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15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的县电视台是个没什么人看的十八线小破电视台,除了新闻就是广告,都没什么节目,谁要看这种电视台,他们一般都是看省电视台和几个播出热播剧的电视台,为了那段采访,他愣是守着县电视台看了大半个月的新闻和广告。
    因为有采访,几天未见的江柠和宋培风又凑到一起。
    记者和摄影师看到他们后,顿时眼前一亮,实在是这两个重点高中出来的学生,不仅仅是成绩好,就连相貌都这么好,不得不说,这对他们的节目来说,也是一大看点,谁不愿看年轻的帅哥靓女呢?
    两个人,一个是吴中的,一个是一中的,两个人在一起采访时,以吴中为背景不对,以一中为背景也不对,宋培风干脆走到江柠的店铺面前,以江柠的店铺为背景,来采访。
    记者回头看了眼店铺后面,在门口晒太阳的江爷爷,让两个人先做自我介绍。
    她将话筒举到宋培风嘴巴边,双目晶亮的看着他。
    她是一个年轻的圆脸女记者,为了上镜效果,她还给自己上了妆,将脸涂的非常白,可脖子和手却没有涂,一个很明显的上镜妆。
    她身边跟着一个扛着摄像机的男摄影师。
    宋培风只简单的介绍自己说:“我叫宋培风,是吴城高级中学的二年级十班的学生。”
    她又将话筒递给江柠,眼睛不由羡慕地看着面前这个高挑瘦削皮肤雪白的小姑娘,眨了眨眼睛。
    江柠脸上是带着笑的,笑的亲切又友好:“我叫江柠,是吴城第一高中高二年级三班的学生。”
    女记者笑着问:“听说你们一个提前被清大录取了,一个被京大录取了,请问是真的吗?是怎么被提前录取的呢?能和我们详细分享一下吗?也好让我们后面的学子们,学弟学妹们,学习一下我们这一届的两位天骄,将来也以清北为目标,考上清北!”
    她站在宋培风身侧,自然又是先让宋培风先说。
    他们都是知道宋培风家世的,他们都不由自主的以宋培风为主,眼睛和关注力主要都在宋培风身上,这也是人之常情,江柠心里清楚,却并不在意,在镜头前,她笑的很是温婉随和,整个人落落大方。
    可惜,宋培风好像并不太配合,只简单地点了下头:“是真的。”他指着对面吴中大门楼上的横幅说:“上面都写着了。”
    被噎了一下的女记者:……
    女记者微笑:“是的,只是据我所知,你们才都高二对吗?能在高二年级,就被清大提前录取,平时是有什么学习的诀窍吗?”
    宋培风又看了她一眼,说:“我们是通过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在冬令营中被清大和京大两所学校的招生老师提前招入的。”
    见宋培风丝毫不配合自己,女记者笑着点头说:“那请问你是怎么走上竞赛这条路的呢?平时在学校里,要怎么平衡竞赛和校内成绩的呢?我之前在吴中的公告栏上看到,宋同学不光是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金奖,在中考的时候,也是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吴中的,对吗?”
    宋培风见她只采访自己,丝毫不理旁边的江柠,笑着转身,稍稍侧身面相江柠这边说:“现在全县第一不是我了,我早就被她超越了。”
    他笑的时候,真是满满的少年气,穿着吴中的校服,吴中的校服是藏蓝色与白色相间,明明不是太好看的校服,穿在他身上,却如小白杨般挺拔。
    女记者微微一愣,又把话筒递到江柠嘴边:“原来这位就是我们吴城的新任县状元,难怪能在高二的时候就和这位宋同学一样,提前被京大录取,请问你是怎么走上竞赛这条路的呢?”
    江柠非常配合的,微笑脸说:“学校需要我,吴城需要我,我就报了。”
    女记者眼睛微微一亮,刚刚在宋培风那里采访受挫,此时到江柠这里,节奏终于正常了,忙问:“那请问你是如何平衡竞赛与校内考试成绩的呢?我之前在一中的公告栏中,看到年级第一依然是你的名字,我听说你刚进一中时,成绩并不好,请问你是如何做到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做到超越旁边的宋同学,成为全县第一,还能在全国奥赛这样具有含金量的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呢?”
    公告栏之前来一中采访时,就已经拍过,到时候剪切一下就可以。
    江柠配合地笑道:“坚持!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顿了顿,她又说:“与此同时,我还得到了一中非常多老师的帮助,我的班主任王盛鹏老师、教务处张主任、计剑伟老师、……夏云之老师等等,他们都是非常认真负责任的良师,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其中,夏云之老师并不是我的任课老师,她曾在我非常困难的时候,对我伸出了援手,对于我来说,如果没有她,可能就没有如今的我,夏老师或许并不记得我,毕竟像夏老师这样温柔的好老师,可能在不经意时帮助过很多同学,但我还是想对夏老师说:夏老师,谢谢你!”
