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愿垂降鉴兮,驻云軿。锡嘉福兮,亿万斯年——”
    乐转咸平之章,行进俎仪,鼎沸的热汤浇出,升腾起一片白烟来,皇帝便安静地在一旁看着,看着晦暗的天色一分分转明,再接过醴酒行初献、亚献、终献礼,美酒醇香,上天歆享,虔心期望上天与先祖佑庇他的天下与百姓,永享太平与安宁。
    可是太平与安宁不是能够一力求来的,阿玛把天下交给了他,他也得全须全尾地交给他的子孙,这一番事业在天心更在人力,为儿辈铺陈好道路,是每一代帝王膺负的使命。
    所以哪怕前路茫茫,有数不清的荆棘,有血泪有误解有难以言说的隐痛,他也必须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这是他一生的事业。
    皇帝在具福台换下衣裳,由众人簇拥着乘御辇回宫。今儿事犹为多,回宫头一个得给太皇太后问安。前几日斋戒攒下来的折子垒成了小山,更有群臣进表祝贺,他得开笔书福赐给诸臣。
    李长顺并不敢多话,只敢在一旁打着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知道皇帝这几日不待见他,心里可委屈,可是总没这个狗胆问皇帝为什么不待见他吧?他苦思冥想也没想出个结果,只好愈发低调小心行事。
    皇帝打慈宁宫回来,并未摘掉暖帽,跨过门槛间袍角飞扬,衣裳上的暗纹流转着烛光,愈发显得华贵如神祇。东暖阁阔大的御案前已备好执笔,皇帝便端稳地步行到案后,执笔写福。
    皇帝向来推崇董其昌的端雅大气,此时落笔亦是如此,从从容容提起一横,红底洒金纸上的福字光泽如漆,李长顺瞅准时机,忙拍马屁:“主子爷的字儿写得真是愈发出神入化,天下无双!”
    皇帝却连一个眼神也没分给他,捺着嘴哼了句:“你知道什么。”
    李长顺知道马屁又拍错了,也是,自己大字不识的一个,别说什么运笔了,能认得这是个斗大的福字儿就不错了。御前的人不许认字,认字就坏事。他当然也不认得,不过有些时候,办事靠的是一贯的眼色,而不是文绉绉几个大字儿。
    李长顺搜肠刮肚地揣摩着皇帝的心意,仔仔细细把这几日的经过好好回想了一道,主子爷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待见他的呢?好像是刚刚?不对,自打斋戒第一天主子爷就不待见他了,时常看着他看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他自认御前第二机灵头,自小跟着主子爷,自诩还是能揣摩得到一点圣意的。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对了!应该是从那晚给摇姑娘送药开始,主子亲自吩咐了药方子,他记不住,送了药回来,主子爷怹老人家就不怎么爱兜搭他了。
    所以过错还是出在他啊,他悲哀地想。该怎么把主子爷跟摇姑娘牵起来呢?郎有情没有,妾应该是无意,可是有意无意,咱总得拉出来遛一遛才知道哇!
    他这么琢磨着,皇帝已将一沓福字写好了,正直起身来一张一张地细瞧。李长顺觑着皇帝的神色,还是那般淡淡的,不得不放低了声儿,小心翼翼地嘀咕道:“主子爷写了这些,仔细手疼……”
    皇帝嫌他聒噪,不耐地瞥了他一眼,“你在那作蚊子哼哼些什么?”
    李长顺躁眉耷眼,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奴才请主子的示下,主子爷手上的烫伤还碍不碍事?今儿可还要打发人上药吗?”
    皇帝却不则声了,李长顺不知这是说对话还是说错话,只见皇帝慢慢地转着一只碧绿色的翡翠扳指,那好模样的翠色,在手窝里渐次荡漾出一片深浓的光影来。
    好半晌,皇帝才闷声说:“爱来不来。”
    其实太皇太后已经发了话免了今日的昏定,可皇帝还是来了。西暖阁里热闹得很,炕上歪着的是太皇太后,炕几另一边是老荣亲王太福金,老荣亲王是当今小荣亲王的爹,太福金与太皇太后是一辈儿的。这位老福金身子不好,不怎么大入宫来,今儿因着是冬至,才让少福金送了进来,陪老太太说话。
    底下一圈儿坐着人,东暖阁里荣亲王福金、直郡王福金带着几个宗室小阿哥在一处玩,见了皇帝,便纷纷蹲身问安。这边贵妃、嘉妃、宁嫔都在,皇帝不动声色地环视了一圈,见伺候的人塞满了屋子,老太太身边只有苏塔和芳春,便收回目光来,先给太皇太后见过礼,又问了太福金好。
    太福金直欲下炕来,笑道,“这可是我的福气了,好容易进宫来一遭,人都给见全乎了!多谢万岁爷挂念着,我再坐这里太不合规矩,还是万岁爷坐这儿来。”
    皇帝说不碍事,李长顺多么乖觉的人,早已让人另置了座。皇帝比了比,笑道:“不打紧,您宽坐。都是一家人,哪有让荣玛玛坐在下首的道理。”
    太福金又推了几番,这才浅浅在炕沿边上那一溜儿坐了,不安地摆摆手:“我哪儿敢在万岁爷面前托大,这是大大失了礼数的……”
    太皇太后看不下去了,说你就坐着吧,“一大把年纪了,还矫情什么?”
