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27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太太听得也生出几分好奇来:“这时候怎么会有敌军南下呢?不是都说,敌国元气大伤,十年八年的也成不了气候么?哪里还有余力南侵?竟然会在这时候送死,还正巧撞在了开平卫的驻军手中?”
    文氏倒是听女儿谢慕林提过大概的情况——谢慕林自然是从未婚夫萧瑞那里听来的:“听说正因为敌国元气大伤,早先因为战事失利,好几位将军都入了罪,失了势,有的丢了性命,有的抄家革职,若仅仅只是丢官,已经是最幸运的结果了。他们空出来的位置自然要另找人顶上,为了争夺这些位置,他们军中的将领都吵成一团了。
    “其中有一位王爷,素来在军中很有名望,如今也是敌军的什么大将军王。这大将军王的儿子很想要占下一个极有权利的官职,可旁人都不服他,觉得他只是靠父亲才能出头罢了,真让他领兵是不行的。他心里不服气便想要立个功劳,好压服众人。敌国本就伤了元气,他还能上哪儿挣功劳去?只得打起了我们边镇的主意。”
    开平卫相对来说,距离敌国边境近些,虽然也是先前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但并不是最受敌国重视的地点,所以我国驻军人数不是很多,似乎是个可以捏一捏的软柿子。再加上这位小王爷早前参加大战,没立下什么了不起的功劳,却把道路给记熟了,当时他就在开平卫附近活动过,自认为熟悉地形,很有把握成功。
    他并不是真打算把开平卫给打下来,反正打了也守不住,而是计划着,只要能瞒过开平卫驻军的眼睛,潜入大明国境内,找个大点儿的村镇洗劫一番,再放一把大火,引得驻军来援,然后趁着卫所空虚偷袭开平卫,多杀几个人,最好能杀得一两个明国将领,砍了首级回国去,那就不但能证明自己的勇武,还能以这场小小的胜利,扬其国威,重振国内军民自大战失败之后就衰落下去的人心。
    如意算盘打得响,但他才带着精兵骑快马出发,后脚他老子就知道了。那位王爷是个真正知军事的人,明白大局轻重,也深知眼下绝对不是挑衅明国的好时机。他儿子这一去,能不能成事不好说,就算成了事,也极有可能会被本国皇室当成牺牲品,在明国皇帝大怒,要求追究他们责任的时候,被皇室砍下首级,送去金陵城,好平息明国皇帝的怒火。
    这位王爷就只有这一个儿子,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他送死?再加上这个儿子向来是个志大才疏之辈,若是真有本事,做老子的手握大权,怎么可能不给儿子安排好职位?自然是知道他没本事,才会让他投置闲散了。如果坐视这个儿子去作死地挑衅明国开平卫,失败了他会死,成功了回来后一样是死,那位王爷终究还是坐不住了,一把年纪了,还骑着快马,带上数名亲兵,低调地追赶过去,期望能瞒着所有人,把儿子追回来,将此事死死瞒下去。
    可惜,他儿子跑得太快了,等到他追上人时,他儿子已经进入了开平卫的地盘,看中了一处边镇,准备下手劫掠了。
    这时候他们行踪已经暴露,再不可能隐瞒得住。那王爷见状,只好改变了计划,不再强求追回儿子,而是改为接应对方。反正劫掠行动也能带回一大笔财物,对于王爷手下因为战败而损失惨重的亲兵队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和儿子都落入了开平卫的圈套。他儿子才过境,就被开平卫的袁小将军发现了,带着人一路偷偷跟踪上来,摸清了他们的所有兵力、战备情况,也知道了他们行动的路线,甚至还发现了那位王爷前来接应儿子。不等这对父子真正放火杀人,袁小将军就已经带人把他们包围了起来,一个都没放走。
    文氏欢喜地告诉万太太:“这位王爷的身份可了不得!他原本就是敌国主战一派中地位最高的皇室贵胄,另外几位主战的,都在先前的大战之后,或死或伤,或丢官失势,只剩他一个还存有卷土重来的野心了。况且他又擅长养兵,真叫他再训出一支强军来,十年八年后,我朝还是要有麻烦的。如今他落入边军之手,听说反抗时还受了伤,又叫袁小将军迅速偷偷送到北平来了,再也逃不回去。敌国没有了这位大将军王,不但脸面大失,今后要再练兵,只怕就更难了!”
