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_分节阅读_405
穆元帝又道,“纪容去岁来帝都述职,因到年下,朕就留他在帝都过年了。北靖关那里离不得人,让纪容去北靖关吧,把赵时雨叫回来,去你詹事府做个学士,如何?”
太子笑道,“赵大人状元出身,既有文采风流又能办实差做实事,这样的人,只要父皇舍得,给多少,儿臣也不嫌多。”
穆元帝笑道,“朕留他在身边多年,他是个稳重人,难得心正。”
太子又表示了一番对赵时雨的欣赏,回东宫同媳妇私下说,“赵时雨与大哥一向走的近。”
谢莫如道,“做臣子的,有私心再正常不过,只要不是不安好心,可用便可。倘殿下不用他,疏离他,才是把他完全推给大皇子呢。何况,赵大人亲近大皇子之事,陛下既知道,不也一样用他么。”
太子本也不是个小器的,他夫妻二人老夫老妻这些年,太子抱怨一句,觉着心下畅快,就去办他爹交给他的差使了。
只是,刚进四月,西蛮着使臣来朝,送来讣告:和柔公主于三月初在西蛮王宫因病过逝,同时,使臣再向朝廷递交了西蛮王请求联姻的国书。
和柔公主过逝,除了赵国公府,估计没人伤心。
眼下朝廷要商量的,是还要不要与西蛮联姻之事。
当然,宫里现下没有适龄公主,就是有,凭穆元帝这自诩绝世好爹的,他也舍不得亲闺女去与西蛮和亲。不过,公主们嫁了,还有郡主不是?不说别个,悼太子就有闺女未出阁,大皇子三皇子府也有适龄郡主……朝中一吵吵贵女和亲之事,大皇子妃三皇子妃险些吓瘫了,悼太子妃没啥反应,主要是,悼太子的郡主是庶出,亲娘不是悼太子妃。而,大皇子妃与三皇子妃,可是有亲生闺女的啊!
东宫也有个忧心忡忡的徐侧妃,近些天恨不能一天八遭的到谢莫如面前服侍,就是担心昕姐儿的前程。毕竟,太子之女,比亲王之女更加贵重。
谢莫如一向不喜侧室在身边,她身边侍女多的是,哪个都比侧室服侍的好。再者,把侧室当奴才,不是谢莫如的做风。谢莫如给徐侧妃一句准话,“你只管安心,不是昕姐儿。”
徐侧妃感激的给谢莫如行一大礼,然后里里外外的说太子妃慈悲的大好人啥的。想徐侧妃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行事向来委婉,今为儿女,也能拍出这样直白的马屁,真叫谢莫如感叹一声,天下慈母心了。
谢莫如觉着,她对于一个为了女儿而诚惶诚恐的母亲时,总有一点心软。
徐侧妃属于近水楼台型的,她在太子妃面前够恭顺,得了准话,便继续安分着去了。大皇子妃三皇子妃就要每日都来东宫坐一坐了,都说自己闺女老大该寻婆家了。大皇子妃家温安郡主的确是年纪不小了,当初穆元帝赐了赵家的亲事,结果,赵钦死在北靖关,这亲事也就黄了。温安郡主另行指婚是一定的,而且,温安郡主年岁委实不小,都十九的大姑娘了。最让大皇子妃郁闷的是,她去婆婆那里请安,谈及西蛮和亲之事,赵贵妃还要说,“当初要是温安与钦哥儿大婚,也就没现下烦恼了。”你说把大皇子妃郁闷的,要是闺女嫁了赵家,现下就是寡妇了,比远嫁能强多少!
