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节阅读_105
他们苏州人穿得花哨,福建人虽也穿大红大紫的衣裳,却不如他们的样式出奇。是以徐珵等人一举起手来宋时就认出他们,朝台下挥了挥手,说道:“今日是有从外省来的朋友在,咱们福建学子以礼让为先,便先不摇号,请一位苏州朋友上来讲讲自己的问题。”
就请坐在最前排,穿着出炉银曳地长衫的徐有贞同学吧。
他朝着徐珵招了招手,请他第一个上台,坐了主持人肩下的位置。之后便请黄巡按与那十来位老先生上台监场,摇号抽取上台的嘉宾。
黄巡按亲手打开号码盒,老先生们上前将三十个号码一一验过,又摇动摇号箱的手柄,将手指伸进出球口,确认摇号箱没有作弊可能。而后巡按大人亲自将号球从摇号箱上方投入,几位老先生你推我让,选出了年纪最大的一位致仕工部大使唐老先生来摇第一个号。
唐老先生年纪虽大,力气却不小,一下子就摇得里面铲球的木杆轮飞如扇。这么时快时慢地摇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有小球被铲到出口处,顺着出口滚了出来,球上一面用墨笔写了个数字“零”。
一连三个球摇出来,却是个零三九。
台下众生填题问纸时便差不多都记住了自己的号码,三十九号的书生腾地就站了起来。台上的宋时也对着抄好的人名表找着了他的名字,朗声道:“请福清县举子孙凤鸣上台!”
因为这摇号方式的限制,只能抽着谁谁上,上来再分嘉宾组和对照组。若是摇号上来,这一组人却已满了,也给人保留机会,下一道题目再叫他上来。
一个个嘉宾被摇出来,喜气洋洋地登台,不住口地夸赞这种选人法最公平,比看台下谁举手举得高叫谁强。
唯有徐珵呆坐在对照组的椅子上,满心悔恨——这一章他明明懂得!懂得都足以教人了!他分明可以等抽奖抽上来再要求坐在那边讲学组里,为什么被那群福建人欺骗,傻兮兮地举手,争着上来做那个展示自己无知的人?
第65章
“圣人能尽自己的性,故能真见那人的性,与我一般,使他亦能尽其性。如不仁的,教他尽得仁;不义的,叫他尽得义……”
“且慢!此处还该再解说一句——”
台上嘉宾正讲解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一节,徐珵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站起来,打断了他。
他方才忍着羞耻只说自己不会,问了“圣人如何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等问题,可到福建才子讲起题来,他那好为人师的性子就上来了,当场打断对方的说法,站起来就要自己讲,却被主持人上来按住了。
当然不是说主持人宋某仗着自己是北方汉子,比他们这等娇小的苏州才子个儿高体壮,一把给他按椅子上了,而是宋时堵住了他讲出自家精义,压倒那福建举子的机会!
他还没问出“怎么就轻易地尽了人之性”,宋时便举着个大喇叭喊道:“徐君是方才那一句‘能尽其性’未能解透彻,还是又有别的不解之处?”
那举子本来叫他一声“且慢”逼得尴尬地站在台上,这会儿也缓过来了,微闭着眼,似乎正整理思路,等会儿好再说服他。
徐珵承认过一回不懂,现在却绝不肯再装一回无知了,也捞起座椅上挂着的喇叭,直接对台下观众说:“前面那些我自然是懂的,只是‘能尽人之性’一句——”
宋时当即拦住了他:“‘能尽人之性’一句,故当是解作圣人纯乎天理而不杂人欲,故能尽天命之性。而天下人无论贤愚不肖,圣人观其性也与自己一般,只是受累于私欲之蔽,不能明了己性,故而圣人推己及人,将他引导至复归本性。孙先生方才所讲之意可是如此?”
孙举人连连点头:“鄙人方才便是这么讲的,不知徐君又有何处不解?”
徐珵被宋时三拦两拦的,高论没抛出来,倒成了起来提问的,颇有些憋屈地说:“方才孙兄讲到能尽人之性一句,只讲了圣人体察人性,故能尽他的本性,却未讲如何使庸凡之人也能尽本性。”
孙举人被他这一问逼住,脑中一时转不过来,脸色顿时有些发红,咬着牙说:“我正讲着‘凡不仁的,教他尽得仁,不义的,叫他尽得义,无礼无智的,叫他尽得礼智’,你有不懂的待我说完再问,这募地打断人说话,也是你苏州才子的礼数么!”
