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老夫给大人开一道方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引起全国轩然大波的‘元江惨败’结束后不到两个月。一大两小三艘德国货船组成的船队抵达了鸿基港口。
    船队在鸿基港停留了两天时间,一批采煤设备被运送到了岸上,同时下船的还有一小队德籍工程师。鸿基煤矿的煤质让所有的德国人都要为之赞叹。在船队离开鸿基港的时候,每艘货船的煤仓中当然也装满了高品质的鸿基煤。
    采煤的这些机器,是临到启程时刘暹发电报给霍广正,这才置下的。因为炼钢铁需要用焦炭。还好这些机器很普通,在德国随随便便就买下了。花费了不到十万两银子。
    船队用一天的时间航驶到了钦州港,上千人的便衣武装将整个港口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刘暹满心的激动,迎接机械机器的到来。这是秦军的工业之基,也是他理想绽放的依靠。
    从钦州港口到钦南的厂房,这一路上又布置着密密麻麻的秦军士兵。钢铁厂建好的库房,没存进一块铁矿石,先住进来了一台台机械和机器。
    钦州知州眉头皱了又皱,下笔斟酌再三,没敢下太确定的结论,对广州的公文里只说了‘机器众多,洋员愈百人’。问广州拿个主意。至于那送递公文的差官刚出了城门不到十里,就拐进了路边一座小饭店,毕恭毕敬的把公文交给军情处的探子过目,这却就不是钦州知州所知晓的了。
    钦南工地以及钦州港的建设,就像齐大林在海南岛开发石碌铁矿一样,给小小的钦州带来了无尽的震动和影响。有太多的本地人在秦军手下吃饭了。对于秦军要在这里究竟建什么厂房,除了那些官儿和士绅大户,才没老百姓去关注呢。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每天到手的钱了。一日工,一日钱,一个月下来都能抵得上往年一年的闲钱了。
    广东巡抚张兆栋、布政使邓廷相对钦南的事情不以为意。刘暹这些年办的机器厂多了,钢铁厂在炼钢炉、炼铁炉和烟筒建起来之前,谁也看不出那高高的厂房会是炼制钢铁这种国之重器的地方。所以说,刘暹都已经把器械、机器都运到家了,清廷这边还不小的那是钢铁厂呢。
    倒是齐大林在海南岛的动静太大了些,都把广州的目光吸引过去了。而且很多人都脑子糊涂,表示不明白了。几个月的时间,齐大林招揽的这些劳力已经把石碌的道路和房屋等都初步疏通和修筑了起来,石碌究竟有什么东西,当然也就挡不住广州这些大人物们‘雪亮’的眼睛了。
    ——只是一座铁矿石而已。秦军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太小题大做了吧?
    中国南北东西,铁矿山这东西真心不稀罕。张兆栋等实在不明白,秦军究竟看重石碌哪儿了。
    至于石碌挖了铁矿石后怎么办,张兆栋、邓廷相、瑞麟、长善等都很想当然。以秦军的力量,想要半个制铁局,那还不是顺理成章吗?这点连刘暹都没想到过。
    范德榜已经从上海回来了。南洋船务公司这半年里,真正插进去了广沪航运一脚,有官府的照应,南洋船务公司虽然始终在跟太谷、旗昌、怡和三家洋行在拼价格,盈利微薄,却能生意不绝,一直坚持着。
    现在徐唐二人已经正式进了轮船招商总局工作,李鸿章去年还只是限于宏图上的轮船招商总局,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面显人前。唯一可惜的就是,南洋船运公司虽然介入了广州至上海航运,却实在无力再插手长江内河运输,而长江内河运输又是支撑洋商铁三角之一——旗昌洋行的最重要一环。前文写了,旗昌轮船公司开通上海-汉口航线,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
    建立钢铁厂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历史上汉阳铁厂用了两年十个月,秦军的钢铁厂没那么大的规模,再由先前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展数月,诸多库房都已经建好,只等一座座高炉建起,所有的设备安置完备,那就可以了。估计要半年到八个月。
    秦军钢铁厂一共有日产80吨(200立方米)的高炉2座,10吨平炉1座。为生铁厂和马丁钢厂,并设钢轨厂(设800毫米轧机)、铁货厂、熟铁厂共五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五金厂四小厂。从炉机到地脚螺栓全部是从德国引进。预计完全投产之后,每年可产生铁四万吨,钢一万吨,以及相应的钢轨和熟铁料。
