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_分节阅读_202
戴维夸起李铮来,连草稿都不用打一下。
李铮的嘴角抽了抽,连忙阻止了戴维继续说下去。
“戴维,你就去赵校长旁边坐着好了,记得,只是坐着。”最后四个字,他低声在戴维耳边说道。
戴维不满地努了努嘴,但也没有再反驳。
李铮再次走上讲台。
台下的华清学子在李铮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了,当李铮真正拿起话筒说出,“大家好,我是李铮,也是这堂课的主讲人。”
李铮话落,教室里再也维持不了平静。
“怎么可能!他……他看起来比我还小吧。”说话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华清学子,约莫二十一二岁的模样,他现在张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台上的李铮。
“最年轻的教授?教授?”
“这……也太年轻了吧。”
有些关注时事的,就有人认出了台上这个笑得风淡云轻的少年。
“是李铮!体外再生器官那个!李铮!联合国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生物人!没错,是他!”
“对!兴华社说他是华人!他要来华清任教了?”
“哎?你们认识他?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能当教授?”
“如果他不能当教授,那就没人能当教授了。你不知道,他是华人的骄傲、亚洲的骄傲。非洲多曼还以他的名字建了一个广场,还有雕像,让国民瞻仰呢!”有人如数家珍地说出李铮的履历。
引得旁边的人惊呼连连。
真是个牛人啊……
台上的李铮也开始讲话了,他对于这堂课究竟讲什么,其实是思考了很久的。
他手上的项目很多,每一个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无论他讲什么,下面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只有听着鼓掌的份。
毕竟,他的项目都是申请了专利,经过世界级的权威期刊认证过的。
但是,李铮却是不愿意在这里,在华清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讲这些。这是课堂,不是他的项目解说会,也不是学术交流会。他想讲一些,真正的能对华清生物系发展有帮助的东西。
李铮花了两天两夜,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上辈子的记忆,做了个生物学科史时间图。
内容包括抗生素、疫苗接种、激素、维生素、基因研究等等,抗生素,他从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讲起,讲到最近上市的亚胺培南,详细剖析了每一种抗生素被发现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提炼实验技巧。
疫苗接种也是,从最早的人痘到牛痘,到近些年的疫苗研制**,李铮几乎将所有实验重点要点都归纳了出来。
华清的学子们隐隐知道李铮讲的好像很实用,但究竟如何实用却是难以说出来。但前三排的教职员工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面上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不满、试探和打量,完全是一脸兴奋奋笔疾书的模样。
那些个老教授是清楚实验室捐赠的内幕的,对于李铮这个“不识时务”的后辈,说没有一点意见,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时此刻,听着李铮在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心中唯有叹服。
老教授们一手扶着自己的老花镜,一边手下快速摘录着,有些实在年纪大了,记录不快的,去后排拎了一个小年轻过来,替他摘录。
李铮这套东西,不仅涵盖了他两辈子的实验经验,还包括了后世人的智慧。很多教授听到某一处,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若不是觉得李铮下面讲的东西还是很重要,他们都恨不得冲回实验室去试试这些方法。
这就好比高考,李铮开了个培训班,归纳了高考题,详细分析了解题技巧。
科学研究不是高考,但是科学实验还是有技巧的,这技巧需要无数人经历无数失败才能归纳出来。
而李铮,提前了这个步骤。
一堂公开课,两小节,一共九十分钟。但是李铮这生物时间图做得太详细,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讲完。
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教室里除了李铮的讲课声,就只有笔尖和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一众教授如同勤奋的学子般,低着头努力摘抄着每一字每一句。
后面的华清学子也被感染,埋头苦写。
李铮讲完最后一句话,将时间图放在讲台上。
“李铮,你有想过出书吗?”赵德培抄完最后一句话后,久久没有回神,见李铮已然走下讲台了,他忍不住开口道。
虽说如果这些技巧和实验模式只有华清大学知道也是挺好的,但李铮作为这些知识的拥有者,也没有敝真自扫,他又怎么能起这个心思。
“出书?”李铮面上露出讶异的表情,他可从来没想过这个,上辈子如不是死得太早,他倒是想出一个人物传记。
然而现在……
“校长,您说笑了。”
“说笑?我没有说笑,你的这个生物时间图与对生物实验技巧的归纳真的很实用,他完全可以作为生物研究者的实验室手册,如果他不能成册,让华国生物人人手一本,那就太可惜了。”
华国生物人人手一本?
