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章 【番外慎订,聂洋 聂清篇(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康六年。
    正值春寒料峭,永国南方悄悄来了春意,但北方边境还飘着小雪,积雪没过脚腕。
    聂洋以为人死之后便是魂归黄泉,走上奈何桥,喝了孟婆汤,忘却前尘,转世重生。
    结果——
    他还是太年轻了。
    聂洋作为士族聂氏三房嫡子,尽管不受长辈重视,但穿衣嚼用都是上好的,从未吃过苦。
    他被聂清送到姜芃姬面前受死,只来得及匆匆留下遗言便被对方枭首,脖子一凉没了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他重新有了知觉,不仅脖子很凉,手脚驱赶更凉,好似置身冰窟窿。
    他挣扎着睁开眼睛,一眼便瞧见破破烂烂的瓦房屋顶,转动眼球,他又瞧见室内黑漆漆一片。聂洋心下骇然,诧异地府居然是这么个模样,费劲儿抬手撑着床起身,很快就惊愕了。
    他身下是一堆干草枯柴铺成的“床榻”,身上盖着臭气熏天、乌漆墨黑的东西,露出袖子的双手全是皲裂和冻疮。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自个儿脚上光溜溜的,脚腕脚掌被冻得乌青。
    “莫非兰亭公杀人焚尸,吝啬得连个衣裳都不给留?”
    聂洋口中喃喃,刚说出口便被自己的声音惊了一跳。
    前世的聂洋声线不如聂清那般清冽儒雅,却也是充满少年朝气,如今这声音呢?
    听着约莫六七岁的样子,尽管很沙哑,但掩盖不了稚色。
    这时候,聂洋才惊觉双手双脚都缩小了。
    他费劲儿起身,余光瞥见破窗外头白雪皑皑,隐约还有穿着严实的百姓走过。
    聂洋茫然了一阵,慌张发现情况也许和他想象中有很大差距。
    “难不成——这里不是地府?”
    当聂洋试图出门,脑中突然传来一阵剧痛,一段陌生而略显模糊的记忆充斥他的大脑。
    “果真不是地府。”
    半晌过后,聂洋露出又惊愕又仓惶的神情,看着似哭非哭,心下茫然无比。
    聂洋死于姜芃姬之手,死后并没有魂归地府,反而在另一个全然陌生的朝代重生。
    这具身体是个乞儿,父母双亲死于饥荒,他靠着偷鸡摸狗以及好心人的资助才活得这么大。
    生活如此艰难,乞儿也努力地活着,但还是被昨夜突降的大雪冻死了。
    再醒来,内芯已经变成了聂洋。
    重活一世固然欣喜,但如今这个情形——倒不如死了痛快。
    聂洋口中吐出讥讽,“生前作恶多端还有重来一世的机会……呵,这老天爷……”
    真不知老天爷到底是厚待他还是故意折腾他,这具身体是个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的孤儿,身无分文也无家宅,硬生生冻死在这破庙。附近百姓唤他“狗子”,孩童说他“傻子”。
    如此糟糕的身世,若无机缘,怕是一世都翻不了身。
    聂洋终究还是个古人,他的思维更加偏向于这个乞儿其实是他的转世。只是不知怎么的,孟婆汤失效了,让他记起了前世。按照这个思路想,他如今这个身世处境倒也解释得通。
    前世作恶多端,所以来世没有荣华富贵,只能贫贱一生。
    聂洋勾唇露出些许讥诮的冷笑。前世好歹也是士族出身,正经八百的名门贵子,如今却是个乞儿,哪怕他奋斗上去了,顶多跻身寒门之列,遭人鄙视和白眼。如此想来,心有不甘。
    不过,目下想这些还太早了,他要先解决吃饭取暖的问题。
    聂洋思来想去,循着记忆去村庄附近唯一一间私塾。
    这个世界的考取制度与他所知的考评不太一样,反是科举取士。
    科举取士的形态与兰亭公在丸州推行的教学晋升制度有些相似。
    不过,幸好是科举取士而不是考评取士,不然的话,聂洋这辈子都爬不上去。
    考评取士最看重出身家世、容貌,才华反而是其次。
    聂洋这一世的身份只是个乞儿,寒门都算不上,光是出身一项就被永远拒在官场之外了。
    科举取士,他还有几分机会。
    聂洋忍冻挨饿,偷偷扒在私塾窗外偷看,瞥见教书夫子讲的内容,心下添了几分满意。
    尽管这个朝代的历史与他所知内容大相径庭,但二者的字却一样,聂洋不用当个文盲了。
    私塾夫子也注意到窗外的乞儿,没怎么在意。
    这个乞儿时常过来,每次都是为了捡学生吃剩的食物,瞧着很可怜,他偶尔也会心软施舍。
    夫子抽考几个学生昨儿的功课,每个学生都背得磕磕巴巴,让他很是失望。
    这时候,他听到窗外有喃喃背诵声,仔细一听,一字不落,再一瞧,居然是那乞儿。
    “你会背?”夫子询问。
    聂洋心下一喜,嘴上却道,“方才都记住了。”
    夫子听后心中微惊,颇感兴趣地道,“那你还会背什么?”
