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后 第8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爱她,她也爱他,这是他最期望看到的结局。
    然而阿鸢还是去了,甚至比上辈子死的更早,这一次是替裕太后挡灾,误服毒药。
    他分明已经肃清雍王势力,为什么阿鸢还是会死?
    绝望之下他再次发动回溯,一次又一次,阿鸢从来没有活下去的结局。
    他想起太玄真人说过的话,妄图逆天改命者,都要受到天罚,而人命数有定,强行更改很可能不仅无法更改,还会招致祸事。
    但他萧直不信命。
    如果阿鸢的祸事来自于自己,那么再次重新开始,他就远离她。
    他记得,明如槐不是喜欢她吗,不是愿意为她去死吗?在他的引导下,这一次,阿鸢嫁给了明如槐。
    纵然难过,伤心,看到属于他的阿鸢与别的男人成婚恩爱,就像有人捏着他的心脏一样的疼,看到明如槐为她簪花,他气的吐血。
    可若是没了自己,阿鸢能幸福,那他也认了。
    明如槐被谢家养了几年,后认祖归宗回了明家,可明家跟谢家怎么能比,分给他的家产也完全不能支撑他过活,平日开支都是用的阿鸢的嫁妆。
    萧直很不满意,阿鸢肚量惊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加上明如槐的确待阿鸢很好,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变故发生在阿鸢十八岁时,明如槐的娘亲四娘子病重,她夫君已亡,夫君的儿子也不愿给她寻医问药,明如槐将母亲和几个同母弟弟妹妹接回家抚养。
    他娘吃药的钱,养育弟弟妹妹们的钱,都要阿鸢来出,阿鸢没有怨言。
    可跟着四娘子进了明家的那个表姐,却让阿鸢和明如槐发生了第一次争吵,四娘子非要让明如槐纳那女子为妾,阿鸢不同意,四娘子以性命相挟,阿鸢却依然不肯松口。
    四娘子在遗憾之中病逝,打理了四娘子的葬礼,阿鸢便给了那表姐银子,让她出去单独过活。
    却没想到,明如槐居然私自置了个小院,让他那表姐外室不是外室,亲戚不是亲戚的过着日子。
    糊涂的明如槐,一直暗中关注的萧直已经开始后悔。
    阿鸢的性子没经过深宫中十多年的磋磨,是绝不会忍气吞声的,直接寻到了那小院,要把明如槐这个兴风作浪的表姐打发走。
    却正看到被下了药,跟他那表姐纠缠到床上的明如槐,气急之下的阿鸢,拿起鞭子就要打杀那女人,却在推搡间,被明如槐那个表姐一个失手,推到博古架上,后脑砸到凸起的铜鼎,当场身亡。
    这一次死的时候,阿鸢还不到二十岁。
    萧直气急败坏,觉得自己眼瞎,怎么就瞧中了明如槐,觉得他是个好人呢,料理了明如槐,弄死他那个表姐,他开始下一次回溯。
    明如槐不行,就换别人!
    他不信,他的阿鸢就不能得到幸福,不能长命百岁!
    她的阿鸢与父亲老部下的儿子韩越暗生情愫,在天骥军的营帐,韩越教她射箭,对她一见钟情。
    韩越是武将出身,为人忠诚,应该不会像明如槐一样,处理不了内宅妇人之事。
    阿鸢嫁给了韩越,跟随他一起去了北宁府戍边。
    这一次他回溯的太晚,没能经营自己的势力,漠北虎视眈眈,觊觎大梁已久,早就想南下打草谷。
    他苦心支撑,甚至亲自带兵抗敌,却终究没能阻挡历史的潮流,北宁城破,韩越带兵突入漠北王庭却失踪,阿鸢与韩家人逃走不及,死于乱军之中。
    这一次,阿鸢十九岁。
    他真是看走了眼,韩越也是个废物,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没了阿鸢活着的世界,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他面无表情,熟门熟路的发动了回溯。
    但是这一次,时间线并没有推进很靠前,他想起一切时,阿鸢已经嫁给了萧琰,成了萧琰的皇后。
    萧琰是注定早死的,阿鸢怎么会嫁给他?
