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受难为[主攻]_分节阅读_142
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到如今这个地步的?楚帝不明白,也不想去明白。
他只知道,随着他的不断斗争,他能够抓在手里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
有本事有门路的太医们都已经离开了宫廷,留下的,大都是些没什么本事的学徒。没有了技艺精湛的太医们,楚帝恢复的过程自然变得更慢,且他这病本就不易治疗,断断续续的,反复了很长时间。
等到楚帝终于能够下床的时候,婉贵妃也醒了。可如今,楚帝再也不愿意见到婉贵妃。只要一想起婉贵妃,那些被他死死地压制在脑海底部的耻辱就会不断的汹涌而出,直至将他完全淹没。
是的,婉贵妃对于他而言,就是个符号,在不断的提醒着他那些不堪的、犹如噩梦般的过往。这个时候,楚帝已经完全忘记了,如果没有他的首肯,婉贵妃根本不可能做成这件事,如果每天他的配合,这件事情也不会闹得这么大,最终以这样不堪的方式收场。
在他心里,有人应该为这件事承担责任,但那个人,绝对不是他。像以往一样,楚帝将这件事情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婉贵妃的身上,如果不这样,他简直无法排解心底那些暴躁的情绪。无论如何,他总是不可能有错的。
没有了太医的精心调理,没有了珍贵的药材,没有了尽心伺候婉贵妃的太监宫女,婉贵妃过得很是不容易。如今的她苍白地躺在床上,如同一个女鬼,送饭的人每次凑近的时候,都要确认她是否还活着。好在,凭着一口气,婉贵妃顽强地咬牙挺了过来。虽没有上好的药材,只能用些普通的药,但她的生命力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强了。
只是,小产给她带来的伤害还是太大了,只怕她的美貌和健康,再也不能够恢复如初。
真是可惜了,送饭的人想。从前的婉贵妃虽不是绝色佳人,却也算得上是一个美人儿啊。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婉贵妃为什么会有今日的下场,心底的那点同情立刻变成了唾弃。
婉贵妃毕竟身在后宫,接触到的人有限。且她现在大半时间都在昏睡,倒也没有多少人凑到她面前嚼舌根子。楚帝就不同了,自打能够上朝后,他几乎每日都在御史和老臣们的劝谏中度过。
不少老臣痛斥楚帝荒淫无道,不肖其父,楚帝每天都被骂的狗血淋头。有太医和宫女太监的例子在先,他也不敢随便杀人。宫女太监和太医跑了也就跑了,他日后还可以再招。若是这些大臣都跑了,只怕他的朝廷就要彻底散了。
只是,那些老臣当着楚帝的面骂得越来越难听,到了后来,楚帝干脆连早朝也不想去了。爱骂就骂吧,他倒要看看,那些人除了嘴上骂几句,还能够做什么,反正他不听。
因为此事,忠于楚国的最后一批老臣对楚帝彻底失望了。一个君王,连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为了逃避责骂,甚至连早朝也不上了,如此不知轻重缓急之人,真的配当一国之君吗?
边境正在打仗,他们身处后方,原本该考虑的是怎样给予边境最大的支援,可如今,因为楚帝私德不修,后方起火了,人心也跟着散了。
太监、宫女以及太医的离去看似只是小事情,其中的内涵,朝中老臣们又如何会察觉不到?
比起楚帝做下的丑事,反倒是这件事更令他们感到忧心。后来,他们发现,不仅是底下的人,就连朝中的同僚,有些都萌生了离去之意,他们愈发感觉到了事件的严重性。可惜,楚帝对此根本一无所觉,反而在纠结一些细枝末节的事。
种种现状,让老臣们彻底冷了心。若不是先帝将如今的楚帝托付给他们,他们当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不行,朝廷中凝聚力已经越来越低,若是连他们都不干了,这个朝廷就彻底散了。到时候,他们又哪里有脸面去底下见先帝?
朝中老臣本以为,最糟糕的状况已莫过于此,可在楚帝不朝后,宫中又传出传言,说是楚帝本想算计昭王与卫妃淫乱宫闱,后事情未成,才反伤到自己。
仿佛怕人们不信似的,有人又列举出了种种理由,众人一听,还真像这么一会儿回事儿,这楚帝不会真的这么干了吧?自个儿设计着给自个儿戴绿帽子,就为了陷害昭王,好拿住他的把柄让他供自己差遣?如果真是这样,楚帝也未免太缺德了吧!