无法与婆婆交流的大皇子妃干脆来谢莫如这里拉关系,说的话都是,“闺女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啊,要是儿子,我不担心,好赖的,他娶进一个,我看顾他直到我闭眼。闺女不一样,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当娘的,一辈子不放心。”
三皇子妃心照不宣的接口道,“是啊,尤其她们姐妹,比不得公主尊贵,公主以后是可以开府的,再如何,自己当家做主。她们姐妹嫁到公婆家,以后好坏,全靠自己。待日后咱们就藩,一辈子还能见几回呢。”三皇子妃说着,自己伤感起来,不禁红了眼圈儿。她闺女还小,十四岁,可这该死的西蛮王此时求亲,也很危险的好不好。、
谢莫如听大皇子妃三皇子妃诉了一通苦,晚上就问太子,“和亲的事,到底定下来没有?”
太子道,“哪里有合适的人选呢。”
穆元帝是绝世好爹,这种对儿女的宠爱很幸运的延续到了孙女的身上,穆元帝当初舍不得闺女,现下也舍不得孙女。因老穆家孩子金贵,所以,穆元帝一时没有合适人选。
谢莫如便明白,穆元帝是又打算送哪个朝臣的闺女过去了。
让谁和亲,谢莫如都无所谓,只要不是昕姐儿就成。不过,谢莫如本身就反感和亲,她道,“和亲能有什么用?这些年,咱们与西蛮也没断了兵事,无非是送西蛮王一个女人与许多贵重嫁妆罢了。有了这些银子,还不如补贴了兵部,多打造些兵器,把西蛮赶出草原,也省得烦恼和亲之事。”
“我也不看好和亲,说来不过是面子上的和气罢了。”太子道,“听宜安驸马说,西蛮王正妃就有四个,和柔公主也只是西蛮王的王妃之一罢了。”
谢莫如微微颔首,与太子道,“既如此,教你个乖,这几天大嫂三嫂见天的来我这里说话,就是担心几个侄女。大嫂三嫂担心,大皇子三皇子都是做亲爹的,一样的心,殿下就与两位殿下透个信儿,也叫他们安心才好。”
太子拍拍脑门,“这些天事情不断,我倒没留意这事儿。”
谢莫如笑,“都是小事罢了。”
知道穆元帝没有拿自家孙女和亲的意思时,整个皇室都放心了。
当穆元帝重新册封了一位和顺公主时,谢莫如正在同纪容纪将军的太太说话。谢莫如正式册封后有个好处,穆元帝把所有该他娘承担的事务,都名正言顺的转嫁到了太子妃身上。譬如,大将要去赴任,宫中要见一见将军的夫人之类的事。
这事按理太后出面更好,可有了太子妃,就是穆元帝也认为,太子妃更适合接见朝中诰命。
不要以为太子妃就是个职衔,事实上,太子妃身上的责任,不一定就比储君轻。
胡太后做这事做的七零八落,好在,大家都知道她是个什么出身,且人又年迈,只得忍了。如今太子妃接手此事,诸诰命都觉着皇宫的空气都不一样的味道了。
纪太太江氏因是三婚,且,纪容将军官位不算太高,出身亦是微末,故此,俩人在帝都社交界不大吃香。谢太子妃倒是挺喜欢纪太太,与她说了不少北昌府的事,包括北昌府的气候饮食之类,然后,谢太子妃将话一转,转到了北靖关上,与纪太太道,“眼下北靖关还算太平,但,北凉王太子在帝都,想来北凉国的摄政亲王也是明白的。先时他要稳定朝局,必会以安内为先。待他把国内局势稳定了,北靖关必然多事。你们在那里,凡事多留心。”
