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_分节阅读_726
所谓四两拨千斤,以谢安和郗愔这样的级别,话无需说半句,动一动指头,就将冒头挑刺的按了回去。
桓容感慨之余,更有几分警醒。
地位改变,更不能小看高门士族。办事必须讲究办法,如若不然,难保不会阴沟里翻船。
进入十月,桓容终于完成各项祭祀,拜祭过宗祠,准备外出巡狩。圣旨刚刚宣于朝堂,就遇上天龙食日。
翌日朝会,群臣上表,此乃上天示警,请天子重新考虑巡狩之事,并尽早大婚立后。
桓容顿觉一阵头疼。
他实在想不明白,巡狩还说得过去,将上天示警和大婚联系起来,这得有多惊人的想象力?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降之物
自古以来, 日食皆象征凶兆。
魏晋规矩, 遇到天龙食日, 台城起鼓,天子当着素服避于偏殿。翌日文武上朝,俱免朝冠, 改佩帻。
文官戴介帻,武官戴平上帻。
无论文武皆佩宝剑,汉时为铁剑,魏晋改为木剑,以示威武。
凶汉登上城墙, 台城内以鼓声驱厄, 并有术士入宫卜笄, 占卜日食后是否将有大祸。
司马奕在位期间,曾有日食发生。很不巧, 赶上三吴之地生灾, 饥民遍地, 成为废帝的又一桩铁证。
司马昱在位仅一年, 没赶上类似情形,难言是幸运还是不幸。
司马曜……如果按历史走向,这次日食是发生在他继位早期。结果桓容取而代之,天警之事就落在了后者的头顶。
好在众人知晓轻重,没将事情往“天子无德”之类的事上牵扯,更没人提及“桓氏篡位,天惩将至”之语。
须知此事牵扯不小,话传出去,惹怒的绝不仅仅是新帝和龙亢桓氏,包括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甚至是高平郗氏都会被得罪个彻底。
到时候,可不是自己抹脖子就能解决的。
只不过,以上不提,不代表事情会就此揭过。
天子巡守是一则,后宫空虚、官家无子又是一则。
古人敬畏鬼神,从诸多祭祀之中就能窥出一二。
以上天示警为契机,奏请新帝打消巡狩的念头,安心留在建康,最好能就此守在台城;此外,桓容初登基,尚没有大婚,连婢妾美人都没有半个,正该充实后宫,绵延子嗣,方能安稳国祚。
前一条,谢安郗愔亦表赞同,唯独王彪之没有明确表态,颇有几分模棱两可。后一条,王谢士族没有参与,多是中等士族和小士族在活动。
和司马氏在位时同理,王谢士族树大根深,无意送女入宫,更不屑于外戚之位。虽是同桓氏合作,但桓氏兵家子的身份终是不能抹去。
中小士族则不然。
天子弱冠之年,初登基,身边空虚,正是送人的最佳时机。
最重要的是,桓容登基之前,同王谢士族多有盟约,最大的一块蛋糕已被瓜分完毕。连周氏这样的吴姓都得了不小的好处,族中子弟接连出仕,有渐起的征兆。
没能抓住机会,众人早有些按捺不住。
其后,王太后和褚太后出宫,王氏和褚氏郎君得大中正品评,未几选官出仕。哪怕是在边塞,终究代表着天子的信任和态度!
见此情形,尚无行动的各家终于坐不住了。
日食恰好给了各家机会。
什么风最硬?
枕头风!
桓容不愿做摆设,更不可能像司马氏一样做个傀儡。面对一个强势的君主,别的路走不通,无妨仿效汉时,以外戚晋身。
西汉窦氏,东汉阴氏,都是权倾朝野。
以自家的条件,无法同窦氏和阴氏相提并论,力压王谢高门更是笑话。但是,借机得天子信任,增加族中出仕的人数,增强在朝堂的话语权,总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周氏占据先机,却没有同桓容结亲,而是选择桓祎,众人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吴姓的身份使然。
殊不知,周处早看出桓容的性格,心知外戚之路绝对走不通。与其招来新帝厌恶,损伤大好局面,不如退后一步,将女郎嫁给桓祎,既能向新帝表示衷心,又能保证家族利益。
可惜,同他想法一致的人并不多。
于是乎,日食发生之后,桓容几乎每天被催婚,上请的奏疏堆成小山,三省一台也是无奈,只能装箱送入太极殿。
桓容很是闹心。
从最开始的随便翻翻,到最后的弃至一边,不是亲娘阻止,九成会命人抬下去当柴火。
见他这个样子,联系之前种种,南康公主面露沉思,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问道:“官家无意此事?”
桓容沉默半晌,轻轻点了点头。
“儿不想选美人,更不欲大婚。”
“是现在不想?”
