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结亲前,谭振业问很多人打听过徐冬山,老人们称赞谁都喜欢讲故事,从徐冬山祖父到父亲,就没邻里不知道的事,而提到徐冬山,众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书铺,老夫子死后其子卖给徐冬山的,以徐冬山的为人,能买书铺难保不会买其他。
见徐冬山点头,谭振业错愕。
“那就算了。”徐冬山作为铺子主人,他不好从中赚钱,又选了两个铺子,徐冬山仍然说能办妥,谭振业拧眉,“那也是你的?”
徐冬山抿唇笑了。
谭振业:“......”
于是他又看了几个铺子,没有任何意外,都是徐冬山的,也就说徐冬山在这条街有十几个铺子,谭振业:“......”
长姐到底嫁给了什么人?
旁边谭振兴得知徐冬山铺子这么多,不禁想到自己对徐冬山帮邻里挑水的事,那时他就说过,他如果腰缠万贯,他也挑水不要钱,没想到是真的,徐冬山真的腰缠万贯。
“呜呜呜...”谭振兴抹泪,“呜呜呜,长姐总算苦尽甘来了。”
谭振业却不如之前欢喜,他目光炯炯地望着徐冬山,眼神陡然凌厉许多,“你守着平安街不肯搬走就是因为铺子的缘故?”
商人重利,他姑婆嫁给商人,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谭振业不愿谭佩玉走姑婆的老路。
注意到他态度有变,徐冬山面色凝重起来,“小公子此为何意?”
“徐冬山,你待邻里如亲人,我不禁好奇,你又能如何待我长姐,若待她和邻里无异,何不做个邻里?”谭振业脸色微冷。
徐冬山凝眸,目光变得晦暗不明,谭振业叫着谭振兴回去了,提醒道,“你若是个铁匠,书铺老板,父亲自是能欣赏你,如果你是等待东山再起的商人,父亲恐怕得重新评估你了。”
有姑婆的事儿为例,谭盛礼极其不待见商人,以往提到商人,皆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如今虽有改善,恐怕亦不会好到哪儿去,谭家能走到今天,全靠从商人那得来的聘礼,而那聘礼,是谭家姑娘用命换来的,想到谭佩玉可能嫁给这样的商人,谭振业心情跌到谷底。
而喜极而泣的谭振兴不明白发生什么事,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但看谭振业冷着脸,紧紧抿着唇,他也不敢问,悄悄朝徐冬山挥手,老实说,他蛮喜欢徐冬山做他姐夫的,人长得好看,还有钱,由此来看,还是父亲眼光好啊。
谭盛礼他们已经回来了,谭盛礼回屋守着乞儿练字写功课,谭振学和谭生隐在书房读书,看两人手拉着手进门,谭振业脸上阴云密布,谭振兴脸上泪痕未干,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问谭振兴,“你们去哪儿了?大嫂说你们整天不在家。”
看到谭振学,谭振兴就想起街上读书人的评价,问谭振学,“你们在鹿鸣宴上作诗了?快念念你写的诗...”
“怎么了?”谭振学不明所以。
谭振兴噼里啪啦就把书铺卖诗,读书人看后挖苦他们徒有虚名的事说了,说起来谭振兴就愤愤不平,他们家哪个不比举人好啊,就举人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和诗册都有人夸好,怎么到谭振学这就批评起来了,想想就怄气。
倒是谭振学,他满脸不在乎,“外人如何评价并不重要。”
“怎么就不重要了?你是没看到那些人的嘴脸,要不是不合时宜,我非上门和他们比比不可,连个举人都不是也敢点评你的文章,也不怕走路闪着腰了。”
谭振学;“......”幸亏谭振兴没去鹿鸣宴,否则不知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来,谭振学安慰他,“咱们作诗不是跟人攀比,用不着太计较得失,你还没说今天你们去哪儿了。”
谭振兴扭捏起来,“我们能去哪儿啊,你们不在,我就和三弟去街上转去了,中午在外边下馆子。”
“你眼神不闪躲我没准就信了,大哥,你这么和父亲说,父亲会信吗?”谭振学是诈他的,谭盛礼确实问他们的行踪,但谭佩珠为其打掩护,说去徐冬山家了,谭盛礼没有多问,谭振学之所以诈谭振兴,就是想试试他反应,果不其然,以谭振兴的段数,要瞒过谭盛礼是不可能的,他担忧地看了眼闷头不语的谭振业......
