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记_分节阅读_248
谢莫如亦道,“三嫂这话是。”
四皇子妃听着人家,这家有闺女那家也有闺女,再一想自家四个小子,真是馋也想馋死了。长泰公主笑,“四弟妹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皇子妃笑,“你少打趣我,我就不信你不眼馋。”长泰公主也是没闺女的,这永安侯家的风水不知怎么回事。堂堂侯府,四个儿子,硬是一半打光棍。打光棍的不必提,媳妇都没有,哪里来得儿子。倒是不打光棍的一半,李宇李宽兄弟,自打成亲就开始生儿子,不见闺女的面儿。别人家都重男轻女,就永安侯府,要听谁家说生了闺女,就羡慕人家羡慕的了不得。
长泰公主笑,“我怎么不眼馋,外甥女们的入学礼,我可都备好了。”
三皇子妃抿嘴一乐,道,“其实都这样,有了闺女就盼儿子,有了儿子则盼闺女。”
谢莫如笑,“这话是。开始没大郎的时候,苏氏有了身子,我也是盼着能一举得男的。后来接连都是儿子,把我盼闺女盼的,这有了昕姐儿,方觉着圆满。”
全帝都能这般亲切自然的说起庶子女的,也就是谢莫如了。六皇子妃不着痕迹的打量了谢莫如一眼,这个五嫂,一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朝初见,颇是与众不同。
因谢莫如是刚回帝都,大家能聊的话题不少,说说笑笑,午后方散。四皇子妃因离的近,且他们两府一向更亲近些,故而多留片刻。谢莫如回来的日子短,道,“六弟妹真是个沉稳人。”妯娌间,谢莫如不大相熟的就是这位六皇子妃铁氏了。
“她正好是你们就藩那年同六皇子成的亲,六弟妹人是极好的……”谢莫如既然打听铁氏,四皇子妃叹口气,她与谢莫如向来交好,有事也并不瞒着谢莫如,道,“按理这话不该我说,六弟府上的那位李侧妃已有二子一女,要说咱们做正妻的,自不会与个侧室争风吃醋,六弟妹也不是那样人。只是六弟糊涂,你是不晓得,今年出了个大笑话。自来年初二都是皇子陪皇子妃回娘家吃年酒,今年不知是怎么回事,六弟一天走了两家,头晌从铁御史家出来,就去了李侧妃娘家。那李侧妃,我也见过,模样有几分水秀,倒也不是绝色。真不晓得何样本领,叫六弟做出这等没规矩的事来。”
谢莫如道,“这是六皇子不知礼,从未听说过侧妃回娘家的理。”
“可不是么。你不晓得,还有可笑的事呢。”四皇子妃道,“出了这事,宫里也很不痛快,给六皇子指了两位侧妃,都是极鲜妍的模样。其中一位侧妃有了身孕,那李侧妃又有了新鲜花样,竟撺掇着六皇子要将他家大郎抱给六弟妹抚养,何等狼子野心?六弟妹嫁进来三年不到,难不成以后就没有自己亲子了?便是没有,自庶子中择贤孝的照看些倒罢了。如今堂堂皇子妃,倒要受她一个侧室摆布!”
谢莫如算是开了眼界,道,“这帝都也算出了能人。看六弟妹也不像个无能的,就任李氏这般上蹿下跳?”
四皇子妃叹,“六弟妹就是圣人也忍不了这个,他们府上为这个很是闹了一场。只看如今六皇子府跟漏风堂似的,就知道六皇子府是个什么光景了。”
谢莫如道,“以往看不出六皇子竟是这等糊涂人。”竟真有人觉着正妻是摆设来着。还是,六皇子认为,正妻就理所当然为他费心费力的打理内闱?真是笑话!
四皇子妃感慨,“只可怜六弟妹,原也是闺中一等闺秀,遇着这么个人,纵使亲王妃之尊,又有何趣?”
谢莫如听了回六皇子府的荒唐事,及至天晚,四皇子妃也就告辞回家了。
谢莫如亲自相送。
倒是大皇子妃回家,说起在四皇子府吃酒闲话的事,大皇子道,“你说这事儿也怪。”
“什么事?”
