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运气不好……
    天家銮驾至昌平行宫时,正值秋雨绵绵。
    京城深秋之雨,已带三分寒意了……
    天家贵人们便只能在辇舆中,草草欣赏了番行宫内诸景,汤山神秀,湖泊潇潇……
    与九重深宫中相比,却也得出几分山清水秀,曲径通幽之意,颇有些自然之趣……
    行宫前,设有水宫娘娘庙,原唤龙尊王佛庙,改建而成。
    行宫在娘娘庙后。
    许是得“娘娘庙”三个字入了法眼,田太后都不顾车马劳累,让人以软轿相抬,与尹后、义平郡王妃等一道,前往庙中祭拜。
    看着面容干瘦,满头白发,身形佝偻的田太后跪在那祈福,守在殿门口的贾蔷神情淡然。
    经历了二年折腾后,这位当初景初帝尚在时满面富态的皇太后,其实也已接近油尽灯枯了。
    田太后和姜铎还有林如海不同,此二位是在同自身病痛衰老抗争,而田太后,是实打实的处于愤懑忧思惊恐中,苦苦煎熬了两年。
    谁都没想到,尹后居然在已经彻底撕破面皮的情况下,将关系又拉了回来,并在满朝重臣面前,上演了出婆慈媳孝的大戏。
    田太后为尹后说话时,任谁都看得出,并非受强迫所为。
    这使得天家在世人眼里的形象,大大挽回。
    而尹后的手段,愈发显得如渊似海。
    高明啊……
    其实贾蔷又何尝不知,尹后许身于他,除了地龙翻身那一回,阴差阳错下误入歧途,造成了阴阳和合的既定事实之外,此事未尝没有尹后以此将他死死套住,为其所用的意图。
    但贾蔷并不反感,因为他自己也同样并非纯粹的急色……
    他当下所做最重要的事业,不可能缺少大燕的支持,若朝廷严旨禁防子民流失海外,甚至禁止德林号在大燕行商,那么只凭小琉球那点地盘那二三十万人口,几无可能有太大的作为。
    除非他能狠下心来,举兵造反。
    且不提能否成功,即便成功,那要死多少人?
    死的最多的,就是无辜百姓!
    若他是真正的高门出身的权贵子弟,或许并不在意这些死伤,还会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屠得九百万,方为雄中雄”来辩解。
    然而贾蔷前世就是一个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也就愈发恶心为了某些人的雄图大略,让普通百姓变成皑皑白骨中的一根无名骨。
    所以,他和尹后,唯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才能实现双赢。
    这也是贾蔷不断让利天家,几乎无微不至的帮助李暄,和舔尹后的根本缘由……
    为了千秋大业啊!
    念及此,贾蔷目光落在跪在蒲团上,正叩首祈福的尹后身上,削肩膀,柳腰轻。
    以及腰身下那一弯犹如水蜜桃般丰润饱满的圆臀,真真荡人心魄……
    好吧,也不只是为了千秋大业……
    礼佛罢,尹后与义平郡王妃搀扶起疲惫不堪的田太后,随后回头看向贾蔷问道:“太后的温汤池子都备好了?”
    贾蔷忙上前道:“回太后娘娘,南池已经备好了。去岁时,皇上命臣营造此处行宫,臣特意寻来御医并都中十位最有名气的神医来此看过,皆言此处‘更得暄暖,乃宜于体’,有安神养体之效,最能去乏。且据说,还有驻颜养容,使得面貌容光焕发之能……”
    尹后闻言,凤眸中浮过一抹啐意,嘴角扬起笑道:“好,本宫今日且试试,若果真有效则罢了,若无效,你可仔细着。”
    说罢,同身旁田太后道:“太皇太后,我先侍奉您去沐浴罢。”
    田太后闻言摆手笑道:“让十四家的随哀家去就好……”
    尹后闻言登时不乐意了,嗔笑道:“太皇太后忒也偏心,难道只十四家的是儿媳,我就不是?”