    她很认真的对着镜头鞠了一躬。
    今生她和夏老师并无交集,可她却无法忘记恩师。
    摄影师的镜头,没有错过江柠眼中的一抹水光。
    最后记者又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江柠想了想,说:“对于农村出生的人来说,读书或许不是唯一的路,却是很多女生改变命运的路,在这条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坚持!”
    相信我,我会走给你们看的!
    之后记者又单独带着宋培风,在吴中校门口拍了一会儿,又带着江柠来一中校门口拍了一会儿,还去校园里,他们各自的班级都拍了。
    之前学校采访的部分,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拍过了,不需要再拍,剩下的,便是补足江柠家人的采访。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年初三年节期间,还能接到电视台领导们电话催促的原因。
    之前江柠、宋培风在集训队还未回来,想去江家村采访,却没有船去的时候,又从吴城一中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江柠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可能要年底才能回来。
    年底他们放假了,还没开工呢,领导就催他们赶紧去江家村采访:“等节后,人家都走了!”
    现在人出去打工,普遍是初六上班,初五就收拾行李都出去,年初四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到了年初五,说不定江爸江妈他们又走了,又采访不到人了。
    一中的校领导们早就等着江爸江妈他们回来,去江柠家里报喜了,可之前,从江爸给一中老师们打的电话中,知道他们要到年底才回来,二是江柠还在冬令营没回来,而且具体是什么情况,京大招生老师那边还没过来联系到学校,现在江爸江妈江柠都回来了,学校在两个记者采访完了后,也带上了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大红花、奖状、奖学金等一大堆东西,又去江柠店里邀请江柠和江爷爷和记者们一起往江家村去了。
    江爷爷老早就想回去了,他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要炫耀,都不能回去,真的是锦衣夜行,可把他憋坏了!
    这次居然能和电视台的记者,还有校领导们一起回去,那这是衣锦还乡啊!
    江爷爷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可他还是看向江柠。
    江柠最受不得的,便是爷爷这小心翼翼的姿态,他这一辈子都是这样小心翼翼的。
    她当下就收拾了背包,扶着江爷爷,坐着一中承包的小面包车,往水埠镇去了。
    可把吴中的校领导们给眼红坏了。
    吴中面临着和记者们同样的问题,就是,他们能宣传宋培风这个学生,却不能宣传他的父亲,所以像什么大招旗鼓送奖学金这种行为,吴中都做不了。
    一个记者一个摄影师,就这么扛着他们的装备,和一中的孙校长、大小王主任,一起去临河大队去采访。
    孙校长不知道是不是从张主任那里得到了灵感,可以说是将高调进行到底,还想将大红花绑在江柠身前,就这么让她回去,被江柠连连拒绝。
    孙校长被拒绝也不生气,到了水埠镇上,叫王老师去买了烟花爆竹,用个大红袋子装着,一起拎到了车上。
    他们一路绕过了炭山,又绕过了磅秤,又绕过了江小姨所在的乡,绕了个大圈,然后又走了一段非常崎岖颠簸的山路,足足坐了近三个多小时,中间有一处山涧,山涧溪水潺潺,众人只能淌水过去。
    这大冬天的,居然要淌水。
    女记者问江柠:“这么冷的天,你就这么打算淌水过去吗?”
    江柠淡然地说:“都淌习惯了。”
    她要背江爷爷,江爷爷不让,要自己淌水过去,被已经长到一米六几江柠,一把背在了背上,抱着江爷爷瘦长的大腿,一点一点,从清澈,又冰冷刺骨的山涧溪流中淌过去。
    其他没在冬天淌过水的人,都傻眼了,尤其是女记者,她是实在没想到,江柠所在的村子,居然如此的偏远。
    江柠解释说:“这是路没开通,等以后路修到我们大队,就会好走很多,现在我们大队的人出行,基本都是靠船。而且这是冬天,水落而石出,山涧里的水都浅了,平时水流湍急也比这深的多,大概到腰的地方。”
    他们坐船是容易,可回去他们没车没船,这么多人,总不能歇在江家村啊!
    这也是他们选择承包面包车来江家村的原因。
    有路过的人,看到他们面对着山涧,不敢过来,从家里拿了个铁锹出来,还叫了两个人来帮忙挖沙子,说:“你们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吧?一看就是没经验,你们要在车里放一把铁锹,找个水浅一点的地方,扔几块石头下去,挖点沙子过来,水不就平一点了么?”
    他挖了一会儿,看差不多了,指挥面包车师傅:“好了,开过来吧。”
    面包车师傅看着山涧的水,又看看自己的车轮,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车子被水泡的发动不了,最终还是开过去了。
    江柠淡定的用包里毛巾擦干脚上腿上的水,船上保暖鞋,继续上车。
    从头到尾,摄影师都开着摄影机拍着。
    帮忙填砂石的人,看他们又是扛着摄影机,又是拿着话筒,那个女记者,还把自己画了个大白脸,都纷纷好奇地过来问他们是到哪里去。
    女记者一看这些人问,扛着摄影机的男摄影师,也默契地打开了摄影机,女记者问他们:“请问你们知道我们吴城出了两个清大和京大的高材生吗?”
