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压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千方百计引导浮士德走入歧途,使他失败,这正是反动势力竭力阻挡,破坏进步时代潮流的缩影。但魔鬼本身是个虚无主义者,虽然他可以引导浮士德犯错误,又利用他的错误干种种坏事,而他与之对立的浮士德是创造精神的代表,他是不死的。
    既然浮士德是经由无数的局部失败达到整体的胜利的,那么许多局部的胜利不能保证靡非斯陀的整体的失败,就成为他的必然归宿了。
    实际上靡非斯陀的每一个破坏行动都从反面促成了浮士德的发展。这是辩证法的逻辑。歌德在书中表达的这一思想,与后来恩格斯所阐述的关于恶的历史作用有某种暗合之处。
    但同浮士德一样,靡非斯陀这个形象也不是单一的。在他的矛盾体中,除了“否定精神”这一主要方面外,还有积极的次要的一面。他目光尖锐,看到了现实中宫廷里许多腐败现象,予以揭露和讽刺。
    浮士德毕竟是中世纪的书斋里走出来的,他身上仍有明显的旧的痕迹。他的性格充满矛盾,正如他自我解剖道:“有两种精神寓于我的心胸,一个执着尘世,沉溺于爱欲之中,一个则要超离凡尘,向那崇高的精神境界飞升。
    向崇高的境界飞升无疑是他主导的方面,但他那沉溺于爱欲,亦即贪图眼前的享受,以至不惜与宫廷同流合污,去干镇压起义的勾当。
    这充分反映了他身上那渺小的、庸人习气的一面。正是存在着这一面,那善良、纯洁的葛丽卿及其一家成了他的牺牲品。浮士德身上的这些阴暗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固有缺点,预示着这个阶级必然走向反面,而与劳动人民尖锐对立。
    浮士德想要体验人间的感受,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主要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很快警察也过来了,把老太太和中年大叔带去做了笔录,可是老太太和那中年大叔坚决说是张晓峰把她碰伤,坚决不松口,警察也没证据抓他们,张晓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警官,警官对他说可以考虑他的建议。
    就比如一个犯罪团伙的两个成员甲和乙被拘捕了,他们完全被隔离开,互相之间绝对没有办法互通消息。警方目前缺乏证据,无法以他们所共犯的主要罪行来将他们定罪。但是警方手里有一些次要证据,可以较轻的罪名判他俩各一年。于是警方对他们分别同时提出了浮士德交易的条件。
    第一种情况,如果老太太和中年大叔都供述罪行,那么每人判两年。
    第二种情况,如果老太太供述,中年大叔不供述,那么老太太可以释放,中年大叔要坐3年牢,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种情况,如果老太太和中年大叔都不供述,那么他们每人罚点款了事。
    再解释的清楚一些,中年大叔和老太太对上面交易的3个条件各自都很清楚明了地知道。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警察手里的证据只够判每人一年的,如果没有这个交易,他俩也就是各坐一年牢完事。
    有了这个交易,他俩只要都不认罪,也还是只要罚点款或者判上一年,对他们来说没有威慑力。
    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都是极为精明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做出的决策,都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这个游戏中,如果某犯的选择是不供述,那么我们把他的选择叫做合作。
    好,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选择思路。假设你是老太太,你现在不知道中年大叔会怎么选,所以你必须考虑中年大叔做出每一种选择可能给你带来的后果。
    假如中年大叔选择了沉默,那么你现在做哪个选择更划算呢?如果你沉默,那你坐一年牢;如果你供述,那么你可以不坐牢。所以如果中年大叔沉默的话,老太太应该选不供述更划算。
    假如中年大叔选择了供述,那你的两种选择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你沉默,那你要坐三年牢;如果你供述,那你要被关两年。两年和三年相比,那还是选供述更划算。
    于是,无论中年大叔做哪个选择,他都应该知道选择供述更划算。于是,“供述”便是甲唯一合理的理性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中年大叔也会选择供述。这样一来,第二天早上我们这位聪明的警察将会毫无悬念地得到两份认罪供述。这个毫无悬念的结局就是经典囚徒困境的唯一答案,囚徒困境有其他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变体,答案也随之会变化。
    两个囚犯被这个游戏逼入了一个悲惨的困境,明明有一个你好我也好的可能,但是偏偏结果却必然是,你不怎样我也不怎么样。而这个必然的结局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