大皇子坐下吃了半盏凉茶方道,“皇祖母是一千个看不上五弟妹,父皇一向孝顺,偏是瞧着五弟妹好,五弟妹动动嘴,宫里规矩也能改一改,父皇也由她。”大皇子在对待谢莫如的态度上,完全就是胡太后的亲孙子啊。
大皇子妃崔氏其实也不大喜欢谢莫如,谢莫如太抢风头,她一回来,就把其他妯娌比的跟瞎子一般,要不这让皇孙女进宫念书的事怎么就她看到了呢?不过,大皇子妃还是得说句公道话,道,“五弟妹是好意,丫头们进宫念书难道不好?”
“事儿是好事儿,只是她这一回来,就这事儿那事儿的,未免事儿多!”
“别说这些个闲事了。”大皇子妃问,“殿下不是说闽地封赏要下来了,下来了吗?”说来崔氏子弟在战事中亦有牺牲者,崔氏有个兄弟也死在战事中。幸而是位庶出兄弟,崔氏乃嫡女,虽是伤心,亦是有限,倒是更关心封赏的事。
说到封赏之事,大皇子更来气,道,“你是没见老五那死皮赖脸给自己人要封赏的劲儿,柳扶风,一个瘸子,硬给老五捧成首功,封了乡侯。这倒罢了,好歹这姓柳的的确在军中呆过。还有更可笑的,那位李九江,就是永安姑丈的庶长子,父皇破例提个三品散佚大臣,老五还死活不乐意,最终弄了个二品……为个官儿,皇子脸面也不要了!”
崔氏急死了,她又不是要打听五皇子,崔氏道,“父亲呢?”
大皇子无精打彩,“岳父论军功排在第五位,品阶升了一级,赏良田千顷,金银各五千两。”
崔氏难免失望,嘴上也不能说出来,笑道,“父亲有了年岁,此次因帝都,正好歇一歇。”先时那一场大败,老父得以保全,崔氏也知足了。
大皇子只是说父亲心太偏,别个亦不好多说。
谢莫如闻知封赏事,也有些诧异,道,“我以为九江最多得个三品。”不想竟是最终破格提到正二品。
五皇子道,“原本定的是正三品,我当时没敢与父皇争论此事。后来怎么想怎么觉着对不住九江,此战,九江功绩不小,我就又去磨了磨父皇。虽未赐爵,官职上也得体面些才好。”
谢莫如笑,“殿下尽力就是,事也不在一时,何况九江自己怕也有心理准备。”
“他倒是有心理准备,来前还与我说不必为他争功。到底,我心里得过得去,也不能叫他太过委屈。”
谢莫如笑:知道争就好。
☆、第222章 谢氏分争
封赏过后,帝都一派喜气洋洋。
当然,也有不少人家着手开始办丧事了。战争必有牺牲,只要在战亡名单上的,不论哪家,谢莫如都打发人送了奠仪。然后开始准备家宴。
他们回帝都有些日子了,一直忙于去宫里尽孝,家宴尚未开一场。倒是谢太太等人早来过了,谢莫如这里既回来了,也当开一场小宴,请娘家人过来吃酒说话。
吴氏的身子已有些笨重,谢兰之妻于氏扶着谢太太,身后有嬷嬷抱着个周岁大小的娃娃,这是谢兰的长女了。然后就是二房苏氏,谢静,还有苏氏次子谢衡,以及余瑶与嫂子梁氏了。
谢莫如请大家坐了,道,“早想设宴,请大家过来。一回来,这府里也忙乱,就耽搁到了这会儿。”
谢太太笑,“娘娘平安,我们就放心了。咱们又不是外人,什么早一日晚一日的,什么时候都便宜。”孙子谢芝也升了官,关键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谢太太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苏氏也是这般说,道,“先时听战事凶险,我跟大伯母有空就去西山寺烧香,西山寺的香火果然灵验。”谢云虽在军中,却是在柳扶风直属部队的粮草后勤,除非实在命短,不然后勤是相当安全的地方了。此次谢云自然也有升迁。
大家说一回话,谢莫如就让谢衡去前头玩儿了,谢莫如道,“王爷这些天没有一日闲的,原想着他休沐会有空,陛下又召王爷进宫。阿衡去前头吧,大郎几个也在,你们当能说到一处去。”又问吴氏身子可好?