出门办事自己一个人也比带着个拖油瓶强,踹门的事还不够深刻吗?
他没说,但谭振兴从他眼里感觉到了对自己的嫌弃,他端着兄长的架子道,“二弟,什么时候起你也学坏了啊,套我的话,信不信我去父亲面前告状,要他揍你啊。”
父亲重礼数,所谓长兄如父,他是谭家长子,几个弟弟就必须敬重他,谭振学此举,分明不敬重他,被谭盛礼知道肯定得揍他。
谭振学叹气,“大哥,你还是想想怎么瞒天过海吧。”连他都瞒不了,怎么瞒过父亲的火眼金睛啊。
谭振兴:“......”他真的很差劲吗?
以免露出马脚,谭盛礼来时谭振兴专心读书分散自己注意力,好在谭盛礼没有追问他们白天做什么去了,给他们布置完功课,问了两句作诗的事。
诗是在鹿鸣宴上作的,却是由江家人组的局,以为江仁是为落榜的儿子攒名声,不知怎么会落到书铺去,书铺还短时间内就装订成册卖钱,他隐隐觉得被人利用了,但那会人多,完全不知道被谁泄露给书铺的,忐忑不安的问谭盛礼,“父亲,我是不是表现不好给谭家丢脸了?”
作诗前,谭生隐偷偷问过他,谭振学觉得收敛锋芒为好。
“谭家的脸面不在乎诗的高低。”谭盛礼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做得很好。”
谭振学松了口气。
“二弟,你说说你的诗。”谭振兴不信谭振学的诗如其他人说的差劲,他补充道,“把那位江小公子的诗也念来我听听。”
谭盛礼:“......”刚刚他说的那句是白说了?
注意到自家父亲的眼神略微冷淡,谭振兴悻悻道,“我问问而已,对了父亲,你说到底谁把众人的诗泄露给书铺卖钱的啊。”谭振学自己写的诗,半文银钱都没看到,竟被书铺赚了,果然是无奸不商啊...想到这,他斜着眼,拿余光偷偷瞄边上泰然自若的谭振业,无法想象谭盛礼得知真相会怎样...
哎哟,他的后背,屁股,手掌,好像都在痛似的。
谁泄露给书院的谭盛礼也不知,还是翌日李逵上门拜访说起江家父子,谭盛礼才知道和江家父子有关。
李逵话说得委婉,江家父子告诉书铺意在传承鹿鸣宴风俗,让众读书人品品新科举人的诗,感受其文采,以此为基准潜心研读,若能开窍,也算众举人的功德。言语间,李逵很是赞赏江家父子的为人,谭盛礼听着不做评价。
“谭老爷,你天天在家怕是不知,你的文章和诗在读书人间流传甚广,提到你的名字,人们张口就能诵读你的文章呢...”李逵今日上门是为书铺做说客的,书铺希望谭盛礼能放些文章和诗册去云尖书铺卖,书铺给他分成,城里的几位举人老爷都是这么做的。
他没有夸大事实,谭盛礼的文章和诗特别受欢迎,读书人自发的背诵,而不是为了讨好几位举人故意买他们的诗和文章背,就为了在诗会或文会上借机和举人老爷攀攀关系。
几十年来,只有谭盛礼打破了这种局面。可见,读书人是真钦佩其学识。
这也是云尖书铺看上谭盛礼的原因。
李逵又道,“其文与诗能令人受益,变人之思也,如此之人,宜多文与世人看...”李逵想起考棚外那日的事,借衣服的读书人就是受了谭盛礼教诲才出手帮人的,仁德之人光芒万丈,温暖周围人的同时,会让周围人传递这份温暖,谭盛礼有这样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达者兼济天下吧。
“劳烦你跑这趟了,谭某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我观书铺藏书不少,文章和诗册更是数不胜数,不差谭某的。”谭盛礼仍是彬彬有礼的模样,李逵却觉得谭盛礼待自己的态度冷淡许多,究竟哪儿冷淡他也说不上来,观谭盛礼眉眼,温和如初,态度亦和从前相同,然而他就是感觉到了。
李逵眉头拧成了川字,“谭老爷可是有什么顾忌?”书铺掌柜说,谭盛礼觉得分成少的话,能多给些钱,只要他答应即可。
“没什么。”谭盛礼惜字如金,不肯多言。
倒是旁边的谭振兴跃跃欲试的极为兴奋,添茶时频频冲李逵眨眼睛,就差没把那句‘问我啊问我啊’说出来了,谭盛礼不愿意他愿意啊,他的文章和诗册多的是,从惠明村到绵州,全部在书房堆着呢,就为了哪天能派上用场。
然而,任他眨得眼角抽筋,李逵都不搭理他,心思都在谭盛礼身上,“谭老爷仁爱宽厚,把文章寄在书铺卖,他们看有所得,不亚于请你指教,不好吗?”