    万太太听得双目异彩连连。虽说她嫁入平昌侯府后,一直跟着夫家人走文官路线,但她本人其实是将门出身,娘家父兄是驻守西北的将领,从小就习惯了这些战场故事,听了袁小将军的事迹,也觉得精彩不已。
    她还能分析两句:“敌军如今算是群龙无首了吧?底下的人为了争几个官职,都能打得一团乱,如今越发要乱成无数团了!他们一日争不出个结果来,还提什么练兵、强军?只有等着亡国的份了!”
    文氏笑笑,转开话题:“这位袁小将军立下这等大功,上报朝廷后,一定会有封赏的!”
    第968章 发怒
    文氏是个谨慎的人,事关姻亲燕王郡主的婚配,她虽然知道些内情,却不打算在燕王府什么都还没公布的时候轻率地告知他人:“这个我就不知道了。郡主的婚事,王爷与王妃定然是心里有数的。”
    万太太自然知道燕王与燕王妃心里会对女儿的婚事心里有数,这么大个闺女,在认回私生子之前,还是燕王府的独女,金尊玉贵的,她的婚事,燕王夫妇能不上心么?就是因为太上心了,才会这么多年都没定下人家来。燕王郡主今年可都满十六了!象她这样满了十六岁还未说亲的姑娘,就算在宗室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虽然有些宗室会让女儿拖到满了十八岁后再出嫁,那也得是事先定好了亲的,又或是因为守孝的缘故。两年前燕王太妃是去世了不假,可那位已经是郡主的曾祖母了!齐衰三月即可。过后一年多的时间,燕王与王妃也没提过要给女儿相看的话,甚至有北平的世家大族请人去探口风,燕王妃都没搭理呢!
    不少人家都在私下议论,怀疑燕王是打定主意要接受皇室过继的皇子为嗣了,由于三、四两位有可能被出继的皇子都不象是能带兵的,燕王八成会将燕王府家来托付嗣子,兵权却交给知兵的心腹吧?这世上哪里能找比嫡亲女婿更心腹的人选去?
    考虑到北方的将领们,但凡是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几乎都是成家立业已久的老男人了,要找个家世、才能、外形、年纪都能匹配得上燕王府郡主的人选可不容易。昔日萧瑞身世未曝光时,由于跟燕王府走得太近,还一度被误会是郡主婚配对象呢。如今他身世渐渐传开,大家才知道是误会了。但如今既然又出现了一个不错的人选,论出身比起未认亲前的萧瑞,似乎还更高一点儿,万太太自然觉得自己的推测很靠谱了!
    她知道文氏不肯轻易透露口风,就仗着两家如今是姻亲了,文氏又向来好说话,非要追问清楚不可:“亲家,你可别跟我装糊涂!你跟燕王府不但是姻亲,萧公子还三天两头的就跑府上来请安,殷勤得不行,你想要知道什么事,还怕他会不说么?连开平卫大捷的内情,他都告诉你了,我就不信,他会对那位袁小将军的事闭口不言!我可是都听说了,当初这位袁小将军离开北平返回开平卫的时候,郡主亲自骑马相送,直送出北平城十里!当时萧公子就跟在边上呢,他定然是知情人!若没有王爷与王妃点头,郡主又怎会这般公然与外男来往?你就跟我说实话吧,别总是吊人胃口了!”