吴氏很自然的将手放在小腹上,自从有了身子,就常有这个动作,笑,“劳大姐姐惦记,都好。”
说到吴氏这一胎,谢莫如道,“原我想着弟妹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当初咱们离开闽安城,我是真不放心你的身子。”
吴氏笑,“本来也是怕的,后来我想,跟着大姐姐,相公也在,反正生死都在一处,也就不怕了。”
谢静道,“大嫂子这胎,不管是小侄子还是小侄女,都是有福的。”
苏氏亦笑,“这话是。”
谢莫如又问了谢兰之妻于氏几句,命人准备了见面礼,给于氏一套金镶玉的首饰,比起当初给吴氏的略逊一筹。这也很好理解,吴氏毕竟是长嫂,不过给于氏长女大姐儿的东西绝对贵重,既有给小孩子的金项圈手脚镯,还有料子玩具,另外一双羊脂玉壁,饶是出身侯府的于氏也觉着这东西难得,于氏深觉贵重,谢太太笑,“替咱们大丫头收着吧,娘娘一向喜欢女孩子。”
谢莫如道,“是啊,别人都是盼儿子,咱家不一样,咱家女孩子少,二弟妹好福气。”
于氏头胎生女,原本有些觉着对不住婆家,后来见婆家都拿着姑娘宝贝,这才放下心来。如今见谢莫如也这样喜欢闺女,于氏笑,“借娘娘吉言,以后就盼着她平安懂事。”
谢莫如让嬷嬷把孩子抱过来,自己接了在怀里细看,还逗了逗,难得孩子不淘气,谢莫如一逗,便咧嘴笑了。谢莫如笑问,“这孩子真好,可取名了?”
“还没,在家就叫大姐儿,权做小名儿。”于氏也有几分伶俐,忙道,“我时常听祖母说,娘娘博古通今,最有学问不过,不如娘娘给她取个大名。”
谢莫如想了想,道,“如今天下时有战事,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孩子,不如就叫思安吧。”
于氏替女儿谢过谢莫如赐名,接了女儿过来,道,“娘娘,咱们此次大胜,以后还会有战事么?”
谢莫如笑,“居安思危,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
于氏似懂非懂,并没有多问。谢莫如同余瑶梁氏说了些闽地余家的事,告诉她们余家大体也都是平安的。余瑶双手合什,“就盼着闽地再无战事,太太平平。”
谢太太深以为然,“是啊,没什么比天下太平更重要的。”
大家说一回话,中午用过酒宴,及至下午,谢太太便起身,带着一大家子告辞了。谢太太挺高兴,孙子孙女都平安,孙子们还升了官儿,家里欣欣向荣,兴旺之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只是,谢太太刚一回家,三房长媳李氏就过来哭诉,谢莫如连余瑶这样姑太太家的闺女都请了,就是没请三房的人过去,三房能不堵心么。
谢太太也没法子,如果做主的人是谢太太,她怎么也会给三房面子。谢莫如不一样,谢莫如连胡太后的面子都不给,谢家三房的分量显然还没重到让谢莫如格外给他们面子的地步。
三房其实就谢莫如独独冷落三房的事早就在谢太太谢尚书这里解释过无数次,诉说各种误会,谢三老太太也自陈过自己老糊涂,以前得罪过谢莫如云云。谢太太谢尚书也都在谢莫如面前为三房说过好话,奈何谢莫如根本没理会三房的意思。
谢莫如的脾气,谢太太委婉劝过一回后,谢莫如没反应,谢太太也就不愿就三房的事去烦扰谢莫如了。而如今随着闽王大胜还都,谢莫如分量愈重,虽然与胡太后的关系依旧不佳,但显然穆元帝对谢莫如并无不满,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谢莫如一回帝都就建言让藩王之女进宫念书,此事穆元帝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穆元帝对谢莫如的态度。