纪太太认真听了,难得的,她还能接两句话,她道,“我听将军说,北凉国小,一向无外侵之力。就是一样,今西蛮王去岁刚娶了北凉公主为王妃,只担心他们狼狈为奸。”
太子妃很满意纪太太的灵秀,身为诰命,不好对政务一窍不通的。如纪太太这般,太子妃便难免多与她说几句,道,“国与国之间,远交近攻,亦是常态。他们两国有所来往,并非一日。只是,国与国之间,也以利益为先。两国都盼着对方为先锋,自己捡落,既各怀心事,就不是没有破绽。便是先前北靖关之战,难保没有两国在其中作祟。”
纪太太把太子妃的话都记下了,及至中午,太子妃赐饭,纪太太要告辞时,太子妃命人拿了两支老参给纪太太,道,“听说北靖关附近山里产参,你们府上不一定缺这个,只是我想着,刀枪之地,这东西总不嫌多的。”
纪太太恳切道,“这一支参,关键时活人性命。这哪里是参,分明就是两条性命。”说着,认认真真谢了赏,带着老参告退。
纪太太回府与丈夫道,“太子妃娘娘和气周到不说,为人极有见识,与那些个小人不一样。”
纪将军笑,“太子妃娘娘岂是小人可比。”
纪家夫妇收拾包裹准备去北靖关了,太子妃娘娘在傍晚也知道了和顺公主之事,碍于西蛮近年来屡屡生事,穆元帝连名门贵女都没选,从大牢里宁家女眷中挑了一个,封了和顺公主,准备让这位和顺公主和亲西蛮。
太子妃似笑非笑道,“陛下当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穆元帝给西蛮安排了个和顺公主,可能是觉着陪嫁和顺公主的嫁妆有些吃亏,干脆也给西蛮发一国书,想求娶西蛮公主。
太子妃听说此消息,深觉穆元帝不愧西蛮王老对手,大家都很能豁得出脸去。
不过,不知是不是认为太子妃尽职尽责,还是什么缘故。穆元帝把西蛮的事务处理好之后,突然与太子说,“先前,你媳妇不是想见一见方微么?”
“方微?”
“就是北昌侯夫人。”穆元帝一幅不欲多解释的模样,道,“你去与你媳妇说一声,就说朕知道了。”
太子明白他爹的意思,这是同意他媳妇继续调查青松明月图之事了。
不过,这位北昌侯夫人竟有名讳,还能让他爹一记多年,可见,绝非凡品哪!
北昌侯夫人是不是凡品还不晓得,既然穆元帝发了话,谢莫如便召江行云进宫,说来,江行云还是头一回来东宫,还陪谢莫如在东宫的花园里逛了逛,告辞时,江行云笑,“果然东宫风景更佳。”
☆、第356章 东宫之十九
静心庵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估计大多数人是听过没见过,其实,哪怕是没见过能听过的,起码也得是在帝都权贵圈有一定地位的人。如果街上随便拉一人问他静心庵在哪儿?估计大部分只知道香火最旺的西山寺。
就是谢太子妃,也是少年时通过穆元帝把永福公主搁静心庵磨性子,才知道的这个地方。
这许多年,却是没去过的。
谢莫如向来不信神佛,她去西山寺,不过是去与文休法师说一说学问,或者是有事去寻文休法师,要说拜佛,她一次没拜过。所以,静心庵这种地方,谢莫如更不会去。尤其先前不知多少人想着盼着她进静心庵,把太子妃之位让贤呢!
