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了二个多小时,老吴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把手一摆,叹声说道:“唉,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白忙活了。”
    “怎么,没有这个地址吗?”戚路起身问道。
    “是的。”老吴皱眉说道:“我把南京路跑了个遍,也没发现有这个地址,门牌号到463号就终止了。”
    “啊,怎么会这样!”丁晓岚顿时感到好失望。
    戚路脸上也挂不住了,这件事要是被同行知道了,岂不成了个大笑话!他掏出一根烟默默抽了起来。
    烟还没有抽完,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起身来到电脑前从网上调出本市的地图,仔细地查看起来。
    看着看着,戚路不禁笑了起来,他回头对老吴说:“恐怕你要再找一次。”
    听戚路这么一说,老吴和丁晓岚都知晓他发现了新的线索,赶紧围过来观看。
    戚路指着地图上南京路的尽头说:“我记得以前南京路末端应该是向前延伸了一公里左右,后来因为修建了高速公路,所以才把它拦腰截断。”
    “嗯,是有这么回事,好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老吴应道。
    戚路接着说:“463和478只隔了不到20个号码,你应该在这段消失的公路中查寻,应该会有新的发现。”
    “好!”老吴抬腿就要出门,不过他立马折了回来。“就算你说的对,这段消失了路段即使还有建筑物,也会按城市建设的惯例改了门牌号码,我不一定查得到原来的地址啊。”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戚路马上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你不妨去找刘辰飞帮忙,他可以帮我们询问管辖那片的户籍民警。”
    “好主意。”
    户籍民警对管辖的地区环境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一些消失的建筑他也能调阅派出所内的档案来得到想要的答案。
    老吴这次是毫不犹豫地出门去找刘辰飞帮忙了。
    让戚路没有想到的是,老吴这一去,竟然到了傍晚时分还没有回来。
    丁晓岚已经做好了晚餐,她指着桌上的饭菜说:“给老吴打个电话吧,他要是不回来我们就先吃了。”
    话声刚落,老吴就从外面满头大汗地回到了事务所。
    “先吃饭吧,有什么事等下再说。”见老吴回来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戚路心知他肯定找到了许镜桥梦中的那个地址。
    戚路不着急,丁晓岚却是满脸不安的神情,她一边吃饭一边眼睛直勾勾地瞅着老吴。
    老吴岂不知她内心的想法,于是放下碗筷嘿嘿地笑了起来。
    “找的怎么样了,找到了吗?”丁晓岚急道。
    “今天真是累死我了,刘辰飞根本帮不上忙,他带我到派出所里翻遍了档案,也没有找到这个门牌号。”
    “啊,又没找到啊!”丁晓岚简直是失望到了极点。
    “不可能吧。”戚路也惊讶了。
    “别急,我话还没有说完了。”老吴卖了个关子。
    “那你就快说啊!”丁晓岚催促他道,忙殷勤地给他倒了杯酒。
    老吴呷了一口酒说:“虽然派出所那边没头绪,但是刘辰飞又给我出了个主意。按照他的这个法子,我还真找到了这个门牌号。”
    “什么办法?”
    “刘辰飞让我去了趟市里的档案馆。”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戚路顿时松了一口气。
    “我翻了几个小时的档案,最后还是在解放前国民党留下的资料袋里找到了相关的线索。”
    “这么久远?”戚路不由诧异万分。
    老吴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牛皮纸,上面有他简约记录后画下的地址方位图。
    “你们看,478号确实像小戚说的那样,它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南京路末端的前面600多米的地方。”
    “这个地方?”戚路手摸着下巴思索了一会说:“那里好像是一片荒地,没有人烟居住。”
    “是的,现在这里是没人居住,也没有建筑。”老吴回答:“可是在解放前,这里有幢很豪华的民宅。”
    第十五章 寻找古宅
    戚路问:“这幢老旧民宅的门牌号码就是478号?”
    老吴点了点说:“不过这房子已经拆了几十年呢。”
    “为什么?”
    “这事说来就话长了。”老吴向他们两人娓娓道来。
    原来那个地方是个明清时期就存在的古村落,而这幢民宅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当地一位巨富的私宅。传到上世纪30年代时后人已经衰落,被另一位移居到本市的客商收购。
    本市解放前夕,这位商人因为害怕新中国成立后遭到政府的清算,就举家迁移到了香港,这幢民宅也成了无主的荒宅,最后被政府收归公有资产。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文物保护的意识,这幢民宅于是被当地的生产队改建成了公社食堂。
    再过了数十年,住在那个村子里的人都得了一种怪病。这下子可惊动当地政府,怀疑是阶级敌人在搞报复活动,但经过公安局立案侦查后却查无头绪,最后还是一位医学教授无意间发现村民得病的原因是村子附近的水源受到了污染。
    水质污染的源头一直没能查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好将村民集体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安居,同时将所有房屋拆迁当作建筑材料来建设新村庄,于是那个地方就成了一片废墟。
    后来政府官员想在这片空地上开荒种地,但专家现场勘察后却发现这是片盐碱地根本不适合庄稼生长,因此这个地方逐渐成了一片荒地,至今无人过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