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凶简_分节阅读_172
曹严华接过来细看。
拍的照片,像是石板,上头凹刻的模糊线条,边沿还长了青草。
往后翻,一共三张。
第一张,有人蹲在河边俯身饮水,身后站了个人,蹑手蹑脚,偷偷靠近,像是意图去推。
第二张,先前那个饮水的人正被后一个人摁在水里,双手上举,似是拼命挣扎,远处,飞奔而来第三个人,像是听到呼救前来阻止。
第三张,水底沉着饮水人的尸首,赶来施救的人正把凶手摁压在地上。
曹严华惊讶:“三张?”
如果没记错,五珠村海底的巨画甚至不是全的,老蚌根本没来得及完成第三张。
罗韧拉掉可乐的拉口,仰头喝了一大口,碳酸带气的后劲上来,冲的鼻子和喉咙发痒。
“在浙江的一个古镇,石板桥,你看到的是踏脚的石板画,连着的。”
难怪线条模糊,千人踩万人踏的。
“说是当地的风俗,把一些罪案刻在桥板上,任人践踏,就可以让这种恶事不再发生。每座桥板的画都不一样,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甚至有一座,刻的是男女偷情伤风败俗,踩的人尤其多,以至于线条都快看不到了。”
想了想又补充:“当然了,画面比较含蓄,不会很露骨。”
曹严华咂舌,把这些刻在踏脚石板上去“践踏”,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穿凿附会的能力真是无穷无尽。
他手指点在触屏上,把三张照片翻来覆去的看。
“所以,神棍的意思是,新的凶简,在浙江的这个……古镇?”
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想岔了。
每一根凶简都有一个甲骨文的字,又叫简言,理论上,应该各不相同。第二根凶简的字是“水”,这桥板上的画又跟第二根完全相同……
曹严华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是第二根?相同的……第二根?”
罗韧点头。
从浙江古镇到广西合浦,曹严华画了一下脑图:这是跨了大半个中国的幅度啊。
“还有,石板桥很有年头,至少是解放前修的。”
曹严华觉得信息量有点大,很多线在脑子里开始打结。
罗韧看出来了,说:“纸、笔。”
曹严华颠颠跑到吧台,拿了纸笔又回来。
罗韧在纸上画了中国的地图轮廓,东部浙江的位置打了个三角,南部广西合浦的位置打了个三角,用条弧线连了起来,旁边写了个“至少gt60年”。
曹严华小心翼翼猜测:“用了六十年时间,从浙江到合浦?”
单看罗韧的脸色就知道自己猜的不对,曹严华有点尴尬,他知道自己逻辑推理不行,不长智商光长肉。
罗韧说:“这只是神棍托人去查,发现了的。而事实上,中国很大,隐秘的地方太多,你怎么知道,这幅画没有出现在其它地方呢?”
曹严华终于明白了:“它……凶简一直在移动?”
又觉得自己问的多余,第一根,渔线人偶,凶案地点一变再变,凶简当然是在移动了。
罗韧问了个问题:“你觉得,它是在乱动呢,还是有自己的规律?如果有规律,它是按照什么样的路数在动?”
曹严华的脑子彻底当机:“要么,喊我三三兄和红砂妹妹一起研究?”
笨不能只他一个人笨。
罗韧说:“先来吃饭,先遇到你,就先跟你说了。你遇到他们,就跟他们说说好了。”
午饭过后,木代告半天假,向郑水玉支半个月的薪水。
郑水玉打死不相信她没有钱:“你是藏在内衣口袋或者什么秘密地方了吧?”
