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文芳应了一声,回了杂物间,心里疑惑,这林姨来我家干嘛呢?不会又来说媒的吧?
    曾文芳拿出一些从东湖那边买回的点心,就坐在一旁摆弄自己手里的相机。她想,如果只做龙舟赛一个报道,感觉有些单薄,不如做一个关于端午节习俗的报道,除了龙舟赛,还可以加上包棕子之类的。
    想到这里,她挨到王娟英身边,轻声问:“妈,家里这两天做棕子吗?”
    王娟英以为曾文芳馋棕子了,不由笑道:“做啊,我今天已经备好了料,就是想做些棕子让你带单位去。”
    曾文芳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她还以为要去别人那里取景呢,没想到家里有现成的,这能不让她高兴吗?她边往厨房走,边道:“妈,真的啊,那我去看看你备好的料。我要拍几张照片,说不定我们家的棕子能上报纸呢!”
    王娟英嗔怪道:“唉,你们看,这么大了还像个孩子那样呢。”
    罗明友哈哈笑:“在大人的眼里,孩子长得再高,也是个孩子。”
    林姨也附和道:“就是要孩子心性才可爱,我就喜欢这样单纯没有心计的孩子。”
    等曾文芳拍好了照片从厨房里出来,罗明友与那个林姨已经走了。
    王娟英好奇地问:“芳儿,这棕子还没有做好,你拍什么呢?”
    “妈,我要把做棕子的过程全拍下来,这样就可以写一篇介绍我们青山镇棕子的文章。”
    “呵呵,那敢情好,如果咱家的棕子真上了报纸,你可得把报纸拿回给妈瞧瞧。”
    “好啊,妈,我们现在去做棕子吧,每个步骤我都要选拍几张。”
    母女俩进厨房,一起忙活起来。
    “芳儿,你觉得那个林姨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王娟英满心欢喜地道:“性格怎么样?我觉得她是人民教师,修养挺好。”
    曾文芳随意附和:“嗯,有文化的人大多修养会好一些。”
    王娟英连连点头:“是啊,我也觉得她人挺好,你同年爷以前说过他有一个远房表姐在县城做老师,没想到这一次一见,还真是个不错的人。”
    曾文芳疑惑母亲干嘛老在说那个林姨,不由问道:“妈,同年爷怎么会带他表姐来我们家啊?”
    “傻孩子,人家是来相你的。”
    “啊?相我干什么?”曾文芳哀嚎,不会真让她猜中了,那人真来做媒的吧?
    “嗯,你小红姐不是在县城开服装店吗?去年,也是她姨牵线,给你小红姐找了一个不错的对象。今年春节前,你小红姐就要嫁人了。你同年爷记挂着你的事,就托她姨也帮忙介绍一个。结果,你知道咋了?”
    “咋了?”曾文芳哭笑不得,这些大人怎么总这么爱瞎操心呢?
    王娟英眉开眼笑:“她姨自己看上你了。”
    “她看上我了?她要娶我吗?”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是她想娶你做儿媳妇!”
    曾文芳目瞪口呆:敢情人家刚才是来相看儿媳妇的?
    “妈,我今天早上还跟你说不急人,你怎么又跟着我同年爷胡闹呢!”
    王娟英嗔道:“你这孩子,这怎么能叫胡闹呢!你同年爷说了,你林姨的儿子今年25岁,长得好,也是大学毕业生,如今在县建设局上班,这样的对象打着灯笼也难找。
    他们家家境好,父母都有单位,有一套家属房,另外还买了一套房,说是给孩子结婚做新房用。芳儿,如果你嫁过去,就可以两个人单过,只需要周末去父母那里吃一两餐饭。唉呀,这日子比神仙还逍遥自在。
    你同年爷前些日子就跟我说过了,我觉得机会难得,所以答应了你林姨过来相看。”
    王娟英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还一脸期待地看着曾文芳,仿佛要她立刻答应这门亲事一样。
    曾文芳百感交集,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有多希望她幸福,她又怎么会不明白?
    如果把汪依桐与林姨摆在一起,母亲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林姨吧?即使陈家更显赫,陈文干更有出息,但母亲还是会不愿意找一个嫌弃自己的婆婆吧。
    可是,自重生以来,陈文干就一直藏在她心里,整整十年的痕迹,又怎么能轻易抹去?
