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霭的异古生活_分节阅读_133
不是他们舍不得钱财,而是先前的那些筹款,对实力强悍的罗、岳、白三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再给也不是没有,可是那一家做生意的不得预留出一些流动款项,以备不时之需,要真的是在按着这个数目出钱的话,虽说不会动摇了三家的根基,但是资金的流动上却着实要吃紧不少了。
罗、岳、白三家尚且还要如此,就更不要提那些实力远不如他们的商家了。
在一阵沉默之后,一直坐在一旁少有说话的罗定,突然就开口了,他冲着县太爷问道:“我等知道老爷忧心百信,但您大可不必将所有的事情一旦全部抗下。我凤城的百姓们皆勤劳智慧,只要老爷在前为他们指点迷津,大家同心协力之下,自然可以共同扛过这次的天灾。”
县老爷听过之后眼前一亮,连忙冲着罗定问道:“罗老板可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罗定闻言起身冲着县太爷施礼,然后回道:“近几年凤城这边有一种从海外流传过来的良种,名曰马铃薯,咱们这边的老百姓习惯称呼为土豆。这种东西的生长周期很短,大概只需要三四个月,成熟之后的土豆既可以当成蔬菜,也可以成为主食,不但产量大,还可以顶饥饱,而且这种东西不太挑土地,所以可以作为补充粮食种植下去,要是管理的好,在入冬之前就可以成熟。”
听到罗定的提议,县太爷本来还算明亮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他苦笑着对着罗定回道:“罗老板可能不知道,那土豆在生长的时候虽然不挑土地,但是它们挑肥水。一旦水肥要是跟不上的话,土豆这种东西是张不好的。往年倒还罢了,而今凤城大旱,那里还有雨水去种植它们呀。”
罗定听过县太爷的话之后,不急不缓的回道:“县老爷误会罗某的意思了,我不是想让百姓们大规模的种植土豆,相反我觉得每家每户只要种植两三亩地便够了。土豆这种东西十分的高产,照顾好的话亩产1000多斤不是问题。我们选出最好的土地,在上面种上土豆,每家每户只专心照顾着两三亩地,为地里面的土豆担水施肥,虽说是累了一些,但一家几口人只照顾两三亩地的话,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这两三亩地的土豆产量,省着吃的话却可以是一家人七、八甚至是十几口人三四个月的口粮,至于剩下的那些粮食,大人就可以用凑出来的粮食填补上去了。”
县太爷听过之后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上神清气爽,他从自己的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大步的走到了罗定的身边,握着罗定的手说道:“罗老板真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在座的诸位也是心系百姓。凤城这一次若是真的能够在旱灾当中得以保全,他日我一定会上奏朝廷,为各位请功的。”
所以这次聚会之后,县太爷便急匆匆的动用关系,请白家的船队从苏杭那边运过来几万株的马铃薯幼苗,随后便在凤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告示,言明按家中的人口数,七口人以下的人家领取两亩地的马铃薯幼苗,七口人以上的人家领取三亩地的马铃薯幼苗。
第106章
为了支持县太爷的这项惠民举措,来参加了县衙聚会的商户们全部都站出来以身作则,他们不但带头到县衙那边去领取了自己家里的土豆苗,还专门给手底下的伙计们放假,让他们有时间带着家人到府衙那边去排队领取土豆苗。
由于宣传的到位,在加上有人带头出来支持。所以即便是有些老百姓搞不清楚县老爷的想法,却也不妨碍他们跟风而动,于是没过上三天,那第一批被运过来的土豆苗就被众人领没了。
好在县太爷那边早就已经按着凤城这边的土地面积,大致的计算出了需要用到的秧苗数量。所以除了这一批,随后还有最少四批的土豆苗要从远处送过来。
随着这项措施实施的范围越来越广,县太爷在告示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被人给解读出来了。
理解了这位县老爷的意思之后,凤城的众多百姓们都忍不住对他交口称赞,表示这位县老爷果然是一位清廉实干的官员。
想明白县太爷意思的诸位百姓,全部开始发动脑筋想要在这条政策上多受到一些实惠。为了多领取到一些土豆苗,有很多三世或者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都开始分家,然后到官府那里去分开户籍,这样一来同样的人数,他们就可以多领出至少两亩地的幼苗用来耕种。
朝廷这边一直都是按着户籍来计算人口的,多出来的户籍就是多出来了人口,这在民生上可算是一大政绩,这对县太爷来说,可算是一项意外之喜了。
而让他惊喜的还不只是这些,由于天气大旱,田里面的收成不好,这让村子里面很多租种别人家田地的佃户们简直无法生存。
要知道大乾这边可是按田收税,按户分役的。为了逃避丁役,这些佃户里面,有至少四分之一的人是没有在府衙这边上户口的。
而县里面如今分发的这些土豆的秧苗,讲明了只发给在凤城这边有户口的人家。所以为了能够领到这些秧苗,这些个隐户们也只得到衙门那边去上户口了。
这下子凤城这边多出来的可就不只是户籍了,这些佃户们可都是实打实的人口呀,没费什么太大的力气,这边主簿的录目上就多出了一倍的户籍数量,这样大的政绩,放到那里都算得上是优秀的了。
就凭着多出来的这些人口,凤城县令今年的政绩就能得到一个优,如果这次旱灾当中,他使用的这些手段在发挥一些功效,让凤城这边平安的度过旱灾,县令觉得自己得到提拔的日子,也就不会离得太远了。
