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306
魏国公朝下看了一眼,给自己平日收买的御史打眼色,想让他们劝谏圣上。甚至不必他暗示,已有许多绝不想他再回中枢的人想到了个中危害:周王若坐拥九边重镇、万千精兵,这皇位谁还坐得安稳?哪怕他此时天性纯孝,不至于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来日新皇即位,他一个做长兄的掌握着宣府、大同、蓟镇等处兵马,居庸关驻军更离京师不过百里之遥——
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刚才一声声劝陛下让周王上朝议政的,立刻改了风向劝圣上不可过于宠爱周王,应当依礼制行事……
不可令军权握在藩王手中。
新泰帝将殿下诸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了看阶前、身侧站着的两个儿子,淡淡道:“众卿之言差矣,朕何曾令周王就藩了?”
周王只是行镇抚之职,到九边军中历练,并非藩王就藩。既是在军中历练,自然有管束将领之权,不然难道以亲王之尊还不能处置下头违命的将官?
“此事早有旨意,当时内阁既未行封驳之权,如今便也无须再议。“新泰帝斥退言官,又吩咐长子:“你如今在外办差,便要有办差的样子,不可贪恋儿女私情。朕只许你留京三日,便回汉中坐镇吧。”
三天……
也罢,至少还有三天。
若非这趟他主动东巡,原本连这三天也不会有,不知多少年后才能有机会入京拜见父皇母后,回府陪伴元娘和贤儿的。
周王无声地叹了一声,垂下眼敛,恭敬地应道:“儿臣遵旨。父皇圣寿在即,儿臣知道不能在京庆贺,故早前特命人回汉中取了一份贺礼,今日便带入宫敬献父皇,以尽儿臣一片孝心。”
天子含笑答应了,命内侍出去传旨。
诸皇子身后支持者和盼着新后入宫,生下嫡子即位的正统派都沉浸在没能阻止周王掌兵的痛心中,对他献什么寿礼不感兴趣。唯独魏国公等人听到这消息,心里倒有点意外的安慰:
原来只是回去取趟贺礼,难怪他手下哨探查不出什么。汉中府不如京城繁华,能寻来的也不过是些金玉珠宝、古玩字画,皆是宫中常见之物,任他献上再好的东西,王家也能替齐王寻来更胜一筹的。
果如他预见,不久后内侍抬上来的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衣箱。阔五尺、厚与高皆在三尺余,方正厚实,但也不是很重似的,两个内侍抬进来也不甚用力。
甚么东西要用这样大的箱子盛装?难道是古画?名琴?可也不至于用这样的箱子,直接用托盘托上来不就得了?
周王从腕间解下铜匙,在满殿大臣瞩目下打开箱盖,从中取出一只用棉花、布片厚厚包裹起来的木盒。
盒子的料材只是寻常木板,其上却镶着一片极剔透的水晶玻璃的。拿出来时玻璃面反着殿外照进来的光,一点雪白的光芒明晃晃地划过众人眼目。忍过那道白光留下的残影,便能透过通透若水的玻璃片,看见盒内封着一株根茎叶穗俱备、结满籽的细穗被摆成个合欢花般样子的干草。
班位离得稍近的大臣都伸长了脖子去看那盒子里干草,有识得五谷的,当下便认出是水稻,悄声告诉身边同僚。只是这水稻怎么结了这么多穗,跟他们在乡间见过的不大相同呢?
一株水稻实无什么可献的,除非这是史书中所记的九穗嘉禾?
汉光武帝刘秀诞生时,济阳县便产出一茎九穗的嘉禾,以兆其祥瑞;今年皇孙才诞生,汉中便出了九穗佳禾?
那他们方才还要劝谏陛下勿放兵权与周王做什么!
满殿一时静得令人窒息,魏国公刚刚放松的心猛地揪起来,脸色青白交错,下意识看向他外孙——齐王还不认得整株禾稻,竟直接问周王:“这是何物?难道皇兄献上的是什么灵药?”
