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_分节阅读_104
到了那个时候,看谁还敢再抓着深州之盟的耻辱不放,说他只能守成,无法拓土?
乔岱在一旁道:“当地乡民于雨夜中发现此石所在五色生光,直冲云霄,才能循迹找到这块石头,说起来定是上天指引的缘故,臣斗胆,请陛下为此石赐名!”
皇帝绕着石头走了两圈,捻须道:“此石既然形似仙翁,便叫仙翁石罢!”
众人连忙纷纷称赞。
皇帝余光一瞥,见魏临侍立一旁,便道:“思王怎么不说话?”
魏临笑道:“臣在想,要为它作首什么样的诗才好。”
他的话提醒了皇帝,后者颔首笑道:“不错,适逢佳节,又有嘉石进献,何能无诗?众卿皆有八斗之才,便看你们的了!”
这种场合怎么能少得了顾经,他的官职不算显赫,平日里商议国政大事,皇帝肯定会私底下召集近臣开小朝会,他也不在其中,因为女儿嫁给思王的缘故,他与思王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许多,此时见女婿发话,他心想自己这个当岳丈的,自然要帮忙,便踏着方步,一边当先吟出第一首诗。
顾经的诗是长诗,一边想一边念,任谁也要惊叹一声才华横溢,歌功颂德的诗作做得再好,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拍马屁也有水平高下之分,顾经的诗作毫无疑问是制诰诗里水平顶尖的那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首花团锦簇的诗作给吸引住了,连皇帝也不例外,大臣之中,则有许多人边听边想,打算也作首比顾经还要好的,来个一鸣惊人,有人则后悔自己今天没料到这一遭,不然大可让门客提前作上几首,也免得今日窘迫,也有的人对所谓祥瑞不以为然,打从一开始就没准备掺和的。
“……龙光射斗牛,仙翁谒……”
顾经堪堪念到一半,旁边双手捧着玉盏的婢女忽然啊了一声,音量不大,却足以被大部分人听见。
皇帝禁不住皱眉回头。
那宫婢本是跟在皇帝身后,负责递酒的,因为皇帝此时没有在座席上,而是负手四处走,宫婢紧随其后,只要他想喝酒了,一回头,自然就有佳酿奉上,可谓周到之至。
然而这宫婢绊了一下,身形踉跄,虽然不至于摔倒,但盘中玉盏却托不住,就往旁边摔落。
铮的一声,玉盏玉杯纷纷落地,碎片四溅。
宫婢吓了一大跳,都快哭出来的,连忙跪下请罪。
永康帝还不到桀纣那等昏君的地步,当然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杀人,顶多只是有点不高兴,因为玉碎并不是什么好寓意,古有“荆山鹊飞而玉碎,随岸蛇生而珠死”之说,今天本是大好日子,偏偏出了这个做不怎么愉快的小插曲。
见宫人很快上来收拾,他闷哼一声,也没说什么,便准备转过身继续走。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旁边传来一声惊呼:“这石头怎么出现裂痕了!”
皇帝赶忙循声望去,他离石头约莫八、九步距离,不太远,也不近,看不太清楚,所以他打算上前仔细看看。
可左右反应极快,随着石头发出异常声响,他们已经拦住皇帝不让他上前,一边还将他往后带退几步。
“陛下当心!”
“陛下不可上前!”
皇帝有点郁闷,还没等他出声斥责,眼前发生的一幕足可令他惊愕不已。
只见那块一人高的石头在片刻工夫,忽然就噼里啪啦碎成两半,往两边倒去,裂开的同时,还有不少碎石跟着散落。
大家反应得快,事先也不是没有征兆,所以早就闪到一边,没有一个大臣或侍卫或宫人受伤。
饶是如此,所有人依旧十分震惊。
方才还好端端的石头,怎么忽然间就碎成两半了?
联想所谓的吉兆,再想想方才玉盏摔碎的一幕,许多人不由想道:难道这又是上天降下的警示?
皇帝的脸色很难看。
转眼之间,吉兆就变成凶兆,他的脸色不难看才怪。
不止难看,还有些难堪。
乔岱吓得连连请罪,说这石头运过来的时候明明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碎了,臣实在是冤枉云云。
皇帝懒得听他啰嗦,直接大步上前,准备亲自察看。
这时他就听见中书侍郎吴璟啊了一声:“这里边好像有字!”