他虽然有理,可这话一说出来,就不再是学问之争,是要在台上引战了。宋时忙居中调解了一句:“徐君年少,性子急,故有不解之处立刻就要问出来,孙前辈幸勿与他计较。方才前辈正讲到圣人以仁义礼智教化世人,使其各尽天性,还是先讲完了再单独给徐君解惑。”
他看似只是复述孙举人请到何处,将他方才所用的“尽其仁”“尽其义”之语省略作“以仁义礼智教化世人”,实则暗含提示,提醒孙凤鸣从“教化”二字入手,讲解圣人如何尽人之性。
孙举人叫他点透了关窍,顿时思路开阔,先讲完自己原先准备的,又添了段“设立政教,以整齐化导之,使人人归复本性”。
讲完之后,他又心有余悸地看了徐珵一眼,见他没别的毛病要挑,才又继续讲了下去。
宋时也跟他一样提着心,生怕讲到“能尽物之性”时,徐名人又来个“为何说圣人见物之性与见人之性相同”“如何尽物之性”。幸好孙举人早有防备,宁可讲得细碎,也不能少讲一处,叫人挑出毛病,总算顺顺当当讲完了此题。
两人都松了口气,宋时不自觉地鼓了鼓掌,赞了声“讲得好”,镇场子的桓老师也学着他一样含笑拊掌,赞孙举人讲得细致,绝无错漏,顺便也夸了徐珵一句“听讲用心,举一反三”。
老师和主持人都这样鼓掌夸人,讲完学还有些紧张的孙举人,马上要开始剖白自家无知之处的下一位学子刘学生,也跟着拍起手来。徐珵一个苏州人不晓得他们福建人有什么特别的风俗,见鼓掌拍手的人多,自己也拍了起来。
有他们几个一力带动,台上剩下几位才子也茫然地跟着鼓起掌来。台下听讲的学生更不知所以,见台上的嘉宾们人人鼓掌,不由自主地(也跟着鼓了起来。
听着这许久没听过的热烈掌声,宋时忽然想起来,中国好像没有为演讲鼓掌的习惯,他这回算是引领时代先锋了?
既然引领了,那就引到底吧!
他拾起话筒放在嘴边,情绪饱满地说:“方才孙举人讲得详细清楚,徐学生问得恰到好处,宋某听过这一场,只觉本章中所有疑难之处无不冰析。诸位若也这么觉着,便随我为他鼓掌,以资鼓励!”
他将双手举到面前,重重拍掌,桓凌第一个应和起来。台上台下掌声未歇,又叫他们引动情绪,和着他的掌声持续地、富有激情地鼓起掌来。
宋时不清楚自己的历史线上哪年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鼓掌礼,但今天回去,他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纪念这场历史上首次群体性的鼓掌,供后世学者考古用了。
就请坐在最前排,穿着出炉银曳地长衫的徐有贞同学吧。
他朝着徐珵招了招手,请他第一个上台,坐了主持人肩下的位置。之后便请黄巡按与那十来位老先生上台监场,摇号抽取上台的嘉宾。
黄巡按亲手打开号码盒,老先生们上前将三十个号码一一验过,又摇动摇号箱的手柄,将手指伸进出球口,确认摇号箱没有作弊可能。而后巡按大人亲自将号球从摇号箱上方投入,几位老先生你推我让,选出了年纪最大的一位致仕工部大使唐老先生来摇第一个号。
唐老先生年纪虽大,力气却不小,一下子就摇得里面铲球的木杆轮飞如扇。这么时快时慢地摇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有小球被铲到出口处,顺着出口滚了出来,球上一面用墨笔写了个数字“零”。
一连三个球摇出来,却是个零三九。
台下众生填题问纸时便差不多都记住了自己的号码,三十九号的书生腾地就站了起来。台上的宋时也对着抄好的人名表找着了他的名字,朗声道:“请福清县举子孙凤鸣上台!”
因为这摇号方式的限制,只能抽着谁谁上,上来再分嘉宾组和对照组。若是摇号上来,这一组人却已满了,也给人保留机会,下一道题目再叫他上来。
一个个嘉宾被摇出来,喜气洋洋地登台,不住口地夸赞这种选人法最公平,比看台下谁举手举得高叫谁强。
唯有徐珵呆坐在对照组的椅子上,满心悔恨——这一章他明明懂得!懂得都足以教人了!他分明可以等抽奖抽上来再要求坐在那边讲学组里,为什么被那群福建人欺骗,傻兮兮地举手,争着上来做那个展示自己无知的人?
第65章
“圣人能尽自己的性,故能真见那人的性,与我一般,使他亦能尽其性。如不仁的,教他尽得仁;不义的,叫他尽得义……”
“且慢!此处还该再解说一句——”
台上嘉宾正讲解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一节,徐珵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站起来,打断了他。
他方才忍着羞耻只说自己不会,问了“圣人如何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等问题,可到福建才子讲起题来,他那好为人师的性子就上来了,当场打断对方的说法,站起来就要自己讲,却被主持人上来按住了。
当然不是说主持人宋某仗着自己是北方汉子,比他们这等娇小的苏州才子个儿高体壮,一把给他按椅子上了,而是宋时堵住了他讲出自家精义,压倒那福建举子的机会!
