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发家养娃 第1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些人抵不住诱惑,又见他们都是从罐头罐里挖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试着尝了一点,结果惊为天人!
    有了第一个人,就有了第二个,都翘起大拇指说好。
    有个看着挺像干部样子的人道:“我经常出差,每次在火车上都吃不好,要是能带上这么一罐辣酱,也就不用愁了!”
    “你们这辣酱哪里买的?”
    陆东升笑道:“这是我姐夫自己做的,外头买不到呢。”
    “难怪呢,用料这么扎实,外头可买不来这么好的味道。”
    陆夏一行人到了羊城,先找了个招待所住下,什么都不干先休整一天。
    这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对陆夏来说太耗精力,和坐卧铺完全不是一回事。
    上次坐卧铺她没能好好睡觉,都没有这次累,整个人腰酸背痛的。
    晚上睡觉时,陆夏觉得自己好像还在车上摇晃似的。
    第二天,陆夏也不急着去进货,而是带着两人先去找魏海生。
    这时虽不是饭点,可人依然很多。
    魏海生在厨房里忙活,李淑仪看到陆夏来了,就请隔壁邻居帮忙,自己过来招呼。
    “嫂子,你先忙,不用特意招呼我们。”
    李淑仪却摆摆手:“没事,有街坊邻居帮忙,我们这都是这样。”
    这里居住的基本都是本地人,大家关系都很好,平常经常互相帮忙。
    “嫂子,我怎么觉得现在生意比之前还要好了。”
    李淑仪笑容灿烂,“这还不是你寄来的辣酱功劳。”
    “我的辣酱?”
    “对啊,宗耀用你给的辣酱炒菜,特别的好吃。我们也用来试试,哎呀,还真是不错。也不用放多少,一锅菜就比之前香了很多倍。”
    现在来吃饭的都是来吃小炒的,并不是那种大锅菜。
    小炒价格比较高,对师傅的手艺要求也更高。
    魏海生做这样的小炒,就不如做大锅饭有优势,因此之前生意一直不怎么样,魏海生都没有单独放出小炒的招牌,只是有人过来点单了才会炒菜。
    自从听了于宗耀说用辣酱炒菜特别好吃,魏海生也试着放辣酱一块炒,就有人闻着味过来了。
    魏海生原本是想炒给自家吃的,不过看客人这么喜欢,也就让给他吃了。
    这一吃赞不绝口,名声就这样慢慢打出去了。
    魏海生也尝试过用其他辣酱代替,可都没有陆夏寄来的辣酱有这么好的效果。
    陆夏恍然大悟:“难怪于哥要让我多寄一点,原来是你们这边也需要啊。”
    难怪呢,若仅是于宗耀一个人吃的,数量也未免太惊人了。
    “阿妹啊,你那方不方便多做一点?你这辣酱味道是真的好,我不吃辣酱的都觉得香。现在羊城外地人特别多,很多人不习惯吃我们这里的菜,你这辣酱肯定特别受欢迎。”
    于宗耀得到消息很快也过来了,他也赞同李淑仪的话。
    “我把辣酱带给那些外地人吃,他们都说好,我都送出去好几瓶了。”
    电报里说不清楚,因此于宗耀只是说要辣酱,也没说具体。
    陆夏这才知道,为什么消耗这么快。
    不过也并没有太奇怪,方便食品和辣酱等东西火起来,就是在羊城等地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段里。
    很多外地人涌入,他们吃不惯本地的饭菜,就用辣酱进行调味。
    如今还只是初期,越往后外地人口涌入越大,辣酱等食品的需求量也越大。
    于宗耀不愧是早一批发财的人,他非常地有眼光,他说道:
    “阿妹,我觉得你要是做辣酱在羊城、鹏城卖,肯定能赚很多钱。”
    陆夏:“这些辣酱之所以好吃,不仅是因为方子的缘故,还因为用的是本地辣椒。”
    同一个辣椒品种,种在不同地方,也会是不同的味道。
    不同品种差别也就更大了,能够直接影响辣酱的口感。
    张强也尝试过用几种辣椒制作辣酱,结果发现味道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他的这个配方就得用本地辣椒,否则没法有那个味道。
    尤其用沟子屯自己种的辣椒,味道是最好的,只是产量不大,所以只能去交易场上找本地辣椒。
    一旦不注意验货,被卖家用外地辣椒冒充,做出的辣酱就完全不是那个味了。
    于宗耀一听就知道陆夏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担心运输问题?”
