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难撩 第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元蘅因肩上的枷而拱手不易,只得站在原地,半笑不笑:“若是与师父志向相合,倒不枉费下官苦思平乐集了。”
    宫道上甚是安静,只听裴江知轻缓一笑:“去罢,莫让陛下久等。”
    皇帝并未等。
    元蘅在殿外跪了整整两个时辰。
    中间有行色匆匆的宫人途径,无一人如往常般朝她见礼。所有人都想在这里活下去,没人愿意跟一个罪臣扯上干系。
    或许他们今日回房,想起途径了元蘅一事,还要好生洗漱以去晦气。
    元蘅默然一笑。
    其间蕙妃来了一回,身后的宫人还带着才煮好的羹汤茶点。因内阁诸位辅臣尚在议事,她并不好多留,离开的时候还看了元蘅一眼。谈不上要落井下石,但这种境况着实合适说些风凉话。
    香风微拂,她停在元蘅的身侧:“这些年,你在前朝也算尽心尽责,都说你是聪慧的人。原以为你心在朝堂,看不上王妃的位子,却不知你与那位……”
    元蘅并未答她的话。
    时至今日,前朝仕途等同于尽断,能在启都留着的时日也是屈指可数。她并不情愿和闻临的母妃多废话。
    “押错赌注了元大人。”
    蕙妃俯身附在元蘅的耳边,轻轻一笑看,“临儿下月初就要完婚,可惜没法子请元大人到场吃酒了。”
    元蘅此时才挪过目光看了回去,微扬唇角:“真是可惜。”
    她虽在笑,但是眼神却一如既往的冰冷,说出口的话很是淡漠。
    是一种轻浅的讥讽。
    此时殿内的议事声渐息,几个内阁学士并肩而出。沈钦拎着袍摆踏出朝云殿中门槛,一抬眼就与元蘅的视线撞在了一处。
    多日未见,他从未料想再见竟是这个场景。
    明知锦衣卫折磨人的手段花样甚多,可是元蘅的清瘦还是超出了沈钦的预料。虽是跪在那里,却比往常都难以亲近。
    好多话想问,可是这种场景又何等讽刺。
    蕙妃先开了口,朝沈钦笑了下:“沈尚书与陛下议完要事了?”
    他竟已经是尚书了。
    也算得偿所愿。
    元蘅的眼底没有任何波澜,仿若未闻。
    她的冷漠好似尖利的锥子,狠狠地刺了沈钦一回。他是想赢,却不想他们二人变成今日这般疏离模样,让那些并肩论诗的过往变成了笑话。
    简单地朝蕙妃见了礼,沈钦的目光重新落回了元蘅的身上,异常艰难生涩地开口:“陛下才说要见你,起来罢。”
    说罢他欲伸手扶她。
    就在指尖即将触到她的手腕时,却见她微不可查地往回缩了手,避开了他的触碰。
    沈钦的手僵在半空中,最后又抿着唇收回,低头勉强一笑。
    直到有内侍由殿中出来说召元蘅觐见,元蘅才起身,尽管膝头酸痛,但她仍站得稳。元蘅冷冷淡淡地与他擦肩而过,而沈钦却连回头看她背影的勇气都没有。
    皇帝居住多用冰,即便是适逢盛夏也依旧清凉。
    但这点冰凉却比诏狱中的酷暑闷热还要令元蘅难熬。本就风寒未愈,在这等暑气里她都觉不出热,乍一沁凉,却令她骨缝中都开始隐隐作痛。
    过度的疼痛反而减缓了她的不安。
    今日她才算真正明白何为君心难测。
    她全然猜不透今日皇帝召见的用意,是觉得时日已到要将漱玉处死,还是要罢她的官给陆氏一个交待,都不知道。
    朱笔微顿,皇帝终于从高台之上看下来,看着面前这个绝不肯多说半句话,只静默着等待处置的女子。
    不多时,皇帝抬手,身旁侍墨的内侍便领会其意,上前去将元蘅身上的枷卸下了。那样重的枷压在肩上,寻常体格健硕的男子都不一定承受得了,而元蘅却连背脊都没弯下。果然是拧着一股子倔强气不服输的性子,皇帝轻叹了一声。
    “你没什么话想说么?”
    他拨动面前正煮着的滚烫沸腾的茶水,漫不经心一问。
    元蘅道:“姜家是清白的。”
    “你不为自己辩解?”
    知道她脾性倔,却没想到这般久的牢狱之苦也没将她的棱角磨软一些。
    元蘅深吸了一口气:“为证道义而死,百死不悔。”
    一声极轻的笑漫在殿中,皇帝垂下眼眸专注地煮茶。内侍要来帮忙,却被他抬手拦了下,旋即起身,捏着杯柄将滚烫的水端起递给她:“要你饮下,你也愿?”
