展开,当然,收购棉种的银子是朝廷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