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节阅读_106
佛道两家的盛会因为崔瑛的心急,柴家父子对崔瑛的支持,不得不虎头蛇尾的结束,一出宫门,崔瑛几乎是拽着火龙真人往白云观飞奔,只留下被崔瑛夺了马的魏离一脸茫然地站在宫门口,还是后面跟出来的叶知秋好心帮他朝侍卫要了一匹马,他这才能顺利回到白云观。
“这崔德华,不知道又要弄出什么玩意儿来,走咱们也跟上看看,估计白云观最近折腾出不少好东西。”柴荣自打退位之后,是哪里热闹往哪里凑,见天的不是逛瓦肆就是去控鹤军的球场,汴梁城里的各种小道消息一点儿也瞒不住他。
等他们赶到白云观,就见崔瑛与他那个神农徒弟两人四眼放光,围着一个青年道士,那个青年道士一脸的迷茫。
“这是怎么了?”魏离急急问道,“你这急慌慌地做什么?”
“这会儿子抓紧再弄一批水稻苗来,明年咱们就等着大丰收了。”崔瑛压根儿就没理魏离,只盯着那个青年道士。
“德华,阿瑛!”柴永岱与崔瑛关系亲密,此刻连连呼唤道,“你这是怎么了?”
“德华,有什么事好好说,你吓到道长了。”柴宗训慢慢地拍着崔瑛的肩膀,安慰道。
“呃,没、没事。”崔瑛总算从那就极度兴奋地状态中恢复了一些精明,但神情依然是情绪高涨的样子。他轻轻拍拍自己的脸,对柴荣和柴宗训行了一礼,然后才向大家解释道:“殿下还记得几个月前被偷的青苗吗?”
“记得啊?怎么了?”柴永岱莫名其妙,然后又紧张道,“这青苗又被偷了?”
“这都快长穗了,还怎么偷!”柴宗训简直为自己儿子的农业常识感到羞愧,连忙打断他的话。
“我上次说过,这种阴阳调合生长的水稻亩产量能到十五六石对吧,”崔瑛对他们父子间的争辩不予置评,自顾自地说,“但是这母水稻量太少,要一代一代生长的话,没个三五十年留不出种子来。所以我当时说一二十年能选出品种来,但要想大面积推广,可能得百十年的时间。”
“那也是好事啊,一亩地收的粮食能翻四五番,何愁我大周国运不隆!”柴永岱年纪最轻,对时间也最不看重,不像柴荣听到百十年的推广时间就有一瞬的黯然,他满不在乎地说,“从现在开始研究,感觉到我孙子那辈就能推广起来了。”
“可是如果眼前这法子能用,”崔瑛指指让他发狂的玻璃瓶,“那咱们只要选出合适的品种,三五年里就能攒出够推广的种子了!”
“什么!”这是在场所有人惊讶地呼声,连那个做出这东西的青年道士也不例外。
“大家想,”别人都惊讶激动了,激动过的崔瑛反而平静了下来,“这一片叶子能生根,就能替代一粒种子了,若是所有的苗、叶都能这样分,这能栽出多少棵一样的水稻来?
“仙长,”王虎说话的声音都是抖的,“您这本事能传我吗?我……”
“行啊!”那青年道士突然笑了,“能造福百姓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不过,”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法子还不像老祖和道兄他们那样百试百灵,十瓶里能成个一二瓶而已。”
“能成就行,”陈抟老祖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群后面,“大道无形,肯定是还有什么东西是你还没掌握清楚的,咱们一样一样试,总能找出个百试百灵的法子的。”
大家一齐往那青年道士的屋里走去,在路上崔瑛才知道这位青年道士竟然是李煜的长子李仲寓。李煜是个好词人却不是个好国主,他见柴荣对北边诸国投降的国主还算宽厚,从继位起就削减帝号,降低仪规,等大周兵临城下时也干脆投了降。进了汴梁城,柴荣懒得搭理他,他也就缩在自己的府里写些诗词。而李仲寓则明知道天下一统是正确的,又受不了父亲沉迷声色,干脆出家做了道士。
柴荣统一了国家,对李仲寓这样心里拎得清,就是有点扭不过弯来的前朝宗室都很客气——这也是立个榜样,五代乱世,谁也不知道谁家的王朝能传的长一点,善待前朝皇室算是给子孙留条后路。
李仲寓本来只能缩在家里读经,他自己拎得清,根本不去做像出京这种会让人怀疑的事情。然后在听到陈抟老祖来京的消息,便去拜望拜望,然后一头扎进了白云观里,任李煜写了多少首思子的诗篇也唤不回他了。在李仲寓的眼里,陈抟老祖就天尊化身,世间没有他不懂的道理,而白云观那就是神仙福地,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东西还尽他摆弄。
