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一家哭何如一国哭!
殊不知,这地雷的威力越是大,那么这曹锟生还的希望也就越大。没人是想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
曹锟也不想死,但周铭对他有大恩,他不得不报。今日看来,自己的命好像能保住了,虽然还是九死一生,但只要规划得好,未必不能逃出生天。
“这个地雷,我只装了三分之二的火药。换而言之,这个地雷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威力而已。”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走在曹锟和周铭之前,来到了刚刚爆炸的地方。可以看到,翻飞的浮土,还冒着黑烟。黑、火药威力不俗,就是烟太大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黑、火药爆炸的遗留。
周铭怔怔地说道:“威力还能继续增大?”
“当然可以增大威力,不然的话,现在也就听着响,离杀人还是差点意思的。你们瞧,这碎铁片也就将将插入土里。虽然有厚厚的雪作为阻隔,可这样的穿透力,明显是杀伤力不够的体现。如果再加大威力,这铁片会深深扎入土里的。”张正书也不顾得脏,扒开了泥土,指着土里的那个小铁皮说道。
曹锟愣住了:“如果这东西用在战场上,那岂不是……”
“绝对不行!”
张正书脱口而出道,“这黑火药的材料也就那么几项,只要有心人,侥幸得了一个没爆炸的地雷回去,那肯定会研究出黑、火药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了。简而言之,这黑、火药没啥技术含量,就好像窗户纸一样,没捅破时大家都好,捅破了外面的人就瞧见屋里的情况了。”
好吧,这话说得是有点荤,听得周铭眼睛都亮了,更别说曹锟这条光棍,更是发出了嘿嘿几声不怀好意的坏笑。
张正书打的这个通俗的比喻,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这黑、火药不存在代差,也就是说别人可以轻易模仿。无非就是配方比例问题而已,这个也好办,只要千方百计弄到一个没爆炸的地雷,冒死拆开,从里面倒出黑、火药来称量,就足以获得任何秘密。
木炭、硫磺、硝石,这三样东西都是寻常易得之物,虽然大宋一直明文禁止向辽国、西夏出售硫磺,其实根本没用。世界上有硫磺的地方多了去,随随便便都能找到。硝石难一点,但也不是多困难的东西。木炭就更不用说了,举手可得之物。
可以说,辽国、西夏早就知道火药的奥秘了。
可他们就是不用,为啥?因为他们认为,用了火药,个人勇武就没有价值了,长久来看,并不划算。瞧瞧宋朝就知道了——好吧,宋朝军队并非用了火药就萎靡的,而是自立国几十年后就一直萎靡至今。为何?因为“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啊,在这个基本国策里,军队还能打胜仗,已经足以证明汉人的厉害了。自废武功都能和夷蛮打得不相上下,不敢想象,如果宋朝实行的是军功爵制度,那早就把西夏给灭了,把交趾给灭了,有幽云十六州夺回来了!
大量使用火药的最佳时期,就是张正书弄出黄、火药之后。
这黄、火药比黑、火药厉害多了,就是不太稳定,需要添加稳定剂。而且黄、火药的问世,不是用嘴说说而已,而是要建立起一个化学基础,在化学基础上做研究,才有希望研制出来。往少里说,起码要个十年时间吧。
即便张正书知道科技树是怎么攀登的,也不能一蹴而就。
科学本就是时间的积淀,积淀得越久,就有越多的发明问世。
好比材料科学一样,后世的欧美国家在工业上已经比拼不过中国了,可人家就是凭着材料科学,死死地掐住中国的脖子,好像强盗一样用专利攫取利益,你还奈他不何。这就是先发展科技的优势了,而中国只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去追赶,殊不知这里面有多少科研人员的辛酸和血泪。
材料,往小里说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往大里说,什么国之重器离得开材料?可以这么说,材料科学,就是后世中国国力发展的绊脚石,等终有一日把这个绊脚石踢开,那中国才算是真正成了强国,才能和米国掰一掰手腕。
可惜这个道理,周铭和曹锟不明白。不过好在他们也并非官场中人,只是纯粹的觉得这东西应该出现在战场,而不应该用来刺杀罢了。
“小官人,俺甚么时候动身?”
曹锟都有点迫不及待了,张正书看着他的目光,却转变成了一个暴力狂。没办法不这么想啊,谁会一听到刺杀就两眼放光的?
“周铭,你安排好了,就让他动身吧。记得,给他准备好后路,我不希望他落入契丹人手中。”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但曹锟却感动得眼泪盈眶。张小官人多好啊,都这个时候了还惦记着他的安全。
然而,张正书心中是觉得帮忙赡养一个老人实在是太亏了,要是曹锟不死,那么他就可以省下这笔钱。如果曹锟知道张正书的想法,还会不会感激他?估摸是不会的。
“小官人,我晓得了……”
周铭也压低了声音说道,“辽国那边,我以安排有密探刺探消息,估计很快就有辽国使臣的消息传来。”
“嗯,你选一个好地方,给他们埋葬。”张正书的语气很淡,仿佛那不是几条人命似的。
没错,张正书能做得到。虽然他见不得有人受苦,但契丹人受苦他是可以见得的。说白了,张正书只关心汉人的死活。如果被辽国得逞了,那么日后金国铁骑南下侵掠中原,这笔帐找谁算去?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这是范仲淹的名言。而对张正书这样知道历史进程的人来说,一家哭何如一国哭,这才是他要做的事。
“曹锟,你记住,杀了一个使臣,你能救活千千万万百姓。”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辽国使臣一到宋境,那么攻夏势头就要停止。灭不了夏国,大宋在战略地位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日后辽夏两国夹击大宋,大宋必然会被钝刀子割肉、放血,最后只能是国破家亡。你要做一个刺客,一个救国救民的刺客,你明白吗?”
