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二三事_分节阅读_26
马小远听不懂鹅语啊,他对拔毛的手感上了瘾,揪了一撮还想揪,就趁着鸭鸭不注意又揪了一撮下来。
这下鸭鸭可怒啦,表示是时候让熊孩子见识一下鸭鸭大人的战斗力了,追着马小远一个劲儿的啄,冲着大腿处就拧,疼得马小远哇哇大叫,哭着求饶,直到自家大人过来把鸭鸭驱赶开才得救。
首战便大获全胜的鸭鸭威风凛凛的回到乐乐身边,把被马小远揪掉的毛毛叼起来递给乐乐,让主人给自己收起来,毕竟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舍不得扔啊。
剥玉米之前,众人已经把玉米分了分,好的一堆,坏的又是一堆。这样剥下来的,好的玉米粒再晒晒就可以直接磨成粉吃了,还可以再劳点神把坏的里面好的挑出来,坏的磨碎就拿去喂猪和鸡。
小队加工站里有大石磨和小石磨,从前加工站还没建起来的时候村里人碾新米磨玉米都用这两个,还有一个很大的石碓,用来舂米的,都被放在加工站里保存着的。
现在做什么都脱离了机械,人们很多生活方式都回到了从前的时候。挑了个凉爽的天气,赵承怀带着景临和赵志文搬了一袋稻谷和半袋玉米粒推到加工站去。严非知道他们要碾新米,还把自己的马儿牵了一匹来帮忙,顺便也学一学。自家回村的时候买的一袋米也吃掉一半了,以后也有需要用到石磨碾米的时候。
有牲畜代替人力,虽然比从前慢,但是能轻松很多。在他们来这里的前几天,村里就已经有人把好久不用的石磨石碓收拾干净开始用了。于是工具是现成的,几人分工合作,给马蒙上黑布,马焦躁了的在原地不停踏步,严非上去抚摸了一会儿后就安静了下来。赵承怀赶马推磨,赵志文在旁边扫拢稻谷,然后把脱掉外壳的糙米扫下来倒进石碓里,由力气大的严璐拿着木槌舂米——她力气大,这力气活她干起来最合适了。
而景临和严非呢,则负责把严璐舂好的米挖出来,倒进风车里摇动叶扇把米和米糠分离掉,米糠被吹出去,新米由另一个口子落出来,直接落进严非撑在出口的米粮袋子里,这样重复几次新米就很干净了。
等把所有的新米都碾出来了,再把谷壳和米糠扫起来装上带回家。
磨玉米粉程序就简单多了,要把玉米磨得很细只是要多费一点时间罢了。
之前景临回来赵承怀给景临的二十斤米他都还没吃完,因为他保存的好,期间还趁着大太阳拿出来晒了晒,所以没出现米象。不过赵承怀依然给了他二十斤,叫他拿回去放着。
至于新磨的玉米粉,赵承怀拿出一半给严非,叫他带回去。
严非推辞道:“我家里有呢。”他家当时在附近村里收了一些人种的早玉米回来,玉米粒还是玉米粉家里都屯着有,毕竟这东西比较充饥。
赵承怀不容他拒绝,道:“总得尝尝才对得起你今天忙活了这么久的功夫。”
“那我就不客气了。”严非收下了。
“行吧,你先回去把马放好吧。”赵承怀说,“等会儿和璐璐过来,你玉姨给你们烙玉米饼吃。”
“那我俩先谢过赵叔和玉姨啦。”
中饭过后,赵承怀想去田里看一下,于是景临和赵志文都陪着他。
赵承怀走了好几块田,看过自家的,也看过其他人,眉头越皱越紧。马仁善兄弟俩也在田里,看到赵承怀,便走过来问他:“你家的怎么样?”