    曾文芳沉默良久,才抬头对母亲道:“妈,再给我两年时间,两年之后,我再考虑结婚这件事。”
    王娟英着急地道:“两年后你都25岁了,不行,太迟了。再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你林姨的儿子今年25岁了,他不可能等你两年。”
    “妈,我不是要林姨的儿子等我两年,你让同年爷回了人家吧。就说我还没有毕业,不想这么早结婚。”
    王娟英虽然着急,但她知道女儿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主意。
    她叹了一口气,道:“芳儿,你再想想吧,不如你们找个机会见一面。说不定你也喜欢那小伙子呢!见见面又不会怎么样,也好让自己多个选择。”
    曾文芳摇头苦笑:“妈,还是回了吧。如果人家想今年结婚,我也要答应吗?再说,如果我在市里工作呢,林姨的儿子能调到市区吗?新婚就两地分居,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即使我愿意,人家也未必愿意呀。”
    “芳儿,难道你不可以回县城工作吗?在县城离家也近呀!”
    “妈,你去过渔港、去过东湖,这两个地方与县城相比,哪里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会更好,不说你也知道。我不能因为想回县城结婚,就放弃在市区工作的机会。”
    王娟英半晌无语,唉,村里跟她差不多年纪的人要么就当了奶奶,要么就做了外婆,她也想要个孙子或外孙抱抱,可是,怎么就这么难呢?
    第二百六十二章 曾家有子初长成
    两天后,曾文芳带着一叠照片与几篇文稿回了报社。陈桂珍在翻看相片,谢文在看稿件,两人看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陈桂珍道:“没想到青山镇这么漂亮,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房子古色古香。还有,你们那里每年端五节还有赛龙舟,这些传统的习俗如今很多地方都革掉了。”
    谢文连连点头:“我觉得文芳选的这个主题不错,角度切入也好。我认为甚至可以做一个‘端午节’的专题报道,唉,早知道这两天我们也去做几个采访。”
    陈桂珍拿起几张照片,笑道:“文芳这里拍了各色粽子的照片呢,从准备到粽子成形,一系列的照片。都够谢主编您占一个大版面了。”
    谢文急忙去看照片,越看越开心:“好、好!文芳,你思维敏锐,能捕捉新闻事件,天生就是当记者的料。我这就去向主编申请一个版面,我们今天加班,争取明天见报。”
    曾文芳微笑点头,她知道谢编对传统习俗向来看重。市里正在筹备客家美食节,如今宣传客家文化,正是时候。
    于是,署着曾文芳大名的报道,在第二天就大篇幅刊登了。曾文芳文笔清新,写起青山镇的习俗来,驾轻就熟。
    谢文也写了一些小评论,特意放在不起眼的位置,他说:“这次的风头要让文芳出,她选的主题,她准备的材料,我这些小评论,都是沾了她的光了。”
    曾文芳很感激,她这么个实习记者,能屡次署名发表报道,实属大家对她的厚爱。她知道,许多实习记者跟着前辈,事情没少做,但署名发表作品却想也不敢想。
    前几天,她还接到好几位同学的信,大家信中多有抱怨,说被轻视、被排挤、被占功名。总之,一句话,就是实习生的日子不好过。
    曾文芳遇到毒舌陈桂珍,在报社众人看来,就是一种折磨,但大家没料到事情会来一个大反转。陈桂珍不但没有责备过曾文芳,反而特别欣赏曾文芳。
    其实,陈桂珍性格耿直。她讲原则,喜欢努力上进的年轻人,讨厌娇气的小女生。以前的实习生大多娇气,做错事情就找借口,没有担当。而曾文芳恰好相反,正是她喜欢的类型。
    五月底,曾文芳还去了一趟渔港市,给制衣厂送去十几张设计图,给芳华家具厂也设计了几套家具。
    制衣厂与家具厂的业绩稳中有升,曾文芳很满足。像她这种“钱放出人走开”的老板,事业还能蒸蒸日上,已经要烧高香了,她不能奢求太多。并且,这些产业,她已经逐步交给弟弟管理了。
    曾文峰学的是企业管理,还多选修了商业英语专业。进入了大学,这小子才如蛟龙入海,显出他的过人天赋来。
    看到弟弟这几年的成长,曾文芳这才意识到,以前自己太担心弟弟,事事为他着想,事事帮他策划,还害怕他又如上一世一样,年纪轻轻就因车祸离开人世。
    弟弟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显露出霸气与才能,甚至还有些胆怯,都与她这种教育方式有关。而弟弟本就崇拜她、事事处处以她马首是瞻,又怎么能显露出天赋来呢?