李煜投降的干脆,柴荣当初就没难为他,南唐的内库除了一部分拿来安抚军民之外都给他们带上了京城,李煜是降臣不好意思大摆酒席,这钱现在全被李仲寓拿来搞研究了。
李仲寓的住处不大,和其他在这里寄居的道士一样,是一个三间两架的小院子,这种院落在这种不高的小山上不知凡几,都是扎进白云观的富道士自家起的。有些手头不宽裕的穷道人如果能找到一个和他寻道方向相近的富道士,便能蹭吃蹭喝蹭住蹭实验器材,在崔瑛看来这都有些后世研究所的味道了。
小院子里好几排酸枣木打的架子,还雕着精致的吉祥花鸟,一头一尾还刻着道符和八卦图。
“嘿,这不是成品太少了嘛,想让上天保佑保佑。”李仲寓看崔瑛盯着那些雕花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手艺好的匠人得忙着做各种器具,有工夫雕花的手艺都还糙了点,也就是个意头吧,我觉得八卦图上的长得最好。”
“那是因为它在架子的最边上,光照好,既有太阳的温度又能用太阳来杀菌吧。”崔瑛吐槽道,看着这雕刻精细的架子,他才真信了眼前这个精致的青年道士是李煜的儿子。
“杀菌?你是说那些霉吧。”李仲寓从屋里拿出几碟子灰蒙蒙青惨惨的玻璃器招呼下仆拿去洗了。“感觉凡是长了这些东西的这根就不长了,一半失败在这儿,另一半儿就失败在根没发出来。”
崔瑛他们向东厢里看,有一坛子酒精,又有几块银锭子,还有一口密封极好的锅子。
李仲寓开始给其他人展示制作过程了,又是用掺银的水煮玻璃,又是用海中的石花菜炼基底,还用各种珍贵的草药烧灰,又用精盐、石灰、芒硝各种处理,看得柴荣嘴角直抽。
“朕算是知道为什么李重光最近一首接一首的思儿念子的诗词,还首首都颇有怨意了,这么个烧钱的法子,不是他有南唐内库,不用一两年家底子都得给他折腾空喽。”
“与其给他日日饮美酒换新衣,还不如给仲寓做试验呢,至少他生活不如意了,这诗作反而动人,仲寓若是缺钱了,老百姓还得接着挨饿。”柴永岱撇了撇嘴说道。
实验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出来的,白云观里自有道童服侍,崔瑛还在一边看着这个他也不太懂的东西,忽然就听见远远地传来一群人欢喜地呼喊声,还有什么东西长啸的声音。
火龙真人看看四周不为所动的师父和师弟们,无奈地起身,冲崔瑛点头示意道:“崔郎君也一起来吧,这定是哪位道兄又有所发现了,你见识广,说不好还能给这些新东西弄点用途,也算是造福百姓。”
崔瑛点点头,一步一回头地往外走,基本看不懂而觉得无趣的人也跟了出来,一齐向外走去。
白云观所在的山本来就是离控鹤军不远的一个小土包,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白云观落成了,它才有了一座白云山的名字。之前几次崔瑛都是来去匆匆,大多是坐了马车顺着山路直到观门前,骑马的次数也不多。这回仔细一看,才发觉整个白云山彻底变了样。
白云观建在山顶,李仲寓的这个小院子建在南坡的半山腰,声音好像是从山上传来的,一行人便沿着山路向上走。
长长的盘山路修得又宽又平,是控鹤军的汉子们利用冬闲时帮忙用水泥铺出来的,盘山道边杂植着银杏、青松还有几株报春花。略深一些的地方则还是原来的树林,没怎么动。间或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通向树林深入,火龙真人便告诉崔瑛那是在寻什么道的。
这一路走来,崔瑛真是开了眼界,这群衣食无忧的道士们如今像是狂热的求道者,夜以继日地研究着自然的奥秘。他们这一路上碰到了带着两个童子就开始搜集各种动植物的,打算找到天地万物生长之道的,也碰到了一边散步一边持了尺规在割圆术上花费心思的;还有擎了几十种不同的风筝出来,要找出最易飞的形状的。等他们走到声音发出的地方之前,崔瑛已经和柴永岱说好,他要在这白云观里好好呆一段时间,将他们的研究系统的梳理一下,说不好中国的工业革命会以一种奇怪的姿态展开。