所以,北昌侯夫人方微的事,谢莫如也是让江行云去办的。
江行云同谢莫如虽是好友,但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谢莫如行事,向来是光明正大,哪怕她要弄死谁家一户口本,也会把事办的合情合理,让你死得其所,死得瞑目。江行云不是,她要弄死谁,一刀下去,也就够了。
所以,江行云对静心庵没什么忌讳。这地方她没去过,她早想去见识一下了。
尤其,身为谢莫如身边的情报工作收集着,这帝都竟还有这么一个她没去过的地方。
江行云用过早饭,就坐上府中备好的马车,去了静心庵。
不怪帝都不民对静心庵不大熟悉,静心庵的所在就不是寻常人能去的。
静心庵建在郊外皇庄之内,既不临山也不靠水,其实,若不是门上匾额写着静心庵三字,这地方,让江行云来说,更像松柏掩映下的一座别院。
门外有侍卫把守,江行云取出东宫令牌,侍卫恭恭敬敬的请江行云进去。
庵外已是夏花盛开的时节,庵内却是苍松翠柏,一派端严肃穆。一进静心庵的大门,便自有一番清凉之意,江行云觉着,大概与静心庵的风水结构有关,当然,与庵内树木繁茂也是相关的。
太子笑道,“赵大人状元出身,既有文采风流又能办实差做实事,这样的人,只要父皇舍得,给多少,儿臣也不嫌多。”
穆元帝笑道,“朕留他在身边多年,他是个稳重人,难得心正。”
太子又表示了一番对赵时雨的欣赏,回东宫同媳妇私下说,“赵时雨与大哥一向走的近。”
谢莫如道,“做臣子的,有私心再正常不过,只要不是不安好心,可用便可。倘殿下不用他,疏离他,才是把他完全推给大皇子呢。何况,赵大人亲近大皇子之事,陛下既知道,不也一样用他么。”
太子本也不是个小器的,他夫妻二人老夫老妻这些年,太子抱怨一句,觉着心下畅快,就去办他爹交给他的差使了。
只是,刚进四月,西蛮着使臣来朝,送来讣告:和柔公主于三月初在西蛮王宫因病过逝,同时,使臣再向朝廷递交了西蛮王请求联姻的国书。
和柔公主过逝,除了赵国公府,估计没人伤心。
眼下朝廷要商量的,是还要不要与西蛮联姻之事。
当然,宫里现下没有适龄公主,就是有,凭穆元帝这自诩绝世好爹的,他也舍不得亲闺女去与西蛮和亲。不过,公主们嫁了,还有郡主不是?不说别个,悼太子就有闺女未出阁,大皇子三皇子府也有适龄郡主……朝中一吵吵贵女和亲之事,大皇子妃三皇子妃险些吓瘫了,悼太子妃没啥反应,主要是,悼太子的郡主是庶出,亲娘不是悼太子妃。而,大皇子妃与三皇子妃,可是有亲生闺女的啊!
东宫也有个忧心忡忡的徐侧妃,近些天恨不能一天八遭的到谢莫如面前服侍,就是担心昕姐儿的前程。毕竟,太子之女,比亲王之女更加贵重。
谢莫如一向不喜侧室在身边,她身边侍女多的是,哪个都比侧室服侍的好。再者,把侧室当奴才,不是谢莫如的做风。谢莫如给徐侧妃一句准话,“你只管安心,不是昕姐儿。”
徐侧妃感激的给谢莫如行一大礼,然后里里外外的说太子妃慈悲的大好人啥的。想徐侧妃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行事向来委婉,今为儿女,也能拍出这样直白的马屁,真叫谢莫如感叹一声,天下慈母心了。
谢莫如觉着,她对于一个为了女儿而诚惶诚恐的母亲时,总有一点心软。
徐侧妃属于近水楼台型的,她在太子妃面前够恭顺,得了准话,便继续安分着去了。大皇子妃三皇子妃就要每日都来东宫坐一坐了,都说自己闺女老大该寻婆家了。大皇子妃家温安郡主的确是年纪不小了,当初穆元帝赐了赵家的亲事,结果,赵钦死在北靖关,这亲事也就黄了。温安郡主另行指婚是一定的,而且,温安郡主年岁委实不小,都十九的大姑娘了。最让大皇子妃郁闷的是,她去婆婆那里请安,谈及西蛮和亲之事,赵贵妃还要说,“当初要是温安与钦哥儿大婚,也就没现下烦恼了。”你说把大皇子妃郁闷的,要是闺女嫁了赵家,现下就是寡妇了,比远嫁能强多少!
无法与婆婆交流的大皇子妃干脆来谢莫如这里拉关系,说的话都是,“闺女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啊,要是儿子,我不担心,好赖的,他娶进一个,我看顾他直到我闭眼。闺女不一样,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当娘的,一辈子不放心。”
三皇子妃心照不宣的接口道,“是啊,尤其她们姐妹,比不得公主尊贵,公主以后是可以开府的,再如何,自己当家做主。她们姐妹嫁到公婆家,以后好坏,全靠自己。待日后咱们就藩,一辈子还能见几回呢。”三皇子妃说着,自己伤感起来,不禁红了眼圈儿。她闺女还小,十四岁,可这该死的西蛮王此时求亲,也很危险的好不好。、
谢莫如听大皇子妃三皇子妃诉了一通苦,晚上就问太子,“和亲的事,到底定下来没有?”