    文氏被她缠得紧,无奈地道:“亲家非要问这些做什么?我们家跟王府结亲,不过是近日的事。重林虽来得勤些,但也一向守规矩,从不对我们多说什么军中的消息。郡主的婚事,自然是王爷与王妃做主的,连重林这个做哥哥的都不好过问,我们又怎么好瞎打听?若王爷王妃当真有意,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听到消息了,何必非要在这时候追问呢?”
    万太太怎么能说自己怀疑万隆搞鬼?只得勉强辩解道:“这不是……听了那位袁小将军如此精彩的事迹,我心里欢喜嘛,想着这样的青年才俊,倘若身上没有婚约,我定要给我闺女说亲的!赵家那边迟迟没有消息,多半已经黄了,我总不能叫我闺女一直嫁不出去吧?若不能找个比赵家更好的人选,我心里这口气如何咽得下?!这位袁小将军就很好,又是新近立了大功的,上哪儿找比他更风光更耀眼的女婿去?!”
    文氏明白了。万太太是因为在谢显之身上碰过一回壁,生怕再找一个大女婿人选,又是要跟贵人结亲的,她如果糊里糊涂送上门去,便又要犯一回忌讳,所以特特找自己探口风呢。
    虽然明白了万太太打听消息的原因,文氏还是未松口,只用隐晦的方式劝说:“袁家是世代将门,你们平昌侯府早已转武为文好几代人了,两家不是一个路子,只怕合不来吧?令嫒那么一个斯斯文文的姑娘,还是嫁进书香名门里更妥当些。”
    这个答案虽然没能令万太太满意,但她收到了文氏的暗示,知道袁小将军很有可能真的要成为燕王郡主仪宾了。
    如果燕王夫妇一直以来都不忙着给女儿说亲,是在等这位袁小将军立下足够的功劳,好匹配亲王郡主的话,那么燕王府上下对这桩婚事应该早就有默契了。万隆想要插一只脚进去,攀附燕王郡主,妄图成为仪宾,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他不但是庶出,还文不成武不就的,哪里能及得上袁小将军半根毫毛?!那他当日又为什么透露出这个意思,好叫嫡母心里着急呢?!
    万太太从来都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惴度庶子,从谢家回去后,心里几乎已经认定了,万隆是设了个圈套来坑自己了,目的就是为了跟谢家结亲!
    万太太气得头都要爆了,无比唾弃自己的不冷静!她怎么就跳了这个坑呢?!谢家就算比不上燕王府尊贵,根基也浅薄,好歹谢璞还是个二品的布政使呢!她的嫡子嫡女还未必能匹配二品官家的子女,她竟然叫个庶出的贱胚子得了这个巧宗!倘若将来她的孩子无法说得更显贵的婚事,岂不是要被贱胚子压过一头去?!
    万太太摔了家里好几个花瓶,气得脸都扭曲了。她身边的大丫头春兰还在火上浇油:“三少爷这可太过分了!怎么能算计太太呢?也不知道这里头王姨娘是否也帮着出了主意,太太可不能轻易饶了他们!”
    万太太顿时记起来了,万隆虽然不方便教训了,但家里还有软柿子可捏呢!
    她柳眉一竖,就要派人去抓王姨娘过来折腾。这时候秋月却捧了茶碗进来,一脸不以为然地道:“春兰姐姐也太抬举三少爷和王姨娘了,他们能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算计到太太?我看哪,八成三少爷自个儿也是算计落了空吧!”
    万太太一顿,转眼望去:“你说什么?”春兰不怀好意地斜了秋月一眼:“你该不会是特地帮三少爷与王姨娘说情来的吧?”
    秋月手中动作一顿,立刻啐了她一口:“你少胡吣了!他们算哪根葱?我凭什么替他们说情去?!我是真觉得,太太都没打听到的消息,三少爷上哪儿打听去?就算他进了燕王府,也不过是个打杂的小人物罢了,旁人还能特特告诉他,燕王郡主早就有婚配了?只怕他是真觉得自己有望攀上郡主的,就象严家的姑娘那样,人人都不信他能高攀,他竟然还真攀上了。
    “他以为自己能哄住严家姑娘,就能哄住郡主呢。所以太太当初跟他提谢家的亲事,他还老大不乐意的模样。如今知道燕王郡主要嫁的是个大英雄了,他也就死了心,殷勤地转而去讨谢大人的欢心了。若不然,太太不开口,他还不肯上谢家门呢!这样的人,太太何必高看了他?!”