要知道,谭盛礼闭门不出,放弃去书院教书,却在家里给人看文章,走出去不好吗?
谭盛礼笑笑,仍不多言。
不是他瞧不起李逵,李逵若以读书人的身份来,他定据实告知,但他以书铺的名义来,更看重利益,谭盛礼自会有所保留。
苦劝无效,李逵不得不起身离开,走到院子里时,回眸看,谭盛礼还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茶杯,静静地品着,茶很苦,他闻着就觉得苦涩,给面子的尝了口就不喝了,谭盛礼却喜欢非常,他问身旁的谭振兴,“谭老爷近日是否有什么烦心事?”
总觉得谭盛礼情绪不佳。
谭振兴摇头,“不啊,父亲向来如此,倒是我有件烦心事呢...”
“是吗?”李逵低低反问了句,抬脚走了。
谭振兴:“......”怎么也不问问他啊,他的烦心事就不是事吗?李逵这人也太不会做人了吧!难怪父亲不答应他,定是看清楚了他为人,哼...
不问就不问,他的文章和诗又不是卖不出去,真以为除了云尖书铺就没其他书铺了?他姐夫就有书铺的好吗?
是啊,谭振兴拍头,怎么就忘记徐冬山的书铺了,他要卖文章和诗册也是放到徐冬山的书铺卖啊。
哇哦,他好像想到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嗖的冲进了堂屋,“父亲,父亲...”
作者有话要说: 看评论小可爱们觉得这章很糟心啊?其实和三兄弟性格有关吧,老二像男主,这样表现很符合他啊,如果是老大和老三肯定不一样的!!
感谢在20191222 20:57:43~20191222 23:58: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34458572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燚 50瓶;橘子 40瓶;鱼鱼鱼 35瓶;17640839 20瓶;客 10瓶;羡 5瓶;楠楠、小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77
绵州各书铺收录谭盛礼的文章诗文乃科举考试的考卷, 却无其他, 照李逵的说法, 若能求得谭盛礼佳作, 不得视若珍宝啊?
他心思动了动,和谭盛礼商量,“父亲, 李秀才的话不无道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你的文章若能引得更多人共鸣,修身养性知羞耻荣辱,不失为一件好事啊...”绵州学风不好, 谭盛礼虽不言语,却多有哀叹,如果能凭文章纠正绵州的歪风邪气, 比教书育人更担得起老师的美名。
谭盛礼杯里的茶见了底, 谭振兴弯腰替其斟满, 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神色,看他不曾露出反感厌恶,心知他在思索, 静静地候在旁边。
良久,听得谭盛礼长叹了声,“你找冬山来说说罢。”
“好呐。”谭振兴狂喜,如离弦的箭冲了出去, 懒得走路,索性站在院门口冲巷子里喊,“徐冬山,徐冬山,父亲找你有事。”
喊了几声,巷子里的打铁声没了,徐冬山穿着身长衫过来,见他低眉敛目,步伐略微沉重,不见平日的威风,谭振兴小步跑过去,嘿嘿笑着,“难道你也遇到烦心事了?”那今天还真是个特别的日子呢,谭振兴抵了抵他硬邦邦的胳膊,安慰,“别愁眉不展的了,有什么事说出来,我帮你想想办法。”
谭家人的聪明是普通人比不上的,徐冬山遇到自己,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无事。”徐冬山抿唇笑笑,笑意却不达眼底,谭振兴不信,但也不好多问,催他,“快些吧,父亲等着呢。”
谭家院子堆着几根木头,等晒干给谭佩玉打家具用的,徐冬山进门后,微微敛眸,眸里闪着复杂的光,他目不斜视地进了堂屋,听完谭盛礼所说,直言,“老夫子开书铺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读得起书,天下读书人多清贫,书卖得贵会让很多老百姓敬而生畏且远之,谭叔的观念与老夫子不谋而合,晚辈定全力支持。”