太子道,“哪里有合适的人选呢。”
穆元帝是绝世好爹,这种对儿女的宠爱很幸运的延续到了孙女的身上,穆元帝当初舍不得闺女,现下也舍不得孙女。因老穆家孩子金贵,所以,穆元帝一时没有合适人选。
谢莫如便明白,穆元帝是又打算送哪个朝臣的闺女过去了。
让谁和亲,谢莫如都无所谓,只要不是昕姐儿就成。不过,谢莫如本身就反感和亲,她道,“和亲能有什么用?这些年,咱们与西蛮也没断了兵事,无非是送西蛮王一个女人与许多贵重嫁妆罢了。有了这些银子,还不如补贴了兵部,多打造些兵器,把西蛮赶出草原,也省得烦恼和亲之事。”
“我也不看好和亲,说来不过是面子上的和气罢了。”太子道,“听宜安驸马说,西蛮王正妃就有四个,和柔公主也只是西蛮王的王妃之一罢了。”
谢莫如微微颔首,与太子道,“既如此,教你个乖,这几天大嫂三嫂见天的来我这里说话,就是担心几个侄女。大嫂三嫂担心,大皇子三皇子都是做亲爹的,一样的心,殿下就与两位殿下透个信儿,也叫他们安心才好。”
太子拍拍脑门,“这些天事情不断,我倒没留意这事儿。”
谢莫如笑,“都是小事罢了。”
知道穆元帝没有拿自家孙女和亲的意思时,整个皇室都放心了。
当穆元帝重新册封了一位和顺公主时,谢莫如正在同纪容纪将军的太太说话。谢莫如正式册封后有个好处,穆元帝把所有该他娘承担的事务,都名正言顺的转嫁到了太子妃身上。譬如,大将要去赴任,宫中要见一见将军的夫人之类的事。
这事按理太后出面更好,可有了太子妃,就是穆元帝也认为,太子妃更适合接见朝中诰命。
不要以为太子妃就是个职衔,事实上,太子妃身上的责任,不一定就比储君轻。
胡太后做这事做的七零八落,好在,大家都知道她是个什么出身,且人又年迈,只得忍了。如今太子妃接手此事,诸诰命都觉着皇宫的空气都不一样的味道了。
纪太太江氏因是三婚,且,纪容将军官位不算太高,出身亦是微末,故此,俩人在帝都社交界不大吃香。谢太子妃倒是挺喜欢纪太太,与她说了不少北昌府的事,包括北昌府的气候饮食之类,然后,谢太子妃将话一转,转到了北靖关上,与纪太太道,“眼下北靖关还算太平,但,北凉王太子在帝都,想来北凉国的摄政亲王也是明白的。先时他要稳定朝局,必会以安内为先。待他把国内局势稳定了,北靖关必然多事。你们在那里,凡事多留心。”
纪太太认真听了,难得的,她还能接两句话,她道,“我听将军说,北凉国小,一向无外侵之力。就是一样,今西蛮王去岁刚娶了北凉公主为王妃,只担心他们狼狈为奸。”
太子妃很满意纪太太的灵秀,身为诰命,不好对政务一窍不通的。如纪太太这般,太子妃便难免多与她说几句,道,“国与国之间,远交近攻,亦是常态。他们两国有所来往,并非一日。只是,国与国之间,也以利益为先。两国都盼着对方为先锋,自己捡落,既各怀心事,就不是没有破绽。便是先前北靖关之战,难保没有两国在其中作祟。”
纪太太把太子妃的话都记下了,及至中午,太子妃赐饭,纪太太要告辞时,太子妃命人拿了两支老参给纪太太,道,“听说北靖关附近山里产参,你们府上不一定缺这个,只是我想着,刀枪之地,这东西总不嫌多的。”
纪太太恳切道,“这一支参,关键时活人性命。这哪里是参,分明就是两条性命。”说着,认认真真谢了赏,带着老参告退。
纪太太回府与丈夫道,“太子妃娘娘和气周到不说,为人极有见识,与那些个小人不一样。”