他还没问出“怎么就轻易地尽了人之性”,宋时便举着个大喇叭喊道:“徐君是方才那一句‘能尽其性’未能解透彻,还是又有别的不解之处?”
那举子本来叫他一声“且慢”逼得尴尬地站在台上,这会儿也缓过来了,微闭着眼,似乎正整理思路,等会儿好再说服他。
徐珵承认过一回不懂,现在却绝不肯再装一回无知了,也捞起座椅上挂着的喇叭,直接对台下观众说:“前面那些我自然是懂的,只是‘能尽人之性’一句——”
宋时当即拦住了他:“‘能尽人之性’一句,故当是解作圣人纯乎天理而不杂人欲,故能尽天命之性。而天下人无论贤愚不肖,圣人观其性也与自己一般,只是受累于私欲之蔽,不能明了己性,故而圣人推己及人,将他引导至复归本性。孙先生方才所讲之意可是如此?”
孙举人连连点头:“鄙人方才便是这么讲的,不知徐君又有何处不解?”
徐珵被宋时三拦两拦的,高论没抛出来,倒成了起来提问的,颇有些憋屈地说:“方才孙兄讲到能尽人之性一句,只讲了圣人体察人性,故能尽他的本性,却未讲如何使庸凡之人也能尽本性。”
孙举人被他这一问逼住,脑中一时转不过来,脸色顿时有些发红,咬着牙说:“我正讲着‘凡不仁的,教他尽得仁,不义的,叫他尽得义,无礼无智的,叫他尽得礼智’,你有不懂的待我说完再问,这募地打断人说话,也是你苏州才子的礼数么!”
他虽然有理,可这话一说出来,就不再是学问之争,是要在台上引战了。宋时忙居中调解了一句:“徐君年少,性子急,故有不解之处立刻就要问出来,孙前辈幸勿与他计较。方才前辈正讲到圣人以仁义礼智教化世人,使其各尽天性,还是先讲完了再单独给徐君解惑。”
他看似只是复述孙举人请到何处,将他方才所用的“尽其仁”“尽其义”之语省略作“以仁义礼智教化世人”,实则暗含提示,提醒孙凤鸣从“教化”二字入手,讲解圣人如何尽人之性。
孙举人叫他点透了关窍,顿时思路开阔,先讲完自己原先准备的,又添了段“设立政教,以整齐化导之,使人人归复本性”。
讲完之后,他又心有余悸地看了徐珵一眼,见他没别的毛病要挑,才又继续讲了下去。
宋时也跟他一样提着心,生怕讲到“能尽物之性”时,徐名人又来个“为何说圣人见物之性与见人之性相同”“如何尽物之性”。幸好孙举人早有防备,宁可讲得细碎,也不能少讲一处,叫人挑出毛病,总算顺顺当当讲完了此题。
两人都松了口气,宋时不自觉地鼓了鼓掌,赞了声“讲得好”,镇场子的桓老师也学着他一样含笑拊掌,赞孙举人讲得细致,绝无错漏,顺便也夸了徐珵一句“听讲用心,举一反三”。
老师和主持人都这样鼓掌夸人,讲完学还有些紧张的孙举人,马上要开始剖白自家无知之处的下一位学子刘学生,也跟着拍起手来。徐珵一个苏州人不晓得他们福建人有什么特别的风俗,见鼓掌拍手的人多,自己也拍了起来。
有他们几个一力带动,台上剩下几位才子也茫然地跟着鼓起掌来。台下听讲的学生更不知所以,见台上的嘉宾们人人鼓掌,不由自主地(也跟着鼓了起来。
听着这许久没听过的热烈掌声,宋时忽然想起来,中国好像没有为演讲鼓掌的习惯,他这回算是引领时代先锋了?
既然引领了,那就引到底吧!
他拾起话筒放在嘴边,情绪饱满地说:“方才孙举人讲得详细清楚,徐学生问得恰到好处,宋某听过这一场,只觉本章中所有疑难之处无不冰析。诸位若也这么觉着,便随我为他鼓掌,以资鼓励!”
他将双手举到面前,重重拍掌,桓凌第一个应和起来。台上台下掌声未歇,又叫他们引动情绪,和着他的掌声持续地、富有激情地鼓起掌来。
宋时不清楚自己的历史线上哪年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鼓掌礼,但今天回去,他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纪念这场历史上首次群体性的鼓掌,供后世学者考古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