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飘然欲仙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范员外看了一遍契约,觉得没问题后,便签字画押了。张正书随后,也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他用后世握笔,写下自己名字的时候,连赵鼎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张正书则自嘲地笑了笑,说道:“咳……写得不好,但起码是自己写的,将就看吧!”
    范员外是个生意场上的高手,肯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的,连忙岔开话题:“这契约是一式两份?”
    “一式两份!”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若是要续签,再重签,上一份就作废了。”
    范员外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是打算先花个一百贯,看看效果的,所以就签了一期。
    但是张正书并不觉得有什么,万事开头难,他不相信后世成熟的广告技术,在宋朝会玩不转。在张正书看来,《京华报》的广告,说不定会在汴梁城里掀起一阵广告热!要知道,广告的威力,只有张正书一个人知道!
    那保人确认过契约没问题后,契约正式生效了。
    酒阁子里,张正书和范员外重新坐下,喝着“眉寿”、“和旨”酒,吃着旋煎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范员外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小官人,如今可以说说看,这广告到底是甚么样子了吧?”
    张正书笑道:“好说,好说……”他呷了一口酒,这“眉寿”酒,是黄酒来的,只不过是“小酒”。所谓“小酒”,即是春酒,也是米酒的一种,随酿随卖,发酵和老熟的周期都很短,不需要“老熟储存”,度数也不高,张正书试了一下,觉得还比不上后世的啤酒,也就几度左右。诗经有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的名字,就是出自这里,意思是说喝酒有助于长寿。这种“眉寿”酒,只要用炭火烤一下,用高温把酒液里的微生物杀死,把酒烧出酒香味,还能再延长其保质期。这种做法,就是“烧酒”了。只不过,“烧酒”没经过蒸馏,只是高温杀菌而已。
    至于“和旨”酒,名字也是出自诗经:“酒既和旨,饮酒孔偕。”只不过,这‘和旨’酒是“大酒”。所谓“大酒”,其实就是蒸馏酒,制作时在腊月下料,采取蒸馏工艺,经过“酿”、“蒸”等等工序。制造出来的新酒,还要存储半年,待其自然醇化老熟,“候夏而出”——到了夏天才能出售。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酒精浓度比较高,酒的品质比“小酒”好得多,因为耗时更多,价格当然也昂贵得多。
    即便是“和旨”酒,张正书也只是觉得和后世的啤酒度数差不多,也就十几度而已。
    没有点文化的人,看了这两种酒的名字会很奇怪。
    但是,有文化的人一看这两种酒,就能明白它们大概是什么酒了。
    小酒养生,大酒和美,这就是“眉寿”与“和旨”!
    “广告的奥秘,在于传播力度。”张正书吃了一口旋煎羊,这羊肉的烹制就很好了,虽然还是寡味的些,但比上次在家中吃的羊肉要好很多。“传播力度范员外也知道的了,《京华报》暂时的没有竞争对手的。”
    范员外点了点头,确实,在汴梁城中报纸仅此一家,还是定期出的。
    “广告的第二个奥秘,在于广告词。”张正书笑道,“广告词贴不贴切,能不能朗朗上口,是广告的成败关键。”
    范员外也点了点头,觉得张正书说得很有道理:“那小官人可曾想好了广告词?”
    “怎么能没有准备?”
    张正书笑道,“我从不打没把握的仗,起码有五成胜率,我才会出手的。”
    范员外一愣,然后苦笑道:“小官人,好魄力!”他也是做生意的,知道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生意是稳赚不赔的。能有五成胜率,已经很高了。而且,范员外也知道,其实张正书这次来,胜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为他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
    张正书也没有什么得意的神色,而是淡淡地说道:“这广告词,我是早就想好了的。不知道范员外,可曾读过苏子的《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范员外有点意外,好在他也不算“不学无术”,张口即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张正书点了点头,这时候苏轼的文章诗词,宋朝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可以说,在欧阳修之后,苏轼就是“一代文宗”,一般士人对他仰之如北斗,名副其实的文坛领袖。别说什么《赤壁赋》了,就算是苏轼的新词一出来,便能在一月之间,传到辽国、西夏、高丽,甚至还会去到倭国。
    “我打算用其中两句,作为樊楼酒的广告词。”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范员外仔细一琢磨,登时拍案叫绝:“善!”
    张正书突然邪邪一笑,说道:“再画一仙子于樊楼其上,作飞天状……”
    范员外服了,他真的服了。他能预见得到,如果这个广告一出来,那么樊楼的酒,肯定会卖疯了。
    喝了能飘然欲仙的酒,谁不想试一试?
    这就跟仙丹似的,向往仙家生活的宋人,哪一个会不接受?
    “绝了,真的太绝了!”范员外差点感动落泪了,“不知道下一期《京华报》,甚么时候出?”
    “估摸要再过得几日了……”张正书有点尴尬地说道,“新一期《京华报》已经雕版了,估摸午时左右,就会开卖了。”
    恰在此时,临窗处突然传来报童的声音:“卖报,《京华报》,某衙内欲强夺民女!”
    张正书摊了摊手,说道:“瞧,已经开卖了。”
    范员外也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若是早知晓小官人是如此大才,范某一定上门去投广告的。”想来,他也早就注意到《京华报》的广告了,只是没有行动而已。中国人都是这样的,没有实利的东西,没人会第一个去做。但如果有实利,那么就会一窝蜂涌进来了。
    张正书也相信,有了樊楼这个广告打底,那么其余商家,会一窝蜂的涌来。那时候,就是他挑广告刊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