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河山 第11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就知晓!自打崔子更瞧上了段怡,他老晏就矮人一头,永世不得翻身。
    段淑的信厚厚一沓,她人生的美,字也是十分有风骨,娟秀却并不绵软。
    一展开信,一股子淡淡的墨香便扑面而来,让人心情一下子愉悦了起来。
    “三皇子被杀,你祖父下落不明,段家算是失了势,你二姐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罢?”
    祈郎中说着,颇有些唏嘘。
    当初段文昌衣锦还乡,段家老宅门庭若市,段淑想嫁长孙凌还要使心机放能下嫁。可眨眼的功夫,段家落败,这桩婚事立马颠倒了个个儿,可谓是世事无常。
    段怡平静地看着信,“她是个聪慧的。”
    段淑倒是没有报喜不报忧。
    拜高踩低本就是常事,虽然长孙家乃是将门,没有那么多繁琐规矩。不过这林子大了,到底什么鸟都有,牙齿同舌头还会打架,有人阴阳怪气几句,那也是正常的。
    更何况她那婆母是知桥嫡亲的姑母,她娘家全族,都在段思贤手下丧命,若是没点情绪,那就是圣人了。
    “不过阴阳怪气,我是不怕的。毕竟这天底下,哪个人阴阳怪气得过三妹你,我都习惯了。”
    “婆母顾念她唯一的侄女儿知桥,在你手底下做人质,不会当真为难我。且你二姐姐我人美心善钱又多,哪个会不喜欢我?”
    “我若是受了委屈,就写信唤你来,替我将长孙凌给打趴下。说起来,公爹时常做梦念叨你的名字被吓醒,因为这个,在我婆母心中,你已经同那母夜叉无异。”
    段怡瞧着,好笑地摇了摇头。
    长孙凌父子为人正直,段淑也不是善茬儿,她倒是不担心她会吃亏。
    段怡想着,将那张信搁在了最下头,看起第二页来。
    “三皇子出事之后,我便使人到处打听祖父祖母,还有大姐姐的下落,均是一无所获。近日却是收到了邓州来信。说是他们险中逃生,去了邓州寻姑父姑母庇佑。”
    “祖父原想北上,不过如今天下大乱,路途凶险;便是山南东道境内,各州刺史皆是各自为战,水陆难通,寻常百姓已经不敢在外行走。”
    段淑写到这里,显然停顿了许久,信纸上头滴了一滴墨。
    她并没有换掉,又是接着写道:
    “姑母病重,时日无多,剩下侄儿年幼,无人照看。那邓州怕也不是久待之地。祖父祖母打算情况好一些了,要么北上去京城,要么便退回剑南道。”
    段怡看着皱了皱眉头。
    说起来,段文昌同卢氏的确是除了段思贤外,还有一个女儿。
    那卢氏不能生育,段思贤乃是楚歌之子,那么这个女儿又是哪里来的?
    她想着,颇为无语。
    这段家人口不多,藏着暗处的故事还挺多。
    至于段文昌的打算,段怡心中嘲讽不已,老头子想得还挺美。
    三皇子死了,周天子如今自身难保,段文昌便是平安进了京,又能够讨到什么好去?和平之时需要文官,可如今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他一个打了败仗的前任相公说话之地。
    至于剑南道,就更加不可能了。
    老抠子怕不是忘记了,先前他才领了兵围攻剑南道,被顾从戎大发慈悲的放了出去。这会儿,又怎么灰溜溜的回去?
    不过是布的障眼法罢了。
    天下人都在瞄准机会夺取城池,便是段文昌失了雄心,那不是还有卷王段娴么?她是不会自甘落魄的。
    段怡想着,并没有将这些人这些事放在心上。
    说到底这些人如今于她而言,不过都是陌路人罢了。
    段淑的信颇厚,显然有不少话想同段怡说。
    段怡想着拿桌上的酒,却是想起早就已经被晏先生连壶给端了。
    正在议事的崔子更见状,又唤人取了新的茶水来,给段怡倒了一杯热茶。
    段怡端起来喝了一口,又朝下看去。
    “大哥段锥在苏州做官。自从科举出仕之后,他便领着嫂嫂林芷外放江南。他同祖父有嫌隙,鲜少回家,平日同我还有大姐姐,也只是书信往来。”
    “你若是进了苏州城,得闲便替我去看看他。当年祖父要送你回剑南道,大哥是不同意的,不过他人微言轻,没有作数,也无人记得。”
    “这信的后头,有两个铺子,都是在苏州城中的。我外祖母是苏州人,留下了一些产业。阿娘去世的时候,给我们兄妹三个分了。”
    “如今我在荆州,山高路远,这个也用不上。若是天下乱了,指不定还要被什么人给寐了去。这两个铺子,你拿一个,另外一个送给大哥。”
    段怡嘴角抽了抽,翻了翻这一沓信的下头,果不其然的,有两个盖着红色官印的房契。
    虽然她对苏州城不了解,不知道这铺子在何处,但是苏州繁华,能作为祖产留下来的铺面,能差到哪里去?这样的东西,段淑说给就给了。
    段淑姐姐,我现在躺在你石榴裙下捡钱还来得及么?
    她想着,又摇了摇头,她又不在苏州城久待,段淑给她这个做甚?倒不如一起给了段锥。
    待翻到信的最后一页,段怡有些哭笑不得。
    “崔子更算是一门好亲事,你性子执拗,切莫要使性子错过了。”
    “你们行伍中人,虽然不拘礼节。但是出嫁还是得有嫁妆,不能叫人小瞧了去。让大哥送你出嫁,也算是不失礼数了。到时候叫大哥帮忙置办田庄铺子。”
    “最后,记得叫大哥给我回信,有空你便来荆州看我。保重。”
    二姐姐,你是什么絮叨月老转世么?
