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六十年[娱乐圈]_分节阅读_315
“又是一年长安秋……在战场上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见不到此等景致了。”
喟叹一声过去几个月的起起落落,柴绍自己心中的生之愿、死之惧,都放进了那“以为”二字之中。
“柴家大郎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还会记得区区秋色?”
李纤阿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流转,再转过头去看向自己的夫君,她的明眸中仿佛有一泓清泉,清澈透亮、水意盈盈,只用这双眼睛,仿佛就能洗净了李纤阿身上兵戈征伐的煞气,让她再次变成了柴府中那个温情满满的新嫁娘。
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看着仿佛依然如故的李纤阿,柴绍的目光有一点游移。
他还记得那个晚上,在收到了来自晋阳的消息之后,柴绍打算带着李纤阿立刻返回晋阳,可是这样,家中的姬妾女眷就成了待宰羔羊,这其中也包括了柴绍手下家将们的妻子儿女。
“我们今日走了,明日,妇孺幼子皆成刀下亡魂,他日成败不谈,只要念及你我手中权柄富贵沾了他们的血,我必会一生难安。”
灯烛下,李纤阿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如是说道。
这话刺到了柴绍心中的隐秘之处,几百年来天下纷争不休,多少能人异士为了自己的功名抛妻弃子,其中不乏一方霸主。他正是以这种话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做出抛下妇孺的决定。
若真是如此离开,来日他可会心安?来日,他可能心安?
可是如果不走,来日李家晋阳起兵之事天下皆知,他们柴家夫妻必成杨氏的刀下亡魂。
“君且自去便可。”
李纤阿素手探向一旁,取来了一壶好酒和两个黑泥小盅。
柴绍看着她翻手倒酒,一举一动无不稳妥安然。
“我自去?你在此地又如何自处?”
柴绍看着酒液,并不曾如往常谈书论道那样取盅自饮,而是一脸惊异地看着自己的妻子,若说不带别人的妻子自己不过是难以安眠,那么抛下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妻子还是李家女儿……柴绍的眼前浮现出了李世民的长剑。
“我留在都城,好处有三,其一,大郎若带大队人马离开必然惊动守军,他们一旦得知夫君离开,必然想到晋阳,若是我留在都城,假作大郎整日眠花宿柳不入家门,还可拖上几日,保大郎和晋阳一地行事周全。
其二,我在都城可分头遣派家人离开,一日三五家,三日便是十余家。
其三,大郎一去,便难知杨氏动向,如今刘武周联合突厥之事京中未有听闻,想来也就是这一两日了,若杨氏派重兵往雁门一带必成我阿爷心腹大患,我留在京中,亦可探知此消息,好叫阿爷早做提防。”
灯光柔婉,李纤阿将自己要留在京城的缘由好处娓娓道来,轻声细语间却恍惚让人有甲胄加身兵戈列阵之感。
柴绍看着李纤阿,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妻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娘……我怎可弃你而去。”
“弃?非也,若筹谋得当,都城于我亦非险境,大郎将带兵搏杀,日日刀口舔血,我与大郎夫妻一体,本该同生死、共患难,如此安排,是三娘我耽于安逸罢了。”
明明是掩护柴绍离京让自己身处虎狼之穴,在李纤阿的嘴里,竟然成了她安然度日而柴绍去辛苦搏命,看着这样的李纤阿,柴绍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若我先走,他日你如何脱身?”
“我走之日,亦是晋阳起兵之事传回都城之时,其时杨氏必以为我一路往晋阳而去,而我此时已转道西山。”
……
那一夜的灯影犹在眼前,看着现在的李纤阿,柴绍心中有后怕、有惶惑,也有深沉的怜惜和仰慕。
情绪太过复杂,让他不敢直视三娘的眼眸。
“终究,是我抛下了你,过去半年你辛苦劳顿、出生入死,可曾怨恨过我?”
怨恨?
执着缰绳的手一顿,李纤阿脸上露出了一丝浅笑:
“幼时淘气,随着父兄上城墙看突厥犯我疆土,阿爷一箭射落敌旗,几位兄长皆言阿爷乃当世英雄,我却说‘有朝一日必要当和阿爷一样的英雄’。阿爷将我抱上肩头,指引我看向关外*。
时至如今,我仍记得,城下有残草遍地,有风卷黄沙,有人、有血、有豪情满怀,能从父兄上战场乃我心中所愿,既所愿,不苦,不怨。从来是我自己所想所做,大郎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清风拂面,撩动了李纤阿鬓边一缕长发,她笑着看自己的夫君,又将视线渐渐转向了金色的树林。
“叶自生起,便有归根之愿,安会恨秋风瑟瑟送她归去?”