    上了大学,弟弟脱离了自己这个姐姐的控制,处事有主见,成熟稳重不少。处理家中的一些大事,也表现出强硬的手腕,很有古代世家子弟那种家主的风范。
    “曾家有子初长成!”曾文芳暗暗庆幸,幸亏弟弟在选专业时,她没有过多干涉,而在弟弟读大学期间,她也由着弟弟自由发展。只说:“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承担你应该承担的责任。”
    本来她只想说前面一句话,后来,想起陈文干那次对弟弟说的话,她才意识到自己不能总是挡在弟弟的前面,要让弟弟成长起来,才是真正为弟弟、为曾家着想,所以,她加了后面那句话,“承担你应该承担的责任”。
    曾文芳觉得自己英明极了,她哪里会想到,弟弟的成长,最大的原因不在她,而在陈文干。这几年,陈文干不时跟自家弟弟通信,不断地鼓励他,引导他,这才让弟弟在短短几年里,成长成有担当的男子汉。
    曾文芳发现弟弟已经把在学校学的东西用到了实处,针对家具厂那边,他提出几个改革方案,都得到了林成金的认可。曾文芳了解之后,也赞成他们改革。毕竟她自己只是半桶水,弟弟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她想到以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交给弟弟经营,而弟弟有望发展为“商业奇才”、“曾家家主”,嘿嘿,她心里甜滋滋地,美得很。
    曾文芳正在畅想未来,陈桂珍手指轻敲着她的桌沿,吩咐道:“文芳,市里正在筹划‘客家美食节’,你过去跟进一下。”
    曾文芳回过神来,急忙问:“啊,珍姐,你说什么?”
    陈桂珍不由笑了:“想什么这么出神呢?我看你在偷偷乐呢。”
    曾文芳不好意思地道:“在想我弟弟呢,他还在读大学,学企业管理。我在想他以后能不能成为商业奇才,所以就乐了。”
    陈桂珍哈哈大笑:“你呀,人家还在读书,就想着成为商业奇才了,你弟在哪间大学?”
    “在省城的海州商学院。”
    旁边的一位中年编辑插话:“我知道这所学校,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想考这所学校。听说这学校不错,去年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一些重本院校。”
    曾文芳连连点头:“嗯,商学院的口碑很好,学校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像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要联系一家企业,遇到问题不但可以向导师请教,学校还会请一些著名企业家面对面辅导。”
    陈桂珍道:“这样的做法确实不错,比起单纯学一些理论知识好多了。从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管理层。”
    副主编谢文听着几人议论,不由好奇地问:“文芳,我很好奇,你父母不是在农村吗?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供你们姐弟读书呢?记得你还说过有个妹妹在省幼师读。一个农村家庭,供三个孩子外出读书,真了不起。”
    曾文芳笑了笑,道:“我父母在镇上开杂货批发部,他们勤俭节约,舍不得吃好、穿好的,全供我们姐弟读书了。”
    这话也没说错,曾国生夫妻所有的衣服都是曾文芳买的,夫妻俩有钱也舍不得买吃买穿,把赚的钱、省下来的钱全交给曾文芳支配。因此,弟弟与妹妹的所有开支,都是从曾文芳这边寄过去的。
    曾文芳就如古代意义上的家主,管理着他们这个小家。不过,古代家族才不会让女儿当家主。而曾文芳自己也不想一直当这个家主,正因为如此,弟弟的成长,才会让曾文芳这么开心。
    谢文羡慕道:“你父母有见识,等你们姐弟都成才了,你父母就可以享福了。”
    曾文芳握着小拳头,为自己加油:“嗯嗯,所以我要努力,成为名记者!”
    大家哈哈大笑,纷纷给她鼓劲。
    一位男记者道:“文芳,我们等着你成为名记者的那一天!到时候要请客哦。”
    谢文笑道:“不过,文芳,我觉得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名主编。”
    “对、对,凭你的文字功底,我觉得成为作家也不难。”
    陈桂珍听到大家对自己的小徒弟这般推崇,不由乐得合不拢嘴:“哈哈,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今天,我们伟大的名记者,有一个成名的机会,你可得牢牢抓住哦!”
    曾文芳狗腿地凑上去,调皮地眨着眼,问:“珍姐,是什么任务?能让我一举成名吗?”
    陈桂珍轻拍面前这位小姑娘的头,道:“市里正在筹划‘客家美食节’,你过去跟进一下吧。这件事情,以后都交给你跟进,六月中旬开,估计你六月底就要回校,时间刚刚好。”
    “嗯嗯,谢谢珍姐!保证完成任务。”
    陈桂珍认真地道:“不用谢我,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曾文芳确实已经独立完成了不少采访任务,别人嫉妒羡慕都没办法阻挡她前进的脚步。
    第二百六十三章 毕业前夕
    </div>
    </div>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