纪将军笑,“太子妃娘娘岂是小人可比。”
纪家夫妇收拾包裹准备去北靖关了,太子妃娘娘在傍晚也知道了和顺公主之事,碍于西蛮近年来屡屡生事,穆元帝连名门贵女都没选,从大牢里宁家女眷中挑了一个,封了和顺公主,准备让这位和顺公主和亲西蛮。
太子妃似笑非笑道,“陛下当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穆元帝给西蛮安排了个和顺公主,可能是觉着陪嫁和顺公主的嫁妆有些吃亏,干脆也给西蛮发一国书,想求娶西蛮公主。
太子妃听说此消息,深觉穆元帝不愧西蛮王老对手,大家都很能豁得出脸去。
不过,不知是不是认为太子妃尽职尽责,还是什么缘故。穆元帝把西蛮的事务处理好之后,突然与太子说,“先前,你媳妇不是想见一见方微么?”
“方微?”
“就是北昌侯夫人。”穆元帝一幅不欲多解释的模样,道,“你去与你媳妇说一声,就说朕知道了。”
太子明白他爹的意思,这是同意他媳妇继续调查青松明月图之事了。
不过,这位北昌侯夫人竟有名讳,还能让他爹一记多年,可见,绝非凡品哪!
北昌侯夫人是不是凡品还不晓得,既然穆元帝发了话,谢莫如便召江行云进宫,说来,江行云还是头一回来东宫,还陪谢莫如在东宫的花园里逛了逛,告辞时,江行云笑,“果然东宫风景更佳。”
☆、第356章 东宫之十九
静心庵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估计大多数人是听过没见过,其实,哪怕是没见过能听过的,起码也得是在帝都权贵圈有一定地位的人。如果街上随便拉一人问他静心庵在哪儿?估计大部分只知道香火最旺的西山寺。
就是谢太子妃,也是少年时通过穆元帝把永福公主搁静心庵磨性子,才知道的这个地方。
这许多年,却是没去过的。
谢莫如向来不信神佛,她去西山寺,不过是去与文休法师说一说学问,或者是有事去寻文休法师,要说拜佛,她一次没拜过。所以,静心庵这种地方,谢莫如更不会去。尤其先前不知多少人想着盼着她进静心庵,把太子妃之位让贤呢!
所以,北昌侯夫人方微的事,谢莫如也是让江行云去办的。
江行云同谢莫如虽是好友,但俩人的性格完全不同。
谢莫如行事,向来是光明正大,哪怕她要弄死谁家一户口本,也会把事办的合情合理,让你死得其所,死得瞑目。江行云不是,她要弄死谁,一刀下去,也就够了。
所以,江行云对静心庵没什么忌讳。这地方她没去过,她早想去见识一下了。
尤其,身为谢莫如身边的情报工作收集着,这帝都竟还有这么一个她没去过的地方。
江行云用过早饭,就坐上府中备好的马车,去了静心庵。
不怪帝都不民对静心庵不大熟悉,静心庵的所在就不是寻常人能去的。
静心庵建在郊外皇庄之内,既不临山也不靠水,其实,若不是门上匾额写着静心庵三字,这地方,让江行云来说,更像松柏掩映下的一座别院。
门外有侍卫把守,江行云取出东宫令牌,侍卫恭恭敬敬的请江行云进去。
庵外已是夏花盛开的时节,庵内却是苍松翠柏,一派端严肃穆。一进静心庵的大门,便自有一番清凉之意,江行云觉着,大概与静心庵的风水结构有关,当然,与庵内树木繁茂也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