穆元帝不是个昏庸的人,同时,穆元帝也是个孝子,从这位皇帝甫一亲政立刻将生母自皇贵太妃的位置上提到皇太后的位置上就可知一二。一个努力做孝子的皇帝愿意采纳一位母亲不喜的亲王妃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穆元帝对谢莫如的认可了。
四皇子妃听着人家,这家有闺女那家也有闺女,再一想自家四个小子,真是馋也想馋死了。长泰公主笑,“四弟妹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皇子妃笑,“你少打趣我,我就不信你不眼馋。”长泰公主也是没闺女的,这永安侯家的风水不知怎么回事。堂堂侯府,四个儿子,硬是一半打光棍。打光棍的不必提,媳妇都没有,哪里来得儿子。倒是不打光棍的一半,李宇李宽兄弟,自打成亲就开始生儿子,不见闺女的面儿。别人家都重男轻女,就永安侯府,要听谁家说生了闺女,就羡慕人家羡慕的了不得。
长泰公主笑,“我怎么不眼馋,外甥女们的入学礼,我可都备好了。”
三皇子妃抿嘴一乐,道,“其实都这样,有了闺女就盼儿子,有了儿子则盼闺女。”
谢莫如笑,“这话是。开始没大郎的时候,苏氏有了身子,我也是盼着能一举得男的。后来接连都是儿子,把我盼闺女盼的,这有了昕姐儿,方觉着圆满。”
全帝都能这般亲切自然的说起庶子女的,也就是谢莫如了。六皇子妃不着痕迹的打量了谢莫如一眼,这个五嫂,一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朝初见,颇是与众不同。
因谢莫如是刚回帝都,大家能聊的话题不少,说说笑笑,午后方散。四皇子妃因离的近,且他们两府一向更亲近些,故而多留片刻。谢莫如回来的日子短,道,“六弟妹真是个沉稳人。”妯娌间,谢莫如不大相熟的就是这位六皇子妃铁氏了。
“她正好是你们就藩那年同六皇子成的亲,六弟妹人是极好的……”谢莫如既然打听铁氏,四皇子妃叹口气,她与谢莫如向来交好,有事也并不瞒着谢莫如,道,“按理这话不该我说,六弟府上的那位李侧妃已有二子一女,要说咱们做正妻的,自不会与个侧室争风吃醋,六弟妹也不是那样人。只是六弟糊涂,你是不晓得,今年出了个大笑话。自来年初二都是皇子陪皇子妃回娘家吃年酒,今年不知是怎么回事,六弟一天走了两家,头晌从铁御史家出来,就去了李侧妃娘家。那李侧妃,我也见过,模样有几分水秀,倒也不是绝色。真不晓得何样本领,叫六弟做出这等没规矩的事来。”
谢莫如道,“这是六皇子不知礼,从未听说过侧妃回娘家的理。”
“可不是么。你不晓得,还有可笑的事呢。”四皇子妃道,“出了这事,宫里也很不痛快,给六皇子指了两位侧妃,都是极鲜妍的模样。其中一位侧妃有了身孕,那李侧妃又有了新鲜花样,竟撺掇着六皇子要将他家大郎抱给六弟妹抚养,何等狼子野心?六弟妹嫁进来三年不到,难不成以后就没有自己亲子了?便是没有,自庶子中择贤孝的照看些倒罢了。如今堂堂皇子妃,倒要受她一个侧室摆布!”
谢莫如算是开了眼界,道,“这帝都也算出了能人。看六弟妹也不像个无能的,就任李氏这般上蹿下跳?”
四皇子妃叹,“六弟妹就是圣人也忍不了这个,他们府上为这个很是闹了一场。只看如今六皇子府跟漏风堂似的,就知道六皇子府是个什么光景了。”
谢莫如道,“以往看不出六皇子竟是这等糊涂人。”竟真有人觉着正妻是摆设来着。还是,六皇子认为,正妻就理所当然为他费心费力的打理内闱?真是笑话!
四皇子妃感慨,“只可怜六弟妹,原也是闺中一等闺秀,遇着这么个人,纵使亲王妃之尊,又有何趣?”
谢莫如听了回六皇子府的荒唐事,及至天晚,四皇子妃也就告辞回家了。
谢莫如亲自相送。
倒是大皇子妃回家,说起在四皇子府吃酒闲话的事,大皇子道,“你说这事儿也怪。”
“什么事?”