    万太太又顿住了。
    第969章 安抚
    万隆回到家,收到消息说嫡母万太太听到了外头关于袁小将军与燕王郡主的传闻,发了一顿火后叫秋月劝得消了气,暗地里也松了口气。
    他进了燕王府,得了贵人青眼,就不再怕嫡母的打骂了。至于几句难听的责难,又不痛不痒的,听了也就听了。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姨娘与妹妹会受自己连累,被嫡母折磨。幸好这一回,他早就跟秋月通过气,及时让秋月出面,安抚住了嫡母,否则生母与妹妹还不知会受什么罪呢。
    万隆担心的只是生母与妹妹,倒不怕万太太在外头胡言乱语,说他拿燕王府郡主做筏子欺骗嫡母。他当日只是言语、表情间稍作暗示,说的话、做的事却叫人挑不出错来。万太太就算想要告状,也告不进去,因为一切都是她自个儿胡思乱想,误会了而已!
    他确实与郡主奶娘的儿子交情不错,也确实曾经给燕王郡主做过随行的护卫——因为他自打进了燕王府,就由于骑射方面的本事平平,叫上司萧瑞安排去跟着其他新进侍卫一块儿习练骑射去了,教导他们本事的先生正是郡主卫队里的资深侍卫。当时燕王府的人打算叫他给未来世子萧瑞做随从,先生带着他随郡主出门,只是为了教导他,随贵人出行时都该做些什么而已。
    这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在燕王与王妃、郡主以及未来世子面前都过了明路。万太太若拿这些事情指责他,是绝对站不住脚的,只会让人觉得她是鸡蛋里挑骨头。
    当然,能让万太太认定一切都是阴差阳错,是莫名其妙的运气给他带来了好命,并非他存心算计,那自然再好不过。就算万隆不怕嫡母告状,也不想给燕王府的贵人们留下坏印象,尤其是这种关系到郡主清誉的误会。就算他没有错,也会让人心生猜疑。燕王府里的几位贵人,可不象万太太那么好糊弄,更别说他们心里都清楚,万隆是一心急着想要促成与谢家的婚事的。若他们认为他急切到了不惜利用郡主清誉的地步,对他生出厌恶,影响到他今后的前程,那就不好了。
    事情能象现在这般糊弄过去,绝对是最好的结果了。万隆心中万分感激秋月的援手。
    就因为有了秋月帮衬,会有这许多好处,他才会花大力气去拉拢对方。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果然是再明智不过了!
    至于嫡母那儿,只要能把人哄住了,让万太太坚信自己并非存心欺骗,事情就好办了。只要能让万太太心里少几分怒气,哪怕是叫她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才华,只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才得了好差事、好婚姻,那也无所谓。他从来就不指望父亲嫡母对自己有所改观,甚至觉得,在他们面前装得平庸些,并不是坏事。他怕的是装平庸惯了,他就真的变得平庸了,这辈子都要受限于人,无法真正出人头地。只要他前路畅通,未来有望,叫父母家人轻视几年,又有什么打紧?他才不在意这点虚名!