    田太后闻言,满面疲惫的脸上涌起笑意来,拍着尹后的手道:“你操持了那么些事,哀家也看在眼里,岂能不心疼?好些人说哀家只偏疼小儿子,却不看看大儿子从前是如何做派。若早先他能如你这般……唉,罢了,不提也罢。你也去歇歇罢,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么些儿孙,还不如你一个媳妇纯孝。先帝在时,就对你赞不绝口,以为佳妇。可惜,老大打小性子孤拐,不听你的劝,不然天家何来如此多劫难?如今却是好了,你听政监国……”
    尹后闻言羞臊的脸都红了,拉着田太后一迭声道:“哎哟哟!母后可快别说了,只咱们娘儿俩妇道人家倒也罢了,如今十四叔也在,他是明白的。我连养心殿的门槛儿都没迈过两回,外面的事不过睁眼瞎,听的哪门子政,监的甚么国哟!
    一应朝政,不过托付给军机处。好在他们勤勉忠敬,才让国事不至于荒废。”
    田太后居然正色道:“这如何能行?小五不是个勤政的,你再不看着些,岂不让人糊弄了去?做臣子的,见天家式微,必起欺君之心。”
    尹后叹息道:“其实原是想着,等十四叔明岁重新开府,让他也入军机,当个军机辅政亲王。只是才露出点话风来,就被军机处打了回来。说甚么担忧再起腋肘之祸……”
    听闻此言,自见面只问安了两句,就一直沉默不言的义平郡王李含,终于变了面色。
    他躬身与尹后无奈道:“太后万万莫再出此言,臣弟……臣弟还想再苟活几年,好与太皇太后,养老送终……”
    开甚么顽笑,果真有此议,真当武英殿那几位是好说话的?
    李含现在想想隆安帝瘫痪在床榻,被几位军机逼宫之事,就觉得遍体生寒。
    那些臣子……当真敢杀人!
    便是现在守在行宫的这位,也绝不会容他重新出山。
    此刻,他都能感到两道锋利的目光自后方看了过来……
    这才是个真正的杀坯!
    田太后在景初帝在世时,当了一辈子的傻白甜,从心所欲,这两年煎熬度过,仿佛大彻大悟了,此刻化身过来人,与尹后笑道:“罢了,除非小五亲政,熬上十来年,把那些黑了心的都熬走了才有可能。不过那时候,他也不需要他十四叔出来帮他了。能让他十四叔太太平平的当一辈子富贵亲王,就是他的孝心了。”
    尹后满面笑颜开,道:“这是必然的,如今小五和李景就这么一位亲叔叔,若不好生奉养着,连天下人都要笑话。我就这般告诉小五,百善孝为先,别人都道你不是明君气象,可旁的不说,你只要将孝行做好了,别人也说不得你是昏君。”
    这有条有理的话,让田太后大为动容,用力握了握尹后的手后,道:“太后,这往后啊,天家和睦就全指望你了!好了,哀家着实乏困了,就先去歇息了。太后也去,今晚休息一宿,有甚么要紧的话,明儿再说。”
    尹后笑道:“那好,太皇太后且去歇息,我去看看太上皇。”
    田太后听闻“太上皇”三个字,脸上笑容一滞,却也再未说甚么,由义平郡王李含和义平郡王妃刘氏搀扶着,并一众宫人内侍簇拥下,上了软轿,自有宫人指引前往南池。
    看来,对那位生死不知的大儿子,她是真的寒了心……
    待田太后和她最宠爱的十四子离去后,尹后面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双手拢于袖中,于暮色秋雨中,驻足许久。
    贾蔷在一旁冷眼旁观之,大致揣测出了些许端倪……
    “贾蔷,你心中必是明白本宫心意的,你且说说看,有何纰漏之处?”