大皇子坐下吃了半盏凉茶方道,“皇祖母是一千个看不上五弟妹,父皇一向孝顺,偏是瞧着五弟妹好,五弟妹动动嘴,宫里规矩也能改一改,父皇也由她。”大皇子在对待谢莫如的态度上,完全就是胡太后的亲孙子啊。
大皇子妃崔氏其实也不大喜欢谢莫如,谢莫如太抢风头,她一回来,就把其他妯娌比的跟瞎子一般,要不这让皇孙女进宫念书的事怎么就她看到了呢?不过,大皇子妃还是得说句公道话,道,“五弟妹是好意,丫头们进宫念书难道不好?”
“事儿是好事儿,只是她这一回来,就这事儿那事儿的,未免事儿多!”
“别说这些个闲事了。”大皇子妃问,“殿下不是说闽地封赏要下来了,下来了吗?”说来崔氏子弟在战事中亦有牺牲者,崔氏有个兄弟也死在战事中。幸而是位庶出兄弟,崔氏乃嫡女,虽是伤心,亦是有限,倒是更关心封赏的事。
说到封赏之事,大皇子更来气,道,“你是没见老五那死皮赖脸给自己人要封赏的劲儿,柳扶风,一个瘸子,硬给老五捧成首功,封了乡侯。这倒罢了,好歹这姓柳的的确在军中呆过。还有更可笑的,那位李九江,就是永安姑丈的庶长子,父皇破例提个三品散佚大臣,老五还死活不乐意,最终弄了个二品……为个官儿,皇子脸面也不要了!”
崔氏急死了,她又不是要打听五皇子,崔氏道,“父亲呢?”
大皇子无精打彩,“岳父论军功排在第五位,品阶升了一级,赏良田千顷,金银各五千两。”
崔氏难免失望,嘴上也不能说出来,笑道,“父亲有了年岁,此次因帝都,正好歇一歇。”先时那一场大败,老父得以保全,崔氏也知足了。
大皇子只是说父亲心太偏,别个亦不好多说。
谢莫如闻知封赏事,也有些诧异,道,“我以为九江最多得个三品。”不想竟是最终破格提到正二品。
五皇子道,“原本定的是正三品,我当时没敢与父皇争论此事。后来怎么想怎么觉着对不住九江,此战,九江功绩不小,我就又去磨了磨父皇。虽未赐爵,官职上也得体面些才好。”
谢莫如笑,“殿下尽力就是,事也不在一时,何况九江自己怕也有心理准备。”
“他倒是有心理准备,来前还与我说不必为他争功。到底,我心里得过得去,也不能叫他太过委屈。”
谢莫如笑:知道争就好。
☆、第222章 谢氏分争
封赏过后,帝都一派喜气洋洋。
当然,也有不少人家着手开始办丧事了。战争必有牺牲,只要在战亡名单上的,不论哪家,谢莫如都打发人送了奠仪。然后开始准备家宴。
他们回帝都有些日子了,一直忙于去宫里尽孝,家宴尚未开一场。倒是谢太太等人早来过了,谢莫如这里既回来了,也当开一场小宴,请娘家人过来吃酒说话。
吴氏的身子已有些笨重,谢兰之妻于氏扶着谢太太,身后有嬷嬷抱着个周岁大小的娃娃,这是谢兰的长女了。然后就是二房苏氏,谢静,还有苏氏次子谢衡,以及余瑶与嫂子梁氏了。
谢莫如请大家坐了,道,“早想设宴,请大家过来。一回来,这府里也忙乱,就耽搁到了这会儿。”
谢太太笑,“娘娘平安,我们就放心了。咱们又不是外人,什么早一日晚一日的,什么时候都便宜。”孙子谢芝也升了官,关键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谢太太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苏氏也是这般说,道,“先时听战事凶险,我跟大伯母有空就去西山寺烧香,西山寺的香火果然灵验。”谢云虽在军中,却是在柳扶风直属部队的粮草后勤,除非实在命短,不然后勤是相当安全的地方了。此次谢云自然也有升迁。
大家说一回话,谢莫如就让谢衡去前头玩儿了,谢莫如道,“王爷这些天没有一日闲的,原想着他休沐会有空,陛下又召王爷进宫。阿衡去前头吧,大郎几个也在,你们当能说到一处去。”又问吴氏身子可好?