    可看在他对阿鸢很好,并且阿鸢也很高兴的份上,他妥协了,但结局依然是那样,因为他没能回来的更早一些,萧琰身子不好,只能勉强平衡朝局,为了稳定边境,萧琰接受了漠北和亲。
    那个乌如居次一入宫,便成了贤妃。
    阿鸢很气恼,也很伤心,但她仍旧对这位漠北来的公主以礼相待。
    萧直只想保护阿鸢的安全,他殚精竭虑在最短的时间内创立监察司的前身,悬镜暗卫以保护阿鸢,可还是没能阻止乌如居次害阿鸢。
    这一次,阿鸢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腹中还怀着孩子。
    狗屁的世界,存在根本就没意义,萧琰怕漠北,他可不怕,萧琰说不能杀乌如,他偏要杀,他还要将她折磨致死,让她痛苦的死去。
    乌如的哀嚎渐渐没了声息,把尸体挂在北宁城门,羞辱漠北,萧直面无表情,再次回溯。
    他不懂,为什么所有人都可以活,阿鸢却必须要死。
    一次又一次的回溯,他一次又一次亲眼看到阿鸢死在眼前,却无能为力不能救她。
    果然只有他才可以,别人都不行,只有他才能保护阿鸢,只有在他身边,阿鸢才能活的更长一些。
    一次又一次的回溯,他开始逐渐明白。
    阿鸢的悲剧命运,最初是来自于他,二十九而死,难产两个儿子而亡,在所有的时间线中,寻找那一星半点的可能性。
    命运的改变,是很难得。
    萧直不信命,只信自己。
    他心中有一个计划,他猜到了为何阿鸢与别人在一起,会死的更早。
    不知道他的身体还能支撑几次回溯,一次还是两次?太玄真人警告过他,太多次回溯,会如□□一样,没有来世,不能转生,灵魂飘散于时间的罅隙之中,永恒孤寂。
    不过,无所谓,谁在乎自己最后会如何,他都不在乎,阿鸢不能存在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他知道,他已经疯了。
    偏执、疯狂,可那又怎么样呢,看着她一次又一次死在自己面前,让她好好活着,幸福安稳的过这一生,早已成为他的信仰。
    这一次的回溯,比他任何时候都早,他隐约能察觉到,对能力的控制已经开始失序,或许他真的没有下一次了。
    他准备着,积蓄着力量,这一次他要死在阿鸢前面,将她的注定会早死的命运换到自己身上,以他们的两个孩子作为锚点,固定她如浮絮一般漂泊不定的一生。
    天师观,每一次重来,命运般的第一次相逢,看到她眼神的第一刻,他就明白,这是有着第一次记忆的阿鸢。
    她只记得他的不好,却不记得别人对她的负心薄幸。
    没关系,没关系。
    萧直对自己说,他在赎罪,不论她如何对他,都没关系,他甘之如饴。
    第105章 真结局1
    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国公府大小姐,谢期的生活可谓是众星捧月,比起别人家的主君妾室好多个, 庶出子女一大堆。
    爹爹谢觞只有阿娘一个女人, 家中兄妹姐弟三人都是同母生, 且因为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 她过得日子比别家的小娘子, 都幸福太多了。
    然而今年只有八岁的谢期,却有个烦恼。
    她有一个小竹马,叫萧直, 是太子家的长子,在她很小的时候, 大概只有两三岁,阿娘抱着她入宫给太子妃请安。
    她生的好, 白白胖胖像年画上的福娃娃,而且不认生, 见了谁便跟谁笑。
    东宫当时也只有一个孩子,便是萧直。
    太子妃让萧直抱她,一大一小两个娃娃在一处,看得大人们着实可乐。
    可那时她只有两岁,还裹着尿布呢, 不过一会儿, 就尿在了这位皇长孙身上,只有五岁的皇长孙僵住了, 手足无措, 可怜兮兮。
    大人们看得可乐,太子妃和太子侧妃更是哈哈哈, 只在那里看皇长孙的笑话。
    还是秦敷看不过眼,把谢期接过,才能叫松了一口气的皇长孙被嬷嬷领着去换衣裳。
    太子妃觉得,这真真是有缘分,谢期生的实在玉雪可爱,东宫女眷都很喜欢她,太子妃便当即问秦敷,给两个孩子定个娃娃亲。
    秦敷有点犹豫,孩子年纪还小呢,若是长大两人感情不和,岂不是误了两个孩子的终身。
    太子妃是个性子极温和,又很长袖善舞的人,当即便说,看两个孩子意愿,若是将来两个孩子不愿成亲,她便收谢期做义女。
    太子妃娓娓道来,这样能进能退,给了谢家选择,又没有以权压人,实在叫秦敷无法拒绝。
    就这样,两岁的谢期就多了个未婚夫君,一个陪着她长大的青梅竹马。
    萧直比她大三岁,今年十一了,与她还是一团孩子气相比,他已经有了些许少年模样,生的星眸剑目,鼻梁高挺,眼尾微微上挑时,很有几分风流意思,现在便能见到以后到底有多英俊,是个能让小娘子伤心的样子。
    但谢期烦恼的不是这些。
    在家里,她是个小霸王,哥哥让着他,弟弟也让着她,爹爹想管教她的时候都会被阿娘呵斥。
    她这么个倍受宠爱的娇气女孩儿,却要受萧直管制,明明只比她大三岁,为什么像她爹爹一样管教着她啊。
    分明,连她真正的爹爹都没有这样。
    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萧直就是个大坏蛋。
    谢期坐在树干上,拔着树上的叶子,无聊的揪下一朵花出气。
    “谢家妹妹怎么坐在树上?快下来吧,好危险的。”
    谢期从树枝里探出头,下头的少年有一张温和到有些懦弱的脸,是明如槐啊,谢期有点兴致缺缺,不过还是给了点面子,对他点点头。
    明如槐客居在自己家,爹爹和阿娘虽然一直对他很好,但他总是束手束脚,像隔着什么似的,不大放松,无趣的很。
    谢期原来总是寻他玩,可他却不知为何总是躲着自己,而且表情很是一言难尽。
    小孩子嘛,怎么可能一直坚持对热脸贴冷屁股,后来也就不大找他了。
    听说他要认祖归宗,回明家去,这几天一直在收拾行李。
    “谢妹妹,快下来吧,树上危险,我接着你。”
    明如槐想要张开手臂,下一刻就愣住,伸出的手也缩了回来,神色尴尬,握拳行礼:“太孙殿下。”
    萧直缓缓走来,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对明如槐点了点头,便再也没看他。
    抬头看向枝头,谢期在跟他赌气,整个人都缩回繁茂的枝条里,只有一双穿着蝴蝶绣鞋的脚,晃啊晃的。
    明如槐跟萧直一样大的年纪,怎么总感觉萧直好像比他大很多岁,两人站在一起,萧直顿时鹤立鸡群,身形挺拔,气质如松,而明如槐就显得瑟缩了些。
    分明萧直也只是比明如槐高一点点,壮一点点。
    谢期觉得奇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