书铺是徐冬山的,谭盛礼自要和他商量,听徐冬山提起那位老夫子,不禁有些惋惜,大隐隐于市,能教出徐冬山这般品行的夫子,肯定有真知灼见,可惜自己却无缘见到。
“谭叔。”聊完正事,徐冬山突然拱手,“晚辈有些事想与你说。”
他语气生硬,神色复杂难辨,谭振兴不由得感兴趣起来,正欲洗耳恭听,哪晓得谭盛礼寡淡地甩了个眼神给他,谭振兴只得不情不愿地站起身,磕磕巴巴道,“我...我去书房誊抄平日的诗。”
他的文章不算好,诗是精彩绝伦的,外边那些人狗眼看人低,他就让他们领教领教谭家人的风采,不是他吹牛,谭振业出门都能碾压众人,竟有脸质疑谭振学的水准,谭振学的诗他读过,中规中矩却也比很多人强,难不成说谭振学诗不好的人比谭振学厉害?真厉害不至于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追根究底,都是群趋炎附势捧高踩低的。
谭振兴乐呵地出了门,徐冬山听他脚步远去,拱手道,“有的事晚辈不曾与谭叔说...”谭家不喜生意人之事他并不清楚,那年买铺子多是无奈,平安街冷清,生意不好做,店家都像把铺子转手给卖了,可能他买了书铺的缘故,纷纷找上门来,有些是老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徐冬山拒绝不了只能出手买下,家里银钱不够,好些是问人借的,几年后才把债给还上了,他和谭盛礼说起过往的事儿,交底道,“家父在城里小有名气,攒的钱都被我花在买铺子上了,给大姑娘的聘礼,是我近几年攒的。”
下聘时他有想过放几张房契在里边,可因铺子不值钱就打消了那个念头,直到见谭振业露出反感之意,他隐隐觉得自己错了,该把这些事说清楚的,他道,“我无意欺瞒谭叔。”
“好端端的怎么说起这个?”谭盛礼略有困惑。
徐冬山语噎,因谭振业的态度,他有些心神不宁,细细想想,觉得有必要解释清楚,哪怕谭盛礼反悔了,他也想试试,不想错过那样美好的人。
谭盛礼道,“我既同意你和佩玉的亲事,自然不会反悔,你能低价买到铺子是你的机缘,无须解释。”
徐冬山拱手,“是。”
这厢谭家人着手准备把文章和诗册放到书铺卖,那厢李逵回了云尖书铺,他受云尖书铺掌柜所托拜访谭盛礼的事不是秘密,这会儿有很多人候着,看到他齐齐迎上来询问,“谭老爷可同意了?”一篇好文,一首好诗,能让人心旷神怡,引人遐思,且道理深刻,这方面来看,谭盛礼比城里的举人老爷强得多。
尽管嘴上不想承认,但众人不至于眼瞎心盲,谭盛礼的文章和诗远比举人老爷的大气,意境也是举人老爷所不及。
这会儿看到李逵,恨不得他是抱着谭盛礼的文章回来的。
面对众人如饥似渴的目光,李逵咳了咳,朝掌柜摇头,众人不由得失望,掌柜拉着李逵到旁边小声问,“你与谭老爷说清楚了没?”近日诸多人来书铺打听谭盛礼的文章或诗册,问的人多了,他觉得必须想方设法拉拢谭家,得知李逵和谭盛礼有些交情,这才重金请他出面。
却不想,熟人的面子谭盛礼都不给,当真心如磐石哟。
“说了。”李逵道,“我照你的吩咐,说愿意二八分成,谭老爷仍是不愿,我也没法子了。”
要知道,城里众位举人老爷不过四六分成,书铺分四,他们分六,谭盛礼能得八成算很好了,谭盛礼想也没想就回绝了,想到这,李逵和掌柜交底,“要我看啊,谭老爷并不是看重银钱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谭盛礼性情坦荡,对他来说挣这钱来路不正,相较而言,谭家几位公子砍柴挑水抄书,挣的钱更干净点。
回来的路上,李逵细细琢磨谭盛礼这个人,能在考场提醒其他考生别睡觉,能帮陌生人不辞辛劳的去客栈收拾包袱不昧下任何东西,品性正直,不染俗物,这样的人,怎么会和生意人狼狈为奸?他日真有文章问世,亦不会高价卖于读书人的。当然,这些话他没和掌柜说,谭盛礼毕竟于他有恩,他再泯灭良知,也做不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何况,还是对那样的高雅之人。
见徐冬山点头,谭振业错愕。
“那就算了。”徐冬山作为铺子主人,他不好从中赚钱,又选了两个铺子,徐冬山仍然说能办妥,谭振业拧眉,“那也是你的?”