    忽地,一阵夜风吹来,清寒夹着秋雨湿气的风激的人肌肤大感寒意,尹后往后避了步,侧身看向贾蔷,轻声问道。
    贾蔷摇头道:“娘娘礼敬太皇太后,是在弥补先前天家撕裂内乱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今和太皇太后相处和睦,既全了孝道,天家重新成为天下人家之表率。且有太皇太后出面和善,皇上的位置就会越来越稳。”
    他并没说,经历此事后,尹后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也会愈发水涨船高。
    尹后闻言,笑着看他一眼后,道:“走罢,先引着本宫,看看你和五儿修的这座行宫。”
    贾蔷便亲自执伞,含笑引着尹后,于雨夜中游起了行宫内外。
    ……
    汤泉行宫大小房间连游廊一百八十七间,大多数房间与宫中无异,不必多看。
    贾蔷着重引着尹后观看那些依温汤所建之殿宇。
    于淅淅夜雨中,依次看过澡雪堂、漱琼室、汇泽阁、开襟楼等处,见汉白玉汤池边,多有或白、或浅黄、或灰白等色的菱形体方解石,还有浅黄、浅绿、淡紫的立方体或八面体萤石,在灯火照耀下,仿佛梦幻一般,尹后颇感兴趣问道:“这些又是甚么?”
    贾蔷笑道:“这两种颜色的石头都是温汤水带到地面的沉淀物,称之为‘泉华’。是自然天道生命之凝结……”
    尹后哑然失笑,待出了开襟楼,回首看了眼殿门上的牌匾,见其上篆刻着“开襟楼”三字,不由横眸瞥了贾蔷一眼,又问道:“可还有旁处?”
    贾蔷嘿嘿一笑,指了指后面的汤山,道:“上面还有一处最好的,名曰飞凤亭。”
    尹后:“……”
    看了贾蔷稍许后,尹后虚抬起右手,轻声微笑道:“既然你说的那样好,就搀扶本宫上去瞧瞧罢。”
    飞凤亭……呵。
    她记得牧笛回报过,贾蔷桃园庄子里,也有这么一处地名儿。
    似乎,是贾蔷和荣府那位二婶婶,成就好事之处。
    念及此,便是智谋决绝的尹后,心头也不禁一热,躁动了下……
    贾蔷上前握住尹后温润的右手,笑道:“娘娘请!”
    周遭宫人纷纷垂首,牧笛面无表情的提着灯笼,带着两个彩嫔,在前面开道……
    ……
    “南北朝萧梁时期有位太后就在这里的温汤处沐浴,未想到此处温汤竟治愈好了她肌肤瘙痒的病症,因而被封为圣泉。”
    “还有唐朝德宗时候,有一个叫韩滉的浙江观察使,他的女儿得了‘恶疾’,四处求医,却始终都不见好。后来听说汤山泉能治,专程送女儿到汤山沐浴,果然很快治好了她的病。为此,他用给女儿陪嫁的银子,在此处修建了汤王庙……”
    贾蔷一手握住尹后的柔荑,一手持伞,于淅淅沥沥的雨夜中漫步于汤山间的青石阶上,他声音温润的讲说着此处的诸般典故。
    尹后微笑道:“那位南北朝萧梁时期的太后身边,可也有一位胆大包天,连太后也敢染指的小贼?”
    前面道路上,牧笛的嘴角扯了扯。见一彩嫔手里的宫灯晃了晃,他眸光微微一凝,却也未多言甚么。
    就听贾蔷呵呵笑道:“那位太后必是连娘娘姿仪的万一也不及,自然招不来臣这等谪仙下凡,玉树临风,又有通天能为的良将忠臣来保驾护国!若那位太后也有臣这样的臣子,萧梁又岂有侯景之乱?”
