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不,娘教得很好,娘比谁都教得好。”朱厚炜难得反应敏捷,生存欲满满地答道,“有时候我觉得,娘似乎知道所有的答案,但她不想直接告诉我,希望我能够自己努力将答案找出来。可她也说得很对,我一人之力有限,若没有志同道合之人相助,只凭着我自己,又能找出多少问题的答案呢?”
“放心,你想要做甚么,我都支持你。”朱厚照亲密地揽住了他的肩背,“咱们先别想着翰林院,就先建一个学堂罢。像小舅舅的武学堂似的,招揽那些聪明伶俐的孤儿来上学。你来当他们的先生,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以后他们就会跟着你了。你的疑惑,你的想法,都能通过他们共同协力解决。”
“嗯,我会好好挑选弟子的。哥哥,你想过么?我的行事之法,与墨家有些相像。”
“是啊,可惜如今没有人提墨家、法家、兵家,只剩下儒家一家独大,道家苟延残喘。”
“……哥哥,你不觉得,娘很像是墨家的传人么?”
“……”
兄弟俩对视一眼,仿佛像是发现甚么惊天大秘密似的瞪圆了眼睛。而后,他们默契地再也不提此事,将娘的来历默默地藏在了心底最深处。
弘治十七年六月中旬,李广等人顺利抵达京城。随后,在京郊某处皇庄防卫森严的山地工坊里,数十位精通火器的工匠开始如痴如醉地研究着他带回来的番邦火器。理解新火铳和火炮的构造与发射原理后,他们立即将火器拆分成不同部分,交由不同的工坊制作,最终由他们自己来组装。八月初,第一批仿制的新火器便在这座山地工坊里诞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哥,你知道吗?咱们娘是墨家传人!
照照:Σ(⊙▽⊙"a
炜炜:娘说不定是巨子!
照照:没错,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桐桐:→ →
陛下: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娘是巨子?
娘娘:是啊,连我都不知道。他们俩的脑洞还真大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古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4章 引蛇出洞
深秋时节, 京郊皇庄的红薯与土豆再一次收获, 据说收成较之从前又提高了些。在户部尚书周经的倡议下, 内阁四位阁老与六部尚书都兴致勃勃地前往皇庄亲自体验丰收的喜悦。与这些重臣同行的还有太子朱厚照、二皇子朱厚炜与兴王长子朱厚熙。
收获季节的皇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即使赶着收割再种冬小麦让所有农人都陷入了忙碌之中,但这种忙碌却是值得的。都是靠天吃饭,在皇庄里劳作却令人心里格外踏实。即使他们都只是佃农, 日子也过得比从前不知红火了多少。
在田间地头忙着统计收成的农事官也很兴奋。虽然他们的职位都比较低,最高也只是正七品, 但他们在工部的地位却与其他低级官吏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他们是在皇庄里干活, 所有的折子都能递到御前或者坤宁宫, 时不时就会得到陛下与娘娘的鼓励与奖赏。当然, 他们也不是为了奖赏才干活, 研究农事不仅仅是他们的兴趣,亦能为国朝农事贡献力量,争取让天下人免受饥饿。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 没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活计了。
一群重臣在田埂中缓步慢行,偶尔停下来询问收成,人人脸上皆是满足的笑意。这种高官群至的场景,自玉米引入之后,几乎年年都能在皇庄中看见,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不觉间, 这些贵人便来到了山地里,隐没在青纱帐般的玉米田之中。
自玉米田角落里延伸出一条小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朱厚照搀扶着已经八十余岁的王恕, 朱厚炜、朱厚熙则扶着同样年事已高的另两位重臣,缓缓地向上攀登。王恕身体虽康健,但到底已经老了,攀爬时有些力不从心,时走时停。平日里跳脱无比的太子殿下却很有耐心,始终在他身边扶着他。不仅仅是王恕,旁边的老臣们心底都觉得很是妥帖。
在林间走了许久,经过锦衣卫的两重防卫,又穿过一个挖凿出来的山洞,众人才终于到得一座隐秘的工坊前。工坊四面皆是高峻的崖壁,上头生着繁茂的树木,即使有人行至此处,恐怕也很难发现底下藏着甚么。
兵部尚书刘大夏望着驻守在工坊外那几名锦衣卫手中握着的火铳,眼底难掩喜意:“太子殿下,这就是新火铳?”