    万隆赶去安抚了生母王姨娘与妹妹万三姑娘,叮嘱她们近日最好少往正院去,也别做什么显眼的事,免得撞在嫡母手中,平白受苦。接着他又避开其他人,悄悄儿见了秋月一面,千恩万谢一番,还把自己在外头买的一对水头很不错的绿玉耳坠送给她做谢礼。至于秋月是否会认为这对耳坠代表着别的什么意义,那就是她自己的事了。
    秋月跟万隆聊了一会儿,便很快分开了。她回房后很小心地把耳坠收了起来,特地避开了春兰——虽然同样是大丫头,同样受万太太信任,但她与春兰之间一向都不大和睦。春兰总觉得她对自己有威胁,生怕她将来会抢走自己认定的好前程——比如嫁给某位嫡出的少爷做姨娘什么的。秋月心里早就另有打算,却碍于主母的感情,不敢透露半分,如今也只得尽量提防着春兰了。她可不想叫春兰在主母面前捅破了自己与三少爷的关系,平白毁了自己的一生,也连累了三少爷的前程。
    收好耳坠后,秋月又回到了正房。这时候,万太太已经差不多消了气,只是心里依然还憋得慌。
    她对长女以及身边的两个大丫头道:“我当初真真是慌了神!急急忙忙的促成了跟谢家的亲事,如今倒平白便宜了万隆那个贱胚子!若我能镇定一些,多等几日,说不定就能听说那位袁小将军跟郡主的事儿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万隆那贱胚子,哪里比得上袁小将军?他才高攀不上人家郡主娘娘呢!”
    春兰连声附和。秋月则笑着说:“太太也不必总是念叨着这件事。方才我去找人往谢家那边探口风了,听说谢太太今天就往燕王府去了。虽然不知道谢太太去燕王府做了些什么,但太太天天去请托,她定然记得去帮太太探王妃口风的!太太细想,若不是咱们家跟谢太太做了亲家,她怎会对这件事那么上心?谢家人又不知道三少爷跟太太说了些什么,又曾经打过什么荒唐主意,他们只知道太太亲自上门提亲,要让他们这样根基浅薄的官宦人家,跟堂堂平昌侯府结亲!他们自然是乐意的!至于结亲的是三少爷还是哪一位,他们又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差别?反正太太提的是谁,他们就答应谁了!”
    一番话说得万太太心情又好了起来:“这话很是。咱们万家可是堂堂侯府呢!跟他们这样的人家结亲,有个庶子也就差不多了,难不成还真要拿嫡子去配不成?!”这么一想,她的怨气又少了几分。
    倒是万大姑娘有些不以为然:“谢家有什么不好的?虽然根基浅薄些,可耐不住人家官职高!已经是父亲的上司的上司了!咱们家虽是侯府,可袭爵的又不是我们这一房,家里除了袭爵的大伯父,还没谁的官位能高过谢大人呢!他儿子又是皇亲国戚,哪里就配不上我了?若是他配不上,母亲当日又何必心心念念头要把我嫁过去?如今说这些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她猛地站起身,扭头走了,走之前还瞪了春兰与秋月一眼。
    第970章 忙碌
    文氏还真的从燕王妃那儿带回了好消息。
    燕王妃不知是不是特别给亲家面子,见文氏帮着求情,就宽宏大量地松了口,表示愿意原谅万太太了,只是为了小惩大诫,今年之内不想见到对方,叫万太太直到过年时再在燕王府露脸也不迟。
    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转眼就是腊月,离过年也不过是个把月的光景。万太太琢磨着自己称个病,把腊月与小年这两个小节庆撑过去就算完了。等正月初一,各衙官员去燕王府百年,各家官眷也去给燕王妃请安时,她穿戴了诰命服饰在人前露脸,就算有再多的流言蜚语,也都要随之烟消云散了,她还有什么可愁的?!
    万太太欢喜不已,顿时觉得与谢家结下这门亲,还是非常值得的。虽然结亲的对象是她素来看不顺眼的庶子,但只要有亲家的名分在,万家就能一直借谢家的力。至于结亲的对象具体是谁,重要么?不,不重要!她到谢家来,谢太太文氏很少叫她未来庶子媳妇谢映容来相陪,她本人也不怎么提庶子万隆,正是这个道理。对两家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姻亲的名分,而不在联姻的那两个人!