楚帝听到这个消息,险些又要吐出一口血来。他是算计过昭王和卫妃没错,可如今,这亏也由他自个儿吃了,名声也已经坏了,面子里子都没了,昭王和卫妃却什么事儿也没有,凭什么他还要因为这一点而被众人责难?
楚帝想要做些什么,来挽救一下他的个人形象——尽管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形象可言了。结果,还没等他动手呢,卫家的义子,希瑞尔的义兄就站出来说,卫家的门风不容败坏,他义弟的名声不容玷污。若楚帝还记得他的义父和义兄们曾经为楚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落得马革裹尸的下场,就让他把希瑞尔带回去。
卫家这名义子已摆明了不再相信楚帝。
楚帝真的很想把他的奏折狠狠地摔回他的脸上,然而他不能,眼下,他能够争取到的,就只有卫家军了,饶是他再蠢,也明白,他不能连这最后的助力都失去。
最终,他被迫同意了卫家义子的意见,将希瑞尔放回了卫家。反正现在人人都知道他需要禁欲了,日后,再多的后宫妃嫔也只能当摆设。既然卫家义子坚持,倒不如把希瑞尔放回卫家,卖卫家一个好。
然后,紧跟着,楚帝就发现,昭王居然不告而别了!
昭王人走了还不算,还留下了一封信,等到他一离开京城,这封信便公之于众。其中历数了楚帝曾经意图陷害自己的种种往事,最后直言,自己是再也不敢再京城呆下去了,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楚帝给害了。
在那封信被公布的时候,楚帝一口老血直直喷出,赶忙命人去追昭王。任何人都可以跑,唯独昭王不能跑。昭王年轻有为,手下实力雄厚,最最关键的是,自己还把他给得罪狠了,这个时候放他会属地,可不是等着他给自己捅刀子么?
然而,楚帝派去的那些人,最终还是没能拦住昭王。昭王连夜离开了楚国,踏入了昭国的地界。
在昭王离开楚国前,曾问过希瑞尔,要不要跟他一起回昭国,被希瑞尔拒绝了。不是希瑞尔不想跟爱人在一起,而是就现在的局势而言,真的不合适。
日后,他们要多少时间没有,何必拘泥于一时?希瑞尔在安抚了昭王的古欠望之后,又劝说了他好一阵,这才劝着他独自一人回了昭国。
随后不久,希瑞尔与卫家义子就宣布,要替楚帝盯着边境,防止三王反叛期间还有其他的诸侯作乱,不经楚帝之令就奔赴了楚帝直辖地域与昭国的边境处。现在最需要卫家军的地方,分明是战场前线,卫家军却躲去了边境处,摆出了一副要隔岸观火的架势,气得某些老臣大骂希瑞尔不忠不孝,身为卫家子却不思忠君报国,实在有辱卫家祖风。
希瑞尔与他那义兄就当没听到一样,依旧在边境处守着。眼下,众人皆知,世代忠君的卫家,虽未明确表态,但因楚帝做的那些荒唐事,彻底与楚帝离了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顺利,写文文思泉涌,追文不被坑(*  ̄3)(ε ̄ *)
谢谢23:59的雷(づ ̄3 ̄)づ╭?~
☆、第154章 宫闱风云
老臣们的斥责和谩骂没能挽回希瑞尔和卫家军,如今,京中空虚,百姓们人人自危。
原先百姓们听说三王要打来了,还能够将这当成一件谈资,骂三王自不量力,可如今,随着一件件事情的发生,他们越来越没有这种底气。
宫女太监的逃走就像是某种信号一样,彻底拉响了京城的警报。在这之后,太医的逃离、卫家军的远走、昭王的离开,无不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楚帝这次,是彻底要完了!
