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从西屋拿了几瓶酒,送到堂屋,李铁柱和韩大川属于看见酒就走不动,不喝醉站不起来的那种人。
    他俩已经喝的半醉,看见韩晓敏又拿过来几瓶酒,韩大川舔着脸接过去,打开往玻璃杯里咕咚咚倒满,俩人又吆三喝四的喝起来。
    韩晓敏拉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外,静静地等着,等他们把酒喝完,又送了一回酒。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铁柱越喝越上头,最后跟韩大川干脆对瓶吹起来……俩人醉的钻到桌子底下,还时不时的嘟囔着继续喝、你醉了、我还能再喝三瓶……
    韩晓敏推了推李铁柱和韩大川,确定他们两个醉的不省人事。站起来把所有的窗户关紧锁死、堂屋门从里面反锁住,从西屋把李铁柱抄家抄来的一箱箱好酒全都搬过来。
    韩晓敏把那些酒连瓶砸碎扔到在堂屋地上,重点照顾李铁柱和韩大川身边的沙发、柜子。
    然后回卧室抱出来一堆又一堆衣服,浇上烈酒,划开火柴,把衣服扔到了客厅柜子上、沙发上、桌子下面。
    明火遇到酒精剧烈燃烧,火焰一下子就起来了,韩晓敏又把所有卧室里的窗帘都浇上酒,点燃,柜子里的衣服、床上的被褥如法炮制。
    火越烧越旺,整个房子都成了火海,韩晓敏不想跟这两个恶心的男人死在同一个房间里,她走到西屋,反锁上门……
    火烧起来是半夜,有二十多箱白酒助燃,等到住在附近的人闻到烧焦的味道、看到冲天的火光,一个个吆喝着奔出来打水灭火。
    等到第二天凌晨火扑灭时,整栋房子已经烧的基本不剩啥了,就连房梁都塌了大半。
    万幸的是他们这片都是独门独户,院子比较大,前后邻居家只是院墙被熏黑了。
    火是半夜烧起来的,没有目击者,现场烧的几乎不剩什么,三个人烧成了焦炭,经公安机关现场勘察后认定为意外。
    但很多人都说是报应,这院子是李铁柱强取豪夺来的,别人住了好多年都没事,他才住了两年就烧起了大火。
    最邪门的是半夜起的大火,而且烧的非常猛,整个房子烧的一干二净。
    一场大火,儿子、女儿都没了,韩老头和韩老太哭的撕心裂肺,哪怕韩大川有再多的不是,在他们眼里那都是能传宗接代的根儿。
    好在儿子没了,还有仨孙子,韩老头和韩老太难过了一场,慢慢的走出了悲痛。
    何秀儿痛痛快快哭了一场,悄悄地叮嘱大儿子和二儿子:“你大姑是咱们家的恩人,记住我带你们去的那个坟头。
    娘在的时候清明娘去祭拜他们,娘不在了,老大、老二你们俩要记得年年去。”
    十三岁的韩天宇已经隐隐明白,他爹的死肯定跟疼他们的大姑有关。但他更明白,他爹不死,死的就会他们母子四人了。
    他希望娘好好活着,他们兄弟三个也要好好活着……
    第11章 七零村姑前任11
    韩大川死了,李子晴成了众人嘴里的扫把星,很多人都说,韩大川是被她给克死的。还有人说她是狐狸精,韩大川是被她吸干了精气。
    安兰听到这些传闻的时候目瞪狗呆,韩大川死了,是被大火烧死的,关李子晴什么事,怎么她就成了扫把星呢?这不科学,还有啊,那被吸干了精气是什么鬼?
    宋梅香咚咚咚的边剁鸡肉边跟她解释:“韩大川不是跟他媳妇闹离婚,要娶李子晴嘛……”
    安兰往炉膛里填了一把柴火:“我知道哇,可是他死之前不是还没离吗?”
    宋梅香点点头:“对啊,他跟他媳妇好好过日子,那么多年都没事,一说离婚要娶李子晴嗝屁了,你说李子晴不是扫把星谁是扫把星?”
    安兰绝倒:“妈,你们的思路有问题,这韩大川要跟他媳妇离婚,所以被烧死了,这咋看也是他媳妇嫌疑最大啊?要怀疑也得怀疑他媳妇,咋会扯到李子晴身上呢?”
    不得不说安兰真相了,公安也怀疑过何秀儿,可火是半夜烧起来的,门是从里面反锁锁死的。
    何秀儿晚上是去过韩晓敏家,但是她没进院子,跟韩晓敏说几句话就走了。她回家的时候邻居也看到了,晚上也没有再出去,有好几个人都能给她证明。
    宋梅香对于安兰的话嗤之以鼻:“不可能,何秀儿那样的泼妇杀个鸡、宰个鸭还行,你让她杀人,她没那个脑子。
    再说了一夜夫妻百夜恩,那韩大川是她儿子的亲爹,为了仨儿子,她也不可能去害韩大川。你也不想想,在咱们农村寡妇是好当的?人家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她一个人带着仨孩子,这往后的日子该咋过啊!”
    安兰挠挠头:“该咋过就咋过呗,说不定比以前更好过。上回您也说了,韩大川那个二流子整天出溜着腿子跑的找不到人。这样的男人除了会喝酒打老婆孩子,他还能干啥?活着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不碍眼了。”
    宋梅香嗔道:“出去可别瞎说,那何秀儿不容易啊,在家当姑娘的时候在后妈手底下讨生活,嫁给韩大川没有享过一天的福。哎,女人这一辈子啊真难!”
    知青院里没人愿意再搭理李子晴,原来跟她住一间屋子的女知青,宁愿搬出去跟其他两个女知青挤,都不愿意再跟她一个房间。
    她委屈的直掉眼泪,搁以往,她一哭,几个男知青就该和稀泥劝了,现在他们就只当没看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