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_分节阅读_170
宁婉接了银子,转身要走。可宁清赶紧叫住了她,“毕竟是银钱大事,还是写一张借据吧。”她倒是相信妹妹的,可是昨晚丈夫一再告诉她一定要写好借据,因此就又说:“人家都说亲兄弟明算帐,我们自然也是一样,不如找胡小先生帮忙写一张吧。”
胡敦儒在镇上读书,便借住在离许老先生学堂不远处,与宁家相隔也不远,宁家做了好吃的时常会送去些,而他回胡家村时也会给宁家带些菜蔬土物的,认了干亲,自然要常走动的。宁婉也没什么不答应的,“哪天三哥过来时顺便请他帮我们写了借据。”
宁清想了想,“不如今日就写了,一会儿到了下学的时候我去学堂里找他。”
借据写得很正式,本金多少,利钱多少,何时借,何时还都清清楚楚。不料这事爹娘竟然都知道了,因为在借据按指模时,胡敦儒一力坚持要爹和刘五郎来按。按他的说法,宁婉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是不能自己借钱的,而宁清是有丈夫的,这样的事自然由丈夫作主。
胡敦儒就在今年春天过了童试,也就是俗称的中了秀才。虽然只是科举的第一步,但不只在乡村里是凤毛麟角,就是在马驿镇上也是极少见的,算起上一次镇上有人中秀才还是许老先生的二儿子几年前中的呢,因此胡家古家都极其喜悦,各自大办了酒席,宁梁和于氏还特别为此回了村里,宁婉也去古家吃了酒。
虽然胡敦儒中了秀才后还是与过去一样十分地谦和,与宁家也时常有来有往,但是宁婉觉得他还是有些变了,就比如今天的事,他比过去更有自己的主张了。
宁婉为他将借据的事说了出来有些不快,她自己也能写借据的,只是因为宁清不识字怕她不信才请了胡敦儒,不想胡敦儒就说了出去,爹娘表面虽然还笑着,心里不知道会有多不高兴。这样想着,也不愿意多话,就给他们倒了茶转身出去了。
到了晚上,胡敦儒走了之后,娘便进了宁婉的屋子,“娘有话要对你说。”
自然是借银子的事了,宁婉说赶紧说:“娘,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做生意难免有周转不灵的时候,借些钱不算什么,就是那些大铺子也暗地里……”
“我不是说借钱的事,”于氏打断了女儿,“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你的亲事。”
宁婉倒一时没转过来,“好好的提什么亲事?家里不是早商量好了这两年一心做生意,等生意做大了再说嘛!”
“虽然是这样,但是胡小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亲了,你还没有婆家,他心里过不去,就我我们提门好亲,我们怎么也不能错过呀!”
宁婉本来就有些不快,一听胡敦儒因为自己没有婆家心里过不去就更不舒服了,难道自己没有嫁成他就后悔了!大约他果真这样想的!因此她就问娘,“你们是不是觉得没了做秀才的女婿,心里不自在吧?”
还真是这样。就看胡敦儒中了秀才后古太太兴头头的样子,于氏心里不大是滋味儿,当初明明胡家最先与自家说的亲,结果半路上却跑出个古家!这事儿后来虽然压了下去,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但是自家心里清楚呀!
如果当初坚持一下,婉儿就成了秀才娘子了!秀才见了县太爷都不必行礼,那秀才娘子不就是与县太爷夫人平起平做了吗?不说将来还可能成为官夫人,就是婉儿一辈子不用再交赋税,这就是多少人要羡慕的!
但是于氏不想女儿伤心,就笑着说:“你和敦儒没有缘分,现在结了干亲也挺好的。但是敦儒打算帮你也说一个读书人,将来也很有可能考上秀才呢。”
宁婉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些天自己一出门就能遇到杨益红着脸搭讪,有一次还要送自己一张画儿,因此警惕地问:“娘说的是谁?”
果然娘就笑着说:“原来就是隔壁的益哥儿,许老先生亲口品评学堂里最可能中秀才的就是敦儒和他。今年益哥虽然没中,但是他还小,可以再考。过两年要是中了,到那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呢!”
先前宁婉对胡敦儒是十分景仰的,正是他解开三家村与胡家村的争斗,在宁婉心里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是后来往来多了,宁婉对胡敦儒的景仰不知什么时候慢慢消了下去,倒积累了些不满,就比如他在付家羊汤的摊子上当众教训自己,还有今天写借据时一定把事情说出去等等小事都不合宁婉的心思,现在听他要给自己和杨益说亲,所有的不满立即都爆发了出来,“我的事不用他管!”
第118章 作主
于氏被幺女吓了一跳,“你这是怎么了?敦儒是你干哥哥,现在又是秀才,帮你操心有什么不对?而且益哥儿书读得好,如果明年中了秀才,你就是秀才娘子了,我们村里第一份,就是马驿镇上也没有几个!”
宁婉气鼓鼓地回了过去,“我不稀罕当什么秀才娘子!”