赵承怀摇头:“不好,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一束稻穗上秕子占了一大半。”秕子就是空秕粒,没有果实的空壳,正常成熟的水稻谷粒捏上去是鼓鼓的,空秕粒则是扁的,中空的。空秕会影响水稻产量,空秕越多产量越低。
马仁善叹气:“村里几乎所有人家的稻谷我都看过了,都是这个样子的,还有十几天就到收稻谷的时间了,这样的水稻,不知道一亩能收多少。”
景临他们这里种的是中稻,收割时间一般都在早秋,每年八月底到九月中旬这段时间。眼见着大伙儿之前还在庆幸水稻没受影响,原来在这等着。
而且,往年村里一到收获的时节,就会有收割机进村里,村民要做的也就是把稻谷用车拉回去晾晒就行了。但是今年,割稻谷得靠人力,脱粒得靠人力,这两样做下来,等把所有稻田收割干净了,人估计能瘦十来斤。
众人心思重重的回去了,赵志文把家里很多年都没用的斗方搬了出来扫了扫灰尘,这是收割的时候用来脱粒的,纯粹的力气活,比割谷子还累人。然后赵承怀和家里人商量,家里那么多亩水稻,光靠他们几个人去收回来肯定不现实,得请人来帮忙。请人肯定就得付工资,但是现在钱都不管用了,那就得拿东西抵。拿什么东西抵,又该用多少抵,这都是个问题。
周玉说:“家里镰刀也只有一把旧的。”这还是她之前为了割猪草从角落里翻出来磨了磨将就着用的,用来割谷子肯定不行。
“明天我和志文去外面问问现在的粮价行情吧。”景临说,他们自从上次从黄台镇回来,已经很久没出去过了,所有听到的消息都是从刚从外面回来的村里人说的,这样不太好。
“可以,顺便再去岔河村的刘铁匠家看看,他那里应该有镰刀卖的。”刘铁匠也是给严璐打斧头的那个铁匠,他家里卖好多东西的,锄头、菜刀、锅,还有镰刀等。
“好的。”
这事儿当然没忘记通知严非两兄妹。明天要去买镰刀,肯定得拿东西换,走得时候得带着粮食,而且两个人在路上也不安全,而且,严非他们家应该也差这些工具吧,往后这些东西应该是越来越稀缺,所以这次景临他们打算多买一点。
第二天,赵承怀装了五十斤小麦出来,分成两分给赵志文和景临分别装着,景临还突然奇想的拔了半背篓的小白菜背上。严非和严璐也各自背了二十多斤。
岔河村在谢家村的对面,村子的房屋都顺着一条河而建,地势并不是太高,反正每年大暴雨的时候,住在河边的人都担心河水漫上来,虽然淹不到房屋,但低洼处种了庄家的田多多少少都会被淹掉一些。
去岔河村不需要经过谢家村,走上他们村口左面的桥再经过一片田地就能进入岔河村的范围。刘铁匠家在岔河村三小队最前面,门口竖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刘氏铁铺”。
刘铁匠家养着一只狗,这只狗外形上没什么变化,似乎没有变种,但是当它看到景临几个人的时候,就分外的凶恶,一直冲他们恶狠狠的叫,即便脖子被锁链套住也不怕疼的一直往前冲,景临几个看着都替它感到疼。
刘铁匠听到动静从屋里走出来,他认得赵志文和严非两兄妹,见是认识的,就转头呵斥了一声,那狗立即就安静了下来,伏趴在原地,只是喉咙里还时不时发出两声低沉的声音,似乎在警告景临几个老实点,它随时都在盯着他们。
进了铁铺,严璐率先开口:“这狗上次我们来也没这么凶啊。”
“见了血了。”刘铁匠说,“十几天前村里半夜闯进来几个小偷,我这狗直接挣断了狗链,要不是我出来及时,其中一个人就要被咬死了。”
于是大家都懂,这血是指人血了。
就跟城市里很多人喜欢在小区里饲养被禁止的大型犬一样,在外人看来分外凶恶的狗在刘铁匠眼里还是从前那只听话的小狗,加上抓小偷有功,刘铁匠就更乐意养着它,虽然吃得有点多。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偷东西了吗?”赵志文问,他们村附近治安一向良好,已经很多年没发生过哪家东西被偷了的事件。
刘铁匠摇头:“没吃的,没用的,可不就要用偷的。你们买什么?看你们背着粮食也知道钱不管用了。”
“我们买镰刀,就是不知道你这里的东西怎么卖。”严非说。
刘铁匠倒是先没回答他,而是对景临抬了抬下巴,“把你背篓里的菜放下来我看看。”
在聚灵阵里长成的小白菜被□□好一阵都还是新鲜的,而且景临出来之前还特意往叶子上面撒了水,这会儿还没干透,所以看上去很是水灵。
刘铁匠大概翻了一下,问景临:“能吃吗?”