徐冬山抿唇笑了。
谭振业:“......”
于是他又看了几个铺子,没有任何意外,都是徐冬山的,也就说徐冬山在这条街有十几个铺子,谭振业:“......”
长姐到底嫁给了什么人?
旁边谭振兴得知徐冬山铺子这么多,不禁想到自己对徐冬山帮邻里挑水的事,那时他就说过,他如果腰缠万贯,他也挑水不要钱,没想到是真的,徐冬山真的腰缠万贯。
“呜呜呜...”谭振兴抹泪,“呜呜呜,长姐总算苦尽甘来了。”
谭振业却不如之前欢喜,他目光炯炯地望着徐冬山,眼神陡然凌厉许多,“你守着平安街不肯搬走就是因为铺子的缘故?”
商人重利,他姑婆嫁给商人,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谭振业不愿谭佩玉走姑婆的老路。
注意到他态度有变,徐冬山面色凝重起来,“小公子此为何意?”
“徐冬山,你待邻里如亲人,我不禁好奇,你又能如何待我长姐,若待她和邻里无异,何不做个邻里?”谭振业脸色微冷。
徐冬山凝眸,目光变得晦暗不明,谭振业叫着谭振兴回去了,提醒道,“你若是个铁匠,书铺老板,父亲自是能欣赏你,如果你是等待东山再起的商人,父亲恐怕得重新评估你了。”
有姑婆的事儿为例,谭盛礼极其不待见商人,以往提到商人,皆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如今虽有改善,恐怕亦不会好到哪儿去,谭家能走到今天,全靠从商人那得来的聘礼,而那聘礼,是谭家姑娘用命换来的,想到谭佩玉可能嫁给这样的商人,谭振业心情跌到谷底。
而喜极而泣的谭振兴不明白发生什么事,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但看谭振业冷着脸,紧紧抿着唇,他也不敢问,悄悄朝徐冬山挥手,老实说,他蛮喜欢徐冬山做他姐夫的,人长得好看,还有钱,由此来看,还是父亲眼光好啊。
谭盛礼他们已经回来了,谭盛礼回屋守着乞儿练字写功课,谭振学和谭生隐在书房读书,看两人手拉着手进门,谭振业脸上阴云密布,谭振兴脸上泪痕未干,两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问谭振兴,“你们去哪儿了?大嫂说你们整天不在家。”
看到谭振学,谭振兴就想起街上读书人的评价,问谭振学,“你们在鹿鸣宴上作诗了?快念念你写的诗...”
“怎么了?”谭振学不明所以。
谭振兴噼里啪啦就把书铺卖诗,读书人看后挖苦他们徒有虚名的事说了,说起来谭振兴就愤愤不平,他们家哪个不比举人好啊,就举人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和诗册都有人夸好,怎么到谭振学这就批评起来了,想想就怄气。
倒是谭振学,他满脸不在乎,“外人如何评价并不重要。”
“怎么就不重要了?你是没看到那些人的嘴脸,要不是不合时宜,我非上门和他们比比不可,连个举人都不是也敢点评你的文章,也不怕走路闪着腰了。”
谭振学;“......”幸亏谭振兴没去鹿鸣宴,否则不知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来,谭振学安慰他,“咱们作诗不是跟人攀比,用不着太计较得失,你还没说今天你们去哪儿了。”
谭振兴扭捏起来,“我们能去哪儿啊,你们不在,我就和三弟去街上转去了,中午在外边下馆子。”
“你眼神不闪躲我没准就信了,大哥,你这么和父亲说,父亲会信吗?”谭振学是诈他的,谭盛礼确实问他们的行踪,但谭佩珠为其打掩护,说去徐冬山家了,谭盛礼没有多问,谭振学之所以诈谭振兴,就是想试试他反应,果不其然,以谭振兴的段数,要瞒过谭盛礼是不可能的,他担忧地看了眼闷头不语的谭振业......
出门办事自己一个人也比带着个拖油瓶强,踹门的事还不够深刻吗?