木代一脸的坦荡:“真没有。”
郑水玉数了钱给她,说她:“没你这么过日子的,做人,尤其是女孩儿,得为自己打算打算啊。”
木代笑笑,揣上钱就出去了。
阳光很好,她慢慢踱到记忆中的那个老地方。
城市变了,老楼已经拆毁重建,但总有些东西没变,让她笃定,就是这个地方。
新楼商务住宅两用,底层很多商铺,上头当写字楼,街道上很多车,互相抢道。
木代一家家进去打听。
没有收获,店主大多是外来的,偶尔遇到几个本地的,年纪又都不大——二十年前,顶多是十来岁的小孩,很多事情都没有印象。
问的最后一家是个小超市,依然无果,木代叹气之余,给自己买了些日用品。
东西一买,就算是客户,店主比方才热情很多,主动跟她搭讪:“这么着急找人啊。”
木代笑笑。
店主忽然想起什么:“哎,倒是有一个人,没准……”
她同木代说,这条街上,到了晚上,八点来钟的时候,就会有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出来摆摊,卖自家腌制的荤素辣串,不管卖完卖不完,十点一过就收摊。
她的形容里,老太太尖刻、小气、抠门、爱占便宜,有一次摊位摆在一个商铺门口,店主嫌她占着地方妨碍生意,她一跳三尺高,说:“我打小就住这了,左左右右我都踩过脚,狗屁是你的地方了……”
店主对木代说,这人是上了年纪的,要打听二十年前的事,找她没准有门。
总算是有了一线希望。
木代找了个公共电话,给郑梨打电话说,有事,晚饭档可能赶不回去。
打完电话,就近找了个茶座,点了咖啡,还有冰淇淋,别看南田县是小地方,消费档次并不低,两样点单耗去她小一百。
木代想起郑水玉的话,觉得自己的确也没怎么为自己打算,眼下她似乎是提起十二万分的热情去过“现在”,但是,不考虑未来。
为什么呢,大概是对未来,总也没什么期待和信心吧。
她坐在靠街的位置,慢慢啜吸着咖啡等白天过去,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眼底像幕布,映了一辆辆过去的车,一个个过去的人。
六点过一刻,终于看到对街出现了一个推着玻璃摊车的老太太。
木代赶紧出去,小心地避让车辆,站到摊车面前。
她先不问,捡了好多串串,各色各样,付钱的时候,觑着老太太脸色不错,才说:“奶奶,我跟你打听个事儿,这一片……以前是不是个四方方的旧楼啊?”
老太太正帮她装串,塑料袋在干结枯瘦的手指间哗哗作响:“嗯。”
木代没来由的有点紧张,尽量平静的说下去。
“那从前,住在楼里的人,你有印象吗?”
老太太沙哑着嗓子,把装好的塑料袋递给她:“这个不好说,十八块。”
拍的照片,像是石板,上头凹刻的模糊线条,边沿还长了青草。
往后翻,一共三张。
第一张,有人蹲在河边俯身饮水,身后站了个人,蹑手蹑脚,偷偷靠近,像是意图去推。
第二张,先前那个饮水的人正被后一个人摁在水里,双手上举,似是拼命挣扎,远处,飞奔而来第三个人,像是听到呼救前来阻止。
第三张,水底沉着饮水人的尸首,赶来施救的人正把凶手摁压在地上。
曹严华惊讶:“三张?”
如果没记错,五珠村海底的巨画甚至不是全的,老蚌根本没来得及完成第三张。
罗韧拉掉可乐的拉口,仰头喝了一大口,碳酸带气的后劲上来,冲的鼻子和喉咙发痒。
“在浙江的一个古镇,石板桥,你看到的是踏脚的石板画,连着的。”
难怪线条模糊,千人踩万人踏的。
“说是当地的风俗,把一些罪案刻在桥板上,任人践踏,就可以让这种恶事不再发生。每座桥板的画都不一样,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甚至有一座,刻的是男女偷情伤风败俗,踩的人尤其多,以至于线条都快看不到了。”
想了想又补充:“当然了,画面比较含蓄,不会很露骨。”
曹严华咂舌,把这些刻在踏脚石板上去“践踏”,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穿凿附会的能力真是无穷无尽。
他手指点在触屏上,把三张照片翻来覆去的看。
“所以,神棍的意思是,新的凶简,在浙江的这个……古镇?”
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想岔了。
每一根凶简都有一个甲骨文的字,又叫简言,理论上,应该各不相同。第二根凶简的字是“水”,这桥板上的画又跟第二根完全相同……
曹严华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是第二根?相同的……第二根?”
