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为我点朱砂 第2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丹朱今日说起和亲一事,怕也是想借扶欢的口去向皇帝探听,西北战事在皇帝心中到底如何处理。皇帝是不是已经忌惮梁家了。
    若被一个帝王忌惮,那么这个家族,离走向衰落或者灭亡不远了。
    飞鸟尽,良弓藏,走兔死,猎狗烹,前朝的开国帝王,就是这么对他的功臣良将的。光是想想,扶欢就觉得惊心,也难怪皇后大费周章地将她请来,又曲折迂回地想借扶欢的口去问皇帝。
    甚至说出了和亲之事。
    从这个角度看来,扶欢甚至应该感谢皇后,若没有她,她连和亲一事都无从听说。扶欢坐上鸾轿时,藏在袖中的手还在止不住地轻轻颤抖。在永宁宫时,她连颤抖都不敢颤抖,只能死死地撑着,装作是毫不在意的模样。
    直到出来了,才敢泄露出一星半点。
    扶欢慢慢伸开五指,掌心有几个浅浅的印痕,而印痕周围,都泛起了红。她抿起唇,下了一个决定。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萧朝近日来忙得脚不沾地,掌印慕卿领旨下江南,司礼监的事便大半落在了他与另一位秉笔上。这日他才忙里偷闲饮一盏君山银针,茶香袅袅,背后的小太监双手绵柔地替他按肩。
    萧少监眯起眼,到底是太监,比不得在京城置办的宅院中美娇娘的手法,那才是软玉温香,一拂一揉暗香盈袖,筋骨俱都酥软了。正想着,为他捏肩的小太监低下头,在他耳边悄声说了一句。
    萧少监一口茶差点呛到嗓子眼,他不住地咳嗽了好几声,才将那口茶咽下去。
    “你说什么,谁来拜访。”
    小太监柔顺地低下头,再重复了一遍:“是长公主殿下。”
    这是扶欢第一次踏入司礼监,她虽不算得十分恪守宫规,但司礼监这样的重地,以往她也决计不会来的。可是现在,她也必须走这一遭。
    萧少监急匆匆地跑过来,他生得略微胖了一些,脸颊的肉随着跑动在微微颤抖,但是他天生一副喜庆祥和的面庞,让人见着他就觉得舒心。扶欢以前曾在慕卿身旁见过他几次,每次见到都是笑眯眯一团喜气祥和的模样。
    大约每个人见到他都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萧少监见到做太监打扮的扶欢,嗓子又难受起来,方才差点呛到他的那口茶水,仿佛此时又泛了上来。
    “殿下。”他诚惶诚恐地跪下,“您怎么来这了,司礼监到处都是太监,腌臜之地,辱没了殿下。”
    扶欢没有理他这些话,说道:“慕卿走时曾对我说,有事可以找少监商量,现在有一件对我特别重要的事,我便来找少监了——少监别再跪着了,先起来。”
    萧少监喜气的五官都皱起来,苦恼得真情实感:“能为殿下差遣,是奴才的荣幸,殿下有事,传话到司礼监,奴才必定过来,何至于殿下屈尊纡贵来司礼监。”
    “我本是想找慕卿,没料到他走得那样快,应是领了圣命不得耽搁。”扶欢轻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寥落,“一来一去传话太麻烦,我便自己来了,还请少监不要怪罪我的冒昧。”
    这话使得才刚站起来的萧朝又赶紧跪了下去:“殿下言重了,殿下是主子,奴才怎能怪罪主子。”
    “殿下想让奴才说什么做什么,奴才一定赴汤蹈火,为殿下做到。”
    扶欢再让萧朝起来。她下意识地咬住下唇,犹豫了半晌,终于说道:“不是什么赴汤蹈火的大事,只是想问问少监——近日朝上,是否对北疆战事有和亲一说。”
    萧朝的心骤然一跳,长公主怎么知道这件事,他还记得朝上那个倒霉的文臣一说出和亲一事,掌印便下令封锁了消息,不得有一丝半点的风声传到长公主耳里。
    到底是哪个不开眼的崽子让长公主得知,他一定要割了他的舌头。