柔情百转,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柔媚的依附,含情的眼神,李纤阿的眼中有柔情,也有豪情,声调平缓,却带有极强的力量感,那种力量感不是针对人的耳朵,而是针对人的心。
尤其是当她的眼睛最后看回到柴绍身上的时候,叶是她,根是她的疆场梦,那瑟瑟秋风自然是柴绍。
此时的风纠结着落叶,被她的言语形容出来,是满满的缠绵,看着风裹挟着叶子从面前划过,柴绍的双眼流露的有释然,也有悱恻情怀,看向李纤阿的时候,已经带了心动的意味。
“我这瑟瑟秋风,今日能与何叶共舞?”
“大郎追上我,自然……”
眸光轻动,情深如海,柴绍只感觉自己的心与魂俱被放进了一盆的温水中,无处不妥帖,无处不温存,无处不……情热。
“便知道了。”
眉梢一挑,刚刚还和自家夫君谈心的李三娘又有了一丝“李将军”的豪迈之气,她策马扬鞭,还回头给了柴绍一个笑容。
如果说这场戏中一直以来的平缓和煦是一种缠绵悱恻,那么这个笑容就给了这种缠绵一种新的释放,充满了张力和难以言说的诱惑。
旁边看戏的“群众们”忘了茶水,忘了瓜子,也忘了板栗,明明这场戏就结束在了池迟的那个笑容里,他们在回过神来之后一窝蜂地跑去拍秦颂。
“你怎么不追上去啊,你傻啊!”
捂着胸口平复情绪的秦颂最大的优点就是出戏很快,即使是这样,现在的他也无力招架别人的质问,只能可怜巴巴地说:“你们让我缓缓,先让我缓缓啊!”
池迟翻身下马,把马的缰绳递给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路快走到了监视器的前面看自己拍出来的效果。
在她所行至的地方,人们自动让路,让她恍若神明过海一般地潇洒而去,目光中充满了崇拜之情,或者……还有那未曾消褪的一点情动。
作者有话要说: *从时间上推断,平阳公主小时候她爹没打突厥,事实上,616年她爹才正式委派去刚突厥,结果刚了没几下造反了,还和突厥媾和了。有人说李渊直接向突厥称臣了,这个毕竟没有被专家彻底证实,但是他们一度是蜜月期,而且李渊给了突厥很大的好处这是可以肯定的。
☆、第205章 叔
曹熙,在一年之多之前拍《凤厨》的时候还和池迟演的是“情侣”,虽说可以算成是“养成系”,但是好歹,那也是一辈人,结果才过去了一年多,他就要演池迟的“表叔”了?
是的,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时尚潮流引导者侧帽风流的独孤信有三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其中,他的四女儿生了李渊,他的七女儿生了杨广。也就是说,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是池迟的表叔。
“你这一年过得挺值啊,别人是大了一岁,你倒好,直接长了一辈。”
有人就这么调侃曹熙,旁人听见了,也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曹熙自己也觉得有趣,笑完了之后跟池迟说:“好歹我现在也是被人喊男神的人了,到了你这,一不留神我就更老了。”
跟他对台词的池迟还很认真地想了曹熙去年和今年的面容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今年的曹熙看起来倒是比去年还年轻一些,只是脸上带了疲惫感,显然一直很忙碌,少了几分去年那股闲云野鹤的从容。
“得得得,你就甭想了,赶紧对词儿吧,你这人啊,眨着眼说出来的话那都是往别人心窝子上捅的。”
曹熙可不希望池迟再来评价自己的外表了,当初演关锦程的时候他的年龄设定从二十七八演到五十多岁,池迟的年龄设定是从十五六岁演到三十多岁,但是事实上,曹熙当时是三十七,池迟才十七八岁,为了看起来和池迟的年龄差别那么突兀,曹熙是化了“减龄妆”的,当时池迟说了什么来着?