    聂洋张口就来,背诵的内容是夫子今天讲的几则论语。
    说来也是很奇怪,分明是陌生朝代了,孔孟居然还有,真是顽强。
    夫子喃喃道,“当真是聪慧,可惜了……”
    若是有钱能来上学,接受教育,说不定这个孩子还能考个秀才,可惜他却是个有了这顿没下顿的乞儿,再有天赋也只能浪费。聂洋适时露出疑惑,询问夫子他对其中一则论语的困惑。
    夫子漠然笑道,“你能有什么困惑?”
    有这能耐,一字不落背出来就不错了,他还能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是之前的乞儿,大概是不能的,但聂洋不同。
    论才学,十个夫子捆一起未必会是聂洋的对手。
    为何?
    聂洋前世出身高门大族,摆在聂洋跟前的教育资源是当时最顶尖那一拨的。他接受的是精英教育,笔墨纸砚从不短缺,夫子都是名士大儒,寒门子弟难得一见的孤本更是随他翻阅。
    莫说聂洋本就天赋极好,哪怕他愚笨不堪,这么多教学资源砸下来,那也比寻常寒门子弟好得多。眼前这位夫子寒窗苦读十余年,经历数次乡试还没考上举人,心灰意懒回来教书了。
    聂洋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哪怕身处劣势也能营造最适合的良机。
    夫子听后心中大骇。
    聂洋又道,“小子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还请夫子行行好,给小子一口饭吃。”
    夫子蹙眉道,“这儿可不是开善堂的。”
    虽然没有鄙夷聂洋,但话中浓浓的嘲讽,耳朵不聋的人都听得出来。
    聂洋前世今生都是头笑面虎,所有情绪都掩盖在内心深处,外人无法窥探一二。
    他分得清事情轻重缓急,如今活命才是最重要的,眼下这丁点儿坎坷挫折,他还受得起。
    “小子虽无大才,但也知羞耻二字。”聂洋放低了姿态,一字一句道,“先生这儿若有抄书篆刻之类的活儿,小子也能胜任。如今天寒地冻,若是不着条出路,小子怕是熬不到开春了。”
    聂洋识人的水平还可以,眼前这位夫子在十里八乡的名声也不错,他打感情牌还是能成的。
    果然,夫子听聂洋这么说,当下便问他,“你会抄书篆刻?”
    聂洋点点头,同时又适当露出两只长满冻疮的手,局促地道,“写是会写,以前偷偷看夫子教学,私下用树枝练了许久。只是这双手冻得有些硬了,若是执笔写字,怕是不怎么好看。”
    夫子低头一瞧聂洋的双手,几乎冻成了青乌色,龟裂冻疮看得人生出几分心疼。
    如此一想,他倒是生出些怜悯来。
    若是这个孩子真能抄得有模有样,给他一口饭吃也行。
    口说无凭,哪怕夫子是个善心人,他也不会随便就信了聂洋的话,还是要考一考他的字。
    夫子可不觉得一个没经过系统学习,靠着偷学的孩子能写得多好看。
    聂洋见夫子态度松动,暗下松了口气。
    他先是忍着痛用冰雪将双手以及小臂上的污渍洗掉,然后再撸起袖子执笔写字,以免脏了桌案和纸笔。聂洋的态度虔诚而纯善,引来夫子极大好感。聂洋的字自然是不错的,毕竟是书法名家教导出来的学生,只是换了一具身体,手感不对,腕力不足,写不出前世一成风骨。
    饶是如此,夫子依旧被惊到了。
    聂洋是士族出身,最擅长写两种字体,一种是中诏流行一时的“婉体”,一种是“墨体”。
    这两种字体都是中诏近代书法大家所创。
    创造“婉体”的人是个士族女子,那时候《女四书》还没折腾出来,士族女子地位极高,这位夫人的字帖一看便是风流韵致、婉婉动人,不少贵女纷纷效仿。很多追求时尚的士族少年也喜欢临摹学习,聂洋也属于追星族的一员,一手“婉体”比许多女子都写得更有韵味。
    创造“墨体”的书法大家是聂洋的老师,同时“墨体”也是聂洋写得最多的字体。
    这种字体以厚重端方、澄澈通透出名,聂洋苦学“墨体”自然也是为了掩盖真实性情。
    毕竟,旁人都说“字如其人”,通过字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心性。
    事实证明,这话就是屁话。
    聂洋的“墨体”学得老师七分精髓,外人都以为他是君子,谁知他却是精于计算的小人。
    此时的字,自然是聂洋最拿手的“墨体”。
    “你当真是……自己私下练的?”