    这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水埠镇,又哪里会知道吴城的事?
    闻言都纷纷摇头:“不知道。”
    还有不想被采访的人,面对摄像头转过身摆摆手:“不知道不知道。”
    有听到热闹跑来的年轻人,他们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从赌博桌上刚下来,见到有记者,头伸到摄影机前,用他那蹩脚的普通话问记者:“是我们山涧乡的吗?”
    他的普通话,遭到了船上很多他同伴的嘲笑,把他笑的脸涨的通红。
    当地人的风气真的很奇怪,他们自己不说不通话,也看不起,甚至嘲笑所有非水埠镇的外地人,任何口音与他们不一样,试着说普通话的人,都会被当地人用当地一个土话,类似于‘南蛮北侉’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比如说:“嘁,还学侉!”
    “侉子!”
    像小江叔奶奶这种一辈子都改不掉自己原来口音的,村里很多人喊小江叔奶奶,都是直接喊她:“侉子。”有时候喊小江叔爷爷,都会直接喊:“你家侉子婆娘呢?”
    侉子,侉子,在当地人眼中,是一种很贬低别人的话,这导致在农村很多想学普通话,想说普通话的人,在老家,都不敢开口,就怕惹来别人的嘲笑,反倒是他们去外地打工,不论怎么说普通话,都不会有人嘲笑他们。
    当然,他们不学着说普通话,在外地也无法与人沟通。
    女记者笑着说:“是水埠镇的。”
    女记者其实普通话也不标准,用的是吴城普通话,还是带有一些吴城特色口音。
    吴城人讲话一般都用吴城话,这些人见他们用吴城普通话,还以为是市里来的,纷纷打听,他们是不是市里来的,又问他们是到哪里去。
    很快,整个山涧乡的人,都知道临河大队有个女生,是这一届的吴城县县状元,在全国竞赛中,获得金奖,提前被京城大学录取的事了。
    山涧乡,因为在更深的山里,又不像临河大队一样,跟前就是大河,可以通过船只,通往外面。
    这个乡的人,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比外面更封建、更封闭、更重男轻女。
    就江柠所知道的,真是存在的,将刚出生的女婴,放入木盆中,通过山涧的水流,直接冲到下面去的,就有好几起,小时候他们就经常听说,谁谁家的谁谁谁,就是她妈妈在山涧里的木盆中捡的。
    这不是后来大家开玩笑说,你是我充话费送的,一句玩笑话。
    这时候说是从山涧里捡的,那就真是捡的。
    给闺女取名,也都十分简单粗暴,招娣、带娣、盼娣、来娣、引娣、有娣。
    江柠在小学的时候,班里没有见过这样的名字,却在进了初中之后,这些名字她不仅在班里听了个遍,居然还有重名的。
    而能在初中的班级你,被她遇上的,都已经是对女孩子很好的家庭了,这里大部分女孩子,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上过,很多只念了个一二年级,就回家带弟弟妹妹去了。
    计划生育?他们往大山里一躲,别说计生办的了,就是江柠这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人,都找不到。
    这个乡的人听到这事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你是不是听错了?是男娃考上大学,你听成女娃了?哪有女娃儿考大学的?”
    “就是!女娃儿考大学做什么?考出来都二十多岁了,还怎么嫁人?二十多岁还没嫁人,以后还能嫁的出去?”
    江柠他们已经开着车远去,车上的老师们都沉默着。
    忽地,孙校长对江柠说:“江柠,等会儿到了你们大队,你就身披红花,我们在你后面上鞭炮,一路簇拥着你回去吧?”
    原本以为江柠会拒绝的孙校长,却见江柠眉眼弯弯,欣然应允:“好的呀!”
    车子都还没到江家村,只到临河大队的范围内,江柠他们一行人就下车了。
    女记者和王老师两人,认真的将大红花给江柠戴上,用大红绸缎绑在胸前,摄影师也拍着,等大红花绑好后,摄影师连忙小跑着,跑到最前面,又打开摄像机。
    江柠搀扶着江爷爷走在最前面,身后是孙校长,大小王主任,女记者,面包车司机,跑到路边点燃了烟花爆竹。
    从丁家村,穿过施家村,终于到了江家村大房。
    路上,全是被烟花爆竹声引出来,站到路边看热闹的人,他们就看着一个女孩子,身戴红花,走在最前,后面两个男人拉着一张巨大的横幅:【恭喜临河大队江家村江柠同学考上京城大学】
    很多因为过年回家,闲着没事就聚集在赌桌上的年轻人们,听到热闹,也都纷纷走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每个前来看热闹的人,都看到了这道横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