“是。”朱厚照道,命工坊的管事拿几柄新火铳来给大家仔细瞧瞧。另外,刚组装好的新火炮也推出来看看。“李广让人从西洋人那里带回来的火铳,父皇取名为西洋铳。与咱们的火铳相比,杀伤力更大,弹丸射击更精确。不过,用它不容易,须得经过严格的训练,遵循使用步骤,不然便容易手忙脚乱。”
老臣们围着这些西洋铳,甚为稀奇地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说:“这须得用火绳点燃,在雨天恐怕不能用罢。”那个道:“不仅雨天不可用,恐怕夜里偷袭也不能用啊。”还有人道:“瞧,这种铳又长又细,形如鸟嘴,唤作鸟铳亦可。”
朱厚炜默默地将他们所说的记下来,思索该如何点火的问题。用火绳来点火,类似放烟火与鞭炮的点火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用的点火方式却是燧石。能不能将燧石点火用到火铳里来?这应该不难办,只要能用足够的力量击打燧石就足够了。想着想着,他就出了神。
旁边的朱厚熙看得眼睛都直了,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摸出了一柄西洋铳。他对这西洋铳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能将它带回宫去,自己试用试用。可他也知道,连太子哥哥都强忍着没有带走一柄西洋铳,他如今必定也只能过过眼瘾。
等到推出西洋炮来,大家又舍弃了西洋铳,纷纷围了过去啧啧赞叹。朱厚照介绍道:“这种西洋炮与咱们的火炮相比,威力更强,射程更远,而且能调整准星。子铳中可预装弹药,战时推入母铳中轮流发射,很是节省时间。”
闻言,兴致越发高昂的众人回过首来,用火辣辣的目光紧紧盯着他。朱厚照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嘿嘿一笑:“在这里试射不太合适。父皇已经在京郊荒山专门圈了一处神机营练兵之所。再过些天,等神机营的兵士都掌握了新火器的使用方法,再给诸位好生演练演练。”
不能亲眼目睹新火炮的威力,新火铳却是能试试的。在锦衣卫演示了如何用新火铳之后,好几位重臣都有些跃跃欲试。兵部尚书刘大夏拔得头筹,亲自试射,虽然准头有限,却丝毫不能湮没他对新火器的热情。王恕王阁老也想凑热闹,好不容易被其他人劝下,气呼呼地坐在一旁休息。军户子弟出身的李东阳也试射了一回,颇为感慨。就连本是冲着秋日收获来的户部尚书周经也试了试身手。
最终,所有人都乘兴而来,亦是尽兴而归。瞧在其他人眼中,则是新粮种的收获令人极为满意,没有任何人能联想到别的。
就在新建的工坊加紧制作西洋铳与西洋炮的时候,神机营也正在面临极其严格的选拔。这神机营是在永乐年间建立的专门装备火铳与火炮的部队,在太宗北逐蒙古人的时候,曾经令他们闻风丧胆。即使是英庙北狩时期,鞑靼瓦刺部兵临京城门下,亦是神机营设伏将他们的阵型打得溃散。此营对于京城守备以及边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虽然历任皇帝都很重视神机营,但到底承平日久,神机营的军纪与军备都有些废弛。不过,自朱祐樘决心整顿军备之后,神机营便是整顿的重中之重。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军纪已经严明许多,军备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水准。
如今听闻引入了西洋铳与西洋炮,统领此营的两位提督与两位将军均是心头火热,只恨不得能早日用上这种威力更强大的西洋铳与西洋炮,令神机营的威名再度震慑鞑靼人。但新火铳使用有限制,新火炮的量产又极为不易,全营五千人的装备必定会分出先后来。于是,他们便决意先选出最精英的步兵一千人、火炮兵一百五十人装备新武器。这些人将集中在他们的新训练场地中进行秘密演练,直到他们熟练掌握新武器为止都不得擅自外出。
冬至,适逢雪后初晴,朱祐樘以祭祀天地为名,离开了京城。谁都没有料到,皇帝陛下在祭祀完毕后,悄悄地带着内阁与六部尚书来到京郊神机营的训练之所中,亲自观看他们演练西洋铳与西洋炮。
炮火轰鸣之中,上至皇帝陛下,下至亲自操演新火器的兵士,每人的眼底都带着某种蓄势待发的坚定意志。拥有了这样的武器,没有人愿意再受欺辱,更没有人希望边防屡屡受侵扰,边疆的军民时不时便传来伤亡。
“朕不喜征战。”烈烈寒风里,朱祐樘对重臣与神机营将士们道,“但朕更不能容忍任何人欺辱我大明!有此利器,当护我国朝疆土,保我国朝子民!胆敢来犯者!杀无赦!!”