“可以的。”景临直接掰了一块叶梗下来,又掰成两小块一块自己吃了一块递给刘铁匠,“你可以尝尝味道。”
刘铁匠把叶梗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点头:“味道不错,怎么卖的?”
景临实话实说:“这东西第一次卖,看粮食行情定价格。”
刘铁匠把几个人带到屋子的一个角落,指着架板上的一排长柄镰刀,说:“都是附近的熟人,我做生意也从不欺瞒人。这种镰刀十五块一把,按从前的话,你们带来的小麦一把得要十五斤才行。不过现在外面的粮食很贵,昨天才有人用小麦从我这里换了东西回去,一把镰刀只用了两斤小麦。不过我家里不缺小麦吃,你把背篓里的菜都留下,我给你十把镰刀怎么样?”
景临背篓里的菜少说也有十斤重,一斤换一把镰刀,对景临他们来说是绝对划算的。不过蔬菜比饱肚子的小麦还贵,看来大部分变异后的蔬菜因为味道难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也是景临他们疏忽了这一点,他们小队能吃上新鲜蔬菜的,也就他们三家,其他人哪个顿顿不是咸菜就是泡菜要么就是干菜,已经有很多人好多天没吃到过一口新鲜的蔬菜了。
刘铁匠他们村里的情况都是这样的,菜园里的菜都变得很难吃,而好吃的都罢园了。天天吃不到肉就算了,连蔬菜都吃不上了,刘铁匠和家人都连续便秘好几天了,必须得吃新鲜蔬菜改善改善。
于是最后景临用小白菜换了十把镰刀,还用五十斤小麦再换了十把镰刀,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严非则是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十来把镰刀。
离开了刘铁匠家,几人背着一背篓的刀回去。走的时候,刘铁匠还问景临家里还有没有小白菜,都是怎么种的,他们村里也有人种小白菜可味道也不好。景临自然不可能对他实话实说,只说种在那里没人管过它自己长成这样的,家里剩的也不多了得留着自己吃了。
于是刘铁匠只能作罢,分外的可惜。这小白菜生吃都不涩嘴,味道委实不错。
回到村里,恰好遇上其他人,看到景临他们去换了镰刀回来,也才想起自家也该准备这些东西了。然后问了问镰刀怎么卖的,景临跟他说了两斤小麦换一把镰刀,那人脸色顿时有点不好。他是刚从外面回来的那批人中的一个,挨过饿,所以很看重粮食,听说要用粮食换才行,就有点舍不得。
然而这并不是不舍得就不换的,景临提醒他刘铁匠那里的镰刀不多了,要换的话就赶快,其他村里也有人去换过了。
于是那人也不敢再犹豫,若迟了一点换不到之后还不知道到哪里再能买得到呢,到时候家里收粮没工具难道用手拔么。刘铁匠好歹是认识的,在别人那里买肯定不会比他更便宜的。
于是赶紧去通知了几个相熟的人,称好了粮食拿着武器就出了村。
这一趟用时不多,景临几个回到家的时候都还早。赵承怀说要去砍竹子,编几个箩筐收粮用,正好试试刚换回来的柴刀。
村里像赵承怀这般年纪的老农,基本都会几个用竹篾编东西的手艺,夏天扇风的竹扇子,装菜滤水的筲箕,扫垃圾的撮箕,装东西的背篓和可以用扁担挑的箩筐等,都可以用竹篾来完成。