    陆夏点点头:“现在的长途货车基本都是公家的,他们都是有任务在身,没法给私人运货。短途还能找到人,长途基本就不可能了。”
    若是用火车运输,那也得找到门路才行,光靠托运是不够的,没人照看还容易破损。
    “这个问题我可以解决。”
    陆夏眼睛一亮,“如果是这样,那就好办多了。现在辣椒陆续上市,我今年可以收购一些辣椒用来做辣酱。只是我在这边就认识你们,销售……”
    于宗耀直接道:“我负责销售,你只需要把辣酱做好,其他的事就交给我。”
    若是能负责后续销售,肯定能赚更多,可这就需要自己去铺货去跑,辛苦和风险都是加倍的。
    “好,我回头会做具体报价,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再商讨合作细节。”
    于宗耀是爽快的人,还道:“你以后要是想从羊城这里拿什么货,可以直接发电报或者发传真,我派人帮你把货发过去。”
    陆夏听到这话,高兴极了。
    她就缺这么一个人!
    于宗耀又陆夏提了几个要求,比如辣酱的辣度、档次等最好区分开来。
    陆夏都一一记下,虽没有正式签订协议,却也差不多了。
    陆夏和于宗耀几人说的都是粤语,因此陆东升和陆海霞听得一头雾水,压根不知道陆夏已经谈成了一笔生意。
    后来陆夏提起的时候,两人都惊呆了。
    他们是来进货的,结果货还没去看,竟然就谈成了那么大一笔买卖!
    最让他们感叹的是,羊城人真的是太精了,他们吃个辣酱就想到该怎么赚钱。
    自个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辣酱了,就记得味道好了。
    难怪于宗耀是能干大事的人,虽说于宗耀表面就跟本地普通人一样,完全看不出什么。
    可他一出手就是一麻袋的电子手表,完全不爱惜地扔在地上,就知道他的生意做得不小。
    于宗耀一开始也没想着要做这门生意,只不过看大家都那么爱吃,跟老婆提了一嘴。
    他现在做的生意太好赚了,相较之下辣酱就是个小钱,要铺货还得到处跑,很是费劲。
    可他老婆觉得,他现在做的毕竟不是什么正经生意,虽然挣钱,却也不是长久之计。
    辣酱生意不大,可积少成多而且没有什么风险。
    他们都是本地人,尤其是鹏城开始发展,让他们更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若是能抓住这个机会,也是很有赚头的。
    于宗耀觉得老婆说得有道理,所以才会刻意提起。
    上次虽然只是匆匆一眼,于宗耀觉得陆夏这个漂亮女人是个非常有野心的,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果然,两人一拍即合。
    魏海生抽空出来招呼陆夏时,知道陆夏跟于宗耀已经达成了交易,心里也并不意外。
    “你这辣酱绝对能卖得好,已经有好几个人跟我买了。我自己都不够,也就没卖,他们当时就说了,要是有卖的时候一定要通知他们。”
    陆夏听了很是高兴,拿起冰镇啤酒敬大家。
    “你们放心,我保证给你们的每一批货,都是跟现在吃的是一样品质的!”
    陆东升和陆海霞虽然很郁闷听不懂一群人叽里呱啦说些什么,可两个内地孩子第一次吃到新鲜打捞上来的海鲜,那叫个惊艳。
    他们也不管别人在说什么,专心地在那吃吃喝喝。
    期间也尝试过跟于宗耀几人交流,结果全都是鸡同鸭讲,各自的普通话都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让交流更加困难。
    可在场的人都是社交牛逼症患者,哪怕各说各的,依然聊得很起劲。
    离开的时候,几人已经称兄道弟了。
    陆夏见于宗耀路这么广,带着几分期许问他:
    “于哥,你能不能搞到冰柜?”
    于宗耀挑眉,带着几分得意。
    “那当然,海生店里的冰柜就是我搞到的,怎么?你也想买?”
    陆夏也没拐弯抹角,“对,我家也开了一家小食店,夜宵做得特别好吃,就想搭着卖点冰啤酒和冰汽水。”
    “这事我会帮你留意,要是找到货了,我就给发过去。”
    陆夏没想到几罐辣酱,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心里非常的高兴。
    “于哥,等嫂子生了,你们有空可以去我们那,我请你们吃小龙虾。我家那边的小龙虾跟外头的不一样,都是自己养的,干净味道又好。我姐夫那手艺更是一绝,你们吃了肯定会喜欢。”
    于宗耀在海边长大,根本不稀罕什么虾啊鱼的,不过陆夏这么说,他还是挺感兴趣的。
    能做出那么美味辣酱的人,想来手艺肯定不错。
    于宗耀自从开始吃辣酱,以前不能接受的很多菜也能品出好来了,除了容易上火没有别的毛病。
    第二天一大早,于宗耀依照约定,将一个羊城本地人派了过来。
    来人叫外号叫大眼仔,人如其名,眼睛特别大特别圆,那眼睫毛能夹两根火柴棍。
    大眼仔专门陪着陆夏去挑货的,若是后面陆夏需要他帮忙发货也知道该去哪里拿衣服。
    这一次新的物流渠道,陆夏手里又比较宽裕,因此这次进的衣服是上次的三四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