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粉丝经济”敲响网络文学发展戒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粉丝经济”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风起云涌了。我想,那一代人追的第一个明星,往往是邓丽君女士。而身为上世纪80年代中出生的一代,我深刻记得自己追的首位明星是任贤齐。那时候,“粉丝经济”产生收入的主要手段是演唱会门票及相关广告收入,衍生品不能说太丰富,大抵是cd、磁带、海报、图书杂志。再后来,电影、电视剧跟进,甚至明星代言的产品也能算在里边。
    这样一简单分析,我们会发现,早在上世纪,“粉丝经济”已经围绕着粉丝们崇拜的“主体”,而在经济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了,这跟今天的“粉丝经济”无本质上的不同。
    一、“粉丝经济”倒迫“网络大神”们保守趋同
    到了最近两年,“粉丝经济”被我们网络文学界(其实是网络文学的下游赢利环节公司)换了一个词——ip。这个词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仍认为仅是网络地址的意思,解释一翻才能明白。说穿了,都是英文首字母缩写“闹”的。内容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可不是ip吗。
    ip谁写的?我们都明白,是那些网络作家中的“大神”们。这些“大神”,几乎每一个都毫无例外的坚守勤写了10年左右,是陪伴着网络文学成长起来的网络作家一代或二代。每一个“大神”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领域,拥有自己数万,甚至数百万级的忠实粉丝群体。
    成了网络大神级作家,那就要被网络文学的下游赢利环节公司“赚钱最大化”消费了。除掉网络文学最初的在线阅读外,出版成书、录成有声小说、拍成电影电视网络剧、推出同名游戏,有可能的话还要出漫画动漫、推向海外市场。因为大神有几十上百万的忠实粉丝,那收益保障是岗岗的啊。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粉丝们的狂捧,还是下游产商的要求,大神的创作考虑,同样类型的故事、人物、情节、环境设计那是最好不过了。如果有变化、有提升,甚至转体裁题材之举,你让粉丝怎么办,厂商怎么办,这么多年累积的“神品牌”怎么办?
    君不见,那原来写官场的大神,后来转战职场后就每况下愈;那原来写穿越的转战都市爱情后就销声匿迹;那原来写悬疑转战青春后就籍籍无名?今天是大神,明天就扑街,这也不是什么传说。这些仅仅只是改了个题材,如果是创新,那还得了?素不知,人类历史上多少的创新,都是被当作“牛鬼蛇神”给处理掉的,直至当时被归入“妖怪”一列。
    但至少,大神还写原来的内容,原地踏步。在几年内,神位是不受任何影响的。至于粉丝们老去,新的粉丝有没有培养起来?这个还远,考虑不到。
    于是,大神们不管是自封,还是被倒迫,越来越保守趋同。2015年的作品,跟2003年入行时写的,基本上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时,文字更优美了,对话更精彩了,更符合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了。
    我想,这也算是一大进步吧。
    二、“粉丝经济”用经济手段变相鼓励粗糙复制
    但钱不能只让网络大神们赚啊,毕竟网络大神数量有限,根据我们网络文学重点网站的交流,目前能够称得上大神的,不保守的估计,也就400位上下吧,我看是下。
    所谓上行下效,大神的作法,深深的刺激了拥有号称百万写手的网络作家群体(严格地看,没有100万,但40万左右,肯定是有的)。
    于是,这些大神之下的中坚层网络作家(约有千位左右)和下层的普通网络作家们(几十万众),就效仿大神的作品,进行批量复制式的“再创作”。一部又一部情节类同、故事类同,人物名称不同、对话内容不同的作品,被“创作”了出来。
    我们经常说,娱乐八卦类、生活故事类的杂志报刊,甚至书籍都是快餐式读物。但你面对网络文学的这种“再复制式”的创作,你能说它不是快餐式读物吗?
    这批效仿网络大神作品的网络作品,也拥有语言美、情节美、环境描写美,对话精良,故事完整。但这就像我们看了一组排比句,再给你看100组排比句一样,好听点说,“就是享受阅读的畅爽一下,难听点说,看得想吐了。
    视觉领域有一个词叫“密集恐惧症”,面对这种粗糙的复制式创作,我能不能说,“我有思想上的密集恐惧症?”
    这样作法的根源在于,市场需求。这类作品,下游赢利环节要,读者读。导致粗糙复制创作盛行。
    三、“粉丝经济”阻挡入门作者上升通道
    承续以上两个问题,最终导致网络作家无法呈现“江山代有人才出”的盛景,从五年期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网络文学发展的青黄不接状况出现。
    “粉丝经济”的强大作用,一是收益倒迫相当数量中坚层和普通层效仿大神作家作品,创作出只有当前经济效益,文学价值和长远经济效益全无的作品。二是那些拥有开创性或者首创性的作品内容,除非是遇到特别的机会,很难再脱颖而出,甚至连矮子里拔将军的效果都难达到。
    尤其是上述的第二类网络作家,如果中坚层和普通层网络作家在此方面无法达到应用的收益(相对全职而言)和荣誉(相对兼职创作的爱好者而言),那他们的网络文学创作之路,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这将会是网络文学的重大损失。
    四、破除“粉丝经济”难题需要多方树立风向标
    如何打开上升通道?这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虽然我们各家网络文学公司都宣称对所有作者打开大门,作品投来,只要好,就有丰厚回报和推荐。其实,这个不尽然。因为这个“好”的标准,我们这些从业者,是根据大神和市场的标准定的,而不会考虑更多的综合因素。说穿了,就是主要只考量经济因素。
    那究竟如何破解,笔者提出如下参考:
    第一,网络文学新人奖。建议以官方名义,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大家都知道,国外除诺贝尔文学奖外的大多数著名文学奖,基本上都是当年的文学新人奖,像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文学奖,均为如此。
    我们以官方的名义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每年评选一次,只在当年一年内涌现出的新人作品中选择,第二年3月公布。这将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官方重力推动网络文学的推陈出新,甚至能造成阅读、下游赢利公司的良性转变。
    第二,新颖体裁题材作品特别奖励。在目前的各类网络文学工作会议框架及各网络小说排行榜框架内,各网络文学重点网站,重点挖掘在体裁和题材上有创新的作品,尤其是新人作品,进行重点奖励扶持。
    第三,加强网络文学评论力量。我认为,目前网络文学评论的力量和评论家的关注度,虽然已经起步,但还是远远不够。评论家,不能把网络文学当成一个现象和题材来研究。可以说,网络文学,就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未来,网络文学将是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目前的重要地位,和它享有的评论,是大大不相称的。
    “粉丝经济”的倒迫和无序发展,已经敲响了网络文学发展的戒钟。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戒钟,也是敲给整个文学的。如果官方、重点网络文学企业和评论界对此重视不够,那我相信:在一个盛世长期的当下时期,有可能出现一个衰弱荒漠长期的文学。
    我也相信,每一位,每一个身在文学、网络文学当中的参与者,都由衷地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就从你我做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
    董江波网络文学评论专著《网络文学十六讲》,欢迎收藏阅读,以及投推荐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