村里的竹林在最靠山的地方,每户人家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竹子,赵承怀挑选着砍了十几根比较合适的竹子回去,不仅要给自己编,还要给严非家准备。严锐锋知道赵承怀要编箩筐的时候就跟他说了,给自家也准备几对,他们家毕竟没种过粮食,很多农具都没有。而赵承怀给他箩筐,秋收的时候他会带着儿子女儿过来帮忙的,至于周菲菲,严锐锋一直都是自家老婆自家疼,家里的重活脏活有自己和一对儿女忙活就够了。
一人手里两边各拉着一根竹子拖了回去,在院子里把所有的枝丫都剔光后,赵承怀就忙活开了。
编箩筐是个技术活,一对箩筐编得结结实实的,能用好多年。赵承怀连着忙了好多天,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收谷子了,才把所有的箩筐编好。
很快,赵家也加入了秋收的行列。
割谷子的是景临和严非还有赵志文,力气越来越大的严璐和赵承怀负责把割好的谷子大力甩在斗方壁上给谷子脱粒,严锐锋则把谷粒装袋,搬到木板车上用马拉回去倒在院子里,周菲菲负责把谷粒铺开翻晒,周玉就在厨房里忙活三家人的午饭。
因为力气大的原因,一把谷子严璐只需要摔上两下就能把成熟的谷粒都摔下来,速度快的景临他们三个人都供应不上。景临他们还好,每天晚上睡之前修炼一下,能睡个好觉,早上起来再修炼一下,一天的精神都很充沛,体能也在每天不间断的格斗训练和灵气的冲刷下越来越好,虽然很忙,一直弯着腰,但也没觉得怎么累。
这下鸭鸭可怒啦,表示是时候让熊孩子见识一下鸭鸭大人的战斗力了,追着马小远一个劲儿的啄,冲着大腿处就拧,疼得马小远哇哇大叫,哭着求饶,直到自家大人过来把鸭鸭驱赶开才得救。
首战便大获全胜的鸭鸭威风凛凛的回到乐乐身边,把被马小远揪掉的毛毛叼起来递给乐乐,让主人给自己收起来,毕竟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舍不得扔啊。
剥玉米之前,众人已经把玉米分了分,好的一堆,坏的又是一堆。这样剥下来的,好的玉米粒再晒晒就可以直接磨成粉吃了,还可以再劳点神把坏的里面好的挑出来,坏的磨碎就拿去喂猪和鸡。
小队加工站里有大石磨和小石磨,从前加工站还没建起来的时候村里人碾新米磨玉米都用这两个,还有一个很大的石碓,用来舂米的,都被放在加工站里保存着的。
现在做什么都脱离了机械,人们很多生活方式都回到了从前的时候。挑了个凉爽的天气,赵承怀带着景临和赵志文搬了一袋稻谷和半袋玉米粒推到加工站去。严非知道他们要碾新米,还把自己的马儿牵了一匹来帮忙,顺便也学一学。自家回村的时候买的一袋米也吃掉一半了,以后也有需要用到石磨碾米的时候。
有牲畜代替人力,虽然比从前慢,但是能轻松很多。在他们来这里的前几天,村里就已经有人把好久不用的石磨石碓收拾干净开始用了。于是工具是现成的,几人分工合作,给马蒙上黑布,马焦躁了的在原地不停踏步,严非上去抚摸了一会儿后就安静了下来。赵承怀赶马推磨,赵志文在旁边扫拢稻谷,然后把脱掉外壳的糙米扫下来倒进石碓里,由力气大的严璐拿着木槌舂米——她力气大,这力气活她干起来最合适了。