    万太太心里顿时又畅快了不少,虽然还是看万隆十分不顺眼,但已经没功夫多搭理了。近日她两个女儿都心情不佳,闹起了别扭,两个儿子又好象总是不着家,不知道在外头跟什么文人墨客结交呢。她一边要躲着其他可能听说她触怒燕王妃传闻的官眷,一边又要关注自己的四个儿女,简直要脑壳疼了。偏偏这时候,袁小将军的家人要进北平城,不但燕王妃要设宴款待,连几大衙门的主官家眷,也要做东道宴请对方。万太太自认为与谢太太关系密切,还是姻亲,这时候自然要当仁不让地做文氏的第一帮手。如此,越发忙得分身乏术。她哪里还顾得上找妾室庶子庶女的晦气?
    万太太这个做帮手的都这么忙,文氏自然更不用说了。为了筹备招待袁老夫人、袁夫人的宴席,她光是操心场地、人手与各种家什伙儿什么的就忙得头晕脑涨了。由于事情是突发的,她还得同时应付腊月里的各种事务,一时腾不开手,只得叫家里的几个女孩子帮衬些,连小姑子谢梅珺,都叫她委托了两项事务,才能勉强支应得开。
    谢慕林姐妹几个分工合作,主要是帮着打理家中事务,再搭把手替文氏算算账、监察一下各种物资采买什么的,也帮着建议宴席上的菜色、装饰等等。其中谢映慧对这种事情最熟悉拿手,她可以说是占了主力位置的,很多时候文氏还要反过来靠她拿主意,只是偶尔需要把她的主意改换成北平城适用的形式而已。谢慕林则非常配合地退居二线,专责后勤,并不跟大姐争长短,低低调调的,却把事务料理得十分周全,让文氏等长辈们都省心了许多。
    谢映芬素来是个省事的,她分派到的事务不多,有空闲就照看家里的兄弟们去了,同时还要照看两位老太太的饮食起居。这种事她做得十分熟练又得心应手,自然是不必旁人操心的。
    只是谢映容就有些不同的想法了。她对庶务其实并不是十分熟练,至今还没到独立理事的地步,可她看着两位姐姐独当一面,看着万太太或刘太太过府时,夸奖两位嫡姐的情形,就有些坐不住了。她也想要在别家太太面前露露脸,尤其是向未来婆婆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好讨一讨她的欢心。就算万太太不喜万隆又如何?到底是嫡母呢,该孝敬的还是要孝敬的。况且她又不常见到万隆,若不叫旁人知道自己的能耐,又如何能让万隆听说她的好处呢?
    谢映容主动向文氏请缨,要求承担更大的责任。幸好文氏行事谨慎,也清楚这个庶女的本事,只是交给她一两样容易露脸却不容易出错的差事,叫她先历练历练。倘若这点小事她都撑不起来,那后面就不必多说了。趁着姑娘还未出嫁,慢慢学吧!
    谢映容大约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大好机会了,绝不能出差错!不然就要丢脸丢到外人面前了。不用大金姨娘每日提点,她自己就非常用心地学习起来。虽说时不时的还会出个小差错,总不能把事情做圆满了,但还是撑住了没出大岔子,已经很令文氏满意了。文氏已经松口,过几日就再交一样差事给她。谢映容越发欢喜不已。
    谢映慧淡淡地瞥了得意的三妹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只把拟好的菜单奉给文氏看:“女儿与二妹商量过了,这是新拟定的菜单,把先前婶娘说的几样菜色都添上去了,又去除了巡抚夫人与按察使夫人不喜的菜色,婶娘瞧瞧如何?只不知道袁家女眷口味喜好如何?若是能打听到消息,我们也能再添几道菜色上去。”
    “辛苦了。”文氏收下菜单,笑道,“我已经托重林找人打听去了,等打听到袁家女眷的喜好,便告诉你。这几天你们姐妹都劳累不少,这会子没什么事,快回去歇着吧。天儿又冷了,昨儿夜里下了两个多时辰的雪,你们都冷坏了吧?晚饭只管在自个儿屋里用,不必冒着冷风跑过来请安。自家人,不必讲究那么多琐礼。”
    谢映慧应了声,又瞥了端坐不动的谢映容一眼,方才给谢慕林使了个眼色,姐妹俩告退出来,结伴返回院子。
    路上谢映慧就忍不住吐嘈:“你娘也太好脾气了些,竟然还能纵着三丫头得意!她不过是帮着办了几件小事,就自以为了不得了。我们姐妹早几年就能独立完成同样的事了,何曾跟人显摆过?!”