周王垂眸一笑,答道:“这是水稻。”
他双手捧着盒子举过头顶,朗声道:“这是汉中府宋知府亲自栽培出的十三穗嘉禾,儿臣正寄居汉中,便借花献佛,将他育出的嘉禾献与父皇贺寿。”
十三穗,不是九穗,还好……
魏国公一口气还未吐到底,忽然想起——九穗还是史上曾有的故事,这十三穗的嘉禾却是自古以来不曾有人见过的!既是前人都没见过的,岂非比九穗禾更为珍贵的祥瑞?
他凭什么种得出这样的宝贝!
这当真是十三穗的祥瑞,不是几株水稻拼凑成的?
魏国公心中转着这念头,朝上竟有人与他心意相通,出声问道:“殿下所献,真个是生天的嘉禾,不是几株稻子拼凑而成?”
说话的正是位户科给事中,理当问此事,周王便亲手打开盒盖,奉给来取嘉禾的养心殿总管太监,说道:“这株嘉禾是以细线钉在布料上的,公公可细看其茎穗,是否从根上生出。”
总管王公公捧着盒子到御前,天子伸出手指拨了拨饱满的稻穗,看着那一条条结满稻粒的支梗,头一次流露出些许意外之色:“这些不都是稻穗,因何说只有十三穗?”
幸好王公公幼年时见过人种禾稼,捋着分蘖细细解释道:“这一条茎上生出来的才叫一穗,一穗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穗……但奴婢也不曾见过生出这么多小穗的稻子……”
他记忆中,一条穗上能生出两三条小穗,就算是多的了。周王……宋知府是得了哪个仙人授种,才种出这样的良谷来?
他正懵懵地想数数稻枝上有多少穗,天子已拂开他的手,徐徐念出了稻身旁贴的那块介绍。
一株稻子结十三支穗,其上实粒饱满的稻谷共计一千零四十粒。
“果然是嘉禾,周王这份礼实合朕心。”
新泰帝行了二十几年的先农礼,也没种出过能结这么多稻粒的稻子。堂下更有许多农家出身,家中世代耕读为业的臣子,上下几代间也没见过这样的好稻种。
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刚才一声声劝陛下让周王上朝议政的,立刻改了风向劝圣上不可过于宠爱周王,应当依礼制行事……
不可令军权握在藩王手中。
新泰帝将殿下诸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了看阶前、身侧站着的两个儿子,淡淡道:“众卿之言差矣,朕何曾令周王就藩了?”
周王只是行镇抚之职,到九边军中历练,并非藩王就藩。既是在军中历练,自然有管束将领之权,不然难道以亲王之尊还不能处置下头违命的将官?
“此事早有旨意,当时内阁既未行封驳之权,如今便也无须再议。“新泰帝斥退言官,又吩咐长子:“你如今在外办差,便要有办差的样子,不可贪恋儿女私情。朕只许你留京三日,便回汉中坐镇吧。”
三天……
也罢,至少还有三天。
若非这趟他主动东巡,原本连这三天也不会有,不知多少年后才能有机会入京拜见父皇母后,回府陪伴元娘和贤儿的。
周王无声地叹了一声,垂下眼敛,恭敬地应道:“儿臣遵旨。父皇圣寿在即,儿臣知道不能在京庆贺,故早前特命人回汉中取了一份贺礼,今日便带入宫敬献父皇,以尽儿臣一片孝心。”
天子含笑答应了,命内侍出去传旨。
诸皇子身后支持者和盼着新后入宫,生下嫡子即位的正统派都沉浸在没能阻止周王掌兵的痛心中,对他献什么寿礼不感兴趣。唯独魏国公等人听到这消息,心里倒有点意外的安慰:
原来只是回去取趟贺礼,难怪他手下哨探查不出什么。汉中府不如京城繁华,能寻来的也不过是些金玉珠宝、古玩字画,皆是宫中常见之物,任他献上再好的东西,王家也能替齐王寻来更胜一筹的。
果如他预见,不久后内侍抬上来的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衣箱。阔五尺、厚与高皆在三尺余,方正厚实,但也不是很重似的,两个内侍抬进来也不甚用力。
甚么东西要用这样大的箱子盛装?难道是古画?名琴?可也不至于用这样的箱子,直接用托盘托上来不就得了?