吴氏很自然的将手放在小腹上,自从有了身子,就常有这个动作,笑,“劳大姐姐惦记,都好。”
说到吴氏这一胎,谢莫如道,“原我想着弟妹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当初咱们离开闽安城,我是真不放心你的身子。”
吴氏笑,“本来也是怕的,后来我想,跟着大姐姐,相公也在,反正生死都在一处,也就不怕了。”
谢静道,“大嫂子这胎,不管是小侄子还是小侄女,都是有福的。”
苏氏亦笑,“这话是。”
谢莫如又问了谢兰之妻于氏几句,命人准备了见面礼,给于氏一套金镶玉的首饰,比起当初给吴氏的略逊一筹。这也很好理解,吴氏毕竟是长嫂,不过给于氏长女大姐儿的东西绝对贵重,既有给小孩子的金项圈手脚镯,还有料子玩具,另外一双羊脂玉壁,饶是出身侯府的于氏也觉着这东西难得,于氏深觉贵重,谢太太笑,“替咱们大丫头收着吧,娘娘一向喜欢女孩子。”
谢莫如道,“是啊,别人都是盼儿子,咱家不一样,咱家女孩子少,二弟妹好福气。”
于氏头胎生女,原本有些觉着对不住婆家,后来见婆家都拿着姑娘宝贝,这才放下心来。如今见谢莫如也这样喜欢闺女,于氏笑,“借娘娘吉言,以后就盼着她平安懂事。”
谢莫如让嬷嬷把孩子抱过来,自己接了在怀里细看,还逗了逗,难得孩子不淘气,谢莫如一逗,便咧嘴笑了。谢莫如笑问,“这孩子真好,可取名了?”
“还没,在家就叫大姐儿,权做小名儿。”于氏也有几分伶俐,忙道,“我时常听祖母说,娘娘博古通今,最有学问不过,不如娘娘给她取个大名。”
谢莫如想了想,道,“如今天下时有战事,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孩子,不如就叫思安吧。”
于氏替女儿谢过谢莫如赐名,接了女儿过来,道,“娘娘,咱们此次大胜,以后还会有战事么?”
谢莫如笑,“居安思危,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
于氏似懂非懂,并没有多问。谢莫如同余瑶梁氏说了些闽地余家的事,告诉她们余家大体也都是平安的。余瑶双手合什,“就盼着闽地再无战事,太太平平。”
谢太太深以为然,“是啊,没什么比天下太平更重要的。”
大家说一回话,中午用过酒宴,及至下午,谢太太便起身,带着一大家子告辞了。谢太太挺高兴,孙子孙女都平安,孙子们还升了官儿,家里欣欣向荣,兴旺之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只是,谢太太刚一回家,三房长媳李氏就过来哭诉,谢莫如连余瑶这样姑太太家的闺女都请了,就是没请三房的人过去,三房能不堵心么。
谢太太也没法子,如果做主的人是谢太太,她怎么也会给三房面子。谢莫如不一样,谢莫如连胡太后的面子都不给,谢家三房的分量显然还没重到让谢莫如格外给他们面子的地步。
三房其实就谢莫如独独冷落三房的事早就在谢太太谢尚书这里解释过无数次,诉说各种误会,谢三老太太也自陈过自己老糊涂,以前得罪过谢莫如云云。谢太太谢尚书也都在谢莫如面前为三房说过好话,奈何谢莫如根本没理会三房的意思。
谢莫如的脾气,谢太太委婉劝过一回后,谢莫如没反应,谢太太也就不愿就三房的事去烦扰谢莫如了。而如今随着闽王大胜还都,谢莫如分量愈重,虽然与胡太后的关系依旧不佳,但显然穆元帝对谢莫如并无不满,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谢莫如一回帝都就建言让藩王之女进宫念书,此事穆元帝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穆元帝对谢莫如的态度。
穆元帝不是个昏庸的人,同时,穆元帝也是个孝子,从这位皇帝甫一亲政立刻将生母自皇贵太妃的位置上提到皇太后的位置上就可知一二。一个努力做孝子的皇帝愿意采纳一位母亲不喜的亲王妃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穆元帝对谢莫如的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