    荣老福金瞪了她一眼,一屋子的人掌不住,都笑了。
    贵妃因得了喜事,上一回免了去养心殿问安,因此今儿见着皇帝便格外殷勤,正好六宫中得脸的妃嫔都在。贵妃含了端稳的笑,“万岁爷祭天回来,一路上辛苦。今日小厨房新做了馄饨,最是应节,已呈老祖宗们用过了,过会子奴才送到养心殿去,更是谢万岁爷的隆恩了。”
    太皇太后乐得看戏,闲抓了一把瓜子放在掌心里,便和荣太福金说起孙辈的事儿来。底下的妃嫔们虽然笑得承平,有几个是真心诚意?皇帝虽也是笑着,却觉得笑得虚伪,在前朝面对臣工们,尚且得这样周旋应付,到了后宫,还不能让人安生么?
    皇帝面色淡淡的,神采清华,像是上弦的月光,皇帝笑着说不必,“你的心意朕知道了。这几日积了一炕桌的折子,再不瞧,明儿臣工们便得排着队闹到朕跟前了。”
    这话虽是说笑,贵妃脸上便有些讪讪地,仍是支起笑点了点头,殷切地说:“奴才省得的,万岁爷机务巨万,奴才并不敢贸然打搅。”
    皇帝便有些不豫,只是并不显露,转过脸和宁嫔说话去了,那些妃嫔爱看贵妃没脸,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地,皇帝也笑着应她们。贵妃含笑看着她们,也不再则声。
    老太太说话间因提起小端亲王来,便问道:“成明他阿玛没了也有日子了,怎么没见他进宫来?”
    荣太福金回道:“已发送了。说来这孩子也孝顺,他额捏伤心得很,大病了一场,他便日夜在他额捏跟前伺候,结果把自己给累坏了。成曜昨儿才去看的他,已好了不少。”
    皇帝暗暗发笑,他这位兄弟的性子他最知道,打小一起长大,什么把戏不是门儿清。上回他也去端亲王府瞧他,那精神头好着呢,一点也不像是病了,还有多余的心思操心舒宜里家的事情。估计是暂时心灰意冷,觉得这世道没意思透了,托了病,关起门来过他的逍遥日子吧!
    不过面上功夫还是得做,皇帝沉吟了会子,道:“过会子孙儿打发人上端王府瞧瞧,是个什么情形,再给老祖宗回话。”
    太皇太后说这样很好,“你们不必担心我回转不过来。说句托大的,什么风浪我没见过?生离死别,乍一见觉得难受,见得多了,也就看得开,没什么放不下。这日子已经是很好了,闲了与孙子孙女们玩笑一回,乐天知命,不会拧巴着给自己找不痛快。你们且放心吧。”荣太福金便陪笑道:“这才是老神仙。咱们也且沾一沾您的福气,乐乐呵呵地过日子罢!”太皇太后笑说:“这话说得很是。”
    作者有话说:
    引用三段分别出自《始平之章》、《景平之章》、《咸平之章》。为中和韶乐中的一部分,是祭祀、朝会时使用的音乐。
    第19章 一阳始生
    到底是年轻人,也有那几剂子药的缘故,摇光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倒是太皇太后有些囊鼻,这几日便不大爱动弹。摇光心下歉疚,知道多半是那天夜里老太太着急上火又着了寒凉的缘故,趁着今儿冬至,亲自下厨做了馄饨,在西暖阁里陪老太太说话。
    积年的老人家,爱在冬至说古,摇光一干人又特特拿话头来引老太太,太皇太后便打起精神来说前朝的故事。苏塔和芳春都在小杌子上坐着,太皇太后便指了指对面,道:“你别站着,坐那上头去。”
    老太太身边积年的嬷嬷们尚且坐在杌子上,她如何敢上炕坐?便含笑辞道:“不碍事,奴才就靠在脚踏上就成,老祖宗您不知道,阁子里地暖烧的旺,坐着可暖和了!”
    人老了就爱发些小脾气,太皇太后不依,将眉头一皱,“我哪儿是让你享受来了?你的福字我尚没收着呢,快快儿的,替我把消寒图写了挂起,再交一幅福字儿来才算完!”