    萧朝至今还能想起那日慕卿的脸色,霜雪结冰一般,光是瞧上一眼就觉得冷到骨子里。掌印虽然平日里也冷淡,可都比不上那日,那日连萧朝自己,同掌印说话都战战兢兢,生怕一个字说错,掌印便会拿他开刀。
    而那个胆大的文臣,在朝会散后没几天,便有锦衣卫上门,此时大约关在昭狱里,生死不知。掌印亲自负责的案子,想必此人是不能活着出来了。
    萧朝生出一个笑脸来:“殿下从何处听说的,和亲一事子虚乌有,殿下尽管放心。北疆战事胜负未分,就传出如此流言,其心可诛。”最后一句话,萧朝将话音放重了,显得郑重其事,嫉恶如仇。
    扶欢看着萧朝,她分不清萧朝同她讲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她继续说道:“有人告诉我,大臣们想要将我送去和亲,换北疆太平。”
    萧朝将笑脸收起来,团团喜气的五官蓦然变得严肃:“大宣百万将士枕戈待旦,岂会让殿下一人去做百万将士该做之事。且圣上宠爱殿下,选驸马都是慎之又慎,怎会让殿下远去和亲。殿下万万不能听信流言。”
    第42章 北疆
    他这般严肃地强调, 扶欢点点头,道:“少监的意思,我知晓了。”
    见扶欢相信了他的话, 萧朝在心底长长地舒出一口气,面上也不由地放松了一点。他的语调轻松起来:“殿下进来许久, 奴才也未请殿下坐下,真是该死。殿下略坐一坐, 司礼监有圣上赐下的君山银针与武夷红袍,只是花茶香露有些欠缺……”
    司礼监是太监的地方,女子爱喝的香露花茶自是欠缺。
    扶欢抬起手, 轻声道不必了。
    “不能太过打搅少监的公事。”她说, “我这便走了, 多谢少监今日解答我的疑惑。”话毕, 扶欢朝萧朝略一颔首。
    萧朝没有再留, 毕竟这司礼监,确实不是帝姬久留的地方。他弯腰折身,为扶欢带路。
    自是没走正门, 从偏门出去, 有一道穿花回廊,是这严苛规整的司礼监唯一一方温柔之处。萧朝察言观色地极到好处,见扶欢的目光留在一簇月白芍药上, 即刻就轻言解释:“这儿是掌印特意命人种的。”
    “是因为看见花,心情会好吗?”
    萧朝摇头道:“听说掌印家中, 也曾有这么一道穿花回廊。”
    却原来是睹物思人。扶欢了然。
    只是之后,又有一个疑问生出来,她偏过头,问萧朝:“掌印家中曾有这样一道回廊, 那掌印原先,也是长在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中吧。”她带着探究的语气询问。
    萧朝顿了顿,才斟酌地说道:“听闻是家道中落,才被送进宫中的。”
    家道中落,扶欢无声地念着这个词,她是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词,用来描述慕卿以前的家境,第一次是慕卿亲口同她说的,而这次是从旁人口中。她生出了一点遗憾,原也是个富贵人家,若是没有遭逢变故,到今日,慕卿或许和梁深一样,是会被闺秀掷果盈车的俊秀少年郎。
    ***
    那天过后,皇后再没有单独找过她了。于和亲一事,扶欢想了很多,她觉得,皇后应该没有骗她,前朝曾有过和亲的声音,但可能反对的声音更多。自武帝伊始,就再没有帝姬公主和亲北疆,若在皇帝这一朝开了例,势必要在史书上留下败笔,供人说道。
    但如果真的战事不利,连连丢失疆土呢。
    扶欢不敢去想,却又不得不想。
    如果真到了和亲这一地步,若真能遣妾一身安社稷,她也必定要穿着嫁衣前往北疆。公主的宿命,向来如此,金尊玉贵地长大,长大之后,就需要报答百姓为她换来的这金尊玉贵的前半生。
    她喝下一盏茶,告诉自己,既然姓了燕,国姓之下,必有重责。
    这一切,本就是应当的。
    宫中依旧佛香阵阵,祈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江南还未有好消息传来,诵经念佛便不能少一分。扶欢这段时日已经甚少能见到皇帝了,朝事纷扰,太后下了懿旨,后宫中人,无事不能打搅皇帝,连皇后进出帝王书房,都被拦了。
