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美食大亨_第9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大河,见到常乐的样子,本来走得挺快的要超过常乐他们了的,后面越走越小步,最后慢慢落在了常乐他们后面。
    “大河哥,你怎么慢下来了?不是说今天要早点到吗?”常顺疑惑地看着大河的速度越来越慢,本来以他们的脚程应该很快超过乐哥他们,然后快点赶去码头的,但现在,他们就一直跟在乐哥他们身后走着了。
    大河看着常乐的背影,摇头道:“不要紧,时间来得及。”
    常顺:……
    等上到官道上,畅哥儿特意推车跟乐哥儿平行,跟他说道:“你看,我就说很好看,是不是?改变下,也没有那么难,对吧?”
    常乐轻轻点了下头,嘴角扬起了一些。
    确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
    小时候曾经在他印象中的那些让他难受的嘲笑和挖苦,如今似乎也少了,或许还有那种可惜、惋惜的话语,但好像也并没有那么让他难过了。
    畅哥儿笑了下,然后又凑近他,悄声问道:“你的余老板有没有夸你好看?”
    一听这话,常乐就忍不住脸红,瞪了畅哥儿一眼,不肯答他的话。
    畅哥儿嘿嘿一笑,道:“你不说我也知道,嘿嘿嘿……”
    两人一路笑笑闹闹,心情就像天边初升起的太阳,越来越灿烂。
    到了小摊位上,米哥儿和管家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米哥儿一眼就看到了两人的变化,他惊讶道:“你们的刘海好好看哪,怎么会想到这么剪的呀?能不能教教我?”
    畅哥儿朝常乐眨眨眼,然后说道:“行啊,我还知道几种,待会给你画出来,你回去挑个最喜欢的,让人帮你照着剪出来就行。”
    “真的吗?那太好了。”米哥儿高兴道:“我早就看我的刘海不顺眼了,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点儿特色都没有。”
    畅哥儿点头赞同,道:“就是的,米哥儿你脸小,我觉得有一种特别适合你,待会给你画出来。”
    “好好好!”
    三个哥儿一起笑。
    等到将月饼都交接了,然后将余清泽嘱咐的话都告诉了米哥儿和管家,畅哥儿便找管家借了纸笔,将余清泽画的五款刘海样式都画出来,给了米哥儿。
    米哥儿拿着那张纸,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回到蔡府后,蔡老夫郎安排人挑出一些合适的月饼礼盒赶紧送去云州,然后又安排人将剩下的月饼礼盒和其他礼物一起,先送了一批出去,有些是送礼的,有些是回别人的礼。
    已经八月十二,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礼物要赶紧送出去。
    一份份画着‘余记’名号的月饼礼盒被送到了桐山城各个名门望族家,还有一些则快马加鞭,送往了云州知府府邸。
    八月十三这天,小吃摊正式推出了月饼。
    因为是第一天推出新品,余清泽也过来帮忙了,常爷爷和畅哥儿他阿么在家里继续做。
    上午在人流渐渐多起来后,照例,他们先将每个品种的月饼都切了一个分成小份给客人们试吃。
    但是客人们虽然都说好吃,却少有人买,买的也基本上都是买一个两个的,并不会多买。
    “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城里最有名的那家铺子也卖不到这么贵呢。”
    “就是啊,那边最贵的点心也才五文钱呢,这一个这么小的月饼就要八文,大的一个要十六文,那些盒装的,更是买不起啊。”
    “唉,只能买一两个回去给小孩子尝尝鲜解解馋了。”
    “他们尝过后,那不得更馋?”
    “唉,也是。”
    “……”
    于是,一上午过去,月饼卖出去的少之又少,并没有像凉面凉皮和关东煮那样一推出就受到热捧,而是,遭到了冷遇。
    畅哥儿和他爹都有些担心地看着余清泽,但两人又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余老板,只能做好自己的活。
    常乐走到余清泽身边,问他:怎么办,好像太贵了,客人们都买不起?要降低一些价格吗?
    余清泽摇头,道:“不能降价,降低了我们就赚不到什么钱了。放心吧,乐哥儿,会有人来买的。”
    其实稍微降低点,降到跟别人家铺子的点心一个价,他们也能赚钱,只是赚得少些,但是余清泽心里在赌。
    赌蔡家在桐山城的影响力!
    第42章 名人效应与预定业务
    城南,赵家大宅子里。
    赵府管家正在清点登记节礼,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各家送来的礼物都要一一清点,哪家的礼物都送了些什么,都要登记清楚,以方便主家送礼时参考。而自家准备送出去的礼物也要一一登记,专门造册。
    在登记到蔡府送来的节礼时,管家拿起最后一盒点心,看了看上面的名号和点心名称,登记下来:‘余记’月饼一盒。
    月饼是什么饼?余记又是哪家新开的点心铺子吗?管家打开礼盒看了看,发现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点心品种,将礼盒盖好,然后把点心给身边的仆人,道:“蔡府送来的点心,没见过的,拿去给大夫郎和小少爷尝尝。”
    身边的仆人拿着礼盒去了,管家继续登记起来。
    过了不久,那仆人又回来了,说是大夫郎找。管家立即去了。
    “这个点心味道挺好,以前没吃过,城里新开了点心铺子吗?我不记得有余记这么一家。”赵家的当家主母正在弯腰喂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吃豆沙月饼,见管家来了,随意说道。
    管家立即答道:“回大夫郎,老奴也没听过,城里叫‘余记’的,只听过那个卖凉面的‘余记一口鲜’,可他们不是做点心的。”
    “这是谁家送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