    苏塔和芳春都瞅着她发笑,摇光觉得腮上发赤,愈发不好意思。老太太虽是这么说,也只是含笑看着她,不耐地催促:“怎么?想来你爱这地暖,寻常都是趴着写字儿的?”
    大家又笑了一阵,苏塔亲自携摇光在炕上坐下了,因见炕几上放着一张大红洒金底的福字,便稀奇道:“你还说人家姑娘欠你呢,瞧瞧,这早写好了的不是?”
    太皇太后支起身来看了一眼,“那是皇帝先头来请安时带来的,丫头,你看看你们主子爷的字如何?”
    皇帝的字,还能怎么样,摇光老老实实盘腿坐在炕上,散漫看了一眼,嘴上却还无比诚恳地说:“好!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字了!”
    “你就胡说!”太皇太后十分嫌弃,“比他字儿好的多着呢,打量我老了?何苦来这么敷衍我?”老太太来了兴致,一个劲催:“快快,你也写一幅我看看。”
    炕几上备了笔墨,摇光想了一想,也提起笔来,在洒金纸上端端正正写了个福字,等墨迹干了,才双手递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让芳春把她的西洋玻璃眼镜拿来,对着光仔细看了看,笑道:“我不大懂得这个,但爱这方正。老话儿说字随人么?方正为好,立身不倒。只是也要随时,该守拙守拙,这福字才像个样子。”
    摇光知道太皇太后话里的深意,忙放下笔下炕道是,“老祖宗的教导,奴才记着了。”
    太皇太后吃了口馄饨,赞了一声“好香”,又问:“皇帝手上的伤好了不曾?”
    摇光道:“前几日去时,已好得差不多了。故而今日没有去送药。”
    太皇太后说那不成,“做事儿得有始有终不是?好了总得知会一声。皇帝今儿祭天回来乏了,我让他晚间不必来请安了。哦,对了,”老太太将碗一指:“现下这个还有多?”
    摇光起先怕老太太吃不够,早早预备下一些存着,便忙回道:“有的。老祖宗还要再进,奴才这就去煮来。”
    太皇太后乐得抚掌,“那好啊!今儿夜里你做的馄饨不错,单我尝了,难免偏了他。你做好就带着药上养心殿去吧,早早去了早早回来,咱们抹骨牌儿耍!”
    “还…还要去养心殿啊?”
    老太太的眼睛亮晶晶的,她舒舒服服地靠好了,把头点了两点。
    李长顺杵在廊下,瞅见一个身影绰绰地过了养心门,便忍不住开始发笑。
    他蹬了蹬靴际的雪,殷勤地迎上前去,见摇光身后跟着一个苏拉,捧的是日常要上的药,她自己手上另提了个食盒,便觍着笑道:“姑娘可算来啦,我以为姑娘不来了呢。”
    “谙达纳福。”摇光行了一礼,眉眼间还是那样淡淡的神色,到底是才出病的人,在一片灯影里愈发显得柔弱,都要结出碎冰似的,主子爷也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也不知道两块冰疙瘩放在一处,怎么捂得化。
    李长顺暗暗叹了口气,道:“主子爷正等着呢,姑娘请随我来吧。”
    摇光反而不大信了,迟疑着望向东暖阁的大玻璃窗子,炕前却没有皇帝的身影,她步子钝了几步,问:“赵谙达进去不曾?有别的人在里头没有?”又立马解释:“我并不是非要进去的,找个人替我也是一样!我看谙达慈眉善目就很好,把东西交给谙达,太皇太后等着我回去打牌呢。”
    李长顺没料到她会说这么一篇话,想来是上次罚跪给冻怕了吧!他面上仍是堆着笑,暗暗地提醒她:“姑娘,今儿是冬至,弥勒赵可不会来。瞧瞧姑娘手上提的是什么?老主子打发姑娘来,姑娘可别会错了意思。”
    她哪儿能不知道老太太是什么意思?可是她不想也不愿,她害怕。既然本就不对付,何必非要去讨这个好?皇帝本来就厌恶她,厌恶整个舒宜里氏,她还没眼力见地三天两头在皇帝跟前晃?她不要命啦?她找死么?
    然而这话是万万不敢明面儿说出来的。摇光没有法子,宽慰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今儿把事情交割清楚,往后碰见养心殿的她就绕着走,准没错!