“杀!杀!杀!!”神机营将士齐声吼道,而后整整齐齐地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充满战意的嘶吼声中,朱厚照神情格外凝重。他抚了抚自己的胸膛,无声无息地对里头兴奋得几乎要蹦起来的心道:如今是防守,是保护。可若不将那些蛮子打疼了打伤了,他们必将卷土重来。不着急,势弱的时候以守为上,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势强的时候不妨开疆辟土,重现汉唐时的荣光!!
这一日后,京中忽然传出消息,说是皇帝陛下在祭祀的时候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正卧床修养。
************
风雪之中,京郊破庙里,两个蒙得格外紧实的男子正悄然相会。他们都十分警惕,训练有素,显然继承了军中斥候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关注着破庙外的动静。两人说话的声音也相当小,近乎耳语,在狂风之中绝对没有第三个人能听见。
“果真?确定消息没有错?”
“刘文泰问了轮守的御医,确实没错。”
“他还在修那本甚么药典?身为太医院院判,怎么没给皇帝看诊?不是说他和太医院的掌事太监关系不错么?”
“正因为与那太监关系不错,他才能打探到确实的消息。这个消息事关重大,就算轮到他去诊治,大约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传出来。我觉得,应该按主子先前吩咐过的,咱们俩分头行事。你回去禀告主子,带一封主子的亲笔书信北上;我先去一趟朵颜部,通知他们随时做好准备。等主子的信一到,就立即起事!”
“……刘文泰真能接近皇帝?”
“他说了,这几天那本药典便能修完。等他将药典献上去,有那掌事太监替他说话,身为太医院院判,他何愁不能替皇帝问诊开药?风寒看似是小症候,但将小症候变成大症候的法子有得是。皇帝幼年身体亏损,尽可推到他体质弱上头去。”
“成,那就这么办罢。咱们赶紧将消息送出去,绝不能耽误主子的大事!”
两人说罢,便分头离开,消失在风雪中。远远跟着的数名锦衣卫顶着满头雪,小心翼翼地缀在他们后头。而在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家中,一位十余岁的少年正满脸苍白的坐在书房里,回想着他方才不小心听见的祖父与陌生人的对话,越想越是心惊——
这,这可是祸及整个家族的谋逆大罪!祖父怎么会如此利欲熏心?!他难道不知自己是在与虎谋皮么?!无论此事是否败露,无论胜负者是谁,刘家都逃不过滔天大祸!谁会将谋害皇帝的太医留在世上?!
作者有话要说: 开始收线了收线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娇纵?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南有乔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5章 假意会诊
皇帝陛下因偶感风寒而卧床休养, 在朝廷群臣看来, 其实并不是甚么要紧事。人总有生病的时候, 皇帝陛下亦不例外,谁能强求一辈子无病无灾呢?
虽说陛下自幼体弱,时不时就病上一两场,但自成婚登基之后, 他的身子骨便已是强健许多。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这只是一场小病,或许三五日之内便能好转。直到整整十日后, 皇帝陛下依然因病不能视朝, 朝廷内外才有人开始着急了。
这时候, 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以药典《本草品汇精要》编纂完成为由求见皇后娘娘。与他交好的太医院掌事太监张瑜自是替他说尽了好话, 将他的医术与人品赞了又赞。张瑜自顾自地口沫横飞的时候, 并没有注意到皇后娘娘略有些冷凝的目光。直到他绞尽脑汁说光了他所知道的溢美之词,皇后娘娘才淡淡地颔首同意召见。
刘文泰压抑着心底的惊喜与忐忑,带着沉甸甸的四十二卷《本草品汇精要》来到坤宁宫。踏进坤宁宫明间, 他便闻到浓浓的药味,本能地分辨出目前皇帝陛下用的确实是治风寒的药方。但许是怕承担责任,太医院院使不敢用急方,用的都是温和的方剂,所以才使得皇帝陛下的病情迟迟没有多少起色。
这一瞬间,刘文泰捕捉到了自己的机会, 好不容易才按捺住了紧张与狂喜,来到书房觐见皇后娘娘。有张瑜在旁边赞赏他,皇后娘娘似乎也颇为认可他编纂的药典, 还赏了他数百两银作为嘉奖。
刘文泰目光闪了闪,不着痕迹地提起了皇帝陛下的病情:“听说陛下偶感风寒,方才微臣闻着,院使像是用了温养的方剂。不知用药之后,陛下如今病情如何?”