“今后也不想。”
南康公主问得直白,桓容的回答也相当直接。
李夫人坐在一边,素手揭开香炉的盖子,投入一注新香。清香袅袅,驱散了瞬间的焦躁,心情随之变得平静。
桓容感慨之余,更有几分警醒。
地位改变,更不能小看高门士族。办事必须讲究办法,如若不然,难保不会阴沟里翻船。
进入十月,桓容终于完成各项祭祀,拜祭过宗祠,准备外出巡狩。圣旨刚刚宣于朝堂,就遇上天龙食日。
翌日朝会,群臣上表,此乃上天示警,请天子重新考虑巡狩之事,并尽早大婚立后。
桓容顿觉一阵头疼。
他实在想不明白,巡狩还说得过去,将上天示警和大婚联系起来,这得有多惊人的想象力?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降之物
自古以来, 日食皆象征凶兆。
魏晋规矩, 遇到天龙食日, 台城起鼓,天子当着素服避于偏殿。翌日文武上朝,俱免朝冠, 改佩帻。
文官戴介帻,武官戴平上帻。
无论文武皆佩宝剑,汉时为铁剑,魏晋改为木剑,以示威武。
凶汉登上城墙, 台城内以鼓声驱厄, 并有术士入宫卜笄, 占卜日食后是否将有大祸。
司马奕在位期间,曾有日食发生。很不巧, 赶上三吴之地生灾, 饥民遍地, 成为废帝的又一桩铁证。
司马昱在位仅一年, 没赶上类似情形,难言是幸运还是不幸。
司马曜……如果按历史走向,这次日食是发生在他继位早期。结果桓容取而代之,天警之事就落在了后者的头顶。
好在众人知晓轻重,没将事情往“天子无德”之类的事上牵扯,更没人提及“桓氏篡位,天惩将至”之语。
须知此事牵扯不小,话传出去,惹怒的绝不仅仅是新帝和龙亢桓氏,包括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甚至是高平郗氏都会被得罪个彻底。
到时候,可不是自己抹脖子就能解决的。
只不过,以上不提,不代表事情会就此揭过。
天子巡守是一则,后宫空虚、官家无子又是一则。
古人敬畏鬼神,从诸多祭祀之中就能窥出一二。
以上天示警为契机,奏请新帝打消巡狩的念头,安心留在建康,最好能就此守在台城;此外,桓容初登基,尚没有大婚,连婢妾美人都没有半个,正该充实后宫,绵延子嗣,方能安稳国祚。
前一条,谢安郗愔亦表赞同,唯独王彪之没有明确表态,颇有几分模棱两可。后一条,王谢士族没有参与,多是中等士族和小士族在活动。
和司马氏在位时同理,王谢士族树大根深,无意送女入宫,更不屑于外戚之位。虽是同桓氏合作,但桓氏兵家子的身份终是不能抹去。
中小士族则不然。
天子弱冠之年,初登基,身边空虚,正是送人的最佳时机。
最重要的是,桓容登基之前,同王谢士族多有盟约,最大的一块蛋糕已被瓜分完毕。连周氏这样的吴姓都得了不小的好处,族中子弟接连出仕,有渐起的征兆。
没能抓住机会,众人早有些按捺不住。
其后,王太后和褚太后出宫,王氏和褚氏郎君得大中正品评,未几选官出仕。哪怕是在边塞,终究代表着天子的信任和态度!
见此情形,尚无行动的各家终于坐不住了。
日食恰好给了各家机会。
什么风最硬?
枕头风!
桓容不愿做摆设,更不可能像司马氏一样做个傀儡。面对一个强势的君主,别的路走不通,无妨仿效汉时,以外戚晋身。
西汉窦氏,东汉阴氏,都是权倾朝野。
以自家的条件,无法同窦氏和阴氏相提并论,力压王谢高门更是笑话。但是,借机得天子信任,增加族中出仕的人数,增强在朝堂的话语权,总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周氏占据先机,却没有同桓容结亲,而是选择桓祎,众人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吴姓的身份使然。
殊不知,周处早看出桓容的性格,心知外戚之路绝对走不通。与其招来新帝厌恶,损伤大好局面,不如退后一步,将女郎嫁给桓祎,既能向新帝表示衷心,又能保证家族利益。
可惜,同他想法一致的人并不多。
于是乎,日食发生之后,桓容几乎每天被催婚,上请的奏疏堆成小山,三省一台也是无奈,只能装箱送入太极殿。
桓容很是闹心。
从最开始的随便翻翻,到最后的弃至一边,不是亲娘阻止,九成会命人抬下去当柴火。
见他这个样子,联系之前种种,南康公主面露沉思,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问道:“官家无意此事?”
桓容沉默半晌,轻轻点了点头。
“儿不想选美人,更不欲大婚。”
“是现在不想?”
“今后也不想。”
南康公主问得直白,桓容的回答也相当直接。
李夫人坐在一边,素手揭开香炉的盖子,投入一注新香。清香袅袅,驱散了瞬间的焦躁,心情随之变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