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285
事关粮食,还怕什么琐碎?他竟恨不能让宋时把那些试验田里的情形一一写下来给他呢。
杨荣微微颔首,只道:“你那经济园区、试验田间的事,无论大小都可随时写信给本官。此事关着咱们一省乃至天下粮食大计,若能成就这番功绩,可谓利在天下,此外都不算大事。”
说完这个,又细细叮嘱了桓佥宪和右长史司马大人几句,叫他们一路上千万保护好周王。他们都是周王身边的人,自然知道轻重,都郑重地答应了,谢过杨大人关怀之意,目送他们一行上船离开。
送别的情形回去后自有司马长史向周王秉报,桓凌却有些事要与汉中知府宋大人说,便与他在王府前分道而行,跟宋时一道回了汉中府衙。
没去二堂议事,而是公然进了知府大人所居的后院。
因为他想说的也并不只是公事,还兼着要诉诉即将离开汉中,舍不得宋知府分别的心情。
他们两人才见面没两个月,这回分别却要小半年,甚至十月都回不来,不能陪他办书院,甚至不能陪他一道讲学了。桓凌忆起旧日在福建讲学的情形,不禁有些歉然:“从你中试之后,咱们就没再办过讲学大会,原以为今年收稻之后便能陪着你讲一声,看来又要推迟。不过明年……”
宋时竖起食指,按在他嘴间:“不用许诺,咱们来汉中之前不就知道你是要为周王做向导,领他巡查九边的?就是周王不巡,你做御史的也得领这个本份,我既然当了你的家属,难道不支持你工作?”
桓凌被他一根手指头点住,就跟点了穴一样,乖顺可怜地站在他面前,轻轻“嗯”了一声,认真听他说话。
宋时最受不得他这副神气,怜惜地说:“凌哥儿乖,你先坐下。别怕,不就是陪王爷出差,当个向导吗?你宋哥有经验,都给你准备着呢,你坐坐,我给你拿东西。”
前半个月他那耐火炉组装起来,刚烧出那么几炉耐火石英玻璃,头一件事就是给他弄装备。
石英玻璃比普通玻璃硬0.5级,更通透纯净,没有杂色。寻玉匠用解玉砂细细打磨成两片凹凸透镜,对好焦距,再用木杆包铜口的杆子装起来,就是一个单筒望远镜。
到城外荒郊野岭的地方,路上先叫人站在车顶看看周围动静,有无埋伏,以防遇上马贼之类。
光这望远镜他就叫人做了十支,还有比望远镜更短小,玻璃面上预先画好十字准星的瞄准镜。
枪是桓凌从王府借来的枪,他比量着宽窄让匠人用心打造,装在枪身上的。因这个技术难度比望远镜还高了点,做出来的也只有五支,都已装在桓凌借来的、王府亲卫的好枪上,他都亲手试用过来,算出了该如何瞄准校正。
反正肯定是要给桓凌留一支,别的再给周王的护卫分。
除此之外,他还让人用杂色的普通平板玻璃做了墨镜,白天日光灼烈时,戴着墨镜赶路,怎么也能稍稍保护视力。
还有貂……去东北哪能不穿貂?貂皮大衣定做起来,貂皮手筒定做起来,缝貂皮的羊毛手套定做起来,线织秋裤、羊毛裤、棉裤、皮裤、羊毛毡袜、大皮靴子都定做起来!
甭追求风度,做什么斗篷啦、披风啦,就军用大棉袄的形制最好。还有大皮帽子、口罩,靴子也要有防水台、小高跟的,下雨、下小雪时不容易沾水。当然,要是赶上东北那种没到大腿的雪,穿什么也就都不管用了,还是买个雪撬,体验一把狗拉雪撬的民族风情游吧。
这些衣服立刻就得订做,不光他们小桓哥儿,还得给周王和两位长史也做一套。
他们皇子啊、读书人的身娇肉贵,哪儿挨得了东北西北这样的寒冻天气?大家都不要讲究穿得好看不好看,零下十几度、几十度的时候能保暖才最重要!
第173章
上回桓凌到九边巡查兵备时走的急,又有家里人替他归置行李,宋时没能插上手,还在家遗憾了好一阵子。这回终于能亲手替他备行装了,当初没能给他弄上的东西一定要弄好。
他亲手设计出一款初秋穿的毛呢风衣、一款纯棉带毛领的时尚绿军大衣、一款衬羊皮里的高保暖大衣……最后专为深冬设计了一款大翻领、内衬垫肩、从头包到脚的时尚貂裘。亏得他从京里出门时家人给他带了皮料,桓凌过来时也带了些皮张,两人的凑了凑,正凑够一身大衣的紫貂。
但他们手里这点东西就不够给周王做的了,宋时便拿着设计图上门请周王过目,问他要些皮张,也给他做一身这样的衣裳。
周王看着他图中绿军大衣的设计,稍稍迟疑了一下,轻声问道:“这衣裳倒真新鲜,只用两排扣子扣处前襟,定能省不少布料、棉花。本王身为亲王,一举一动都牵动人心,的确该穿得朴素些,畅导俭省之风,为那些勋戚将领做榜样,还是宋先生为本王考虑得周到。”
只是这颜色是否有些……
他还从没穿过这种绿色的长衫呢。
宋时听得出他未尽之意,心里啧啧一声:果党制服倒好看呢,最后坐了天下的还不是我党?别看这军大衣不好看,有气场,一看就是能君临天下的衣裳!