“你这孩子,”于氏不解,拉了幺女的手,“怎么了,是不是生意果真有很多难处?否则你怎么这样浮燥?”又抚了她的头,“有什么事只管告诉娘,别一个人压在心里。”
宁婉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果然太浮燥了,见娘焦急地看着自己,就赶紧平静心绪,“娘,家里的生意没事,虽然周转有些难,但也只这一两个月,你不必担心。至于亲事,一是我不想太早嫁出去,二是杨家其实就是个火坑。”
于氏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觉,就明白了,“你是说小杨太太?”
“嗯,”宁婉点了点头,她在大户人家生活过,知道内宅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嫡庶不明。表面看嫡庶不明不过是内宅争宠,但其实却能使一个家秩序全都错乱了,于是家不成家,人不似人。而且嫡庶不明影响最重的就是女人和孩子,毕竟男人总能走到外面躲开里面的争斗,但是女子却很难避得开,“娘,你想,杨益将来的媳妇有两个婆婆,她是孝敬真正的婆婆还是姨娘婆婆呢?”
“就看小杨太太的嚣张气焰,肯定不能和平相处的,如果与杨太太亲近些小杨太太一定会闹的,但若是只将小杨太太当婆婆,不必说与礼数不合,杨太太告到官府就连杨益的功名都要被销了呢。”
于氏这才觉出事情的严重性,“娘还真没想到……”娘不大懂得律法更不懂得大户人家的弯弯绕绕,现在听了就说:“那就算了,反正我和你爹都没答应呢,等明天悄悄告诉敦儒别再提起就行了。”
“娘,一定要拒了杨家。”宁婉又认真的嘱咐,“我的亲事不急,而且爹娘也不要轻易给我定下亲事。”
先前是没有办法,宁婉只能卖了自己,但是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她自然想让自己的亲事也与正常的女子一样——嫁一个喜欢的人,再不必委屈。
何况她怎么能喜欢杨益呢?抛开杨家的乱事,宁婉也看不上他。一个男子汉,连说话都不大敢,每日只知道读书画画儿,哪里能给自己的妻儿撑起一片天地?她可不想再嫁一个事事都要自己操心的男子,就像原来的那个傻子丈夫。
虽然赵太太曾经告诉过宁婉,其实成亲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就像她自己,虽然是虎台县的典史太太,样样都不差,在虎台县的太太里面总能排在前几位了,但细想成亲后再没有先前当女孩儿时快乐。
宁婉也亲眼见了赵太太的辛苦、能干、为难、伤心、痛苦……甚至有时还觉得自己虽然嫁了个傻子,但事事能当家做主,而且傻子也不会做些让她难过的坏事,其实也不差。毕竟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亲事,她还是有些好奇和想往,“娘,我的亲事将来就让我做主吧!”
胡敦儒在镇上读书,便借住在离许老先生学堂不远处,与宁家相隔也不远,宁家做了好吃的时常会送去些,而他回胡家村时也会给宁家带些菜蔬土物的,认了干亲,自然要常走动的。宁婉也没什么不答应的,“哪天三哥过来时顺便请他帮我们写了借据。”
宁清想了想,“不如今日就写了,一会儿到了下学的时候我去学堂里找他。”
借据写得很正式,本金多少,利钱多少,何时借,何时还都清清楚楚。不料这事爹娘竟然都知道了,因为在借据按指模时,胡敦儒一力坚持要爹和刘五郎来按。按他的说法,宁婉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是不能自己借钱的,而宁清是有丈夫的,这样的事自然由丈夫作主。
胡敦儒就在今年春天过了童试,也就是俗称的中了秀才。虽然只是科举的第一步,但不只在乡村里是凤毛麟角,就是在马驿镇上也是极少见的,算起上一次镇上有人中秀才还是许老先生的二儿子几年前中的呢,因此胡家古家都极其喜悦,各自大办了酒席,宁梁和于氏还特别为此回了村里,宁婉也去古家吃了酒。
虽然胡敦儒中了秀才后还是与过去一样十分地谦和,与宁家也时常有来有往,但是宁婉觉得他还是有些变了,就比如今天的事,他比过去更有自己的主张了。
宁婉为他将借据的事说了出来有些不快,她自己也能写借据的,只是因为宁清不识字怕她不信才请了胡敦儒,不想胡敦儒就说了出去,爹娘表面虽然还笑着,心里不知道会有多不高兴。这样想着,也不愿意多话,就给他们倒了茶转身出去了。
到了晚上,胡敦儒走了之后,娘便进了宁婉的屋子,“娘有话要对你说。”
自然是借银子的事了,宁婉说赶紧说:“娘,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做生意难免有周转不灵的时候,借些钱不算什么,就是那些大铺子也暗地里……”
“我不是说借钱的事,”于氏打断了女儿,“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你的亲事。”
宁婉倒一时没转过来,“好好的提什么亲事?家里不是早商量好了这两年一心做生意,等生意做大了再说嘛!”
“虽然是这样,但是胡小先生眼看着就要成亲了,你还没有婆家,他心里过不去,就我我们提门好亲,我们怎么也不能错过呀!”