周王从腕间解下铜匙,在满殿大臣瞩目下打开箱盖,从中取出一只用棉花、布片厚厚包裹起来的木盒。
盒子的料材只是寻常木板,其上却镶着一片极剔透的水晶玻璃的。拿出来时玻璃面反着殿外照进来的光,一点雪白的光芒明晃晃地划过众人眼目。忍过那道白光留下的残影,便能透过通透若水的玻璃片,看见盒内封着一株根茎叶穗俱备、结满籽的细穗被摆成个合欢花般样子的干草。
班位离得稍近的大臣都伸长了脖子去看那盒子里干草,有识得五谷的,当下便认出是水稻,悄声告诉身边同僚。只是这水稻怎么结了这么多穗,跟他们在乡间见过的不大相同呢?
一株水稻实无什么可献的,除非这是史书中所记的九穗嘉禾?
汉光武帝刘秀诞生时,济阳县便产出一茎九穗的嘉禾,以兆其祥瑞;今年皇孙才诞生,汉中便出了九穗佳禾?
那他们方才还要劝谏陛下勿放兵权与周王做什么!
满殿一时静得令人窒息,魏国公刚刚放松的心猛地揪起来,脸色青白交错,下意识看向他外孙——齐王还不认得整株禾稻,竟直接问周王:“这是何物?难道皇兄献上的是什么灵药?”
周王垂眸一笑,答道:“这是水稻。”
他双手捧着盒子举过头顶,朗声道:“这是汉中府宋知府亲自栽培出的十三穗嘉禾,儿臣正寄居汉中,便借花献佛,将他育出的嘉禾献与父皇贺寿。”
十三穗,不是九穗,还好……
魏国公一口气还未吐到底,忽然想起——九穗还是史上曾有的故事,这十三穗的嘉禾却是自古以来不曾有人见过的!既是前人都没见过的,岂非比九穗禾更为珍贵的祥瑞?
他凭什么种得出这样的宝贝!
这当真是十三穗的祥瑞,不是几株水稻拼凑成的?
魏国公心中转着这念头,朝上竟有人与他心意相通,出声问道:“殿下所献,真个是生天的嘉禾,不是几株稻子拼凑而成?”
说话的正是位户科给事中,理当问此事,周王便亲手打开盒盖,奉给来取嘉禾的养心殿总管太监,说道:“这株嘉禾是以细线钉在布料上的,公公可细看其茎穗,是否从根上生出。”
总管王公公捧着盒子到御前,天子伸出手指拨了拨饱满的稻穗,看着那一条条结满稻粒的支梗,头一次流露出些许意外之色:“这些不都是稻穗,因何说只有十三穗?”
幸好王公公幼年时见过人种禾稼,捋着分蘖细细解释道:“这一条茎上生出来的才叫一穗,一穗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穗……但奴婢也不曾见过生出这么多小穗的稻子……”
他记忆中,一条穗上能生出两三条小穗,就算是多的了。周王……宋知府是得了哪个仙人授种,才种出这样的良谷来?
他正懵懵地想数数稻枝上有多少穗,天子已拂开他的手,徐徐念出了稻身旁贴的那块介绍。
一株稻子结十三支穗,其上实粒饱满的稻谷共计一千零四十粒。
“果然是嘉禾,周王这份礼实合朕心。”
新泰帝行了二十几年的先农礼,也没种出过能结这么多稻粒的稻子。堂下更有许多农家出身,家中世代耕读为业的臣子,上下几代间也没见过这样的好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