而景临和严非呢,则负责把严璐舂好的米挖出来,倒进风车里摇动叶扇把米和米糠分离掉,米糠被吹出去,新米由另一个口子落出来,直接落进严非撑在出口的米粮袋子里,这样重复几次新米就很干净了。
等把所有的新米都碾出来了,再把谷壳和米糠扫起来装上带回家。
磨玉米粉程序就简单多了,要把玉米磨得很细只是要多费一点时间罢了。
之前景临回来赵承怀给景临的二十斤米他都还没吃完,因为他保存的好,期间还趁着大太阳拿出来晒了晒,所以没出现米象。不过赵承怀依然给了他二十斤,叫他拿回去放着。
至于新磨的玉米粉,赵承怀拿出一半给严非,叫他带回去。
严非推辞道:“我家里有呢。”他家当时在附近村里收了一些人种的早玉米回来,玉米粒还是玉米粉家里都屯着有,毕竟这东西比较充饥。
赵承怀不容他拒绝,道:“总得尝尝才对得起你今天忙活了这么久的功夫。”
“那我就不客气了。”严非收下了。
“行吧,你先回去把马放好吧。”赵承怀说,“等会儿和璐璐过来,你玉姨给你们烙玉米饼吃。”
“那我俩先谢过赵叔和玉姨啦。”
中饭过后,赵承怀想去田里看一下,于是景临和赵志文都陪着他。
赵承怀走了好几块田,看过自家的,也看过其他人,眉头越皱越紧。马仁善兄弟俩也在田里,看到赵承怀,便走过来问他:“你家的怎么样?”
赵承怀摇头:“不好,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一束稻穗上秕子占了一大半。”秕子就是空秕粒,没有果实的空壳,正常成熟的水稻谷粒捏上去是鼓鼓的,空秕粒则是扁的,中空的。空秕会影响水稻产量,空秕越多产量越低。
马仁善叹气:“村里几乎所有人家的稻谷我都看过了,都是这个样子的,还有十几天就到收稻谷的时间了,这样的水稻,不知道一亩能收多少。”
景临他们这里种的是中稻,收割时间一般都在早秋,每年八月底到九月中旬这段时间。眼见着大伙儿之前还在庆幸水稻没受影响,原来在这等着。
而且,往年村里一到收获的时节,就会有收割机进村里,村民要做的也就是把稻谷用车拉回去晾晒就行了。但是今年,割稻谷得靠人力,脱粒得靠人力,这两样做下来,等把所有稻田收割干净了,人估计能瘦十来斤。
众人心思重重的回去了,赵志文把家里很多年都没用的斗方搬了出来扫了扫灰尘,这是收割的时候用来脱粒的,纯粹的力气活,比割谷子还累人。然后赵承怀和家里人商量,家里那么多亩水稻,光靠他们几个人去收回来肯定不现实,得请人来帮忙。请人肯定就得付工资,但是现在钱都不管用了,那就得拿东西抵。拿什么东西抵,又该用多少抵,这都是个问题。
周玉说:“家里镰刀也只有一把旧的。”这还是她之前为了割猪草从角落里翻出来磨了磨将就着用的,用来割谷子肯定不行。
“明天我和志文去外面问问现在的粮价行情吧。”景临说,他们自从上次从黄台镇回来,已经很久没出去过了,所有听到的消息都是从刚从外面回来的村里人说的,这样不太好。
“可以,顺便再去岔河村的刘铁匠家看看,他那里应该有镰刀卖的。”刘铁匠也是给严璐打斧头的那个铁匠,他家里卖好多东西的,锄头、菜刀、锅,还有镰刀等。
“好的。”
这事儿当然没忘记通知严非两兄妹。明天要去买镰刀,肯定得拿东西换,走得时候得带着粮食,而且两个人在路上也不安全,而且,严非他们家应该也差这些工具吧,往后这些东西应该是越来越稀缺,所以这次景临他们打算多买一点。