    第二零九章 大兄段锥
    段怡看完,将那信一合,又塞回了信封中去。
    “我大兄段锥在这苏州城中,此番一去,不知何时再来。我去瞧瞧他。”
    她既然不打算留在崔子更军中,那么他同晏先生议事,她便也就不便于听了。
    崔子更抿了抿嘴唇,并未多言什么。
    他倒是想要跟着一起去,提前认识一下大舅兄。
    可今日已经唐突了段怡一回,若是再来二回,怕不是要将段怡给吓跑了。
    只叫崔惑帮忙,准备了马车,还有一些绸缎首饰之类的见面礼。
    段怡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便也没有拒绝。
    那崔家的车夫,是个老手,驾车又快又稳当。
    段怡撩起了马车帘子,朝着窗外看去,锦城的道路虽然高低起伏,但是有她同关老爷子这么些年的努力,道路拓宽了许多不说,还修得十分的平整。
    而这苏州城中,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窄巷子。
    因为才下过雨,青石板路上湿漉漉的,墙角生满了粘腻的青苔。
    城中的姑娘,穿着颇为的雅致,衣裙颜色瞧着没有锦城的扎眼,不过细细一看,上头绣得层层叠叠的,颇为的华丽。
    段锥的宅院,在一条平凡的巷子深处。
    巷子里安安静静地,种了几株红梅树,这会儿含苞待放,隐约的散发着香气。
    段怡进去的时候,段锥正坐在炭火盆子旁边看书,他生得不怎么像段思贤,抿着嘴唇看上去颇为严肃,显然应该是像了他死去的娘亲。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尴尬,一个穿着淡紫色裙衫的妇人,挺着大肚子,从古琴后头站了起身,她招呼了人上茶水点心来,笑着出了声:
    “难怪今日一早,便听闻喜鹊叫,原来是三妹妹来了。你大哥哥就是这性子,我还常说,我这哪里是嫁人,简直像是嫁了个祖宗。”
    段锥不悦地看了她一眼,端起了茶盏,“你是跟着崔二郎,一起进的苏州城?之前淑娘给我来过信,说你跟着顾使公习武,使得一手好枪法。”
    “你可打算,日后便一直待在苏州城中?”
    他说着像是怕被段怡误会似的,又道,“你放心,我段锥不是攀附之人。即便是你做了江南王妃,我也不会上门讨要什么。做个小官,生儿育女,便足够了。”
    他说着,顿了顿,“父亲他……”
    段怡若有所思的看了段锥一眼,从袖袋里掏出了段淑的信来,递给了她。
    “二姐姐应当同你说了,父亲死了,就埋在剑南道段家的祖坟里。你没有回去奔丧,也不必在意,毕竟我在跟前,都没有去上一炷香。”
    “我明日便要离开苏州城了,受了二姐姐之托,过来看你。那两个铺子,她给你的。知晓你不是攀附之人,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天下大乱。”
    段怡说着,看向了你妇人的肚子,“嫂嫂有孕在身,你是文官无甚自保能力。如今段家倒了,你在同僚之中,怕不是举步维艰。”
    “若是实在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去寻崔子更。与攀附无关,欠了债日后还便是,总比后悔来得好。若是你还不了,我可以替你还。就当是给我侄儿的见面礼了。”
    段怡说完,站了起身,对着段锥同那林芝行了个礼。
    从进巷子起,她便猜着了,这段锥要不是个自命清高的中二少年,同家中断绝了关系。要不就是当年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同段家离了心。
    这里住着都是寻常百姓,他们这院子更是弹丸之地,住得并不宽裕。
    那劳什子中了状元之后便发家致富的,多半都是贪官。像段锥这样的小官,随便伸手一撸,没有千儿那也有八百。
    凭借着那么一点俸禄,想要过上什么大富大贵的生活,那是十分困难的。
    段锥一愣,他抿了抿嘴,有些愕然的看了看段怡,又看了看段淑的信,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我是哥哥,我应该庇护你们的,但是我……你小时候,我便没有护住你。”
    段锥说着,长叹了一口气,“你离开京城的时候,年纪小,有许多事情都不知晓。我的性子,像我母亲,不会来事,更不喜欢祖父说的那些场面上的虚言。”
    他说着,拨了拨手上的佛珠串子。
    “当年楚光邑要送你守祖坟,我是不同意的。可是家中是祖父的一言堂。后来他们想要娴娘做东宫太子妃,我又是不同意的。”
    “那宫中看着花团锦簇,其实凶险万分,一不留神尸骨无存。再后来,他们又想要淑娘嫁给国舅……每一回我都不同意,可事情都没有任何的改变。”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同段家那条大船,本就是背道而驰的。我心中十分惭愧,我是男儿,本应该在家中替你们避风遮雨。但是,我却自私的选择最轻松的路,不担负任何的责任,眼不见为净。”
    段锥说着,有些哽咽。
    “没有想到,转过头来,竟是要妹妹们庇护我。”
    林芝瞧着,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背,她的眼眶亦是红彤彤的,“夫君这些年也过得不好,每回听到妹妹们的消息,都是又哭又笑的。”
    “前些日子娴妹妹嫁了三皇子,他偷偷的乐呵;可没有几日,却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他又大哭了一场。”
    “这铺子妹妹你拿着傍身吧。我们有婆母的嫁妆,我也有自己的嫁妆。不过我们夫妻二人,都喜欢清静,不喜同人往来,要那么多钱财,也没有用处。”
    “住在那等好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事情驳杂。倒不如这里简单。我们在这不远的地方,开了一个小小的书院,收留了不少无家可归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