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谢举人富贵不能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玲珑小脸被冷风吹得通红,站在人堆里悲催的只能看到大人们的背影和后脑勺。何七雪忍受着前后左右来自刘氏、乔氏和大房几位堂嫂堂弟的冷嘲热讽,握着女儿的小手,腆着肚子保持着笑容,关注着远处时常回头望她的丈夫。
    午时三刻,叭叭叭鞭炮响混杂着咚咚咚锣鼓喧天声,荣光满面开怀大笑的老老太爷象征性的受了谢林和他两个嫡子的鞠躬礼,拉着谢林的手在众人的注视下走进去。
    富态笑意浓浓的老太太先是跟穿金戴银贵气熏天谢林的夫人何氏介绍着女眷孩子们,然后谢林的两个嫡儿媳、三个嫡孙子、四个嫡孙女和众人相互见礼,一大群人簇涌着何氏欢笑着进门。
    谢府的管家引着谢林的管家去早就粉刷清扫好的望梅楼卸看过房子后,谢林带来的一百多个奴仆提着数不清的大小行李搬进去。
    何氏的奢华谢府人前些日子就见识过了,她是河南府的人爱吃面食不喜吃米,提前派家奴从长安去陕北农户家买来冬小麦碾出的新面,用坛子装好封上防潮,然后和其它食材一起千里迢迢运到潭州。
    今日谢府的人再次大开眼界,何氏为图舒适连碗筷、手炉、铜盆、痰盂都带来了,行李太多以至于望梅楼都放不下还要临时在最近的院子腾出五间房,最夸张的是她竟然带了八个厨子。
    何氏在谢府吃的第一顿饭不是谢府厨子做的,而是自家八个厨子下厨做的面。
    族宴上女眷们分坐成几桌,谢玲珑沾了老太太的光,得了一小碗面。她舍不得吃完,让何七雪尝个鲜。
    何七雪吃了一口汤就停住了,蹙眉头狐疑道:“这是什么肉弄的汤,怎么膻味比猪下水还重。”
    谢玲珑扑嗤笑出声来,两个小梨窝一闪一闪甜死人,道:“娘,我刚才听别人说这是河南羊肉烩面,在河南府很有名的。”
    何七雪有些尴尬的放下面碗,却见隔壁桌有位太太道:“原来是羊肉,难怪有味呢。唉,真是糟践这面了。”
    何氏特意提前从长安运来的活羊配上陕北的新面做出河南最有名的吃食羊肉烩面,原以为能出彩,却没想到谢府人吃了后没有一个称赞。
    何氏出自河南洛阳名门何家。
    平唐国建朝近三百年七位皇帝,河家竟是出了四位皇后。当今太后和皇后都是出自何家。皇帝李自原的生母是太贵妃不是太后,传闻李自原迫于太后压力封何家嫡女做皇后。
    何氏是何家出了五户远房的分支的庶女,父亲早逝母族无靠,只是有个做小官的亲叔叔。
    谢林进士出身在河南府当从七品上的中下县令,原配妻子难产去世当月向何氏亲叔叔求娶何氏做正室。
    何氏的亲叔叔在谢林财力的支持下攀上何家嫡支皇后的哥哥——当今的正一品太保,又引荐了谢林,两人一起官运亨通至今。
    谢林能有今日完全是傍着何家的大腿,何氏肚子又很争气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她在府里说一不二。
    何氏出身庶女,内心自卑,却最怕被人看不起,嫁给谢林后主管后院有了实权,凡事都要图个光鲜讲究排场。
    谢林去世的原配原是潭州一位从六品上大县县令官员的嫡女,曾经在谢府住过一些日子,得到谢府上下称赞。
    何氏第一次进谢府为了显示高贵不俗,从穿着打扮到饮食住宿事无巨细,全部参照何家嫡支嫡女陪同高官丈夫探亲的标准置办一切,目的就是比过去世的那位原配,震慑谢府所有人,留下一个高不可攀富贵大气的显赫名声。
    可惜谢府外强中干,上下都穷的厉害,何氏如此显摆,示威过了头,令众人渐生反感,同桌的几位夫人除去进门时跟她亲热说几句,都低头不语,便连最能调解气氛的老太太也变得沉默寡言。
    老太太心里很郁闷,她是老老太爷嫡长媳,何氏应尊称为伯妈,在进门、入座等等事情上都应让她先,可是何氏非但没叫过一声“伯妈”,还处处不让。
    老太太的家族经商在潭州是巨富,以前只有她显摆的,现在跟何氏相比,她就像个无权无钱的叫花子。
    何氏说话河南腔,偶尔还夹带着刚从长安贵妇嘴里学来的陕西腔,老太太听得一头雾水,不敢乱发表意见怕被何氏取笑。
    谢玲珑是在场谢府女眷里面唯一能全部听懂何氏说话的人,可惜只是小孩子,没有资格跟何氏同桌。
    何氏的两个儿媳素知婆婆的心思,见场面冷清,轮流讲起洛阳和长安的繁华,现今长安府贵妇圈子里流行的发式、首饰、衣物等等,张口听一场戏包个园子几百两银子,一只钗几千两银子,听得谢府人目光越来越黯淡。
    好在两个儿媳说婆婆何氏此次来带了许多首饰玩艺儿送给大家。谢府的女人们这才有了笑容。
    乔氏瞟了一眼何七雪手腕上的玉镯,心说:堂弟媳何氏拔根毛都比这玉镯子值钱。哼,我等着戴比你这副玉镯贵十倍的首饰!
    刘氏跟乔氏对了一眼后,瞄着何七雪的肚子,目光里闪过一丝狠毒。
    家族欢迎谢林的仪式一直持续到黄昏,谢奇阳一家三口疲惫不堪的回到东湘院西厢房,随便吃点东西就都睡下了。
    第二日谢林祭祖,谢奇阳再次以举人的身份破格参加。下午谢林专门接见家族的七个举人,出了几个刁钻的题目考问七人学识,谢奇阳真才实学对答出流。谢林又出了两道策论题,让七人选一道纸上做答,最后对谢奇阳写的策论点头称赞。谢奇阳不骄不躁,心态平静,令谢林刮目相看,起了重点培养之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