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下定决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俄军远来困难不小,第一是疲劳,我军以逸待劳,拥有优势;第二是情况不熟,我军现在已占领库伦,再加上拥有两三天的多余时间,足够勘察地形;第三是后勤不足,我军以库伦城为依托,再加上缴获的粮草和临时兵站提供的弹药补给,绝对胜过俄军;第四也是最最主要的劣势,俄军只有4000,而我军人数接近两万,在武器装备上不仅不落后,反而略胜敌人一筹……这仗赢面比较大。”参谋总长张绍曾分析一番后,“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这仗可打。”
    “这仗不打也不行。”张孝准分析道,“俄军无非是两个可能,第一是继续前进,进逼库伦,要求我们让出城池,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拿下,肯定不能退让,这仗还是要打;第二个可能是敌人退回去,但这样恰克图就会落入敌手,我军要是再想恢复,可就困难重重……我的建议,既然已经把库伦城的800多俄军吃掉了,咱们也不在乎多吃掉他一批,杀人嘛,杀一个是杀,杀一万个也是杀!”
    “说得好!”秦时竹赞许道,“对帝国主义国家,咱们就是要有摸摸老虎屁股的勇气,不摸怎么知道他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呢?”
    哈哈哈,其余众人都被秦时竹诙谐的话给逗乐了。
    “从整个国际形势和政治力量对比来看,俄国的实力和军事重心主要在欧洲,眼下欧洲局势紧张,俄国在土耳其、巴尔干等地都牵涉了大量精力,不可能纠合全国之力来攻打我们,就算他想,俄国的协约盟友英国、法国也不会赞同,这是我们敢于放手一搏的勇气。另外,俄国即使要军事调动,肯定要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千里迢迢地运输过来,这对他们是极为不利的,那时外蒙肯定已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了。”秦时竹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意见,“从最根本的道义上说,无论外蒙还是东北,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军出兵为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师出有名,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俄国要想干涉,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在国际协调上也不占理,况且,伪蒙政府已被我军控制了,俄国连最后一个借口和利用手段都失去了,只要我们在最初阶段把他打疼,谅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实,外蒙方面我并不担心,也不怕李春福他们打不赢,我的考虑主要在中东路沿线,这里毕竟情况复杂,若是把敌人打疼了,他在那里抽空给我们来一下怎么办?”蒋方震说道,“与俄国打上几场小战役,我们是有把握的,对锻炼队伍和鼓舞民心也有好处,若是全面开战,我担心我军不是对手。既然大帅这么分析,我也觉得俄国不会倾尽全力来犯,这样就更坚定了我打这一战的决心。”
    “百里兄的考虑也有道理,但我始终认为如果不给俄国人一个教训,他们会越发得寸进尺,外蒙问题我们一开始就没处理好,若是当时库伦集团刚刚宣布独立时我们就派遣大军杀过去,何来现在这种骑虎难下的局面?”总后勤部长宁武表态,“不管咱们在不在外蒙打,俄国人终究会把刀架在中东路附近,既然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咱们就挺直脑袋去试试看,到底是俄国人的刀快还是咱们的头硬!”
    “就算我们现在退让,在库伦城报销的800俄军也无法交待。”何峰在四大总长和回去的七人中都属于“鸽派”(相对意义上),但此刻也说,“干脆打了再说。外蒙问题毕竟是中国内政,列强面前我们可以解释,全国老百姓面前也可以交待,俄国人也未必真敢撕破脸皮。”
    “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那么我就签署命令吧。”秦时竹提起笔来飞速地写道:大本营第211号命令,同意前述方案,望妥善筹划,周密部署,力争全歼任何来犯之敌!
    俄军在中东路的部署一直是秦时竹一块心病。中东路地位重要,秦时竹清楚,俄国方面也清楚,因此组建了大量的护路军。日俄战争俄国失败后,俄军势力缩回到了北满,为了巩固在北满的统治,1907年l0月2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专门批准了《外阿穆尔军区条例》,重新拟定护路军新编制。根据编制,全外阿穆尔军区共设54个步兵连,42个哥萨克骑兵连,4个炮兵连和25个教导队,编成12个支队,3个旅。
    而按照《朴茨茅斯条约》每公里15名护路军的规定,在北满2800公里的铁路线上可部署42000名护路军。以上3个旅的护路军虽然已足够庞大,但并未达到条约定额,还可增加13000到21000人。而俄国方面一直借口“日本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一直筹划着要增兵。
    除护路军以外,沙皇政府将日俄战争失利后从南满地区撤出的军队全部部署在远东,赤塔、伯力、海参崴等处都屯有重兵,其中伯力屯兵10万,海参崴屯兵8万。这些驻军和外阿穆尔军区驻军互相呼应,形成统一的军事体系,控制着中国北满和俄蒙边界。
    因此,虽然秦时竹和各大总长已下定了决心,但中东路的形势谁都不敢乐观,战争毕竟不是儿戏,要为北疆国防军这二十多万人负责,更要为数千万东北父老乡亲负责。
    在方才大人物们讨论的时候,作战室里的参谋们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紧张的工作。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又沉着的面孔,秦时竹很是欣慰,在他们身上,他看见了国防军的朝气。总参谋部的全体参谋自秦时竹下达收复外蒙的开战令后,就一直在作战室忙碌,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敌军动态,自发地形成了三班倒,此刻从旁边的休息室里传出了几声鼾声,估计是有几个参谋太过疲劳而在那里睡觉。张绍曾有点不好意思,正想派人去把手下唤醒,秦时竹微笑着予以阻止了:“他们很辛苦,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不要去吵醒他们。”
    “敬舆,你先把俄军在中东路沿线的兵力部署说一下。”
    “根据前线部队的报告,结合葛主任提供的情报和中东路各沿线车站的报告,外阿穆尔军区常规兵力主力共有6个步兵团、6个骑兵团,计60个步兵连和36个哥萨克骑兵连;此外,该军区炮兵、机枪等具有强火力的兵种实力也颇具规模,配置有6个机枪分队和7个教导队,另有直属军区的4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及其他部队……约有586名军官和21110名士兵,6600匹战马,各类火炮150余门。名为护路军,实际上完全达到了野战部队的水平。此外,据可靠消息,实际上外阿穆尔铁道旅的4个独立营(每营6个连。每连325名士兵,计7800名士兵,加上军官总共8000余人)也已划归护路军统辖,充当边防独立军团,参加护路巡逻。
    自从我们宣布出兵外蒙后,俄国又向外阿穆尔军区紧急增援15000名军队。这些新调入的部队都是俄国野战军,入路区前其肩章都未来得及调换,进入路区后才将‘红牌’换为‘绿牌’。”
    作战室里的紧张气氛开始上升,秦时竹转过头问葛洪义:“消息可靠吗?”