皇城根下的这些百姓们开始不知所措,有人跟他们对比了三王的实力与楚帝如今的实力,得出的结论是,楚帝没有胜算,他们心中想要逃离的念头便越来越强。可对于时人而言,一来故土难离,二来事先没有准备,一时之间也不知去哪儿好,三来这乱世之中,也不知究竟哪出才算是安全。茫然、恐惧几乎压倒了百姓们的心房,整个京都中都弥漫着一种低迷的气息。
后来,不知从哪里传出了消息,说昭王最是勤政爱民,对于前去投奔他的百姓,都有一定的奖励措施,他治下的百姓,就没有说他不好的,百姓们听了怦然心动。随后,又有传言,说是昭国地处北方,不易被战事所波及,昭王实力雄厚,其麾下兵强马壮,百姓们听了,便不再犹豫。有条件的百姓当即便在短短几日内收拾好家中的东西,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或是赠人,或是卖了,而后带着全部家当投奔了昭王。
听说昭王对这些流民还真不错,不仅亲自将他们迎送到昭国的地界,还为他们安排了田地和住处。只要他们勤劳踏实,料想几年之内便能重新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百姓们心下感动,自然愈发卖力的替昭王宣扬起他的仁善来。
他们并不知道,昭王会出现在楚国与昭国交界处,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专门来迎接他们的。昭王纯粹是为了与希瑞尔待在一块儿,才赖在边境不走,谁让希瑞尔和他麾下的将是说什么也不肯越过边境线,跟他回昭国呢!
好不容易才寻得自己的恋人,且刚刚与恋人心意相通,昭王又如何舍得跟他分开?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留下,昭王还给自己寻了个由头,美其名曰,在边境处可以好好盯着楚国的一举一动。
昭国众大臣:呵呵,你就骗鬼吧。
然而,面对昭王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他们也着实没辙。向来沉稳识大体的昭王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就跟个撒娇的小孩子似的,无论如何都要抱着属于自己的糖果,不肯撒手。这种久违的孩子气,让昭国几位几乎是看着昭王长大的臣子们心中也很是百感交集。
罢了,昭王虽然在边境处守着不肯回来,但正事他也是一件都没有拉下,他们这些老头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不要讨了人嫌弃。
如今,希瑞尔与昭王过得着实逍遥,卫家军与昭国戍边的军队表面上虽剑拔弩张,互相防备,可一入了夜,昭王便乔庄改扮,来卫家军处搞偷袭。也不知昭王用了什么法子瞒过了周边的人,几乎每一次来希瑞尔处,都不会被发现。
希瑞尔在起初惊讶了一阵之后,也就由着他了。
这日,昭王又一次的越过了边境。希瑞尔知道他要来,早早的便在一条小巷便等着他。
少年长长的身影立在街边,手中提着一盏灯,静静地站在那儿,不知等了多久。一旁偶有袅袅炊烟,将少年笼罩在其中,越发显得少年神秘莫测。
昏暗的灯火映照出少年如玉的容颜,少年抬起黑琉璃双眸的那一瞬间,柔软澄澈的目光直直撞进了昭王的心底,让昭王心中生出了一种油然的喜悦。
即使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能够见到少年,呆在他的身边,昭王的内心就会变得十分柔软。只要少年陪在他的身边,哪怕是在这样的边境小城,战事频发的地方,他也能够感受到岁月静好。
昭王上前,为希瑞尔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狐裘领,拉着希瑞尔有些微凉的手道:“让你久等了。”
希瑞尔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既然来了,就陪我四处逛逛吧。”
边境不比京城繁华,入了夜以后,好些铺子都关门了。好在昭国与楚国的边境这一带还算比较和平,仍有一部分铺子开着做生意。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战事频发,这里的百姓们反倒更为珍惜和平时候的生活。
在拐过一条街时,希瑞尔和昭王看到了一个卖簪子的小贩。那小贩正愁眉苦脸,显然今日的生意不是很好,乍一见了希瑞尔和昭王,便打叠起了精神:“要来一枝簪子吗,好看的簪子,带回去送给家里的娘子,家里的娘子必然欢喜……”
这两个客人一看就是有钱的主儿,若是能够买上几支簪子,他这个月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
“娘子?”希瑞尔停下脚步,悦耳的声音里带出些许疑惑来。
“是的。您瞧这簪子,虽不算多么名贵,但胜在做工新奇上……”小贩见有戏,滔滔不绝地向希瑞尔说着买这簪子的好处。他深知,对于这些贵人们来说,他卖的这些簪子算不得什么,顶多就是个新鲜的物事,因此,也没以簪子的做工质量作为突破口,而是着重强调了将簪子带回去,可以让妻子知道做丈夫的对其的心意。
希瑞尔瞄了昭王一眼,若有所思:“家里的娘子……果真会喜欢这种东西?”