周王能穿上这色儿,还是蹭他们家桓凌的呢,居然还想挑剔?他布都叫人拿去染了,谁来说话都没用!
他微微一笑,十分正经地说:“下官小时候曾遇见一位老先生,与我算过一回命,告诉我这种绿色是个吉祥颜色,能保人平安。如今王爷要出巡九边,一路山高水远,下官做不了别的,只能用个好意头的颜色替王爷做衣裳,以求王爷这一行平安顺遂吧。”
原来如此,难怪宋先生平常穿的也都是风流时新的漂亮衣裳,又能画出修身的新样式棉袍,就偏偏要弄这么个颜色呢。
周王不忍驳他的心意,便准了这颜色,叫人到库房里取些好皮张来,给他和桓舅兄,以及两位随行的长使各做一身衣裳。
桓凌的衣裳宋时是要自己准备的,不肯用亲戚的料子,便婉言谢绝了,只给褚、马两位长史挑了料子。库里送来的却不都是貂皮,也有灰鼠、貉子、狐皮、猞猁皮之类。宋时给周王攒了身貂,两位长史的便用便宜一层的皮料,叫人拣着颜色相似的攒了两身,又挑了上好的牛羊皮做靴子。
因周王动身在即,宋时足足请了四个毛毛匠日夜赶工,做皮衣、皮帽子、皮手筒。又叫经济园家属区里那些边镇来的、惯会缝皮衣的妇人做衬羊皮的军大衣、皮裤。又叫鞋匠给周王一行人量脚,做高筒皮靴、雪地靴,还从织毯匠家里买了纺好的毛线和压的毛毡,发动起所有会织毛衣的员工家属给他们织毛衣毛裤、围巾、带脸罩的毛线帽子……
新泰帝那道充满怜子深情的奏章批复传送到周王府时,周王郎舅、两位长史、随行士兵的衣裳也都做出来了。
杨荣微微颔首,只道:“你那经济园区、试验田间的事,无论大小都可随时写信给本官。此事关着咱们一省乃至天下粮食大计,若能成就这番功绩,可谓利在天下,此外都不算大事。”
说完这个,又细细叮嘱了桓佥宪和右长史司马大人几句,叫他们一路上千万保护好周王。他们都是周王身边的人,自然知道轻重,都郑重地答应了,谢过杨大人关怀之意,目送他们一行上船离开。
送别的情形回去后自有司马长史向周王秉报,桓凌却有些事要与汉中知府宋大人说,便与他在王府前分道而行,跟宋时一道回了汉中府衙。
没去二堂议事,而是公然进了知府大人所居的后院。
因为他想说的也并不只是公事,还兼着要诉诉即将离开汉中,舍不得宋知府分别的心情。
他们两人才见面没两个月,这回分别却要小半年,甚至十月都回不来,不能陪他办书院,甚至不能陪他一道讲学了。桓凌忆起旧日在福建讲学的情形,不禁有些歉然:“从你中试之后,咱们就没再办过讲学大会,原以为今年收稻之后便能陪着你讲一声,看来又要推迟。不过明年……”
宋时竖起食指,按在他嘴间:“不用许诺,咱们来汉中之前不就知道你是要为周王做向导,领他巡查九边的?就是周王不巡,你做御史的也得领这个本份,我既然当了你的家属,难道不支持你工作?”
桓凌被他一根手指头点住,就跟点了穴一样,乖顺可怜地站在他面前,轻轻“嗯”了一声,认真听他说话。
宋时最受不得他这副神气,怜惜地说:“凌哥儿乖,你先坐下。别怕,不就是陪王爷出差,当个向导吗?你宋哥有经验,都给你准备着呢,你坐坐,我给你拿东西。”
前半个月他那耐火炉组装起来,刚烧出那么几炉耐火石英玻璃,头一件事就是给他弄装备。
石英玻璃比普通玻璃硬0.5级,更通透纯净,没有杂色。寻玉匠用解玉砂细细打磨成两片凹凸透镜,对好焦距,再用木杆包铜口的杆子装起来,就是一个单筒望远镜。
到城外荒郊野岭的地方,路上先叫人站在车顶看看周围动静,有无埋伏,以防遇上马贼之类。
光这望远镜他就叫人做了十支,还有比望远镜更短小,玻璃面上预先画好十字准星的瞄准镜。
枪是桓凌从王府借来的枪,他比量着宽窄让匠人用心打造,装在枪身上的。因这个技术难度比望远镜还高了点,做出来的也只有五支,都已装在桓凌借来的、王府亲卫的好枪上,他都亲手试用过来,算出了该如何瞄准校正。
反正肯定是要给桓凌留一支,别的再给周王的护卫分。
除此之外,他还让人用杂色的普通平板玻璃做了墨镜,白天日光灼烈时,戴着墨镜赶路,怎么也能稍稍保护视力。
还有貂……去东北哪能不穿貂?貂皮大衣定做起来,貂皮手筒定做起来,缝貂皮的羊毛手套定做起来,线织秋裤、羊毛裤、棉裤、皮裤、羊毛毡袜、大皮靴子都定做起来!