第二天,赵承怀装了五十斤小麦出来,分成两分给赵志文和景临分别装着,景临还突然奇想的拔了半背篓的小白菜背上。严非和严璐也各自背了二十多斤。
岔河村在谢家村的对面,村子的房屋都顺着一条河而建,地势并不是太高,反正每年大暴雨的时候,住在河边的人都担心河水漫上来,虽然淹不到房屋,但低洼处种了庄家的田多多少少都会被淹掉一些。
去岔河村不需要经过谢家村,走上他们村口左面的桥再经过一片田地就能进入岔河村的范围。刘铁匠家在岔河村三小队最前面,门口竖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刘氏铁铺”。
刘铁匠家养着一只狗,这只狗外形上没什么变化,似乎没有变种,但是当它看到景临几个人的时候,就分外的凶恶,一直冲他们恶狠狠的叫,即便脖子被锁链套住也不怕疼的一直往前冲,景临几个看着都替它感到疼。
刘铁匠听到动静从屋里走出来,他认得赵志文和严非两兄妹,见是认识的,就转头呵斥了一声,那狗立即就安静了下来,伏趴在原地,只是喉咙里还时不时发出两声低沉的声音,似乎在警告景临几个老实点,它随时都在盯着他们。
进了铁铺,严璐率先开口:“这狗上次我们来也没这么凶啊。”
“见了血了。”刘铁匠说,“十几天前村里半夜闯进来几个小偷,我这狗直接挣断了狗链,要不是我出来及时,其中一个人就要被咬死了。”
于是大家都懂,这血是指人血了。
就跟城市里很多人喜欢在小区里饲养被禁止的大型犬一样,在外人看来分外凶恶的狗在刘铁匠眼里还是从前那只听话的小狗,加上抓小偷有功,刘铁匠就更乐意养着它,虽然吃得有点多。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偷东西了吗?”赵志文问,他们村附近治安一向良好,已经很多年没发生过哪家东西被偷了的事件。
刘铁匠摇头:“没吃的,没用的,可不就要用偷的。你们买什么?看你们背着粮食也知道钱不管用了。”
“我们买镰刀,就是不知道你这里的东西怎么卖。”严非说。
刘铁匠倒是先没回答他,而是对景临抬了抬下巴,“把你背篓里的菜放下来我看看。”
在聚灵阵里长成的小白菜被□□好一阵都还是新鲜的,而且景临出来之前还特意往叶子上面撒了水,这会儿还没干透,所以看上去很是水灵。
刘铁匠大概翻了一下,问景临:“能吃吗?”
“可以的。”景临直接掰了一块叶梗下来,又掰成两小块一块自己吃了一块递给刘铁匠,“你可以尝尝味道。”
刘铁匠把叶梗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点头:“味道不错,怎么卖的?”
景临实话实说:“这东西第一次卖,看粮食行情定价格。”
刘铁匠把几个人带到屋子的一个角落,指着架板上的一排长柄镰刀,说:“都是附近的熟人,我做生意也从不欺瞒人。这种镰刀十五块一把,按从前的话,你们带来的小麦一把得要十五斤才行。不过现在外面的粮食很贵,昨天才有人用小麦从我这里换了东西回去,一把镰刀只用了两斤小麦。不过我家里不缺小麦吃,你把背篓里的菜都留下,我给你十把镰刀怎么样?”
