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在两百年前,因为争国本事件,彻底被当时的皇帝所厌弃。
    恰逢此时,白鹿书院出了位叛徒,白鹿书院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那位叛徒原是白鹿书院的一位教书先生,借此机会自立门户,以存天理灭人欲理念取悦皇帝,在皇帝的扶持下成立国子监,成为一代宗师。
    打那以后,国子监取代云鹿书院,成为朝廷官员的主要输送机构。
    儒家正统之争,也因此延续了两百年。
    紫阳居士沉声道:“我此去,为白鹿书院开疆拓土,奠定官场根基,但想重振书院往昔风采,我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我等齐心协力,更需要优秀的年轻人。”
    李慕白和张慎相视一笑,后者扭头,望向亭外的学子们:“有没有人愿意赋诗一首,送一送紫阳居士”
    “吟诗就得有彩头,不然没意思。”紫阳居士摘下腰间一枚紫玉:“博头筹者,可得玉佩。”
    玉佩紫光流转,神异非凡。
    亭外的学子眼睛齐刷刷的亮起,大儒随身玉佩,受才气洗礼,内蕴神奇,如果他们能够得到,绝对是大有裨益。
    同时,紫阳居士用紫玉做彩头,还有一层更深的寓意。
    长者随身之物,只赠晚辈和学生,也就是说,拿了这块玉佩,小老弟,你就是我的人了我的学生了。
    “学生愿赋诗一首,为紫阳居士送行。”一位穿青色儒衫,腰环玉佩的挺拔学子,跨步而出,朝着亭子里的三位大儒拱手。
    李慕白笑道:“这是我的学生朱退之,颇有些诗才。”
    紫阳居士微笑颔首。
    待那位叫朱退之的学子吟诵了送行诗后,紫阳居士脸上笑容愈发深刻,显然是非常满意。
    “不错。”兵法大家张慎赞了一句,没有多加点评,在座的两位大儒都比他有诗才。
    但好的开端,未必有好的结尾,接下来的场面大概可以用狗尾续貂来形容。
    后边的诗词差强人意,勉强合格。
    李慕白感慨道:“自从国子监重新为圣人典籍集注,存天理灭人欲,天下学子只能拘泥于经典,埋头于词章。久而久之,便陷入了桎梏辞章、支离繁琐的境地不能自拔。文章诗词再无灵性。”
    说到后面,痛心疾首起来。
    这也是儒家近代开始衰弱的原因,往前推两百年,儒家的名言是:佛门很棒,道门很赞,矮油,术士也不错。另辟蹊径的蛊师巫师也很有灵性,值得表扬哦,粗鄙的武夫请你出去,这里是文雅人的聚会。顺便把妖族的异类一起带走。剩下在座的诸位,恕我直言,都是垃圾
    当初的儒家就是这么吊。
    现在呢
    各大修炼体系:怎么回事啊,小老弟
    儒家瑟瑟发抖:mmp。
    紫阳居士叹息一声,“罢了,不提这些。诸位学子,还有谁愿意赋诗”
    半晌无人。
    朱退之盯着紫玉,目光炽热,觉得这是他的囊中之物。
    “先生,我有一诗。”许新年走出人群,来到亭边。
    他是特意沉默到现在,他为人低调谦逊,不想太早抛出好诗让同窗尴尬。绝对和他曾经与朱退之互相口吐芬芳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20章 半阙七律惊大儒
    “许辞旧,我的学生,深谙兵法,是个可造之材。”兵法大家张慎介绍了一句,是个不会作诗的。
    这句话压在心里。
    张大家有些奇怪,你又不会写诗,冒头出来干啥。
    自以为紫玉势在必得的朱退之,听到声音,先是警惕一下,见是许新年,便没当回事。
    只是瞥了他一眼。
    同窗数年,不说知根知底,对彼此的长短还是有数的。
    许新年在策论方面出类拔萃,兵法亦有造诣,诗词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玉佩还是我的。
    学子们的目光落在了许新年身上,他享受着众人的注视,神色中透着目中无人,望向温吞挂在天空的太阳:
    “千里黄云白日曛。”
    大国手李慕白颔首抚须,这一句只是简单的叙述景色,但开阔的胸襟跃然纸上。
    “北风吹雁雪纷纷。”
    现在是入冬时节,雪还没来,但不远了,这句不算夸大。
    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呼啸中,见遥空断雁,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这两句背景渲染的很好,正契合了这场送行。