“这是红云子师弟的住处,他最近在研究你和师父弄出来那个天机之器,不知又有什么创见了。”火龙真人介绍道。
红云子的院子外面挺热闹,好几个崔瑛看着眼熟的白云观里的小道童都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在往里看,你推我搡的好不热闹。
火龙真人喝斥几声,打发了这群童子,他们才安安稳稳地进了院子,然后便见这春末夏初的时节,红云子和他的弟子们穿着一身道袍在水池里手舞足蹈,他们身后,一根小竹管子像泉眼一样咕嘟咕嘟地向外吐着清水。
崔瑛看着架在池子边上那个冒着黑烟的机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工业革命的契机真是说来就来。
第115章 夔龙
自从崔瑛发觉这白云山上卧虎藏龙之后,便婉拒了柴宗训在吕家出孝后让他转任四门学祭酒的打算,专心在白云观中住下,和一群道长们谈论“道”之所在,也一起想办法思考完善他们捣鼓出来的各种东西。
“陛下、殿下,阿瑛说的地方就在前面不远了。”出了孝的吕蒙正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已经七岁的吕从简陪着柴宗训和柴永岱走在从汴梁往白云观的路上。这是崔瑛一头扎进白云观后第一次主动联系他们,连七十多岁的柴荣都乘着辇车来了。
如今汴梁城外的白云山,早就不是只有控鹤军的驻地环绕的样子了,不输长安灞桥的汴河码头旁边是一座高高大大的凉亭,凉亭中间竖着一块暗红色的巨石,几个妇人坐在亭子中,抱着孩子告诫他们不要远离家人,要是被拐子拐走可能会遇到悲惨的事情。还有几座扭曲的石头被雕成跪立的人像竖在凉亭不远的公厕旁边,进出的人们总愿意向他们吐两口唾沫或踹上两脚。
绕过码头,沿着一溜官道往外走,路边是小商小贩们在卖吃食,卖茶水,还有一些穿着整齐的短褐的人力车夫和穿着长衫帮闲都坐在茶棚里等着主顾。
再离汴梁城远一些的地方,茶棚渐疏,卖吃的小商贩几乎没有,道路两边桃李梨柰,各种树木横竖成行,如今正近八月中秋,林子里三五成群的妇人孩子边说笑边摘着树上的果子。
“爹爹,这树怎么这么奇怪啊?”吕从简指着路边一棵柰树问道,“怎么要砍伤它再接一块啊?”
“你大哥不是教过给你了吗?”吕蒙正笑道,“这是小神农琢磨出的嫁接之法,你从小不就是吃这上面的果子长大的吗?”
“这崔德华,不知道又要弄出什么玩意儿来,走咱们也跟上看看,估计白云观最近折腾出不少好东西。”柴荣自打退位之后,是哪里热闹往哪里凑,见天的不是逛瓦肆就是去控鹤军的球场,汴梁城里的各种小道消息一点儿也瞒不住他。
等他们赶到白云观,就见崔瑛与他那个神农徒弟两人四眼放光,围着一个青年道士,那个青年道士一脸的迷茫。
“这是怎么了?”魏离急急问道,“你这急慌慌地做什么?”
“这会儿子抓紧再弄一批水稻苗来,明年咱们就等着大丰收了。”崔瑛压根儿就没理魏离,只盯着那个青年道士。
“德华,阿瑛!”柴永岱与崔瑛关系亲密,此刻连连呼唤道,“你这是怎么了?”
“德华,有什么事好好说,你吓到道长了。”柴宗训慢慢地拍着崔瑛的肩膀,安慰道。
“呃,没、没事。”崔瑛总算从那就极度兴奋地状态中恢复了一些精明,但神情依然是情绪高涨的样子。他轻轻拍拍自己的脸,对柴荣和柴宗训行了一礼,然后才向大家解释道:“殿下还记得几个月前被偷的青苗吗?”
“记得啊?怎么了?”柴永岱莫名其妙,然后又紧张道,“这青苗又被偷了?”
“这都快长穗了,还怎么偷!”柴宗训简直为自己儿子的农业常识感到羞愧,连忙打断他的话。
“我上次说过,这种阴阳调合生长的水稻亩产量能到十五六石对吧,”崔瑛对他们父子间的争辩不予置评,自顾自地说,“但是这母水稻量太少,要一代一代生长的话,没个三五十年留不出种子来。所以我当时说一二十年能选出品种来,但要想大面积推广,可能得百十年的时间。”
“那也是好事啊,一亩地收的粮食能翻四五番,何愁我大周国运不隆!”柴永岱年纪最轻,对时间也最不看重,不像柴荣听到百十年的推广时间就有一瞬的黯然,他满不在乎地说,“从现在开始研究,感觉到我孙子那辈就能推广起来了。”
“可是如果眼前这法子能用,”崔瑛指指让他发狂的玻璃瓶,“那咱们只要选出合适的品种,三五年里就能攒出够推广的种子了!”