    夫子目光复杂地看着聂洋,他竟不知这乞儿有如此天赋,险些埋没了。
    聂洋点头,可怜兮兮扭着手指,巴巴地道,“小子乞求夫子行行好,允了小子一口饭吃。”
    夫子叹道,“罢了,这抄书篆刻的活就交给你了。一日两顿,可还行?”
    聂洋笑道,“多谢夫子,小子来日若有青云之时,必不忘夫子恩德。”
    “青云之时?”夫子笑着摆手道,“哪有这么简单的,你顾好自己再说吧。”
    聂洋为何将私塾定为目标?
    因为他需要活路,不甘当个普通人,若是不努力找寻出路,难道要活生生冻死饿死在破庙?
    私塾有些藏书,聂洋在这里帮忙,既能阅览书籍了解这个时代的详情,还能解决温饱问题。
    他看向桌上的宣纸,心中浅叹。
    前世虽有纸张,但纸张十分珍贵,产量又小,许多小士族都只能用厚重的竹简,刀笔刻字。
    这会儿,居然连个私塾教书的寒门读书人都能用得上这般均匀细腻的纸张。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整体水平应该比前世好许多。
    手脚冻疮又痒又疼,但聂洋像是没感觉,神色如常地开始抄录。
    起初还有些不适应,抄了一下午,速度快了许多。
    没多一会儿,夫子给他送来一套洗得发白的衣裳,衣裳上面摆着两只木盒。
    “这套衣服你穿着吧,还有些涂抹冻疮的膏药。”夫子问他,“你可有落脚的地方?”
    “小子现下住在三里外的破庙。”
    “那破庙四面透风,你住在那儿,跟露天野地有什么区别?”夫子听后蹙眉,破庙一不能挡风二不能挡雨,住在那儿找死呢,“要是不嫌弃,不妨在柴房住下,等天暖了再作打算。”
    聂洋双眸流露出感激之色,诚恳道,“多谢夫子。”
    自打这日开始,聂洋便安心在私塾柴房住了下来。
    白日勤勤恳恳为夫子抄录到处借阅过来的书籍,同时暗暗将上面的内容记了下来。
    夫子一日提供两餐,但每次分量都很足。不知不觉到了三月,这日私塾放学,夫子去镇上办事儿,聂洋也没任务,他就躺在廊下浅眠偷了个懒。等他睁开眼,天边已是红霞满天。
    夫子坐在一旁瞧他,“你来这里也有一月多了,如今还不知你名字。”
    聂洋道,“小子姓聂,单名一个洋字。”
    这一世的父母早死,他们也没来得及取名字,聂洋也不知他们姓氏,干脆就沿用前世的。
    “聂洋?洋者,多也。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夫子笑道,“倒是一副极好的景象。”
    顿了顿,夫子问他,“你还有其他家人?”
    聂洋怔了一下,摇摇头,“没有……”
    他已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哪里还有什么家人。
    “方才听你梦中呢喃‘聂清’,还以为是你在世的亲人。”夫子惋惜道,“你的天赋极好,若是家里肯供你读书,日后还能在官场上博个前程。不说光宗耀祖,至少也能衣食无忧。”
    当夫子说出“聂清”二字的时候,聂洋的脸色刷得全白了,毫无血色。
    自从他醒来,一直为生活而奔波,夜深人静之时也克制自己去不想前世的事情。
    未料到……他居然在梦中呓语了?
    “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多谢夫子关心,小子很好,只是骤然想起堂兄,心里很是难过。”
    不知夫子脑补了什么,望向聂洋的眼神更添几分怜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