“关锦程长得着急一点也是能理解的。”
谁长得着急了?为了减龄还努力减肥的曹熙那是一阵的心酸啊。
喟叹一声过去几个月的起起落落,柴绍自己心中的生之愿、死之惧,都放进了那“以为”二字之中。
“柴家大郎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还会记得区区秋色?”
李纤阿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流转,再转过头去看向自己的夫君,她的明眸中仿佛有一泓清泉,清澈透亮、水意盈盈,只用这双眼睛,仿佛就能洗净了李纤阿身上兵戈征伐的煞气,让她再次变成了柴府中那个温情满满的新嫁娘。
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看着仿佛依然如故的李纤阿,柴绍的目光有一点游移。
他还记得那个晚上,在收到了来自晋阳的消息之后,柴绍打算带着李纤阿立刻返回晋阳,可是这样,家中的姬妾女眷就成了待宰羔羊,这其中也包括了柴绍手下家将们的妻子儿女。
“我们今日走了,明日,妇孺幼子皆成刀下亡魂,他日成败不谈,只要念及你我手中权柄富贵沾了他们的血,我必会一生难安。”
灯烛下,李纤阿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如是说道。
这话刺到了柴绍心中的隐秘之处,几百年来天下纷争不休,多少能人异士为了自己的功名抛妻弃子,其中不乏一方霸主。他正是以这种话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做出抛下妇孺的决定。
若真是如此离开,来日他可会心安?来日,他可能心安?
可是如果不走,来日李家晋阳起兵之事天下皆知,他们柴家夫妻必成杨氏的刀下亡魂。
“君且自去便可。”
李纤阿素手探向一旁,取来了一壶好酒和两个黑泥小盅。
柴绍看着她翻手倒酒,一举一动无不稳妥安然。
“我自去?你在此地又如何自处?”
柴绍看着酒液,并不曾如往常谈书论道那样取盅自饮,而是一脸惊异地看着自己的妻子,若说不带别人的妻子自己不过是难以安眠,那么抛下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妻子还是李家女儿……柴绍的眼前浮现出了李世民的长剑。
“我留在都城,好处有三,其一,大郎若带大队人马离开必然惊动守军,他们一旦得知夫君离开,必然想到晋阳,若是我留在都城,假作大郎整日眠花宿柳不入家门,还可拖上几日,保大郎和晋阳一地行事周全。
其二,我在都城可分头遣派家人离开,一日三五家,三日便是十余家。
其三,大郎一去,便难知杨氏动向,如今刘武周联合突厥之事京中未有听闻,想来也就是这一两日了,若杨氏派重兵往雁门一带必成我阿爷心腹大患,我留在京中,亦可探知此消息,好叫阿爷早做提防。”
灯光柔婉,李纤阿将自己要留在京城的缘由好处娓娓道来,轻声细语间却恍惚让人有甲胄加身兵戈列阵之感。
柴绍看着李纤阿,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妻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娘……我怎可弃你而去。”
“弃?非也,若筹谋得当,都城于我亦非险境,大郎将带兵搏杀,日日刀口舔血,我与大郎夫妻一体,本该同生死、共患难,如此安排,是三娘我耽于安逸罢了。”
明明是掩护柴绍离京让自己身处虎狼之穴,在李纤阿的嘴里,竟然成了她安然度日而柴绍去辛苦搏命,看着这样的李纤阿,柴绍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若我先走,他日你如何脱身?”
“我走之日,亦是晋阳起兵之事传回都城之时,其时杨氏必以为我一路往晋阳而去,而我此时已转道西山。”
……
那一夜的灯影犹在眼前,看着现在的李纤阿,柴绍心中有后怕、有惶惑,也有深沉的怜惜和仰慕。
情绪太过复杂,让他不敢直视三娘的眼眸。
“终究,是我抛下了你,过去半年你辛苦劳顿、出生入死,可曾怨恨过我?”
怨恨?
执着缰绳的手一顿,李纤阿脸上露出了一丝浅笑:
“幼时淘气,随着父兄上城墙看突厥犯我疆土,阿爷一箭射落敌旗,几位兄长皆言阿爷乃当世英雄,我却说‘有朝一日必要当和阿爷一样的英雄’。阿爷将我抱上肩头,指引我看向关外*。
时至如今,我仍记得,城下有残草遍地,有风卷黄沙,有人、有血、有豪情满怀,能从父兄上战场乃我心中所愿,既所愿,不苦,不怨。从来是我自己所想所做,大郎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清风拂面,撩动了李纤阿鬓边一缕长发,她笑着看自己的夫君,又将视线渐渐转向了金色的树林。
“叶自生起,便有归根之愿,安会恨秋风瑟瑟送她归去?”