“稍有些起色。据院使所言,还得将体内的寒气发散些出来才好。”皇后娘娘轻叹道,眉目间笼着轻愁,“从来不曾见他病得这么久,我实在是有些担心。”
刘文泰只觉得心跳得砰砰响,本能地接道:“禀娘娘,微臣在编纂药典时,也发现了不少古方,其中正好有辨治风寒的平散诸方。若是娘娘信得过微臣,不如让微臣给陛下诊治,开个方子试试?”
皇后娘娘仿佛有些犹豫,打量了他半晌:“院使已经开方,如果再开别的方剂,合适么?”
张瑜连忙在旁边敲边鼓道:“院使开的是常用的方剂,刘院判却知道治风寒的古方。若是古方更对症,指不定陛下的病情很快就能有起色。娘娘放心,刘院判的医术在太医院可是人人都称赞的。而且,给陛下诊治,本就该数位太医一起会诊,再会同开方才更稳妥。让刘院判加入其中也是应该的。”
皇后娘娘思索片刻,点点头道:“那就试试罢。让人将太医院院使以及陆尚医、茹尚医与谈老先生都请过来。唉,虽说你们都道风寒只是小病,但拖了这么些天,我实在是有些不放心,不如多叫些人来瞧瞧罢。”
刘文泰心里一跳,瞬间生出退缩之意。毕竟他若想使甚么招数,或许能骗得过太医院诸人,却不一定能骗得过尚医局的两位女医以及在宫外美名远扬的谈老先生。可银钱他已经收下了,各种许诺也一个不落地许了,消息也已经传去了江西,他早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就算是硬着头皮,他也得试上一试!!
赶在其他人来之前,刘文泰立即来到寝殿为皇帝陛下诊脉。躺在床上的皇帝陛下看上去很是虚弱,脸上带着病容,颧骨上还有些异样的红晕。他低低地咳嗽着,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说的话都有些有气无力。刘文泰细细地给他诊脉,不多时,心底的惶恐不安尽数化作了满含恶意的喜悦——
真是天助他也!太医院院使诊错了脉,辨错了症候,忽视了皇帝积热在内之相,将这次风寒完全当成了寒症!热症当成寒症来治,本该用散剂发热却用成了热剂消寒,只要他再加上一剂热剂急方,小症候变成大症候指日可待!!只是,绝不能让尚医局那两位女医与谈复诊出不对来!
皇后娘娘坐在床边,亲自斟了水,给皇帝陛下润了润喉:“刘院判,陛下的脉象如何?”
刘文泰心念急转,立即冠冕堂皇地征引各种医书,断定太医院院使的诊脉是“正确”的,只是用的方子有些平和,可以加一剂容易见效的热剂方。他作出学识渊博之状,说这方子来自于古医书,是素来饱受赞誉的良方云云。
皇后娘娘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对他多了些信任,笑道:“那就赶紧开方罢。等到院使、陆尚医他们过来,你们再仔细看看这方子。”
片刻后,太医院院使带着两名御医前来,陆尚医孤身一人赶到,茹尚医却是满脸疲惫地扶着曾外孙女来了。她刚进来,就告罪道:“娘娘,外子这两天正好病了,昨儿夜里症候加重,实在不能入宫为陛下看诊,望娘娘恕罪。”
刘文泰听了,不由得暗喜起来。便听皇后娘娘宽慰道:“谈老先生和您年事已高,还须得好生保养为上。陛下罹患风寒,本也无须你们都赶进宫来诊脉。但他这症候迟迟没有好转,我实在是有些担心。”
“娘娘安心罢,风寒不是大症候,只需用药对症,陛下很快便能好起来。”茹尚医道。
于是诸位医者都来到寝殿内,陆续给皇帝陛下看诊。之后,众人各怀神色地来到书房回禀皇后娘娘。刘文泰悄悄地攥住拳头,手心里满是热汗,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众人的神情——无论如何,他必须说服多数人赞同皇帝陛下的症候是寒症而不是热症!!