小贩的话,他其实没怎么仔细听,一直在留神观察昭王的反应。
他只知道,随着他的不断斗争,他能够抓在手里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
有本事有门路的太医们都已经离开了宫廷,留下的,大都是些没什么本事的学徒。没有了技艺精湛的太医们,楚帝恢复的过程自然变得更慢,且他这病本就不易治疗,断断续续的,反复了很长时间。
等到楚帝终于能够下床的时候,婉贵妃也醒了。可如今,楚帝再也不愿意见到婉贵妃。只要一想起婉贵妃,那些被他死死地压制在脑海底部的耻辱就会不断的汹涌而出,直至将他完全淹没。
是的,婉贵妃对于他而言,就是个符号,在不断的提醒着他那些不堪的、犹如噩梦般的过往。这个时候,楚帝已经完全忘记了,如果没有他的首肯,婉贵妃根本不可能做成这件事,如果每天他的配合,这件事情也不会闹得这么大,最终以这样不堪的方式收场。
在他心里,有人应该为这件事承担责任,但那个人,绝对不是他。像以往一样,楚帝将这件事情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婉贵妃的身上,如果不这样,他简直无法排解心底那些暴躁的情绪。无论如何,他总是不可能有错的。
没有了太医的精心调理,没有了珍贵的药材,没有了尽心伺候婉贵妃的太监宫女,婉贵妃过得很是不容易。如今的她苍白地躺在床上,如同一个女鬼,送饭的人每次凑近的时候,都要确认她是否还活着。好在,凭着一口气,婉贵妃顽强地咬牙挺了过来。虽没有上好的药材,只能用些普通的药,但她的生命力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强了。
只是,小产给她带来的伤害还是太大了,只怕她的美貌和健康,再也不能够恢复如初。
真是可惜了,送饭的人想。从前的婉贵妃虽不是绝色佳人,却也算得上是一个美人儿啊。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婉贵妃为什么会有今日的下场,心底的那点同情立刻变成了唾弃。
婉贵妃毕竟身在后宫,接触到的人有限。且她现在大半时间都在昏睡,倒也没有多少人凑到她面前嚼舌根子。楚帝就不同了,自打能够上朝后,他几乎每日都在御史和老臣们的劝谏中度过。
不少老臣痛斥楚帝荒淫无道,不肖其父,楚帝每天都被骂的狗血淋头。有太医和宫女太监的例子在先,他也不敢随便杀人。宫女太监和太医跑了也就跑了,他日后还可以再招。若是这些大臣都跑了,只怕他的朝廷就要彻底散了。
只是,那些老臣当着楚帝的面骂得越来越难听,到了后来,楚帝干脆连早朝也不想去了。爱骂就骂吧,他倒要看看,那些人除了嘴上骂几句,还能够做什么,反正他不听。
因为此事,忠于楚国的最后一批老臣对楚帝彻底失望了。一个君王,连直面自己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为了逃避责骂,甚至连早朝也不上了,如此不知轻重缓急之人,真的配当一国之君吗?
边境正在打仗,他们身处后方,原本该考虑的是怎样给予边境最大的支援,可如今,因为楚帝私德不修,后方起火了,人心也跟着散了。
太监、宫女以及太医的离去看似只是小事情,其中的内涵,朝中老臣们又如何会察觉不到?
比起楚帝做下的丑事,反倒是这件事更令他们感到忧心。后来,他们发现,不仅是底下的人,就连朝中的同僚,有些都萌生了离去之意,他们愈发感觉到了事件的严重性。可惜,楚帝对此根本一无所觉,反而在纠结一些细枝末节的事。
种种现状,让老臣们彻底冷了心。若不是先帝将如今的楚帝托付给他们,他们当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不行,朝廷中凝聚力已经越来越低,若是连他们都不干了,这个朝廷就彻底散了。到时候,他们又哪里有脸面去底下见先帝?
朝中老臣本以为,最糟糕的状况已莫过于此,可在楚帝不朝后,宫中又传出传言,说是楚帝本想算计昭王与卫妃淫乱宫闱,后事情未成,才反伤到自己。
仿佛怕人们不信似的,有人又列举出了种种理由,众人一听,还真像这么一会儿回事儿,这楚帝不会真的这么干了吧?自个儿设计着给自个儿戴绿帽子,就为了陷害昭王,好拿住他的把柄让他供自己差遣?如果真是这样,楚帝也未免太缺德了吧!