    钢铁厂设立所在的尖山镇,临靠钦江【下游】,而钦江从北向南是一直流入大海的。其下游江面宽达五十丈,水深五尺左右,足能够通行载重五百石的中国旧式沙船。日后运送铁矿石和焦炭的船,在钦州港卸船,然后以老式沙船载运,就可以一路把矿石燃料运进钢铁厂。相比起外国的钢铁厂,秦军的钢铁厂虽然没有那种铁矿、焦炭全都聚在一块的煤铁联合企业成本更便易,但成本真心也不大。至少比起历史上的汉阳铁厂,比起小日本的八幡制铁所,那是便宜的太多了。
    刘暹在钦州直直呆了半个月,才回柳州。钦州、廉州府视若不见,广州也跟是哑巴了一样,一个字没说。刘暹本是想在钦州继续待下去的,但是两年多时间里,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右江镇总兵李士恩又要出兵云南了,他不能不回柳州。
    李士恩是福建人,武进士出身。于左宗棠手下发迹,虽然出身有疑,但也可算是湘楚一系的人。入云南则在刘长佑、刘坤一手下听调。
    这位是年初才从云南率军折回来,刘暹那时候才见了他第一面。印象还可以,为人知道进退。李士恩为刘暹备了一份大礼,因为刘暹初到广西的时候,那一批枪炮给了他不小的助力。
    李士恩是被一脚从云南‘踢回’广西的。太平军日渐落寞,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是狼多肉少,西南太平军不够湘淮各位大佬和底下诸将们分润的。那么就只好先踢出去一些人,而只能算是楚军外系的李士恩,就成了牺牲品中的之一。
    现在石达开榜上了英国人的大粗腿,大批后膛枪械、火炮和火药的补给送到,令太平军绝地反弹,元江州一战后士气大涨。并且有了充足的后膛枪炮与弹药在手的太平军再打起防御战的时候,湘淮军再想突破,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湘淮军现在又把李士恩调过去,刘暹怎么看都觉得是做炮灰用的。
    “到军务处去,领走五百杆新枪和弹药。自己悠着一些,现在枪弹不比之前,打的远,别把性命丢在云南了。”
    雪中送炭,饥寒时送上温暖。刘暹再不会笼络人,也不会放弃这么个机会。不过他依旧没提一句笼络的话。
    李士恩也不知道是真的感激,对湘淮军寒心了,还是做出的表演,在刘暹面前是感激涕零。“军门大恩,末将铭记在心。”
    “待到西南平定,末将愿追随军门左右,效犬马之劳。”
    刘暹对李士恩并不怎么看重。但好歹也是一镇总兵官,自己日后起兵的时候,也能壮一下声势不是。
    李士恩带着所部六个营头再次踏上了西去的路。刘暹的事儿,就告一段落了。除了继续关注钦州,就只有汉中与柳州之间的新老营头调换,能让他提一阵神。
    清廷的绿营兵几乎是终身职业。只要你不遇到裁军,那一直能干到五六十的。所以清军不存在退伍这一说。
    秦军制度不一样,新疆之战结束后,刘暹就下了规矩,士官以下三年就可以退伍,士官、低级军官五年也能退伍。只不过这个退伍讲究一个自愿。
    现在,广西各部的秦军退伍空缺的兵额达到了两个整编大队。那就需要汉中的新兵来补充了。只是这事已经不需要刘暹亲自出面了,下面的人自己就能干好。
    一转眼刘暹就到广西两年了,李楹却还继续窝在汉中府里,头上仅仅是多了一顶记名道台的帽子。这两年汉中的发展很好。只要没有战乱,没有过分的各捐杂税和天灾,中国老百姓的自我‘治疗’功能向来是很棒的。只要能有口吃的,那就行了。现在随着汉中各工厂的发展,许多老百姓已经从有口吃的,晋升到了吃得饱阶段,那就是‘很好’。太平年景,好日子。
    “大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舌淡红、少苔,脉滑……”
    提督衙门的后院,一个发须斑白的老大夫正细细的为刘暹把着脉。眼睛眯着,足足大半刻钟,缓缓道出了这一连串的中医用语。刘暹啥也听不懂。
    “黄老先生,刘某如有患证,无须隐晦,还望能直言相告。”如果不是眼前的老先生,人品医德皆是一流,刘暹真就直接喝道:“给老子说人能听得懂的。”
    黄曹云沉默了半响,细细看着刘暹的脸色,似乎是在做最后的诊断。然后终于开口道:“大人这是湿热伤精之症也。”
    “老夫给大人开一道方子,滋阴补脾,疏导肾之精道,益气……”
    刘暹的脸色都僵硬了。脑子里全是:伤精,伤精,伤精……,在无限循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