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一点微小的工作(均订加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祁钰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成国公到底还是战败了,殉国之忠义,亦难掩战败之责,废公之事,朕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不得不做。”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明鉴。”
    成国公位还是需要褫夺。
    大明对于战败的惩罚是极其严重的,哪怕是淇国公没有造成太多的恶果,依旧被朱棣褫夺了爵位。
    朱瞻基这个好圣孙,打了败仗,差点让朱棣给砍了。
    朱祁钰废成国公,在惩罚战败。
    而后他还要惩罚朱叫门的战败。
    历朝历代对于战争,都是如此,赢了,大肆封赏,输了褫爵黜位。
    赏罚二字,皆由帝心,赏罚不明,是为君的大忌。
    朱祁钰又走了两步和于谦详细聊了聊山外九州之行。
    于谦有哪些收获,他的想法很多,陛下的农社法很好,但是农社法的弊端也有一些。
    比如农社法之后懒汉的问题,即便是采用陛下所说的工分制,但是依旧难制懒汉,于谦抓到那几个村里的泼皮懒汉,就是个例子。
    不劳而获,是这些泼皮懒汉的共性,每次赈济,这些泼皮懒汉都会登门抢粮。
    于谦就这个问题和朱祁钰交换了一下意见。
    朱祁钰听到于谦说到了这件事,立刻说道:“不干活还想吃饭,难道养着他们吗?饿死得了。”
    于谦眨了眨眼,自己的陛下还真是…铁面无私、天子无情。
    怎么就能饿死呢?
    这法子简单归简单,但是也不能头疼砍头,脚疼砍脚吧。
    于谦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冷汗说道:“陛下,陛下,罪不至死…都是壮丁,不如拉去充军。”
    “在新营、老营里这熬一熬,接受一番训诫,自然就改悔了,臣这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
    陛下天天劝他心狠手辣,他也得劝陛下布仁释德才是。
    朱祁钰依旧不太同意于谦的军队改造的做法,摇头说道:“朕还担心这些懒汉,败坏了大明军纪呢!一颗老鼠屎,弄坏满锅汤。”
    “这都是群害群之马!”
    于谦赶忙说道:“大明军令严苛,十七禁五十四斩,到了新营、老营,自然就纠正了,也就会做人了。”
    “不会做人的,也做不成了。”
    于谦没有说空口大话,泼皮懒汉为什么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可以不劳动就获得粮食,自然就会有人效仿。
    可是军营里可不管你那些,训练不达标,就没饭吃,还得挨处罚。
    即便是大明皇帝不断倡导减少肉刑,但是训练踹两脚这事,也没人会归到肉刑里面去。
    军汉们在军队里可不会惯着懒汉泼皮,大家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泼皮懒汉跟不要命的玩横,那是玩不过的。
    一旦触犯禁令,就和于谦说的那样,不会做人,就做不的人了。
    “也对。”朱祁钰不住的点头。
    于谦的法子可谓是物尽其用,比朱祁钰这种直接饿死的物竞天择法,要靠谱一些。
    于谦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是怎么想到勋军这个制度的?臣越琢磨越感觉到此法甚是巧妙啊。”
    勋军,或者说军官队,到底哪来的?
    其实是仿照三湾改编里的例子,但是朱祁钰并不是教条主义,他对三湾改编持有一种方法论的观点。
    勋贵们为大明立过功,为大明流过血,他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那是建立在祖上为大明开疆拓土,为大明毁家纡难的。
    但是勋贵子嗣军纪败坏,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等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何让勋贵,及这些勋二代、三代们,为大明发光发热,而且还不出现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局面呢?
    最主要的是,不能让天下武人们寒心,为国毁家纡难,皇帝却薄情寡恩到刻薄,那就不妙了。
    其实之前石亨和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輗,争的不就是待遇和权势吗?
    朱祁钰的勋军,其实归根到底,自然是荣养二字了。
    通过军校五项六考大评之后,你能带兵,那自然是为大明发光发热,英国公一系、黔国公一系,到了明末也有很能打的呀。
    如果勋戚们,无法通过,那就领个空衔儿,吃点俸禄就是。
    毕业证全都有,带兵打仗不行,就老老实实的当米虫。
    这样未来会出现一批非军队出身,但是却是百户、千户、指挥同知、都指挥、指挥使、左都督、右都督的虚衔勋戚来。
    和后世类似于非军队出身的少尉起步,却有军衔,就很像了。
    “朕自己琢磨的。”朱祁钰乐呵呵的说道。
    于谦眨了眨眼,又挠了挠头,陛下这话,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就是不想说,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
    于谦不信是朱祁钰自己琢磨出来的,包括前面匠爵法、农社法。
    他思前想后,总觉得陛下身后有高人!
    就是这样,绝对有高人指点!
    陛下在监国之前,就是个普通的王爷,还是个庶出子。
    每年俸万石,折来折去能领三千石,就是不错的了,除了府上的校尉和典簿,根本养不起人的。
    这些政令,在于谦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经过了很多年探索才可能出现的的政令,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被陛下说出来了。
    那陛下背后能没有高人吗?
    王直吗?那个看到锦衣卫左都督马顺死在奉天殿上,吓得双股乱颤的吏部尚书王直,能想出这种政策?
    胡濙吗?胡濙最讨厌离经叛道了,他是礼部尚书,最喜欢的就是举着礼的大义念经了,陛下最讨厌念经还念不明白的人了。
    陈循吗?那个永乐年间的状元郎,处理文札的确有一手,但是也就有一手了。
    他难道这么些年,都在装?但是一个腐儒,没有什么地方治理经验的人,也不像是能拿出匠爵法、农社法、勋军法的人啊。
    徐有贞吗?那更不可能,徐有贞要是有这种觉悟,于谦当场倒立洗个头…
    于谦思前想后,没想到朱祁钰背后的高人到底是谁,但是他也懒得想了。
    大明皇帝总是有贵人相助这事,在大明的臣民眼中,早就见怪不怪了。
    比如黑衣宰相姚广孝,能让八百亲兵的藩王造反成功的,天下独一份了。
    于谦也没有追问的意思,大明皇帝有高人相助,他自然是再乐意不过了。
    能轻松点,于谦当然乐意,陛下年少有为,他也少耗点心力,多为大明卖几年命。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提到的农庄法的高级农庄和初级农庄,以及生产队、工分制等等考评法,臣都写好了奏疏,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但是陛下,地里的庄稼汉,他不识字啊,更不会算,简单的计算也不会,这怎么算农税呢?”
    于谦对此是担忧重重,农庄法好不好?
    好!在于谦看来,至少几十年内,可以大幅减缓地方奸势豪强侵占土地,据为己有。
    地方无法官绅勾结,这会极大的增强朝廷的威严。
    但是如何执行,是眼下的难点。
    朱祁钰其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早有准备,兴安就在司礼监经厂,做了这事。
    以前在朱叫门手里,只是印佛典的地方,现在都印了新的真正的好东西。
    朱祁钰从袖子里掏摸了半天,拿出两本书来。
    “朕早有准备。”朱祁钰将其中一本书递给了于谦。
    这本书可是他一笔一划亲手写出来的,里面可是大杀器,值得他亲自写一写的东西。
    于谦打开看了看,面色惊变,随即心悦诚服的说道:“陛下,大明之甚幸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
    “于少保怎么也学的石总兵那般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罢了。”朱祁钰站直了身子,十分平静的说道。
    是个人都想要被夸赞,朱祁钰也不例外。
    但是他的确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虽然熬了几夜,但总算是为大明再次伟大,迈出了了一小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一小步又一小步,大明必然会再次伟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