楚帝听到这个消息,险些又要吐出一口血来。他是算计过昭王和卫妃没错,可如今,这亏也由他自个儿吃了,名声也已经坏了,面子里子都没了,昭王和卫妃却什么事儿也没有,凭什么他还要因为这一点而被众人责难?
楚帝想要做些什么,来挽救一下他的个人形象——尽管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形象可言了。结果,还没等他动手呢,卫家的义子,希瑞尔的义兄就站出来说,卫家的门风不容败坏,他义弟的名声不容玷污。若楚帝还记得他的义父和义兄们曾经为楚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落得马革裹尸的下场,就让他把希瑞尔带回去。
卫家这名义子已摆明了不再相信楚帝。
楚帝真的很想把他的奏折狠狠地摔回他的脸上,然而他不能,眼下,他能够争取到的,就只有卫家军了,饶是他再蠢,也明白,他不能连这最后的助力都失去。
最终,他被迫同意了卫家义子的意见,将希瑞尔放回了卫家。反正现在人人都知道他需要禁欲了,日后,再多的后宫妃嫔也只能当摆设。既然卫家义子坚持,倒不如把希瑞尔放回卫家,卖卫家一个好。
然后,紧跟着,楚帝就发现,昭王居然不告而别了!
昭王人走了还不算,还留下了一封信,等到他一离开京城,这封信便公之于众。其中历数了楚帝曾经意图陷害自己的种种往事,最后直言,自己是再也不敢再京城呆下去了,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楚帝给害了。
在那封信被公布的时候,楚帝一口老血直直喷出,赶忙命人去追昭王。任何人都可以跑,唯独昭王不能跑。昭王年轻有为,手下实力雄厚,最最关键的是,自己还把他给得罪狠了,这个时候放他会属地,可不是等着他给自己捅刀子么?
然而,楚帝派去的那些人,最终还是没能拦住昭王。昭王连夜离开了楚国,踏入了昭国的地界。
在昭王离开楚国前,曾问过希瑞尔,要不要跟他一起回昭国,被希瑞尔拒绝了。不是希瑞尔不想跟爱人在一起,而是就现在的局势而言,真的不合适。
日后,他们要多少时间没有,何必拘泥于一时?希瑞尔在安抚了昭王的古欠望之后,又劝说了他好一阵,这才劝着他独自一人回了昭国。
随后不久,希瑞尔与卫家义子就宣布,要替楚帝盯着边境,防止三王反叛期间还有其他的诸侯作乱,不经楚帝之令就奔赴了楚帝直辖地域与昭国的边境处。现在最需要卫家军的地方,分明是战场前线,卫家军却躲去了边境处,摆出了一副要隔岸观火的架势,气得某些老臣大骂希瑞尔不忠不孝,身为卫家子却不思忠君报国,实在有辱卫家祖风。
希瑞尔与他那义兄就当没听到一样,依旧在边境处守着。眼下,众人皆知,世代忠君的卫家,虽未明确表态,但因楚帝做的那些荒唐事,彻底与楚帝离了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顺利,写文文思泉涌,追文不被坑(*  ̄3)(ε ̄ *)
谢谢23:59的雷(づ ̄3 ̄)づ╭?~
☆、第154章 宫闱风云
老臣们的斥责和谩骂没能挽回希瑞尔和卫家军,如今,京中空虚,百姓们人人自危。
原先百姓们听说三王要打来了,还能够将这当成一件谈资,骂三王自不量力,可如今,随着一件件事情的发生,他们越来越没有这种底气。
宫女太监的逃走就像是某种信号一样,彻底拉响了京城的警报。在这之后,太医的逃离、卫家军的远走、昭王的离开,无不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楚帝这次,是彻底要完了!