    张慎极为惊讶,仔细审视许新年,以他这学生的诗词水平,这两句七言,想必是呕心沥血之作了。若能保持水准,说不得能与朱退之一较高下。
    三位德高望重的大儒里,诗词水准最高的紫阳居士咀嚼着两句诗,心情莫名的有些怅然。
    千里、黄昏、北风、孤雁、雪落纷纷勾勒出了萧索凄凉的画面。
    他这不是出仕,而是被贬了似的。
    然而,还真点中神韵了。
    这次出仕,看似被朝廷重用,授予权柄。但国子监出身的那帮势力,会眼睁睁看着他平步青云
    会任由他为白鹿书院在官场打下根基
    此去青州,其实是前途未卜,前路渺渺。
    突然,许新年打开双臂,俊美的脸庞在温煦的阳光映照中,透着美玉般的无暇与精致。
    他振臂,直视紫阳居士,掷地有声的吐出最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亭里亭外,瞬间寂静。
    俄顷,在场众人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朱退之僵硬的一点点转过头去,愣愣的看着傲然而立的许新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慕白振奋击掌:“绝了”
    前两句透出悲凉气象,后两句峰回路转,让人豁然开朗,鼓舞人心。
    张慎沉看着许新年,沉默了。
    好诗词的紫阳居士,此刻还陷在这首七言绝句的意境之中,心旌神摇。
    “好诗,好诗啊”他喃喃道。
    “为何只有半阙”兵法大家张慎见自己的学生没有继续吟诵,忍不住开口询问。
    许新年嘴角一抽:“此诗只有半阙。”
    只有半阙
    在场的读书人立刻瞪大眼睛,难以接受这样的话。哪有写诗写一半的,这还是人吗
    “无妨无妨,半阙已是惊为天人。”紫阳居士平复情绪,笑容深刻,“许辞旧,这首诗,可有名字”
    “没有”
    许新年保持高傲,委实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有保持孤高的姿态,才能让人不再追问。
    “莫急莫急,”紫阳居士笑容反而扩大了,“这首诗是为我送行的,可对”
    许新年点点头。
    “不如老夫替你想一个。”
    大国手李慕白和兵法大家张慎忽然明白他的用意了,心里恰了柠檬似的。
    “那就叫绵羊亭送杨恭之青州如何”堂堂大儒,眼里透着期待。
    “尚可”许新年下意识的傲娇一句,继而察觉到自己态度缺乏恭敬,补充道:“全凭先生做主。”
    “无耻老贼。”
    “哼”
    两位大儒更酸了。
    “这就是造化。”紫阳居士朗声大笑,得意洋洋的朝两位还有作揖。
    诗词衰弱的如今,这首诗流传出去,定会引起儒林轰动,被天下学子传唱。
    紫阳居士名声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关键是,他这番操作,相当于把自己的名字和这首诗绑定了。
    倘若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紫阳居士的名字也将流传千古。
    此等佳作,传世是极有可能的。
    在两位大儒看来,最不要脸的是,许新年以学生的身份赠诗师长,诗名中是不该出现名讳的,当以“字”或“号”来代称,只有同辈或好友才能把名写进诗中。
    可见这个此贼为了扬名已经不要脸皮了。
    读书人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不,这是理想,不是梦想。
    千百年来,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只有一个:青史留名
    两位大儒要嫉妒的质壁分离了。
    身为师长的张慎意识到这首诗可能并非自己学生所作,但他没拆穿,学生能得到紫阳居士的青睐,是自身的造化。身为老师也觉得高兴。
    在学子沸腾的议论声里,许新年咳嗽一声,如实相告:“老师,两位先生,此诗非我所作,另有他人。”
    讨论声霎时间停歇。
    三位大儒表情各不相同,张慎恍然,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