他没说,但谭振兴从他眼里感觉到了对自己的嫌弃,他端着兄长的架子道,“二弟,什么时候起你也学坏了啊,套我的话,信不信我去父亲面前告状,要他揍你啊。”
父亲重礼数,所谓长兄如父,他是谭家长子,几个弟弟就必须敬重他,谭振学此举,分明不敬重他,被谭盛礼知道肯定得揍他。
谭振学叹气,“大哥,你还是想想怎么瞒天过海吧。”连他都瞒不了,怎么瞒过父亲的火眼金睛啊。
谭振兴:“......”他真的很差劲吗?
以免露出马脚,谭盛礼来时谭振兴专心读书分散自己注意力,好在谭盛礼没有追问他们白天做什么去了,给他们布置完功课,问了两句作诗的事。
诗是在鹿鸣宴上作的,却是由江家人组的局,以为江仁是为落榜的儿子攒名声,不知怎么会落到书铺去,书铺还短时间内就装订成册卖钱,他隐隐觉得被人利用了,但那会人多,完全不知道被谁泄露给书铺的,忐忑不安的问谭盛礼,“父亲,我是不是表现不好给谭家丢脸了?”
作诗前,谭生隐偷偷问过他,谭振学觉得收敛锋芒为好。
“谭家的脸面不在乎诗的高低。”谭盛礼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做得很好。”
谭振学松了口气。
“二弟,你说说你的诗。”谭振兴不信谭振学的诗如其他人说的差劲,他补充道,“把那位江小公子的诗也念来我听听。”
谭盛礼:“......”刚刚他说的那句是白说了?
注意到自家父亲的眼神略微冷淡,谭振兴悻悻道,“我问问而已,对了父亲,你说到底谁把众人的诗泄露给书铺卖钱的啊。”谭振学自己写的诗,半文银钱都没看到,竟被书铺赚了,果然是无奸不商啊...想到这,他斜着眼,拿余光偷偷瞄边上泰然自若的谭振业,无法想象谭盛礼得知真相会怎样...
哎哟,他的后背,屁股,手掌,好像都在痛似的。
谁泄露给书院的谭盛礼也不知,还是翌日李逵上门拜访说起江家父子,谭盛礼才知道和江家父子有关。
李逵话说得委婉,江家父子告诉书铺意在传承鹿鸣宴风俗,让众读书人品品新科举人的诗,感受其文采,以此为基准潜心研读,若能开窍,也算众举人的功德。言语间,李逵很是赞赏江家父子的为人,谭盛礼听着不做评价。
“谭老爷,你天天在家怕是不知,你的文章和诗在读书人间流传甚广,提到你的名字,人们张口就能诵读你的文章呢...”李逵今日上门是为书铺做说客的,书铺希望谭盛礼能放些文章和诗册去云尖书铺卖,书铺给他分成,城里的几位举人老爷都是这么做的。
他没有夸大事实,谭盛礼的文章和诗特别受欢迎,读书人自发的背诵,而不是为了讨好几位举人故意买他们的诗和文章背,就为了在诗会或文会上借机和举人老爷攀攀关系。
几十年来,只有谭盛礼打破了这种局面。可见,读书人是真钦佩其学识。
这也是云尖书铺看上谭盛礼的原因。
李逵又道,“其文与诗能令人受益,变人之思也,如此之人,宜多文与世人看...”李逵想起考棚外那日的事,借衣服的读书人就是受了谭盛礼教诲才出手帮人的,仁德之人光芒万丈,温暖周围人的同时,会让周围人传递这份温暖,谭盛礼有这样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达者兼济天下吧。
“劳烦你跑这趟了,谭某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我观书铺藏书不少,文章和诗册更是数不胜数,不差谭某的。”谭盛礼仍是彬彬有礼的模样,李逵却觉得谭盛礼待自己的态度冷淡许多,究竟哪儿冷淡他也说不上来,观谭盛礼眉眼,温和如初,态度亦和从前相同,然而他就是感觉到了。
李逵眉头拧成了川字,“谭老爷可是有什么顾忌?”书铺掌柜说,谭盛礼觉得分成少的话,能多给些钱,只要他答应即可。
“没什么。”谭盛礼惜字如金,不肯多言。
倒是旁边的谭振兴跃跃欲试的极为兴奋,添茶时频频冲李逵眨眼睛,就差没把那句‘问我啊问我啊’说出来了,谭盛礼不愿意他愿意啊,他的文章和诗册多的是,从惠明村到绵州,全部在书房堆着呢,就为了哪天能派上用场。
然而,任他眨得眼角抽筋,李逵都不搭理他,心思都在谭盛礼身上,“谭老爷仁爱宽厚,把文章寄在书铺卖,他们看有所得,不亚于请你指教,不好吗?”