    尹后听贾蔷自吹自擂,先是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不过听至最后,却也沉吟起来。
    她亦是饱学之人,自是知道这段典故,她缓缓道:“侯景兵不过数千,却能兵临建康,建康城外虽有二十万援军,竟无力勤王。侯景破城后,纵兵劫掠,残忍如兽。数十万建康百姓,最终活下来的,仅二千余,当真惨绝人寰。
    如今再回过头来想想,你与侯景倒有些相像。以数千兵马临皇都,竟能破城而入。
    不同的是,你心中怀有社稷,怀有忠义……”
    贾蔷微笑接口道:“臣心中,还有娘娘。”
    尹后没好气白他一眼,嗔怪他油嘴滑舌。
    贾蔷却呵呵笑道:“娘娘莫要不信,臣斗胆直言,天家于臣之恩德,着实有限。倒是臣,自出山以来,屡屡大功于国,大功于社稷。甚至数次不惜以身犯险,又倾尽家财,为朝廷分忧解难。得到的又是甚么呢?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若非娘娘屡屡施恩于臣,将子瑜嫁与我,并且,那日凤藻宫偏殿下臣鬼使神差的,冒犯了娘娘……臣对皇上自然有朋友之义,但也不至于为朝廷操碎了心。
    纵然不反,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全力以赴的为天家,为朝廷分忧。
    终还是为了娘娘……这份心意,臣还是愿意让娘娘知道的。”
    夜色下,尹后听他说至“凤藻宫偏殿”的冒犯时,俏脸微霞,不过也只是一闪而逝,她哼了声,道:“说的好听!你愿意为本宫出力,帮助小五,莫不是为了你那小琉球,实也离不开朝廷,离不开大燕?”
    贾蔷摇头道:“娘娘不妨想想,若无臣出手,朝廷赈济这场数百年未见的大旱灾,要多久?天下又会发生甚么?毫不客气的说,便是重现隋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都不为过。
    再加上内有奸王作乱,军中更有跋扈武勋,果真大旱三年而无妥善救济,那么社稷即便不倾覆,国运也会大衰。
    但这种局势,对臣而言,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越是这样,臣越能鲸吞大燕百姓,还能尽揽民心!
    臣身边,对臣倾尽全力帮扶朝廷,不是没有异议。但这些杂声,都被臣强硬的打压了下去。
    除了因为臣绝不想踩着亿万黎庶的皑皑白骨登上那所谓至高无上的权位外,就是不想让娘娘伤心。
    野心家们不会懂得臣这份心意,所以在他们看来臣简直荒唐。
    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无不是亡国昏君。
    但臣以为,娘娘一定懂我,知我。
    武英殿那些自诩为国士无双的大学士们竟还会担忧臣会谋反,何其可笑。”
    此刻一行人已至飞凤亭,当然,说是亭子,实则是一处精致殿宇。
    汉白玉雕刻的御桥就在眼前,宫门精致,上悬一匾,乃李暄手书“飞凤亭”三个字。
    但这一刻,便是尹后也无暇分心,她驻足站定,转过身面对面的看着贾蔷,四目相对间,轻声道:“贾蔷,本宫怎能不知你,不懂你?你非贪恋美色而不要江山的昏人,你只是心中有大仁大义,你不愿因你一己之私至生灵涂炭,不愿山河破碎黎庶遭殃。
    本宫知道,你也不愿本宫伤心,本宫心中实感动不已。
    千秋之后,或许有人会批评你色令智昏,但在本宫心中,你却永远是顶天立地的无双男儿。
    是让本宫不顾廉耻人伦,也甘愿委身于你的天下第一伟丈夫!”
    贾蔷凝视着尹后明眼动人的凤眸,弯起嘴角笑道:“只要娘娘懂我,一切都值得。请娘娘入内沐浴温汤!”
    尹后亦灿然一笑,看着贾蔷道:“贾郎,本宫走乏了,走不动了。”
    贾蔷闻此言,已是迷醉,再看此雨夜中绝世容颜上的笑容,心头一颤,随后弯身,一把将尹后拦腰抱起,直入飞凤亭内……
    也不知为何,他心中莫名想起一句诗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寒风秋雨中,牧笛一身大红宫袍,一动不动的站在飞凤亭宫门前……
    ……
    ps:端午节出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