景临背篓里的菜少说也有十斤重,一斤换一把镰刀,对景临他们来说是绝对划算的。不过蔬菜比饱肚子的小麦还贵,看来大部分变异后的蔬菜因为味道难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也是景临他们疏忽了这一点,他们小队能吃上新鲜蔬菜的,也就他们三家,其他人哪个顿顿不是咸菜就是泡菜要么就是干菜,已经有很多人好多天没吃到过一口新鲜的蔬菜了。
刘铁匠他们村里的情况都是这样的,菜园里的菜都变得很难吃,而好吃的都罢园了。天天吃不到肉就算了,连蔬菜都吃不上了,刘铁匠和家人都连续便秘好几天了,必须得吃新鲜蔬菜改善改善。
于是最后景临用小白菜换了十把镰刀,还用五十斤小麦再换了十把镰刀,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严非则是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十来把镰刀。
离开了刘铁匠家,几人背着一背篓的刀回去。走的时候,刘铁匠还问景临家里还有没有小白菜,都是怎么种的,他们村里也有人种小白菜可味道也不好。景临自然不可能对他实话实说,只说种在那里没人管过它自己长成这样的,家里剩的也不多了得留着自己吃了。
于是刘铁匠只能作罢,分外的可惜。这小白菜生吃都不涩嘴,味道委实不错。
回到村里,恰好遇上其他人,看到景临他们去换了镰刀回来,也才想起自家也该准备这些东西了。然后问了问镰刀怎么卖的,景临跟他说了两斤小麦换一把镰刀,那人脸色顿时有点不好。他是刚从外面回来的那批人中的一个,挨过饿,所以很看重粮食,听说要用粮食换才行,就有点舍不得。
然而这并不是不舍得就不换的,景临提醒他刘铁匠那里的镰刀不多了,要换的话就赶快,其他村里也有人去换过了。
于是那人也不敢再犹豫,若迟了一点换不到之后还不知道到哪里再能买得到呢,到时候家里收粮没工具难道用手拔么。刘铁匠好歹是认识的,在别人那里买肯定不会比他更便宜的。
于是赶紧去通知了几个相熟的人,称好了粮食拿着武器就出了村。
这一趟用时不多,景临几个回到家的时候都还早。赵承怀说要去砍竹子,编几个箩筐收粮用,正好试试刚换回来的柴刀。
村里像赵承怀这般年纪的老农,基本都会几个用竹篾编东西的手艺,夏天扇风的竹扇子,装菜滤水的筲箕,扫垃圾的撮箕,装东西的背篓和可以用扁担挑的箩筐等,都可以用竹篾来完成。
村里的竹林在最靠山的地方,每户人家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竹子,赵承怀挑选着砍了十几根比较合适的竹子回去,不仅要给自己编,还要给严非家准备。严锐锋知道赵承怀要编箩筐的时候就跟他说了,给自家也准备几对,他们家毕竟没种过粮食,很多农具都没有。而赵承怀给他箩筐,秋收的时候他会带着儿子女儿过来帮忙的,至于周菲菲,严锐锋一直都是自家老婆自家疼,家里的重活脏活有自己和一对儿女忙活就够了。
一人手里两边各拉着一根竹子拖了回去,在院子里把所有的枝丫都剔光后,赵承怀就忙活开了。
编箩筐是个技术活,一对箩筐编得结结实实的,能用好多年。赵承怀连着忙了好多天,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收谷子了,才把所有的箩筐编好。
很快,赵家也加入了秋收的行列。
割谷子的是景临和严非还有赵志文,力气越来越大的严璐和赵承怀负责把割好的谷子大力甩在斗方壁上给谷子脱粒,严锐锋则把谷粒装袋,搬到木板车上用马拉回去倒在院子里,周菲菲负责把谷粒铺开翻晒,周玉就在厨房里忙活三家人的午饭。
因为力气大的原因,一把谷子严璐只需要摔上两下就能把成熟的谷粒都摔下来,速度快的景临他们三个人都供应不上。景临他们还好,每天晚上睡之前修炼一下,能睡个好觉,早上起来再修炼一下,一天的精神都很充沛,体能也在每天不间断的格斗训练和灵气的冲刷下越来越好,虽然很忙,一直弯着腰,但也没觉得怎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