等到土豆秧苗都分发下去之后,县令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动作。这一次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将可以调动的钱财都用了出去,以最低廉的价格购入了十万石的粮食,然后在码头卸运的时候,他有特意的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麻袋里面装的全部都是粮食。
在全县老百姓的注视之下,县太爷将这些粮食运入了粮仓,并当中像在场的众人宣布,这些粮食是朝廷为大家准备的应灾储备粮,一旦凤城这边的粮价出现不可控制的状况,朝廷就会开放这些粮仓,以成本价为老百姓供应口粮。
十万石的粮食,就算是只按着户籍上的人口往外供应口粮,省吃俭用也只够凤城这边用一个多月的。但是这一点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呀,他们只知道那些又大又宽敞的粮仓里面已经堆满了粮食,那些装满粮食的袋子高高的堆在一起,满满的将整间粮仓挤的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那些粮食看的众人的心中暖暖的,他们想想自家种在地里精心照顾的那些土豆苗,在看看这些将粮仓堆的满满的粮食。以前那些因为旱灾所升起的忧虑,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他们相信以自己的勤劳,在加上县太爷的勤政,众人一起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这场天灾的。
县太爷与众人集思广益使出的这套组合拳,彻底的将那些心怀鬼胎的粮商们给打蒙了。因为心中有了底气,凤城这边在也没有哄抢粮食的现象发生了,没人买了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任凭那些粮商使出各种办法,或是散布谣言,或是危言纵听,凤城这边的老百姓们就是不买他们的账。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老天还是没有下雨,眼见着旱情有越演越烈的局势,可是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既然粮食都涨不上去,那其它商品的价格自己也就上不去。所以在灾年以现的情况下,凤城这边居然神奇的抑制住了物价。
凤城这边的动作,自然是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自打这边的县太爷发动关系四处的托人采买土豆幼苗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在暗中观察着凤城这边的一举一动了。
等到他们一整套的组合拳打出去之后,效果那是立竿见影,凤城这边的物价马上就被稳定住了。
见识过这套组合拳的威力之后,周边的城市立马开始有样学样,也跟着一起行动了起来,一时之间,马铃薯这种不算罕见的东西,居然也成为了抢手的货物。
六月末,已经闹腾了大半年的老天爷终于开了一回眼,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整个凉州的地界上下了一整天。
罗、岳、白三家尚且还要如此,就更不要提那些实力远不如他们的商家了。
在一阵沉默之后,一直坐在一旁少有说话的罗定,突然就开口了,他冲着县太爷问道:“我等知道老爷忧心百信,但您大可不必将所有的事情一旦全部抗下。我凤城的百姓们皆勤劳智慧,只要老爷在前为他们指点迷津,大家同心协力之下,自然可以共同扛过这次的天灾。”
县老爷听过之后眼前一亮,连忙冲着罗定问道:“罗老板可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罗定闻言起身冲着县太爷施礼,然后回道:“近几年凤城这边有一种从海外流传过来的良种,名曰马铃薯,咱们这边的老百姓习惯称呼为土豆。这种东西的生长周期很短,大概只需要三四个月,成熟之后的土豆既可以当成蔬菜,也可以成为主食,不但产量大,还可以顶饥饱,而且这种东西不太挑土地,所以可以作为补充粮食种植下去,要是管理的好,在入冬之前就可以成熟。”
听到罗定的提议,县太爷本来还算明亮的眼神又暗淡了下去,他苦笑着对着罗定回道:“罗老板可能不知道,那土豆在生长的时候虽然不挑土地,但是它们挑肥水。一旦水肥要是跟不上的话,土豆这种东西是张不好的。往年倒还罢了,而今凤城大旱,那里还有雨水去种植它们呀。”
罗定听过县太爷的话之后,不急不缓的回道:“县老爷误会罗某的意思了,我不是想让百姓们大规模的种植土豆,相反我觉得每家每户只要种植两三亩地便够了。土豆这种东西十分的高产,照顾好的话亩产1000多斤不是问题。我们选出最好的土地,在上面种上土豆,每家每户只专心照顾着两三亩地,为地里面的土豆担水施肥,虽说是累了一些,但一家几口人只照顾两三亩地的话,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这两三亩地的土豆产量,省着吃的话却可以是一家人七、八甚至是十几口人三四个月的口粮,至于剩下的那些粮食,大人就可以用凑出来的粮食填补上去了。”
县太爷听过之后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上神清气爽,他从自己的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大步的走到了罗定的身边,握着罗定的手说道:“罗老板真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在座的诸位也是心系百姓。凤城这一次若是真的能够在旱灾当中得以保全,他日我一定会上奏朝廷,为各位请功的。”
所以这次聚会之后,县太爷便急匆匆的动用关系,请白家的船队从苏杭那边运过来几万株的马铃薯幼苗,随后便在凤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告示,言明按家中的人口数,七口人以下的人家领取两亩地的马铃薯幼苗,七口人以上的人家领取三亩地的马铃薯幼苗。