李铮瞳孔微张,心脏猛地快速跳动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一天在路上……晚了晚了,红包50个继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这套东西完全已经自成体系,而且实用性极强, 这是我们这些生物学者的宝贵财富啊。”赵德培因为激动, 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李铮的嘴角抽了抽,连忙阻止了戴维继续说下去。
“戴维,你就去赵校长旁边坐着好了,记得,只是坐着。”最后四个字,他低声在戴维耳边说道。
戴维不满地努了努嘴,但也没有再反驳。
李铮再次走上讲台。
台下的华清学子在李铮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了,当李铮真正拿起话筒说出,“大家好,我是李铮,也是这堂课的主讲人。”
李铮话落,教室里再也维持不了平静。
“怎么可能!他……他看起来比我还小吧。”说话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华清学子,约莫二十一二岁的模样,他现在张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台上的李铮。
“最年轻的教授?教授?”
“这……也太年轻了吧。”
有些关注时事的,就有人认出了台上这个笑得风淡云轻的少年。
“是李铮!体外再生器官那个!李铮!联合国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生物人!没错,是他!”
“对!兴华社说他是华人!他要来华清任教了?”
“哎?你们认识他?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能当教授?”
“如果他不能当教授,那就没人能当教授了。你不知道,他是华人的骄傲、亚洲的骄傲。非洲多曼还以他的名字建了一个广场,还有雕像,让国民瞻仰呢!”有人如数家珍地说出李铮的履历。
引得旁边的人惊呼连连。
真是个牛人啊……
台上的李铮也开始讲话了,他对于这堂课究竟讲什么,其实是思考了很久的。
他手上的项目很多,每一个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无论他讲什么,下面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只有听着鼓掌的份。
毕竟,他的项目都是申请了专利,经过世界级的权威期刊认证过的。
但是,李铮却是不愿意在这里,在华清大学的第一堂课上讲这些。这是课堂,不是他的项目解说会,也不是学术交流会。他想讲一些,真正的能对华清生物系发展有帮助的东西。
李铮花了两天两夜,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上辈子的记忆,做了个生物学科史时间图。
内容包括抗生素、疫苗接种、激素、维生素、基因研究等等,抗生素,他从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讲起,讲到最近上市的亚胺培南,详细剖析了每一种抗生素被发现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提炼实验技巧。
疫苗接种也是,从最早的人痘到牛痘,到近些年的疫苗研制**,李铮几乎将所有实验重点要点都归纳了出来。
华清的学子们隐隐知道李铮讲的好像很实用,但究竟如何实用却是难以说出来。但前三排的教职员工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面上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不满、试探和打量,完全是一脸兴奋奋笔疾书的模样。
那些个老教授是清楚实验室捐赠的内幕的,对于李铮这个“不识时务”的后辈,说没有一点意见,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时此刻,听着李铮在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心中唯有叹服。
老教授们一手扶着自己的老花镜,一边手下快速摘录着,有些实在年纪大了,记录不快的,去后排拎了一个小年轻过来,替他摘录。
李铮这套东西,不仅涵盖了他两辈子的实验经验,还包括了后世人的智慧。很多教授听到某一处,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若不是觉得李铮下面讲的东西还是很重要,他们都恨不得冲回实验室去试试这些方法。
这就好比高考,李铮开了个培训班,归纳了高考题,详细分析了解题技巧。
科学研究不是高考,但是科学实验还是有技巧的,这技巧需要无数人经历无数失败才能归纳出来。
而李铮,提前了这个步骤。
一堂公开课,两小节,一共九十分钟。但是李铮这生物时间图做得太详细,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讲完。
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教室里除了李铮的讲课声,就只有笔尖和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一众教授如同勤奋的学子般,低着头努力摘抄着每一字每一句。
后面的华清学子也被感染,埋头苦写。
李铮讲完最后一句话,将时间图放在讲台上。
“李铮,你有想过出书吗?”赵德培抄完最后一句话后,久久没有回神,见李铮已然走下讲台了,他忍不住开口道。
虽说如果这些技巧和实验模式只有华清大学知道也是挺好的,但李铮作为这些知识的拥有者,也没有敝真自扫,他又怎么能起这个心思。
“出书?”李铮面上露出讶异的表情,他可从来没想过这个,上辈子如不是死得太早,他倒是想出一个人物传记。
然而现在……
“校长,您说笑了。”
“说笑?我没有说笑,你的这个生物时间图与对生物实验技巧的归纳真的很实用,他完全可以作为生物研究者的实验室手册,如果他不能成册,让华国生物人人手一本,那就太可惜了。”
华国生物人人手一本?
李铮瞳孔微张,心脏猛地快速跳动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一天在路上……晚了晚了,红包50个继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这套东西完全已经自成体系,而且实用性极强, 这是我们这些生物学者的宝贵财富啊。”赵德培因为激动, 声音微微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