“什么!”这是在场所有人惊讶地呼声,连那个做出这东西的青年道士也不例外。
“大家想,”别人都惊讶激动了,激动过的崔瑛反而平静了下来,“这一片叶子能生根,就能替代一粒种子了,若是所有的苗、叶都能这样分,这能栽出多少棵一样的水稻来?
“仙长,”王虎说话的声音都是抖的,“您这本事能传我吗?我……”
“行啊!”那青年道士突然笑了,“能造福百姓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不过,”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法子还不像老祖和道兄他们那样百试百灵,十瓶里能成个一二瓶而已。”
“能成就行,”陈抟老祖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人群后面,“大道无形,肯定是还有什么东西是你还没掌握清楚的,咱们一样一样试,总能找出个百试百灵的法子的。”
大家一齐往那青年道士的屋里走去,在路上崔瑛才知道这位青年道士竟然是李煜的长子李仲寓。李煜是个好词人却不是个好国主,他见柴荣对北边诸国投降的国主还算宽厚,从继位起就削减帝号,降低仪规,等大周兵临城下时也干脆投了降。进了汴梁城,柴荣懒得搭理他,他也就缩在自己的府里写些诗词。而李仲寓则明知道天下一统是正确的,又受不了父亲沉迷声色,干脆出家做了道士。
柴荣统一了国家,对李仲寓这样心里拎得清,就是有点扭不过弯来的前朝宗室都很客气——这也是立个榜样,五代乱世,谁也不知道谁家的王朝能传的长一点,善待前朝皇室算是给子孙留条后路。
李仲寓本来只能缩在家里读经,他自己拎得清,根本不去做像出京这种会让人怀疑的事情。然后在听到陈抟老祖来京的消息,便去拜望拜望,然后一头扎进了白云观里,任李煜写了多少首思子的诗篇也唤不回他了。在李仲寓的眼里,陈抟老祖就天尊化身,世间没有他不懂的道理,而白云观那就是神仙福地,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东西还尽他摆弄。
李煜投降的干脆,柴荣当初就没难为他,南唐的内库除了一部分拿来安抚军民之外都给他们带上了京城,李煜是降臣不好意思大摆酒席,这钱现在全被李仲寓拿来搞研究了。
李仲寓的住处不大,和其他在这里寄居的道士一样,是一个三间两架的小院子,这种院落在这种不高的小山上不知凡几,都是扎进白云观的富道士自家起的。有些手头不宽裕的穷道人如果能找到一个和他寻道方向相近的富道士,便能蹭吃蹭喝蹭住蹭实验器材,在崔瑛看来这都有些后世研究所的味道了。
小院子里好几排酸枣木打的架子,还雕着精致的吉祥花鸟,一头一尾还刻着道符和八卦图。
“嘿,这不是成品太少了嘛,想让上天保佑保佑。”李仲寓看崔瑛盯着那些雕花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手艺好的匠人得忙着做各种器具,有工夫雕花的手艺都还糙了点,也就是个意头吧,我觉得八卦图上的长得最好。”
“那是因为它在架子的最边上,光照好,既有太阳的温度又能用太阳来杀菌吧。”崔瑛吐槽道,看着这雕刻精细的架子,他才真信了眼前这个精致的青年道士是李煜的儿子。
“杀菌?你是说那些霉吧。”李仲寓从屋里拿出几碟子灰蒙蒙青惨惨的玻璃器招呼下仆拿去洗了。“感觉凡是长了这些东西的这根就不长了,一半失败在这儿,另一半儿就失败在根没发出来。”
崔瑛他们向东厢里看,有一坛子酒精,又有几块银锭子,还有一口密封极好的锅子。
李仲寓开始给其他人展示制作过程了,又是用掺银的水煮玻璃,又是用海中的石花菜炼基底,还用各种珍贵的草药烧灰,又用精盐、石灰、芒硝各种处理,看得柴荣嘴角直抽。
“朕算是知道为什么李重光最近一首接一首的思儿念子的诗词,还首首都颇有怨意了,这么个烧钱的法子,不是他有南唐内库,不用一两年家底子都得给他折腾空喽。”
“与其给他日日饮美酒换新衣,还不如给仲寓做试验呢,至少他生活不如意了,这诗作反而动人,仲寓若是缺钱了,老百姓还得接着挨饿。”柴永岱撇了撇嘴说道。
实验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出来的,白云观里自有道童服侍,崔瑛还在一边看着这个他也不太懂的东西,忽然就听见远远地传来一群人欢喜地呼喊声,还有什么东西长啸的声音。