    “消息可靠,而且已为铁路员工们所证实。”
    “接着往下讲。”秦时竹对张绍曾的工作很满意。
    “至此,外阿穆尔军区所能控制的军队合计人数七万左右,铁路沿线共驻步兵三队(一队为一个旅),马兵六团,炮兵一队,人数接近四万,另外在哈尔滨一埠另行设置防兵三万余名。”介绍完俄国军力后,张绍曾又介绍本方,“我军在上述地区的驻军主要有13、14两个战备师,第28、33、34三个后备旅和第22、24、26、27四个预备旅,总兵力约7万,从人数上看,基本旗鼓相当,装备我军稍次,但差距不大,其中两个战备师的装备要强于护路军,我军的弱点在于4个预备旅训练不足,难以和敌人野战部队抗衡,因此在军力上略逊一筹……”
    众人点点头,这个评价还是相当符合实际的,众人继续听张绍曾介绍敌军的具体部署:“护路军主力为三个队。”张绍曾边说边示意旁边的白崇禧在作战室里的东北地区大沙盘上演示,“小诸葛”(此时还没有这个称号)手执各色小旗,相当胸有成竹,张绍曾讲一路,他就将旗帜插一面。
    “第一队(原名第一协)下设四个边队,总司令部驻博克图。
    第一边队(原名第一协第一队,以下类推)扼守海拉尔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三支队驻满洲里,第十三、五十一支队驻海拉尔,第六十支队驻扎赖诺尔,第十四支队驻免波河;骑兵第一支队驻海拉尔,第十支队驻海拉尔,第十一支队驻满洲里,第十三支队驻扎朗诺尔,第五十一、五十二支队驻免波河。
    第二边队扼守博克图,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二、二十九支队驻博克图,第四十四支队驻镇勒,第四、第五支队驻兴安岭;骑兵第五、第十六、第二十九三支队驻博克图,第四十七支队驻兴安岭。
    第三边队扼守富拉尔基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十、十一、二十三、三十三支队分驻扎兰屯、成吉思汗、富拉尔基(此四个支队所驻之地时常调换);骑兵第二十六支队驻扎兰屯,第二十七支队驻哈拉苏,第四十五支队驻成吉思汗及碾子山,第五十四支队驻富拉尔基。
    第四边队亦扼守富拉尔基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十二支队分驻昂昂溪、烟桶屯、小蒿子三处,第三十九、四十支队驻富拉尔基,五十四支队驻喇嘛甸子;骑兵第十、第二十二支队驻喇嘛甸子、沙尔图两处,第四十四支队驻富拉尔基,第三十五、二十五支队驻昂昂溪。
    第二队(原名第二协)司令部驻哈尔滨,同样下设四个边队。
    第二队第五边队(原名第二协第五队)扼守哈尔滨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十六、十九、二十七、二十八支队,骑兵第二十、第三十七、第四十八支队均驻哈尔滨,骑兵第三十六支队驻安达站,第四十九支队驻对霄山。
    第六边队亦扼守哈尔滨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五、第六十五、第三十七、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五十支队均驻哈尔滨,骑兵第八支队、第二十二、二十三、四十二、四十三、五十各支队驻哈尔滨。
    第七边队扼守老少沟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二十五、二十六两支队分骏马吉密、双城堡,第三十、三十六两支队驻老少沟;骑兵第二十四、四十四、十一各支队分驻乌吉密、双城堡,第三、第七两支队统驻老少沟。
    第八边队(原名第二协第八队)扼守长春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二十、第四十三两支队统驻窑门(即张家湾),第四十二支队驻长春,第五十三支队驻采沙子;骑兵第三十八支队驻长春,第三十九支队驻采沙子,第三十四、四十八两支队驻窑门。
    第三队(原名第三协)司令部驻横迟河子,同样下设四个边队。
    第九边队(原名第三协第九队)扼守一面坡,分配如下:
    步兵第四十支队分驻三家子、阿什河,第四十一支队驻山岭子、帽儿山,第十八支队驻乌吉密,第一支队驻一面坡,第五十五支队驻苇沙河;骑兵第三十四支队分驻三家子、阿什河,第十七支队分驻双城堡、帽儿山,第二支队分驻一面坡、乌亩密,第二十八支队驻苇沙河。
    第十边队扼守记河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三支队分驻高岭子、石头河,第二十二支队驻核道河子,第九支队驻海林,第七支队驻牡丹江,第二十八支队驻磨刀石;骑兵第十二支队分驻牡丹江、磨刀石,第六支队驻石头河,第十四支队驻牡丹江,第三十一支队驻磨刀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lt;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gt;&lt;/a&g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