罗韧点头。
从浙江古镇到广西合浦,曹严华画了一下脑图:这是跨了大半个中国的幅度啊。
“还有,石板桥很有年头,至少是解放前修的。”
曹严华觉得信息量有点大,很多线在脑子里开始打结。
罗韧看出来了,说:“纸、笔。”
曹严华颠颠跑到吧台,拿了纸笔又回来。
罗韧在纸上画了中国的地图轮廓,东部浙江的位置打了个三角,南部广西合浦的位置打了个三角,用条弧线连了起来,旁边写了个“至少gt60年”。
曹严华小心翼翼猜测:“用了六十年时间,从浙江到合浦?”
单看罗韧的脸色就知道自己猜的不对,曹严华有点尴尬,他知道自己逻辑推理不行,不长智商光长肉。
罗韧说:“这只是神棍托人去查,发现了的。而事实上,中国很大,隐秘的地方太多,你怎么知道,这幅画没有出现在其它地方呢?”
曹严华终于明白了:“它……凶简一直在移动?”
又觉得自己问的多余,第一根,渔线人偶,凶案地点一变再变,凶简当然是在移动了。
罗韧问了个问题:“你觉得,它是在乱动呢,还是有自己的规律?如果有规律,它是按照什么样的路数在动?”
曹严华的脑子彻底当机:“要么,喊我三三兄和红砂妹妹一起研究?”
笨不能只他一个人笨。
罗韧说:“先来吃饭,先遇到你,就先跟你说了。你遇到他们,就跟他们说说好了。”
午饭过后,木代告半天假,向郑水玉支半个月的薪水。
郑水玉打死不相信她没有钱:“你是藏在内衣口袋或者什么秘密地方了吧?”
木代一脸的坦荡:“真没有。”
郑水玉数了钱给她,说她:“没你这么过日子的,做人,尤其是女孩儿,得为自己打算打算啊。”
木代笑笑,揣上钱就出去了。
阳光很好,她慢慢踱到记忆中的那个老地方。
城市变了,老楼已经拆毁重建,但总有些东西没变,让她笃定,就是这个地方。
新楼商务住宅两用,底层很多商铺,上头当写字楼,街道上很多车,互相抢道。
木代一家家进去打听。
没有收获,店主大多是外来的,偶尔遇到几个本地的,年纪又都不大——二十年前,顶多是十来岁的小孩,很多事情都没有印象。
问的最后一家是个小超市,依然无果,木代叹气之余,给自己买了些日用品。
东西一买,就算是客户,店主比方才热情很多,主动跟她搭讪:“这么着急找人啊。”
木代笑笑。
店主忽然想起什么:“哎,倒是有一个人,没准……”
她同木代说,这条街上,到了晚上,八点来钟的时候,就会有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出来摆摊,卖自家腌制的荤素辣串,不管卖完卖不完,十点一过就收摊。
她的形容里,老太太尖刻、小气、抠门、爱占便宜,有一次摊位摆在一个商铺门口,店主嫌她占着地方妨碍生意,她一跳三尺高,说:“我打小就住这了,左左右右我都踩过脚,狗屁是你的地方了……”
店主对木代说,这人是上了年纪的,要打听二十年前的事,找她没准有门。
总算是有了一线希望。
木代找了个公共电话,给郑梨打电话说,有事,晚饭档可能赶不回去。
打完电话,就近找了个茶座,点了咖啡,还有冰淇淋,别看南田县是小地方,消费档次并不低,两样点单耗去她小一百。
木代想起郑水玉的话,觉得自己的确也没怎么为自己打算,眼下她似乎是提起十二万分的热情去过“现在”,但是,不考虑未来。
为什么呢,大概是对未来,总也没什么期待和信心吧。
她坐在靠街的位置,慢慢啜吸着咖啡等白天过去,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眼底像幕布,映了一辆辆过去的车,一个个过去的人。
六点过一刻,终于看到对街出现了一个推着玻璃摊车的老太太。
木代赶紧出去,小心地避让车辆,站到摊车面前。
她先不问,捡了好多串串,各色各样,付钱的时候,觑着老太太脸色不错,才说:“奶奶,我跟你打听个事儿,这一片……以前是不是个四方方的旧楼啊?”
老太太正帮她装串,塑料袋在干结枯瘦的手指间哗哗作响:“嗯。”
木代没来由的有点紧张,尽量平静的说下去。
“那从前,住在楼里的人,你有印象吗?”
老太太沙哑着嗓子,把装好的塑料袋递给她:“这个不好说,十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