火龙真人看看四周不为所动的师父和师弟们,无奈地起身,冲崔瑛点头示意道:“崔郎君也一起来吧,这定是哪位道兄又有所发现了,你见识广,说不好还能给这些新东西弄点用途,也算是造福百姓。”
崔瑛点点头,一步一回头地往外走,基本看不懂而觉得无趣的人也跟了出来,一齐向外走去。
白云观所在的山本来就是离控鹤军不远的一个小土包,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白云观落成了,它才有了一座白云山的名字。之前几次崔瑛都是来去匆匆,大多是坐了马车顺着山路直到观门前,骑马的次数也不多。这回仔细一看,才发觉整个白云山彻底变了样。
白云观建在山顶,李仲寓的这个小院子建在南坡的半山腰,声音好像是从山上传来的,一行人便沿着山路向上走。
长长的盘山路修得又宽又平,是控鹤军的汉子们利用冬闲时帮忙用水泥铺出来的,盘山道边杂植着银杏、青松还有几株报春花。略深一些的地方则还是原来的树林,没怎么动。间或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通向树林深入,火龙真人便告诉崔瑛那是在寻什么道的。
这一路走来,崔瑛真是开了眼界,这群衣食无忧的道士们如今像是狂热的求道者,夜以继日地研究着自然的奥秘。他们这一路上碰到了带着两个童子就开始搜集各种动植物的,打算找到天地万物生长之道的,也碰到了一边散步一边持了尺规在割圆术上花费心思的;还有擎了几十种不同的风筝出来,要找出最易飞的形状的。等他们走到声音发出的地方之前,崔瑛已经和柴永岱说好,他要在这白云观里好好呆一段时间,将他们的研究系统的梳理一下,说不好中国的工业革命会以一种奇怪的姿态展开。
“这是红云子师弟的住处,他最近在研究你和师父弄出来那个天机之器,不知又有什么创见了。”火龙真人介绍道。
红云子的院子外面挺热闹,好几个崔瑛看着眼熟的白云观里的小道童都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在往里看,你推我搡的好不热闹。
火龙真人喝斥几声,打发了这群童子,他们才安安稳稳地进了院子,然后便见这春末夏初的时节,红云子和他的弟子们穿着一身道袍在水池里手舞足蹈,他们身后,一根小竹管子像泉眼一样咕嘟咕嘟地向外吐着清水。
崔瑛看着架在池子边上那个冒着黑烟的机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工业革命的契机真是说来就来。
第115章 夔龙
自从崔瑛发觉这白云山上卧虎藏龙之后,便婉拒了柴宗训在吕家出孝后让他转任四门学祭酒的打算,专心在白云观中住下,和一群道长们谈论“道”之所在,也一起想办法思考完善他们捣鼓出来的各种东西。
“陛下、殿下,阿瑛说的地方就在前面不远了。”出了孝的吕蒙正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已经七岁的吕从简陪着柴宗训和柴永岱走在从汴梁往白云观的路上。这是崔瑛一头扎进白云观后第一次主动联系他们,连七十多岁的柴荣都乘着辇车来了。
如今汴梁城外的白云山,早就不是只有控鹤军的驻地环绕的样子了,不输长安灞桥的汴河码头旁边是一座高高大大的凉亭,凉亭中间竖着一块暗红色的巨石,几个妇人坐在亭子中,抱着孩子告诫他们不要远离家人,要是被拐子拐走可能会遇到悲惨的事情。还有几座扭曲的石头被雕成跪立的人像竖在凉亭不远的公厕旁边,进出的人们总愿意向他们吐两口唾沫或踹上两脚。
绕过码头,沿着一溜官道往外走,路边是小商小贩们在卖吃食,卖茶水,还有一些穿着整齐的短褐的人力车夫和穿着长衫帮闲都坐在茶棚里等着主顾。
再离汴梁城远一些的地方,茶棚渐疏,卖吃的小商贩几乎没有,道路两边桃李梨柰,各种树木横竖成行,如今正近八月中秋,林子里三五成群的妇人孩子边说笑边摘着树上的果子。
“爹爹,这树怎么这么奇怪啊?”吕从简指着路边一棵柰树问道,“怎么要砍伤它再接一块啊?”
“你大哥不是教过给你了吗?”吕蒙正笑道,“这是小神农琢磨出的嫁接之法,你从小不就是吃这上面的果子长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