皇城根下的这些百姓们开始不知所措,有人跟他们对比了三王的实力与楚帝如今的实力,得出的结论是,楚帝没有胜算,他们心中想要逃离的念头便越来越强。可对于时人而言,一来故土难离,二来事先没有准备,一时之间也不知去哪儿好,三来这乱世之中,也不知究竟哪出才算是安全。茫然、恐惧几乎压倒了百姓们的心房,整个京都中都弥漫着一种低迷的气息。
后来,不知从哪里传出了消息,说昭王最是勤政爱民,对于前去投奔他的百姓,都有一定的奖励措施,他治下的百姓,就没有说他不好的,百姓们听了怦然心动。随后,又有传言,说是昭国地处北方,不易被战事所波及,昭王实力雄厚,其麾下兵强马壮,百姓们听了,便不再犹豫。有条件的百姓当即便在短短几日内收拾好家中的东西,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或是赠人,或是卖了,而后带着全部家当投奔了昭王。
听说昭王对这些流民还真不错,不仅亲自将他们迎送到昭国的地界,还为他们安排了田地和住处。只要他们勤劳踏实,料想几年之内便能重新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百姓们心下感动,自然愈发卖力的替昭王宣扬起他的仁善来。
他们并不知道,昭王会出现在楚国与昭国交界处,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专门来迎接他们的。昭王纯粹是为了与希瑞尔待在一块儿,才赖在边境不走,谁让希瑞尔和他麾下的将是说什么也不肯越过边境线,跟他回昭国呢!
好不容易才寻得自己的恋人,且刚刚与恋人心意相通,昭王又如何舍得跟他分开?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留下,昭王还给自己寻了个由头,美其名曰,在边境处可以好好盯着楚国的一举一动。
昭国众大臣:呵呵,你就骗鬼吧。
然而,面对昭王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他们也着实没辙。向来沉稳识大体的昭王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就跟个撒娇的小孩子似的,无论如何都要抱着属于自己的糖果,不肯撒手。这种久违的孩子气,让昭国几位几乎是看着昭王长大的臣子们心中也很是百感交集。
罢了,昭王虽然在边境处守着不肯回来,但正事他也是一件都没有拉下,他们这些老头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不要讨了人嫌弃。
如今,希瑞尔与昭王过得着实逍遥,卫家军与昭国戍边的军队表面上虽剑拔弩张,互相防备,可一入了夜,昭王便乔庄改扮,来卫家军处搞偷袭。也不知昭王用了什么法子瞒过了周边的人,几乎每一次来希瑞尔处,都不会被发现。
希瑞尔在起初惊讶了一阵之后,也就由着他了。
这日,昭王又一次的越过了边境。希瑞尔知道他要来,早早的便在一条小巷便等着他。
少年长长的身影立在街边,手中提着一盏灯,静静地站在那儿,不知等了多久。一旁偶有袅袅炊烟,将少年笼罩在其中,越发显得少年神秘莫测。
昏暗的灯火映照出少年如玉的容颜,少年抬起黑琉璃双眸的那一瞬间,柔软澄澈的目光直直撞进了昭王的心底,让昭王心中生出了一种油然的喜悦。
即使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能够见到少年,呆在他的身边,昭王的内心就会变得十分柔软。只要少年陪在他的身边,哪怕是在这样的边境小城,战事频发的地方,他也能够感受到岁月静好。
昭王上前,为希瑞尔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狐裘领,拉着希瑞尔有些微凉的手道:“让你久等了。”
希瑞尔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既然来了,就陪我四处逛逛吧。”
边境不比京城繁华,入了夜以后,好些铺子都关门了。好在昭国与楚国的边境这一带还算比较和平,仍有一部分铺子开着做生意。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战事频发,这里的百姓们反倒更为珍惜和平时候的生活。
在拐过一条街时,希瑞尔和昭王看到了一个卖簪子的小贩。那小贩正愁眉苦脸,显然今日的生意不是很好,乍一见了希瑞尔和昭王,便打叠起了精神:“要来一枝簪子吗,好看的簪子,带回去送给家里的娘子,家里的娘子必然欢喜……”
这两个客人一看就是有钱的主儿,若是能够买上几支簪子,他这个月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
“娘子?”希瑞尔停下脚步,悦耳的声音里带出些许疑惑来。
“是的。您瞧这簪子,虽不算多么名贵,但胜在做工新奇上……”小贩见有戏,滔滔不绝地向希瑞尔说着买这簪子的好处。他深知,对于这些贵人们来说,他卖的这些簪子算不得什么,顶多就是个新鲜的物事,因此,也没以簪子的做工质量作为突破口,而是着重强调了将簪子带回去,可以让妻子知道做丈夫的对其的心意。
希瑞尔瞄了昭王一眼,若有所思:“家里的娘子……果真会喜欢这种东西?”
小贩的话,他其实没怎么仔细听,一直在留神观察昭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