要知道,谭盛礼闭门不出,放弃去书院教书,却在家里给人看文章,走出去不好吗?
谭盛礼笑笑,仍不多言。
不是他瞧不起李逵,李逵若以读书人的身份来,他定据实告知,但他以书铺的名义来,更看重利益,谭盛礼自会有所保留。
苦劝无效,李逵不得不起身离开,走到院子里时,回眸看,谭盛礼还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茶杯,静静地品着,茶很苦,他闻着就觉得苦涩,给面子的尝了口就不喝了,谭盛礼却喜欢非常,他问身旁的谭振兴,“谭老爷近日是否有什么烦心事?”
总觉得谭盛礼情绪不佳。
谭振兴摇头,“不啊,父亲向来如此,倒是我有件烦心事呢...”
“是吗?”李逵低低反问了句,抬脚走了。
谭振兴:“......”怎么也不问问他啊,他的烦心事就不是事吗?李逵这人也太不会做人了吧!难怪父亲不答应他,定是看清楚了他为人,哼...
不问就不问,他的文章和诗又不是卖不出去,真以为除了云尖书铺就没其他书铺了?他姐夫就有书铺的好吗?
是啊,谭振兴拍头,怎么就忘记徐冬山的书铺了,他要卖文章和诗册也是放到徐冬山的书铺卖啊。
哇哦,他好像想到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嗖的冲进了堂屋,“父亲,父亲...”
作者有话要说: 看评论小可爱们觉得这章很糟心啊?其实和三兄弟性格有关吧,老二像男主,这样表现很符合他啊,如果是老大和老三肯定不一样的!!
感谢在20191222 20:57:43~20191222 23:58: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34458572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夏燚 50瓶;橘子 40瓶;鱼鱼鱼 35瓶;17640839 20瓶;客 10瓶;羡 5瓶;楠楠、小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77
绵州各书铺收录谭盛礼的文章诗文乃科举考试的考卷, 却无其他, 照李逵的说法, 若能求得谭盛礼佳作, 不得视若珍宝啊?
他心思动了动,和谭盛礼商量,“父亲, 李秀才的话不无道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你的文章若能引得更多人共鸣,修身养性知羞耻荣辱,不失为一件好事啊...”绵州学风不好, 谭盛礼虽不言语,却多有哀叹,如果能凭文章纠正绵州的歪风邪气, 比教书育人更担得起老师的美名。
谭盛礼杯里的茶见了底, 谭振兴弯腰替其斟满, 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神色,看他不曾露出反感厌恶,心知他在思索, 静静地候在旁边。
良久,听得谭盛礼长叹了声,“你找冬山来说说罢。”
“好呐。”谭振兴狂喜,如离弦的箭冲了出去, 懒得走路,索性站在院门口冲巷子里喊,“徐冬山,徐冬山,父亲找你有事。”
喊了几声,巷子里的打铁声没了,徐冬山穿着身长衫过来,见他低眉敛目,步伐略微沉重,不见平日的威风,谭振兴小步跑过去,嘿嘿笑着,“难道你也遇到烦心事了?”那今天还真是个特别的日子呢,谭振兴抵了抵他硬邦邦的胳膊,安慰,“别愁眉不展的了,有什么事说出来,我帮你想想办法。”
谭家人的聪明是普通人比不上的,徐冬山遇到自己,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无事。”徐冬山抿唇笑笑,笑意却不达眼底,谭振兴不信,但也不好多问,催他,“快些吧,父亲等着呢。”
谭家院子堆着几根木头,等晒干给谭佩玉打家具用的,徐冬山进门后,微微敛眸,眸里闪着复杂的光,他目不斜视地进了堂屋,听完谭盛礼所说,直言,“老夫子开书铺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读得起书,天下读书人多清贫,书卖得贵会让很多老百姓敬而生畏且远之,谭叔的观念与老夫子不谋而合,晚辈定全力支持。”