宁婉本来就有些不快,一听胡敦儒因为自己没有婆家心里过不去就更不舒服了,难道自己没有嫁成他就后悔了!大约他果真这样想的!因此她就问娘,“你们是不是觉得没了做秀才的女婿,心里不自在吧?”
还真是这样。就看胡敦儒中了秀才后古太太兴头头的样子,于氏心里不大是滋味儿,当初明明胡家最先与自家说的亲,结果半路上却跑出个古家!这事儿后来虽然压了下去,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但是自家心里清楚呀!
如果当初坚持一下,婉儿就成了秀才娘子了!秀才见了县太爷都不必行礼,那秀才娘子不就是与县太爷夫人平起平做了吗?不说将来还可能成为官夫人,就是婉儿一辈子不用再交赋税,这就是多少人要羡慕的!
但是于氏不想女儿伤心,就笑着说:“你和敦儒没有缘分,现在结了干亲也挺好的。但是敦儒打算帮你也说一个读书人,将来也很有可能考上秀才呢。”
宁婉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些天自己一出门就能遇到杨益红着脸搭讪,有一次还要送自己一张画儿,因此警惕地问:“娘说的是谁?”
果然娘就笑着说:“原来就是隔壁的益哥儿,许老先生亲口品评学堂里最可能中秀才的就是敦儒和他。今年益哥虽然没中,但是他还小,可以再考。过两年要是中了,到那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呢!”
先前宁婉对胡敦儒是十分景仰的,正是他解开三家村与胡家村的争斗,在宁婉心里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是后来往来多了,宁婉对胡敦儒的景仰不知什么时候慢慢消了下去,倒积累了些不满,就比如他在付家羊汤的摊子上当众教训自己,还有今天写借据时一定把事情说出去等等小事都不合宁婉的心思,现在听他要给自己和杨益说亲,所有的不满立即都爆发了出来,“我的事不用他管!”
第118章 作主
于氏被幺女吓了一跳,“你这是怎么了?敦儒是你干哥哥,现在又是秀才,帮你操心有什么不对?而且益哥儿书读得好,如果明年中了秀才,你就是秀才娘子了,我们村里第一份,就是马驿镇上也没有几个!”
宁婉气鼓鼓地回了过去,“我不稀罕当什么秀才娘子!”
“你这孩子,”于氏不解,拉了幺女的手,“怎么了,是不是生意果真有很多难处?否则你怎么这样浮燥?”又抚了她的头,“有什么事只管告诉娘,别一个人压在心里。”
宁婉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果然太浮燥了,见娘焦急地看着自己,就赶紧平静心绪,“娘,家里的生意没事,虽然周转有些难,但也只这一两个月,你不必担心。至于亲事,一是我不想太早嫁出去,二是杨家其实就是个火坑。”
于氏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觉,就明白了,“你是说小杨太太?”
“嗯,”宁婉点了点头,她在大户人家生活过,知道内宅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嫡庶不明。表面看嫡庶不明不过是内宅争宠,但其实却能使一个家秩序全都错乱了,于是家不成家,人不似人。而且嫡庶不明影响最重的就是女人和孩子,毕竟男人总能走到外面躲开里面的争斗,但是女子却很难避得开,“娘,你想,杨益将来的媳妇有两个婆婆,她是孝敬真正的婆婆还是姨娘婆婆呢?”
“就看小杨太太的嚣张气焰,肯定不能和平相处的,如果与杨太太亲近些小杨太太一定会闹的,但若是只将小杨太太当婆婆,不必说与礼数不合,杨太太告到官府就连杨益的功名都要被销了呢。”
于氏这才觉出事情的严重性,“娘还真没想到……”娘不大懂得律法更不懂得大户人家的弯弯绕绕,现在听了就说:“那就算了,反正我和你爹都没答应呢,等明天悄悄告诉敦儒别再提起就行了。”
“娘,一定要拒了杨家。”宁婉又认真的嘱咐,“我的亲事不急,而且爹娘也不要轻易给我定下亲事。”
先前是没有办法,宁婉只能卖了自己,但是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她自然想让自己的亲事也与正常的女子一样——嫁一个喜欢的人,再不必委屈。
何况她怎么能喜欢杨益呢?抛开杨家的乱事,宁婉也看不上他。一个男子汉,连说话都不大敢,每日只知道读书画画儿,哪里能给自己的妻儿撑起一片天地?她可不想再嫁一个事事都要自己操心的男子,就像原来的那个傻子丈夫。
虽然赵太太曾经告诉过宁婉,其实成亲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就像她自己,虽然是虎台县的典史太太,样样都不差,在虎台县的太太里面总能排在前几位了,但细想成亲后再没有先前当女孩儿时快乐。
宁婉也亲眼见了赵太太的辛苦、能干、为难、伤心、痛苦……甚至有时还觉得自己虽然嫁了个傻子,但事事能当家做主,而且傻子也不会做些让她难过的坏事,其实也不差。毕竟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亲事,她还是有些好奇和想往,“娘,我的亲事将来就让我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