曹锟也不想死,但周铭对他有大恩,他不得不报。今日看来,自己的命好像能保住了,虽然还是九死一生,但只要规划得好,未必不能逃出生天。
“这个地雷,我只装了三分之二的火药。换而言之,这个地雷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威力而已。”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走在曹锟和周铭之前,来到了刚刚爆炸的地方。可以看到,翻飞的浮土,还冒着黑烟。黑、火药威力不俗,就是烟太大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黑、火药爆炸的遗留。
周铭怔怔地说道:“威力还能继续增大?”
“当然可以增大威力,不然的话,现在也就听着响,离杀人还是差点意思的。你们瞧,这碎铁片也就将将插入土里。虽然有厚厚的雪作为阻隔,可这样的穿透力,明显是杀伤力不够的体现。如果再加大威力,这铁片会深深扎入土里的。”张正书也不顾得脏,扒开了泥土,指着土里的那个小铁皮说道。
曹锟愣住了:“如果这东西用在战场上,那岂不是……”
“绝对不行!”
张正书脱口而出道,“这黑火药的材料也就那么几项,只要有心人,侥幸得了一个没爆炸的地雷回去,那肯定会研究出黑、火药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了。简而言之,这黑、火药没啥技术含量,就好像窗户纸一样,没捅破时大家都好,捅破了外面的人就瞧见屋里的情况了。”
好吧,这话说得是有点荤,听得周铭眼睛都亮了,更别说曹锟这条光棍,更是发出了嘿嘿几声不怀好意的坏笑。
张正书打的这个通俗的比喻,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这黑、火药不存在代差,也就是说别人可以轻易模仿。无非就是配方比例问题而已,这个也好办,只要千方百计弄到一个没爆炸的地雷,冒死拆开,从里面倒出黑、火药来称量,就足以获得任何秘密。
木炭、硫磺、硝石,这三样东西都是寻常易得之物,虽然大宋一直明文禁止向辽国、西夏出售硫磺,其实根本没用。世界上有硫磺的地方多了去,随随便便都能找到。硝石难一点,但也不是多困难的东西。木炭就更不用说了,举手可得之物。
可以说,辽国、西夏早就知道火药的奥秘了。
可他们就是不用,为啥?因为他们认为,用了火药,个人勇武就没有价值了,长久来看,并不划算。瞧瞧宋朝就知道了——好吧,宋朝军队并非用了火药就萎靡的,而是自立国几十年后就一直萎靡至今。为何?因为“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啊,在这个基本国策里,军队还能打胜仗,已经足以证明汉人的厉害了。自废武功都能和夷蛮打得不相上下,不敢想象,如果宋朝实行的是军功爵制度,那早就把西夏给灭了,把交趾给灭了,有幽云十六州夺回来了!
大量使用火药的最佳时期,就是张正书弄出黄、火药之后。
这黄、火药比黑、火药厉害多了,就是不太稳定,需要添加稳定剂。而且黄、火药的问世,不是用嘴说说而已,而是要建立起一个化学基础,在化学基础上做研究,才有希望研制出来。往少里说,起码要个十年时间吧。
即便张正书知道科技树是怎么攀登的,也不能一蹴而就。
科学本就是时间的积淀,积淀得越久,就有越多的发明问世。
好比材料科学一样,后世的欧美国家在工业上已经比拼不过中国了,可人家就是凭着材料科学,死死地掐住中国的脖子,好像强盗一样用专利攫取利益,你还奈他不何。这就是先发展科技的优势了,而中国只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去追赶,殊不知这里面有多少科研人员的辛酸和血泪。
材料,往小里说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往大里说,什么国之重器离得开材料?可以这么说,材料科学,就是后世中国国力发展的绊脚石,等终有一日把这个绊脚石踢开,那中国才算是真正成了强国,才能和米国掰一掰手腕。
可惜这个道理,周铭和曹锟不明白。不过好在他们也并非官场中人,只是纯粹的觉得这东西应该出现在战场,而不应该用来刺杀罢了。
“小官人,俺甚么时候动身?”
曹锟都有点迫不及待了,张正书看着他的目光,却转变成了一个暴力狂。没办法不这么想啊,谁会一听到刺杀就两眼放光的?
“周铭,你安排好了,就让他动身吧。记得,给他准备好后路,我不希望他落入契丹人手中。”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但曹锟却感动得眼泪盈眶。张小官人多好啊,都这个时候了还惦记着他的安全。
然而,张正书心中是觉得帮忙赡养一个老人实在是太亏了,要是曹锟不死,那么他就可以省下这笔钱。如果曹锟知道张正书的想法,还会不会感激他?估摸是不会的。
“小官人,我晓得了……”
周铭也压低了声音说道,“辽国那边,我以安排有密探刺探消息,估计很快就有辽国使臣的消息传来。”
“嗯,你选一个好地方,给他们埋葬。”张正书的语气很淡,仿佛那不是几条人命似的。
没错,张正书能做得到。虽然他见不得有人受苦,但契丹人受苦他是可以见得的。说白了,张正书只关心汉人的死活。如果被辽国得逞了,那么日后金国铁骑南下侵掠中原,这笔帐找谁算去?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这是范仲淹的名言。而对张正书这样知道历史进程的人来说,一家哭何如一国哭,这才是他要做的事。
“曹锟,你记住,杀了一个使臣,你能救活千千万万百姓。”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辽国使臣一到宋境,那么攻夏势头就要停止。灭不了夏国,大宋在战略地位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日后辽夏两国夹击大宋,大宋必然会被钝刀子割肉、放血,最后只能是国破家亡。你要做一个刺客,一个救国救民的刺客,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