    李长顺亲自打起帘子,摇光便领着人进去。皇帝正坐在宽阔的御案后批折子,面前的折子垒了有小山那样高。
    因在室内,刚沐浴过换了身家常的衣裳,此时便很有一番翩翩少年的清俊。身姿笔直,面色若玉,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矜雅,仿佛不是在处理万几政务,倒像是在吟诗作画。
    李长顺比了个手势,东暖阁的人便知趣地退下了,跟随她来的苏拉也将物件放在一旁,自己却步退出去了。一时间东暖阁里只剩下两个人,皇帝却恍若未闻,仿佛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伺候的人都不见了这一个明确的事实,仍取笔饱蘸了朱砂,勾勒出滟滟明霞。
    摇光硬着头皮上前,先给皇帝请了双安,一板一眼地把食盒打开,再将药盒掀开,半跪在皇帝身侧,淡淡道:“请万岁爷上药。”
    皇帝未置可否:“朕忙着。”
    摇光便磕了个头,支起欢悦的笑,“奴才恭贺万岁爷大安了!”
    不等皇帝说话,她又殷勤地望向御案上搁着的馄饨,十分雀跃地道:“万岁爷今日祭天辛苦,太皇太后特命奴才送新鲜馄饨进给万岁爷。万岁爷机务繁重,奴才不便叨扰,这就告退了!”
    皇帝这才回过神来,“等等!”
    摇光原本埋着头,已经却退出去半步,刚想夸自己怎么这么机灵,就被皇帝一声给逮住了,顿时觉得五雷轰顶,苦着脸说:“啊?”
    皇帝搁下笔,抬头就着灯火看了看自己的伤口,又看了她一眼,这什么人哪!长得不赖,跑得倒快。
    给他上药,就这么不情愿么?约莫是心里还记恨着前几日罚跪的事情吧!
    皇帝没有说什么,自己小心地把马蹄袖挽上去,瞥了摇光一眼,抬起他尊贵的下巴,轻轻点了点。
    摇光知道是跑不掉了,估计待会还有好一通的跪。也不知道太皇太后那里的药还有没有,说不定这回冻回去立时喝一口滚滚的,能好得稍微快那么一些。
    她上前来看皇帝的伤口,真是好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一弯浅浅的印记,便假模假式地蘸了药膏抹两下准备交差。
    皇帝的声音很好听,低低地,如同月光下的波粼,一点一点地蔓延开去,回荡出夜色旖旎。摇光半跪着,只觉得他的声音似乎是从天上来的一般,那样澄澈的嗓音,广远而安静。
    皇帝顿了顿,直着嗓子说:“上回送你的药,喝了么?”
    药?什么时候的药?摇光仔细想了想,压根没想起这回事,只要老老实实地回话:“奴才并没有接到主子的圣药。”
    还圣药呢!嘴里这么说,心里不知道是怎么记恨他吧!皇帝轻轻嗤了一声,挺了挺胸脯,将折子收归在一旁,另随手牵了张纸来搁在案上,执笔蘸墨,散漫地提醒她:“朕慈悲为怀,怜惜你一条命。让李长顺随便送了幅药过去,想来你弱不禁风,昏了,不知道吧。”
    摇光将药膏合上了搁在一边,并不想接这种话头,起身默默行了个双安,“奴才谢万岁爷。”
    皇帝略抬起眼,不过一霎,便按下眼皮,继续写他的字了。方才惊鸿一瞥,如今记得的只有她那一双青碧色的耳坠,还是像往常那样,摇曳在领口一圈纯白色的风毛里,伴随着她的举动而荡漾。她面容沉静,又仿佛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沉静,不会因为外在的扰动兴起波澜——除了那天晚上,罚跪那一次以外。
    皇帝忽然觉得有些意兴阑珊,沉吟着问她:“铁证如山,你为何相信你阿玛无罪?”
    骤然听见这样的话,若是在从前,她还可以竭尽全力不要命地与皇帝辩上一辩,可是如今没法子了,她不敢了,她的命是太皇太后给的,她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再一次作死不要命。
    摇光苦笑了一下,深深泥首:“奴才无言以对,是非自有公论,奴才无颜为舒宜里氏辩白。”
    皇帝放下笔来,深深地盯着她,似乎是要把她看透一样,半晌,才听见皇帝冷笑道:“前几日尚且是一副铁骨铮铮,如今就无言以对?该叫朕说你们什么好?所谓忠臣良将,大难临头,也不过是只知文死谏武死战的货。”
    摇光紧紧闭上了眼,原本手上存了寸把长的指甲,此时深深嵌入肉里,竟然一丝痛感也没有。她吸了口气,努力保持平和的声调,与寻常对御,并没有什么两样。
    “奴才在家时,听阿玛常说,处高居盛,必当复危,故‘何可久也’。世路盛衰无常,各自随其变而动,没什么是非对错。”
    莫非是生了一病,变通透了?
    皇帝问:“读过《易》?”
    “奴才没读过。”
    皇帝却并不生气,继续问:“你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吗?”
    “奴才并不知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