第106章
为了支持县太爷的这项惠民举措,来参加了县衙聚会的商户们全部都站出来以身作则,他们不但带头到县衙那边去领取了自己家里的土豆苗,还专门给手底下的伙计们放假,让他们有时间带着家人到府衙那边去排队领取土豆苗。
由于宣传的到位,在加上有人带头出来支持。所以即便是有些老百姓搞不清楚县老爷的想法,却也不妨碍他们跟风而动,于是没过上三天,那第一批被运过来的土豆苗就被众人领没了。
好在县太爷那边早就已经按着凤城这边的土地面积,大致的计算出了需要用到的秧苗数量。所以除了这一批,随后还有最少四批的土豆苗要从远处送过来。
随着这项措施实施的范围越来越广,县太爷在告示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被人给解读出来了。
理解了这位县老爷的意思之后,凤城的众多百姓们都忍不住对他交口称赞,表示这位县老爷果然是一位清廉实干的官员。
想明白县太爷意思的诸位百姓,全部开始发动脑筋想要在这条政策上多受到一些实惠。为了多领取到一些土豆苗,有很多三世或者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都开始分家,然后到官府那里去分开户籍,这样一来同样的人数,他们就可以多领出至少两亩地的幼苗用来耕种。
朝廷这边一直都是按着户籍来计算人口的,多出来的户籍就是多出来了人口,这在民生上可算是一大政绩,这对县太爷来说,可算是一项意外之喜了。
而让他惊喜的还不只是这些,由于天气大旱,田里面的收成不好,这让村子里面很多租种别人家田地的佃户们简直无法生存。
要知道大乾这边可是按田收税,按户分役的。为了逃避丁役,这些佃户里面,有至少四分之一的人是没有在府衙这边上户口的。
而县里面如今分发的这些土豆的秧苗,讲明了只发给在凤城这边有户口的人家。所以为了能够领到这些秧苗,这些个隐户们也只得到衙门那边去上户口了。
这下子凤城这边多出来的可就不只是户籍了,这些佃户们可都是实打实的人口呀,没费什么太大的力气,这边主簿的录目上就多出了一倍的户籍数量,这样大的政绩,放到那里都算得上是优秀的了。
就凭着多出来的这些人口,凤城县令今年的政绩就能得到一个优,如果这次旱灾当中,他使用的这些手段在发挥一些功效,让凤城这边平安的度过旱灾,县令觉得自己得到提拔的日子,也就不会离得太远了。
等到土豆秧苗都分发下去之后,县令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动作。这一次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将可以调动的钱财都用了出去,以最低廉的价格购入了十万石的粮食,然后在码头卸运的时候,他有特意的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麻袋里面装的全部都是粮食。
在全县老百姓的注视之下,县太爷将这些粮食运入了粮仓,并当中像在场的众人宣布,这些粮食是朝廷为大家准备的应灾储备粮,一旦凤城这边的粮价出现不可控制的状况,朝廷就会开放这些粮仓,以成本价为老百姓供应口粮。
十万石的粮食,就算是只按着户籍上的人口往外供应口粮,省吃俭用也只够凤城这边用一个多月的。但是这一点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呀,他们只知道那些又大又宽敞的粮仓里面已经堆满了粮食,那些装满粮食的袋子高高的堆在一起,满满的将整间粮仓挤的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那些粮食看的众人的心中暖暖的,他们想想自家种在地里精心照顾的那些土豆苗,在看看这些将粮仓堆的满满的粮食。以前那些因为旱灾所升起的忧虑,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他们相信以自己的勤劳,在加上县太爷的勤政,众人一起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这场天灾的。
县太爷与众人集思广益使出的这套组合拳,彻底的将那些心怀鬼胎的粮商们给打蒙了。因为心中有了底气,凤城这边在也没有哄抢粮食的现象发生了,没人买了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任凭那些粮商使出各种办法,或是散布谣言,或是危言纵听,凤城这边的老百姓们就是不买他们的账。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老天还是没有下雨,眼见着旱情有越演越烈的局势,可是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既然粮食都涨不上去,那其它商品的价格自己也就上不去。所以在灾年以现的情况下,凤城这边居然神奇的抑制住了物价。
凤城这边的动作,自然是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的,自打这边的县太爷发动关系四处的托人采买土豆幼苗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在暗中观察着凤城这边的一举一动了。
等到他们一整套的组合拳打出去之后,效果那是立竿见影,凤城这边的物价马上就被稳定住了。
见识过这套组合拳的威力之后,周边的城市立马开始有样学样,也跟着一起行动了起来,一时之间,马铃薯这种不算罕见的东西,居然也成为了抢手的货物。
六月末,已经闹腾了大半年的老天爷终于开了一回眼,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整个凉州的地界上下了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