众人听他一说,也都纷纷凑上前来。
石头忽然裂成两半,切口十分平整,看起来像是被雷电所劈,但刚刚风和日丽,根本没有打雷闪电的影子,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
皇帝弯腰端详,其中一半石头里侧果然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无须他细看,旁边已经有人念了出来。
“三,人,同,称,臣?”
三人同称臣,这是何意?
众皆莫名。
然而既然左边有字,右边肯定也有字,也不需要有人提醒,大家便都转头去看右边那块石头内侧。
上头果然也有字。
写的是:禾下女鬼夭。
若说这两边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合起来便是:三人同称臣,禾下女鬼夭。
又或者说,顺序颠倒过来:禾下女鬼夭,三人同称臣。
但好像都没什么不同。
禾下女鬼,这个很好理解,是个魏字,指的肯定就是大魏了。
而夭字,顾名思义,少壮而早死曰夭。
大魏建国至今不足半百,的确可以称得上少壮。
那为什么“三人同称臣”,大魏就会亡国呢?
谁能料到好好的一个祥瑞,竟会搞成凶兆?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吱声。
再看之前还春风得意的乔岱,此刻早已吓得面无血色,连连磕头了。
若他知道这里头还有这种谶诗,那估计打死他也不可能进献。
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
他觉得自己的脸被狠狠打了一巴掌,都被打肿了。
若说方才有多高兴,此时就有多难堪。
谶诗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屡见不鲜,就算是让顾香生来说,她也能想也不想就说出好几个例子。
最著名的,莫过于秦末陈胜吴广借着狐狸装神弄鬼,弄出“陈胜王,大楚兴”的谶言,趁势而起,割据一方。
借鬼神之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巫蛊是一桩,谶诗又是一桩。
皇帝还在沉默,谁也不敢说话。
“三人同称臣”是什么意思,好像还没有人琢磨出来,即使有人琢磨出来,那个人肯定也不会当出头鸟。
这种情况下,身为尚书令的王郢,责无旁贷,首先出声:“陛下,石中藏字,看着玄虚,实则蹊跷,子不语怪力乱神,此间真假,不足为信,陛下英明,请勿相信此等来历不明之物,不如交由三司严加查处!”
皇帝不置可否:“你觉得这三人同称臣是何意?”
乔岱在一旁道:“当地乡民于雨夜中发现此石所在五色生光,直冲云霄,才能循迹找到这块石头,说起来定是上天指引的缘故,臣斗胆,请陛下为此石赐名!”
皇帝绕着石头走了两圈,捻须道:“此石既然形似仙翁,便叫仙翁石罢!”
众人连忙纷纷称赞。
皇帝余光一瞥,见魏临侍立一旁,便道:“思王怎么不说话?”
魏临笑道:“臣在想,要为它作首什么样的诗才好。”
他的话提醒了皇帝,后者颔首笑道:“不错,适逢佳节,又有嘉石进献,何能无诗?众卿皆有八斗之才,便看你们的了!”
这种场合怎么能少得了顾经,他的官职不算显赫,平日里商议国政大事,皇帝肯定会私底下召集近臣开小朝会,他也不在其中,因为女儿嫁给思王的缘故,他与思王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许多,此时见女婿发话,他心想自己这个当岳丈的,自然要帮忙,便踏着方步,一边当先吟出第一首诗。
顾经的诗是长诗,一边想一边念,任谁也要惊叹一声才华横溢,歌功颂德的诗作做得再好,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拍马屁也有水平高下之分,顾经的诗作毫无疑问是制诰诗里水平顶尖的那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首花团锦簇的诗作给吸引住了,连皇帝也不例外,大臣之中,则有许多人边听边想,打算也作首比顾经还要好的,来个一鸣惊人,有人则后悔自己今天没料到这一遭,不然大可让门客提前作上几首,也免得今日窘迫,也有的人对所谓祥瑞不以为然,打从一开始就没准备掺和的。
“……龙光射斗牛,仙翁谒……”
顾经堪堪念到一半,旁边双手捧着玉盏的婢女忽然啊了一声,音量不大,却足以被大部分人听见。
皇帝禁不住皱眉回头。
那宫婢本是跟在皇帝身后,负责递酒的,因为皇帝此时没有在座席上,而是负手四处走,宫婢紧随其后,只要他想喝酒了,一回头,自然就有佳酿奉上,可谓周到之至。
然而这宫婢绊了一下,身形踉跄,虽然不至于摔倒,但盘中玉盏却托不住,就往旁边摔落。
铮的一声,玉盏玉杯纷纷落地,碎片四溅。
宫婢吓了一大跳,都快哭出来的,连忙跪下请罪。
永康帝还不到桀纣那等昏君的地步,当然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杀人,顶多只是有点不高兴,因为玉碎并不是什么好寓意,古有“荆山鹊飞而玉碎,随岸蛇生而珠死”之说,今天本是大好日子,偏偏出了这个做不怎么愉快的小插曲。
见宫人很快上来收拾,他闷哼一声,也没说什么,便准备转过身继续走。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旁边传来一声惊呼:“这石头怎么出现裂痕了!”