    谢慕林倒是很淡定:“没事,三妹妹已经是有人家的人了,我娘知道她早晚是要嫁出去的,还是嫁进万家,顶上有位脾气不怎么样的嫡婆婆,还不定要怎么吃苦呢。我娘一方面是想让她多学点东西,免得将来在婆家出丑,另一方面,也是怜惜她将来的遭遇,所以对她稍稍好一些。大姐想想将来,就没必要跟三妹妹一般见识了。”
    谢映慧想了想,果然心情畅快不少:“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就忽然非万隆不嫁了。就算万隆这个人还行,万太太和那两个嫡出的小姑子也叫人吃不消。她们竟然还敢肖想我哥哥呢!真不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了。”说起来,她还有些遗憾,“你娘为什么要替万太太求情去?就让王妃多晾万太太一阵子,叫她们母女几个消停些,少在人前犯蠢,有什么不好呢?”
    谢慕林笑笑:“萧瑞说过,燕王妃其实也没怎么生气,就是想要敲打敲打万太太罢了。如今燕王府也快有喜事了,燕王妃要操心的还多着呢,谁有空理会她?”
    谢映慧眨了眨眼:“这么说,传闻中郡主即将要定亲的消息……是真的?!”
    第971章 袁燮
    是不是真的,谢慕林也不敢确定。反正听萧瑞的口风,这件事已经有那么七八分的可能性了,接下来,只看燕王夫妇与袁家两位长辈议亲,会议出个什么结果来而已。
    袁小将军的祖父袁老将军,曾经在二十年前燕王初出茅庐的那场大战中立了大功,帮助燕王夺得了大胜。他老人家又是在军中多年的老将了,哪怕年纪大了之后,旧伤复发,没办法继续驻守边疆,只得告老还乡,他的军中的威望也依然很高。
    此外,他的母亲是某位燕王的血脉,这无疑也提高了他在北方一带的身份地位。在先代燕王从皇室过继来之前,原本燕王府一脉的拥护者们,都把袁老将军当成是标竿人物之一,盼着他以血亲的身份,给主公的真正血脉后代做个臂膀,与皇室过继来的嗣子争一时长短呢。但因为他对这些争权夺利的事一概不感兴趣,只专心带兵守卫边疆,只要是为了大局,跟新任燕王合作也无妨,从不会挑事寻衅,但也会阻止新任燕王威逼旁支血脉。所以,无论是后头过继来的,还是前头老王爷留下的人,都对他敬重有加,同时,也不怎么拿他当自己人。
    先帝的那位嫡长子,曾经的燕王世子想要上京去争皇位,原本还想请袁老将军出面支持一下自己的,他一概不理会,只专注边疆事务。因此,那位燕王世子坏了事后,还有人埋怨袁老将军如何如何,仿佛少了他的支持,燕王世子方才没法成事的。他老人家听了这些抱怨,也不多言,只是把自个儿的家迁往真定,直接在当地置宅买地,落下户来。除了他自个儿带着儿子长期驻守边城以外,家中女眷彻底不跟北平城里的人来往了。等到他助现任燕王夺得大战胜利,他才重新出现在北平某些权贵的视野中。
    这时候,又有燕王府旁支的人感到后悔,当年不该把他一家逼出北平城的,如今离得五百里远,想要从他家眷那边下手,劝他做些什么,都十分不方便,于是又回头想把人把家搬回来。可在那之后,袁老将军就以旧伤复发为名,告老辞官,直接回真定休养去了。他的儿子倒是还在边关,可官职不高,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燕王府旁支的人看不上眼,只得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燕王的婚配上。等到燕王回京一趟,带回了新婚的王妃,与王妃娘家那一群饱读诗书又经验丰富的文官,充实燕地官僚系统,他们才开始后悔。这些琐事,就不必赘述了。