    直到半月过后,扶欢才在慈宁宫碰到来请安的皇帝。皇帝依旧着杏黄常服,瞧着精神还行,但是眼下有青黑,眉眼还有一段挥不去的郁结。
    太后见皇帝这番模样,当即便心疼了,她唤皇帝过来,一寸寸抚过眉眼,最后握着皇帝的手,心疼道:“皇帝近来消瘦不少,朝事固然重要,也不能亏待身子骨。”
    燕重殷笑了笑,在太后下首坐下,道:“如今北疆和江南一日不太平,儿臣便一日不敢安眠,天下百姓,文武百官,都在看着儿臣呢。就是朝事繁忙,不能常往母后处尽孝心。”
    “我知我儿的孝心,本就不必天天过来请安。皇帝身子康健,朝局安稳,对哀家而言便是最大的孝心了。”
    燕重殷眉间稍松:“儿臣也只敢在两方之事稍稍平稳下来见母后,让母后放宽下心。”
    扶欢在燕重殷身后,用手指一圈一圈缠着帕子上的绣花,听闻此言,她的心也松了一些。两方之事平稳,那是否意味着江南的洪灾不再泛滥,北疆的战事不再节节败退。她所担忧的慕卿与和亲,人与事,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扶欢低下头,唇边悄悄扬起,现出了一个小小的梨涡。
    皇帝还在和太后说话,说起了今年的秋闱。
    “本想着今年乱,想要将秋闱停下,但眼下情势有所好转,内阁与朕都觉得,还是不要停办这一届的秋闱。”
    太后道:“哀家不懂朝政,朝事皇帝和大臣做主便好。不过今年的秋闱——”她的视线悠悠地转向扶欢,笑了一下。
    “今年秋闱的探花郎若是俊秀,倒是可以为柔德说个亲事。”
    皇帝这时是真心实意地笑了:“往届的探花郎文章样貌,都是顶顶好的,这次也定差不了。”
    扶欢这时不能再置身事外,她低垂着眉眼,状似害羞道:“皇兄和母后这时便拿扶欢说笑了。”
    只是之前稍稍宽下的心又难过起来,即便不去和亲,她也要嫁给他人了。
    而这些,慕卿恐怕都不知晓,他在千里之外。
    不过有一点,扶欢想错了。慕卿确实在千里之外,只是不是她想的洪水泛滥的江南,而是北风卷孤草的北疆。
    赈灾一事并不是慕卿离开上京的任务,他的副手,那位中书省的大臣,比他更擅长赈灾安民,慕卿为的,是北疆边陲一带的兵权。西北大将军梁同知,皇帝向来忌惮已久,此次胡虏进犯,对大宣来说虽然头疼地紧,但对皇帝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削弱梁同知兵权的时机。
    皇帝生出了这个念头,慕卿自然投其所好,替皇帝将兵权握在手心。
    慕卿现在手中的握的,仅仅只有京师禁军的兵权,那还不够。他想,他总归要将这世间的权力,一点一点攥在手中的。
    东厂星夜兼程,在一个月夜黯淡,北风呼啸的夜晚到达了两北总督郭奉回的府邸。西北水土养的人大多高大,郭奉回却是中等身材,五官轮廓也偏细致一点,不是疏况大气的模样。他不是西北人,却在西北总督的位置待了数十年。
    慕卿到时,这位总督正在书房练字,笔走龙蛇,整幅字写得比他的面貌大气了许多。郭奉回警醒得很,门口一点响动就让他抬起眉眼,手中握了一柄剑,朗声问外头何人。
    书房的门被着飞鱼服的东厂番子打开,郭奉回眯了眯眼,见到这锦绣飞鱼,他也猜出了来人的身份,只是手上的剑却没有放下。东厂番子后,踏着黯淡月色进来的人倒比月色要更皎洁一点,长眉秀眼,唇畔殷红,倒是身上所有的颜色都集中在他的五官上了。
    “若是下官所料没错,是东厂督主大驾光临寒舍了。”
    慕卿挑起唇,化出一个和善的笑来:“总督大人客气,咱家当不得大人一句督主。”
    官场上的来往,是决不能把客气话当真的,嘴上功夫和面上功夫需要做足个十成十。郭奉回面色和悦:“督主客气了,您掌司礼监批红,提督东缉事厂,是圣上面前一等一的红人,督主二字当之无愧。”
    郭奉回说到此处,顿了一顿,眼神处抛出一点疑惑:“只是听闻督主前往江南赈灾,怎么深夜却到了西北,光临寒舍了?”