柔情百转,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柔媚的依附,含情的眼神,李纤阿的眼中有柔情,也有豪情,声调平缓,却带有极强的力量感,那种力量感不是针对人的耳朵,而是针对人的心。
尤其是当她的眼睛最后看回到柴绍身上的时候,叶是她,根是她的疆场梦,那瑟瑟秋风自然是柴绍。
此时的风纠结着落叶,被她的言语形容出来,是满满的缠绵,看着风裹挟着叶子从面前划过,柴绍的双眼流露的有释然,也有悱恻情怀,看向李纤阿的时候,已经带了心动的意味。
“我这瑟瑟秋风,今日能与何叶共舞?”
“大郎追上我,自然……”
眸光轻动,情深如海,柴绍只感觉自己的心与魂俱被放进了一盆的温水中,无处不妥帖,无处不温存,无处不……情热。
“便知道了。”
眉梢一挑,刚刚还和自家夫君谈心的李三娘又有了一丝“李将军”的豪迈之气,她策马扬鞭,还回头给了柴绍一个笑容。
如果说这场戏中一直以来的平缓和煦是一种缠绵悱恻,那么这个笑容就给了这种缠绵一种新的释放,充满了张力和难以言说的诱惑。
旁边看戏的“群众们”忘了茶水,忘了瓜子,也忘了板栗,明明这场戏就结束在了池迟的那个笑容里,他们在回过神来之后一窝蜂地跑去拍秦颂。
“你怎么不追上去啊,你傻啊!”
捂着胸口平复情绪的秦颂最大的优点就是出戏很快,即使是这样,现在的他也无力招架别人的质问,只能可怜巴巴地说:“你们让我缓缓,先让我缓缓啊!”
池迟翻身下马,把马的缰绳递给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路快走到了监视器的前面看自己拍出来的效果。
在她所行至的地方,人们自动让路,让她恍若神明过海一般地潇洒而去,目光中充满了崇拜之情,或者……还有那未曾消褪的一点情动。
作者有话要说: *从时间上推断,平阳公主小时候她爹没打突厥,事实上,616年她爹才正式委派去刚突厥,结果刚了没几下造反了,还和突厥媾和了。有人说李渊直接向突厥称臣了,这个毕竟没有被专家彻底证实,但是他们一度是蜜月期,而且李渊给了突厥很大的好处这是可以肯定的。
☆、第205章 叔
曹熙,在一年之多之前拍《凤厨》的时候还和池迟演的是“情侣”,虽说可以算成是“养成系”,但是好歹,那也是一辈人,结果才过去了一年多,他就要演池迟的“表叔”了?
是的,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时尚潮流引导者侧帽风流的独孤信有三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其中,他的四女儿生了李渊,他的七女儿生了杨广。也就是说,杨广是李渊的表弟,是池迟的表叔。
“你这一年过得挺值啊,别人是大了一岁,你倒好,直接长了一辈。”
有人就这么调侃曹熙,旁人听见了,也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曹熙自己也觉得有趣,笑完了之后跟池迟说:“好歹我现在也是被人喊男神的人了,到了你这,一不留神我就更老了。”
跟他对台词的池迟还很认真地想了曹熙去年和今年的面容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今年的曹熙看起来倒是比去年还年轻一些,只是脸上带了疲惫感,显然一直很忙碌,少了几分去年那股闲云野鹤的从容。
“得得得,你就甭想了,赶紧对词儿吧,你这人啊,眨着眼说出来的话那都是往别人心窝子上捅的。”
曹熙可不希望池迟再来评价自己的外表了,当初演关锦程的时候他的年龄设定从二十七八演到五十多岁,池迟的年龄设定是从十五六岁演到三十多岁,但是事实上,曹熙当时是三十七,池迟才十七八岁,为了看起来和池迟的年龄差别那么突兀,曹熙是化了“减龄妆”的,当时池迟说了什么来着?
“关锦程长得着急一点也是能理解的。”
谁长得着急了?为了减龄还努力减肥的曹熙那是一阵的心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