甭追求风度,做什么斗篷啦、披风啦,就军用大棉袄的形制最好。还有大皮帽子、口罩,靴子也要有防水台、小高跟的,下雨、下小雪时不容易沾水。当然,要是赶上东北那种没到大腿的雪,穿什么也就都不管用了,还是买个雪撬,体验一把狗拉雪撬的民族风情游吧。
这些衣服立刻就得订做,不光他们小桓哥儿,还得给周王和两位长史也做一套。
他们皇子啊、读书人的身娇肉贵,哪儿挨得了东北西北这样的寒冻天气?大家都不要讲究穿得好看不好看,零下十几度、几十度的时候能保暖才最重要!
第173章
上回桓凌到九边巡查兵备时走的急,又有家里人替他归置行李,宋时没能插上手,还在家遗憾了好一阵子。这回终于能亲手替他备行装了,当初没能给他弄上的东西一定要弄好。
他亲手设计出一款初秋穿的毛呢风衣、一款纯棉带毛领的时尚绿军大衣、一款衬羊皮里的高保暖大衣……最后专为深冬设计了一款大翻领、内衬垫肩、从头包到脚的时尚貂裘。亏得他从京里出门时家人给他带了皮料,桓凌过来时也带了些皮张,两人的凑了凑,正凑够一身大衣的紫貂。
但他们手里这点东西就不够给周王做的了,宋时便拿着设计图上门请周王过目,问他要些皮张,也给他做一身这样的衣裳。
周王看着他图中绿军大衣的设计,稍稍迟疑了一下,轻声问道:“这衣裳倒真新鲜,只用两排扣子扣处前襟,定能省不少布料、棉花。本王身为亲王,一举一动都牵动人心,的确该穿得朴素些,畅导俭省之风,为那些勋戚将领做榜样,还是宋先生为本王考虑得周到。”
只是这颜色是否有些……
他还从没穿过这种绿色的长衫呢。
宋时听得出他未尽之意,心里啧啧一声:果党制服倒好看呢,最后坐了天下的还不是我党?别看这军大衣不好看,有气场,一看就是能君临天下的衣裳!
周王能穿上这色儿,还是蹭他们家桓凌的呢,居然还想挑剔?他布都叫人拿去染了,谁来说话都没用!
他微微一笑,十分正经地说:“下官小时候曾遇见一位老先生,与我算过一回命,告诉我这种绿色是个吉祥颜色,能保人平安。如今王爷要出巡九边,一路山高水远,下官做不了别的,只能用个好意头的颜色替王爷做衣裳,以求王爷这一行平安顺遂吧。”
原来如此,难怪宋先生平常穿的也都是风流时新的漂亮衣裳,又能画出修身的新样式棉袍,就偏偏要弄这么个颜色呢。
周王不忍驳他的心意,便准了这颜色,叫人到库房里取些好皮张来,给他和桓舅兄,以及两位随行的长使各做一身衣裳。
桓凌的衣裳宋时是要自己准备的,不肯用亲戚的料子,便婉言谢绝了,只给褚、马两位长史挑了料子。库里送来的却不都是貂皮,也有灰鼠、貉子、狐皮、猞猁皮之类。宋时给周王攒了身貂,两位长史的便用便宜一层的皮料,叫人拣着颜色相似的攒了两身,又挑了上好的牛羊皮做靴子。
因周王动身在即,宋时足足请了四个毛毛匠日夜赶工,做皮衣、皮帽子、皮手筒。又叫经济园家属区里那些边镇来的、惯会缝皮衣的妇人做衬羊皮的军大衣、皮裤。又叫鞋匠给周王一行人量脚,做高筒皮靴、雪地靴,还从织毯匠家里买了纺好的毛线和压的毛毡,发动起所有会织毛衣的员工家属给他们织毛衣毛裤、围巾、带脸罩的毛线帽子……
新泰帝那道充满怜子深情的奏章批复传送到周王府时,周王郎舅、两位长史、随行士兵的衣裳也都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