    慕卿没有顺着他的话走,着深黑狐氅的人挑了一张椅坐下,在那片深重的黑色中他抬起手,朱红描金襕袖下,那段手腕与手指白净,与衣上浓墨重彩的颜色对比鲜明。慕卿遥遥地指着郭奉回手中的剑,笑意更深了些:“在说这些话之前,大人可否把手中的利器放下。”
    他把手收回,轻轻地捂住胸口:“咱家胆子不大,见了这些刀啊剑啊就心慌。”
    郭奉回瞥了一眼东厂番子手中的绣春刀,真是好奇慕卿是如何面不改色地说出这句话。他把剑慢慢地放回到桌上,还是触手可及的距离。郭奉回笑了笑,道:“瞧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歹人进犯,情急之下拿剑防身,与督主说话时,也忘记放下,实在是失敬。”
    见郭奉回把剑放下,慕卿唇边的笑意淡了,他扫了一眼郭奉回的书房。虽是两北总督巡抚,郭奉回的书房却堪称简陋,触目所及皆是木质的书架,上头堆着一列列整齐的书籍,连装饰房间的花瓶瓷器,香炉名画都没有。只有书房主人亲笔写就的精心二字挂于墙上,聊作装饰。
    慕卿缓缓开口:“大人生活清贫,锦衣卫曾造访过多处官员府邸,几乎每一处都比大人所居富贵了些。”
    “边疆清苦,向来如此。”郭奉回的面色不改。
    慕卿笑了一声,那夺目的五官在这一笑中颜色更浓了些。
    “可是大将军府上却并不如此。”他站起身,一步一步逼近郭奉回,嗓音也变得和柔蛊惑起来,“陛下派遣臣来这里,便是想送一个前程给郭大人,不知郭大人愿不愿意接。”
    他在离郭奉回只有三步的距离停下,好整以暇地看着这位封疆大吏。跟在慕卿身后的锦衣卫弯腰低头,将一卷明黄绸绢包裹的物什递给慕卿。慕卿握着它,见郭奉回的视线牢牢盯着他手上的东西,便知道这位向来与梁同知不和的官员会站在哪一方了。
    “如今胡虏进犯北疆,圣上夙兴夜寐,思考退敌之策,退敌将领。”
    “思来想去,只有郭大人能解圣忧。”
    慕卿将圣旨拉开,那双眼尾处形状漂亮到凌厉的丹凤眼望着他:“郭大人,接旨吧。”
    郭奉回面色变化了片刻,终于还是撩袍朝慕卿跪下。
    “臣郭奉回,接旨。”
    第43章 绿罗红花
    天色温柔得不可思议, 大约是盛夏终于走了,将那些恼人的热意也都一并带走了,只留下些微的余韵, 今岁的秋闱如皇帝所说,并没有停办。殿试后的数日, 今岁的前三甲大概是后宫乃至整个上京的谈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