皇帝赶忙循声望去,他离石头约莫八、九步距离,不太远,也不近,看不太清楚,所以他打算上前仔细看看。
可左右反应极快,随着石头发出异常声响,他们已经拦住皇帝不让他上前,一边还将他往后带退几步。
“陛下当心!”
“陛下不可上前!”
皇帝有点郁闷,还没等他出声斥责,眼前发生的一幕足可令他惊愕不已。
只见那块一人高的石头在片刻工夫,忽然就噼里啪啦碎成两半,往两边倒去,裂开的同时,还有不少碎石跟着散落。
大家反应得快,事先也不是没有征兆,所以早就闪到一边,没有一个大臣或侍卫或宫人受伤。
饶是如此,所有人依旧十分震惊。
方才还好端端的石头,怎么忽然间就碎成两半了?
联想所谓的吉兆,再想想方才玉盏摔碎的一幕,许多人不由想道:难道这又是上天降下的警示?
皇帝的脸色很难看。
转眼之间,吉兆就变成凶兆,他的脸色不难看才怪。
不止难看,还有些难堪。
乔岱吓得连连请罪,说这石头运过来的时候明明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碎了,臣实在是冤枉云云。
皇帝懒得听他啰嗦,直接大步上前,准备亲自察看。
这时他就听见中书侍郎吴璟啊了一声:“这里边好像有字!”
众人听他一说,也都纷纷凑上前来。
石头忽然裂成两半,切口十分平整,看起来像是被雷电所劈,但刚刚风和日丽,根本没有打雷闪电的影子,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
皇帝弯腰端详,其中一半石头里侧果然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无须他细看,旁边已经有人念了出来。
“三,人,同,称,臣?”
三人同称臣,这是何意?
众皆莫名。
然而既然左边有字,右边肯定也有字,也不需要有人提醒,大家便都转头去看右边那块石头内侧。
上头果然也有字。
写的是:禾下女鬼夭。
若说这两边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合起来便是:三人同称臣,禾下女鬼夭。
又或者说,顺序颠倒过来:禾下女鬼夭,三人同称臣。
但好像都没什么不同。
禾下女鬼,这个很好理解,是个魏字,指的肯定就是大魏了。
而夭字,顾名思义,少壮而早死曰夭。
大魏建国至今不足半百,的确可以称得上少壮。
那为什么“三人同称臣”,大魏就会亡国呢?
谁能料到好好的一个祥瑞,竟会搞成凶兆?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吱声。
再看之前还春风得意的乔岱,此刻早已吓得面无血色,连连磕头了。
若他知道这里头还有这种谶诗,那估计打死他也不可能进献。
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
他觉得自己的脸被狠狠打了一巴掌,都被打肿了。
若说方才有多高兴,此时就有多难堪。
谶诗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屡见不鲜,就算是让顾香生来说,她也能想也不想就说出好几个例子。
最著名的,莫过于秦末陈胜吴广借着狐狸装神弄鬼,弄出“陈胜王,大楚兴”的谶言,趁势而起,割据一方。
借鬼神之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巫蛊是一桩,谶诗又是一桩。
皇帝还在沉默,谁也不敢说话。
“三人同称臣”是什么意思,好像还没有人琢磨出来,即使有人琢磨出来,那个人肯定也不会当出头鸟。
这种情况下,身为尚书令的王郢,责无旁贷,首先出声:“陛下,石中藏字,看着玄虚,实则蹊跷,子不语怪力乱神,此间真假,不足为信,陛下英明,请勿相信此等来历不明之物,不如交由三司严加查处!”
皇帝不置可否:“你觉得这三人同称臣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