书铺是徐冬山的,谭盛礼自要和他商量,听徐冬山提起那位老夫子,不禁有些惋惜,大隐隐于市,能教出徐冬山这般品行的夫子,肯定有真知灼见,可惜自己却无缘见到。
“谭叔。”聊完正事,徐冬山突然拱手,“晚辈有些事想与你说。”
他语气生硬,神色复杂难辨,谭振兴不由得感兴趣起来,正欲洗耳恭听,哪晓得谭盛礼寡淡地甩了个眼神给他,谭振兴只得不情不愿地站起身,磕磕巴巴道,“我...我去书房誊抄平日的诗。”
他的文章不算好,诗是精彩绝伦的,外边那些人狗眼看人低,他就让他们领教领教谭家人的风采,不是他吹牛,谭振业出门都能碾压众人,竟有脸质疑谭振学的水准,谭振学的诗他读过,中规中矩却也比很多人强,难不成说谭振学诗不好的人比谭振学厉害?真厉害不至于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追根究底,都是群趋炎附势捧高踩低的。
谭振兴乐呵地出了门,徐冬山听他脚步远去,拱手道,“有的事晚辈不曾与谭叔说...”谭家不喜生意人之事他并不清楚,那年买铺子多是无奈,平安街冷清,生意不好做,店家都像把铺子转手给卖了,可能他买了书铺的缘故,纷纷找上门来,有些是老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徐冬山拒绝不了只能出手买下,家里银钱不够,好些是问人借的,几年后才把债给还上了,他和谭盛礼说起过往的事儿,交底道,“家父在城里小有名气,攒的钱都被我花在买铺子上了,给大姑娘的聘礼,是我近几年攒的。”
下聘时他有想过放几张房契在里边,可因铺子不值钱就打消了那个念头,直到见谭振业露出反感之意,他隐隐觉得自己错了,该把这些事说清楚的,他道,“我无意欺瞒谭叔。”
“好端端的怎么说起这个?”谭盛礼略有困惑。
徐冬山语噎,因谭振业的态度,他有些心神不宁,细细想想,觉得有必要解释清楚,哪怕谭盛礼反悔了,他也想试试,不想错过那样美好的人。
谭盛礼道,“我既同意你和佩玉的亲事,自然不会反悔,你能低价买到铺子是你的机缘,无须解释。”
徐冬山拱手,“是。”
这厢谭家人着手准备把文章和诗册放到书铺卖,那厢李逵回了云尖书铺,他受云尖书铺掌柜所托拜访谭盛礼的事不是秘密,这会儿有很多人候着,看到他齐齐迎上来询问,“谭老爷可同意了?”一篇好文,一首好诗,能让人心旷神怡,引人遐思,且道理深刻,这方面来看,谭盛礼比城里的举人老爷强得多。
尽管嘴上不想承认,但众人不至于眼瞎心盲,谭盛礼的文章和诗远比举人老爷的大气,意境也是举人老爷所不及。
这会儿看到李逵,恨不得他是抱着谭盛礼的文章回来的。
面对众人如饥似渴的目光,李逵咳了咳,朝掌柜摇头,众人不由得失望,掌柜拉着李逵到旁边小声问,“你与谭老爷说清楚了没?”近日诸多人来书铺打听谭盛礼的文章或诗册,问的人多了,他觉得必须想方设法拉拢谭家,得知李逵和谭盛礼有些交情,这才重金请他出面。
却不想,熟人的面子谭盛礼都不给,当真心如磐石哟。
“说了。”李逵道,“我照你的吩咐,说愿意二八分成,谭老爷仍是不愿,我也没法子了。”
要知道,城里众位举人老爷不过四六分成,书铺分四,他们分六,谭盛礼能得八成算很好了,谭盛礼想也没想就回绝了,想到这,李逵和掌柜交底,“要我看啊,谭老爷并不是看重银钱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谭盛礼性情坦荡,对他来说挣这钱来路不正,相较而言,谭家几位公子砍柴挑水抄书,挣的钱更干净点。
回来的路上,李逵细细琢磨谭盛礼这个人,能在考场提醒其他考生别睡觉,能帮陌生人不辞辛劳的去客栈收拾包袱不昧下任何东西,品性正直,不染俗物,这样的人,怎么会和生意人狼狈为奸?他日真有文章问世,亦不会高价卖于读书人的。当然,这些话他没和掌柜说,谭盛礼毕竟于他有恩,他再泯灭良知,也做不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何况,还是对那样的高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