    元蘅毫不犹豫去接,那盏茶却被皇帝抬手拂落在地,茶汤四溅。
    而这般动作之后,她的发丝也分毫未乱。
    沉默许久,皇帝终于表明了今日传召她的用意。
    “朕有件要紧东西想交给你,还有一份留在了明锦那里。不到要紧时刻,不能拿出来示人。”
    听到这里,元蘅才犹豫着看过去,接过了皇帝递过来的一纸密文。才展开看了两句,她便紧蹙眉头,呼吸也不由得停顿了。
    “陛下!臣……”
    皇帝没给她说话的余地,继续道:“要做刀,就不能只做朕的刀。上古名刃除世间污浊,你亦要如此。启都证不了明心,朕要你回去,去做北成的刀。从今往后,你转迁兵部,暂任侍郎一职,代巡衍俞琅三州,兼知燕云军务。若是做不好,自戕就是,不必回来见人……”
    第68章 威势
    像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话的分量, 元蘅有片刻走神。直到内侍将授官诏书念与她听,她才迟钝地咀嚼出了言下之意。
    皇帝是要放她走。
    不仅放她走,还用足够的信任给她铺好了路, 将燕云军名义上的调遣之权给了她。柳全案后,燕云军中内乱不止, 这些个在军中多年的人又岂是听话顺从的。
    这权是虚的。
    但皇帝又甚是清楚元蘅的能力, 她只是缺个光明正大的由头。只要有了这个由头,她便可以真的做好这件事。从当年密探由衍州入都, 告知他, 是元成晖的长女御敌守城之后, 他便已经确认了这件事。
    皇帝背过手去, 于殿中踱步:“其实这些年, 朕一直想不通柳全叛乱, 真的是朕做错了么……你如何看待此事?”
    “臣不敢胡言。”
    皇帝道:“朕恕你无罪。”
    半晌沉默后, 元蘅道:“或许陛下觉得两相为难。柳全的儿子柳辞行了错事,不罚有损北成法度, 罚之则寒将帅之心。”
    “正是如此。”
    “可是,若当年柳辞其罪当诛, 而陛下只降罪于他一人, 饶恕他的家人, 柳全便应当是感恩戴德的。可若是柳辞所犯之错罪不至死,却施以重刑, 便是寒了人心。柳辞当年的确是疏忽懈怠,饮酒后误了事, 依照律例, 他该罚该打,却实在是……不该被处死。当年陛下在气头上, 痛恨其失职,但陛下治政,还是应当恩威并行,方能明法度,服众人。”
    这话听得内侍胆战心惊的,毕竟如此说就等同于将战事之错归结到了皇帝身上。他急着给元蘅递眼色,元蘅也瞧见了,连忙称自己失言。
    脚步声顿了下,皇帝道:“说了恕你无罪!”
    “恩威并行……”
    皇帝琢磨着这几个字,隐约觉出元蘅这话不止听着那么简单,只怕还有旁的意思。才想通,他轻笑:“你这是在点朕,要朕放了姜家女?”
    元蘅再拜:“既然陛下已经宽宥于臣,便是准许臣重查当年旧案。案情尚未分明,姜家女不该死。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她绝无二心。在衍州时,她一直助臣协理燕云军事,当年平乱她也做了不少,对燕云军可谓甚是了解。有她在侧,陛下命臣所做诸事定有事半功倍之效!”
    瞧她说得真切,皇帝竟真的在思忖其间的利害了。就在他心生动摇之时,他看见了身侧为元蘅紧张得正满头大汗,生怕她说错了话的内侍,皇帝才一哂,明白面前这人伶牙俐齿,又将自己给绕进去了。
    他轻摆了手:“依你。”
    “臣拜谢陛下!”
    皇帝打断她:“可若是她行了错事,或你私自将她放走,便以你的命抵。”
    漱玉自然不会如此,元蘅也明白这话只是吓唬人用的,只是皇帝也想这般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罢了。如今此举是给元蘅台阶下,又何尝不是给他自己台阶下。只要留得漱玉的性命,便能有一丝赢面。
    正事议罢,皇帝还是想起了那日暴雨中自己所见的情形。
    他甚至全然不知闻澈与元蘅究竟是何时纠葛在一处的。这些年在朝堂之中,他是半点风声都没有听到。他们之间连那点互相依赖的细节都全然没有。若不是这回他气狠了,将元蘅罚得重了,闻澈甚至不会出面。
    “你与澈儿,是怎么回事?”
    元蘅一愣,心口像是被谁狠狠揪住了一般。
    她并不直言,而是道:“臣的罪责臣一人担,他全不知晓。望陛下不要因他一时糊涂降罪于他。”
    皇帝眉梢微挑:“他说要陪你,你说你要一人担。这般情深,倒显得朕薄情寡义了。”
    “臣……”
    眼角泛酸,每回提到闻澈她总是想落泪。世上怎会有这种傻子,连欺君之罪都往自己身上揽。
    皇帝道:“你是利用他?”
    “不。”
    元蘅想通的那一瞬,觉得周身都是轻盈的。
    “如陛下所见……我,爱他。”
    ***
    到了镇抚司门前,闻澈翻身下马,将缰绳随手递给守卫,旋即便一步不停地入内了。
    天已擦黑,不到一个时辰锦衣卫就要下值,这个时候的镇抚司格外静寂,沿路走到值房也没见着什么人。
    值房中甚至热闹,隐约还听到了闻临的声音。
    闻澈驻足片刻,而后随意地挑帘而入。
    他今日穿了件绣金盘纹的交领广袖宽袍,没有平素那般散漫不羁,扑面而来的便是令人脊背发冷的威压。
    值房内闷热,闻临汗流浃背地与人说着话,回头见到闻澈的那一瞬吃了一惊。
    多日的禁足并未将他的性子磨得收敛,反而令他看起来更强硬了些,见着闻临也没说话,而是往正堂中那么一站,堂中的气氛陡然冷了下来。
    其余几个正凑在闻临跟前的锦衣卫看到他,登时便往后退几步,安安分分地不再言语了。
    锦衣卫指挥同知方连风也起了身,将正座让给了闻澈。
    闻澈没推辞,掀袍落座。
    见他非但没与自己说话,反而一脸的冷淡轻慢,闻临心中不快,便袖了手:“澈弟的禁足竟已经解了?今日怎么有空来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