    大概是因为袁老将军告老之后,就真的一直十分安静,于是没什么人继续关注他了,顶多是几年后,他儿子在边关一次小型战事中伤重而亡,稍稍引起了北平城官宦圈子的话题,但也没太多人关注。真定距离北平城足有五百多里,距离实在太远了。袁家人口又不多,除了袁老将军的夫人,以及儿媳妇袁夫人外,就只有袁小将军袁燮一个独苗苗,旁的兄弟姐妹旁系支脉一概皆无,令人无从关注起。
    数年前,袁老将军去世了。他在临终前嘱咐孙子袁燮亲自前往北平城向燕王府报丧,另有遗折要托燕王呈送皇帝。刚满十二岁的袁燮披麻戴孝去了北平,燕王才头一次见到这个孩子。虽然后来袁燮回家守孝去了,可在那三年孝期里,燕王府派来的教官一直在真定指点他的文韬武略,等他一出孝,就直接去了北平城,到燕王府接受更深一层的军事教育。
    萧瑞跟他挺熟悉的,到了北方后,两人曾经在燕王府一块儿相处过两个月,又一块儿北上去了开平卫驻守。开平卫但凡需要往北平城送要紧信件、文书什么的,派人跑腿,基本都是萧瑞与袁燮两人轮着来。
    萧瑞告诉未婚妻谢慕林,他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跟燕王府上上下下混熟了,还在北平结识了不少人,摊开了自己的关系网,又在城中置下了产业,顺便还时不时去讨好未来岳父谢璞一番。他能做到这么多,跟他差不多有同样次数前往北平城的袁燮,肯定也不会做得少了。至于对方是几时跟燕王府郡主朱珮扯上关系的,萧瑞自个儿也不知道。今年大战结束后,他决定上京受封赏,顺便回家请求养父萧明德出面向谢家提亲,小伙伴袁燮却放弃上京计划,继续回返开平卫驻守。在送行时看到朱珮与袁燮亲近的模样,萧瑞也是大吃一惊呢。
    不过,燕王与燕王妃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还颇为喜闻乐见,只是碍于袁燮立的功劳还不大足,官职也有些低,所以他们暂时没有公开这件事,仅仅是趁着燕王上京时,跟太后通了个气。太后还犹豫呢,不肯直接下旨赐婚,也没点头同意婚事,所以目前这婚事还未定下。但如今袁燮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把敌国的大将军王给捉住了,肯定要上京受封赏,太后也没理由继续犹豫下去了。
    谢慕林对大姐谢映慧道:“这桩婚事,是郡主自个儿先乐意了,才告诉王妃与王爷的。如今虽然还未正式定下,但多半不会有什么反复。王府那边的意思是,先跟袁家议亲,把各种章程都定下来。等到袁小将军进京受封赏后,皇上或太后下旨赐婚,该有的风光也都有了,这桩婚事才算是圆满。”
    谢映慧叹了口气:“听起来也不容易呢。我只听人说,这袁家是衰落已久的,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来历。这压根儿就算不上衰落嘛,只是离北平远些罢了。”
    谢慕林点头:“袁家在真定落户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如今也是当地数得上号的名门了。袁家在当地有近百顷的良田,另外还有大宅、铺面什么的,各种产业都不少。他们家人口又极少,小辈里仅有一个独苗苗,外头看着不显,其实足够富贵了。萧瑞还说,这个袁燮除了在打仗的事情上精明,在其他方面都挺单纯朴实,还有些老实呆傻呢。萧瑞不明白郡主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男子,不过想来这样老实的仪宾,将来出差错的可能性不大。”
    谢映慧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第972章 传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