作为头一个给皇帝陛下诊治的大夫,太医院院使不知是真的诊错了,还是害怕被追究责任只能将错就错,十分笃定地道:“陛下的风寒是寒症。微臣之前所用的方子有些缓平,刘院判开的方子确实是古方,效果应该更好些。”话里行间,却是将刘文泰给推了出来。
刘文泰正愁没有人支持他呢,虽然知道太医院院使或许有推卸责任之嫌,他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似是而非地描述了一番皇帝陛下的症状,试图混淆其他人的判断,最后的结论也是寒症:“若是这个方子用得不合适,微臣还能寻出更多对症的古方。”
茹尚医似乎一直有些神思不属,轮到她说话的时候,她仔细想了想,才缓缓回话道:“陛下的症状正如刘院判所言,确实是寒症。院使和刘院判用的都是对症的方子,娘娘放心。都说病去如抽丝,总归需要些时间才能见效。”
陆尚医愣了愣,仿佛有些不敢相信为甚么他们都判定这是热症。她犹豫了片刻,在院使和刘文泰颇有些尖锐的目光里微微垂下首:“娘娘,臣其实不擅长风寒辨症……这次陛下的症状有些不明显,想来诸位的诊断定是不会错的。”
听了她的话,太医院院使和刘文泰都悄无声息地松了口气,暗地里打量皇后娘娘的神色。就见皇后娘娘想了想,道:“既然诸位都觉得是寒症,那就按照寒症来开方治病罢。我只希望,陛下能在除夕之前好转起来。”
刘文泰险些没能控制住眼底的喜色,赶紧低下头与太医院院使一起行礼道:“微臣等必不会辜负娘娘的嘱托!”
************
一碗热腾腾的药汤送进了寝殿,张清皎端过来,不急不缓地将药汤吹凉,然后慢慢地一勺一勺倒进了旁边的瓷瓮里。原本该躺在床上满面病容的朱祐樘正斜倚在引枕上翻阅奏折,见状低笑道:“何必管它,待它凉了直接倒了就是了。”
“总该做个样子。”张清皎道,问肖尚宫,“刘文泰出宫了?”
“是,刚走不久。”肖尚宫回道,“牟指挥使和陈提督都亲自带人盯住了他。”
“敢谋害皇帝,胆子可真是不小。也不知朱宸濠给他许诺了多大的泼天富贵,才让他不惜铤而走险。”张清皎冷冷一笑。在她的面前,这刘文泰与张瑜竟然敢一唱一和地出言蒙骗,有好几回她都险些演不下去了。与这种满怀恶意的人虚与委蛇,对她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卿卿既然不喜他们,便不必再召见。”朱祐樘道,“横竖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该走的过场咱们也已经走了。再召他们过来问罪,也不过是听他们狡辩罢了。”
“放心,你想要做甚么,我都支持你。”朱厚照亲密地揽住了他的肩背,“咱们先别想着翰林院,就先建一个学堂罢。像小舅舅的武学堂似的,招揽那些聪明伶俐的孤儿来上学。你来当他们的先生,给他们传道受业解惑,以后他们就会跟着你了。你的疑惑,你的想法,都能通过他们共同协力解决。”
“嗯,我会好好挑选弟子的。哥哥,你想过么?我的行事之法,与墨家有些相像。”
“是啊,可惜如今没有人提墨家、法家、兵家,只剩下儒家一家独大,道家苟延残喘。”
“……哥哥,你不觉得,娘很像是墨家的传人么?”
“……”
兄弟俩对视一眼,仿佛像是发现甚么惊天大秘密似的瞪圆了眼睛。而后,他们默契地再也不提此事,将娘的来历默默地藏在了心底最深处。
弘治十七年六月中旬,李广等人顺利抵达京城。随后,在京郊某处皇庄防卫森严的山地工坊里,数十位精通火器的工匠开始如痴如醉地研究着他带回来的番邦火器。理解新火铳和火炮的构造与发射原理后,他们立即将火器拆分成不同部分,交由不同的工坊制作,最终由他们自己来组装。八月初,第一批仿制的新火器便在这座山地工坊里诞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炜炜:哥,你知道吗?咱们娘是墨家传人!
照照:Σ(⊙▽⊙"a
炜炜:娘说不定是巨子!
照照:没错,一切都能说得通了!!
桐桐:→ →
陛下: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娘是巨子?
娘娘:是啊,连我都不知道。他们俩的脑洞还真大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古月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4章 引蛇出洞
深秋时节, 京郊皇庄的红薯与土豆再一次收获, 据说收成较之从前又提高了些。在户部尚书周经的倡议下, 内阁四位阁老与六部尚书都兴致勃勃地前往皇庄亲自体验丰收的喜悦。与这些重臣同行的还有太子朱厚照、二皇子朱厚炜与兴王长子朱厚熙。
收获季节的皇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即使赶着收割再种冬小麦让所有农人都陷入了忙碌之中,但这种忙碌却是值得的。都是靠天吃饭,在皇庄里劳作却令人心里格外踏实。即使他们都只是佃农, 日子也过得比从前不知红火了多少。
在田间地头忙着统计收成的农事官也很兴奋。虽然他们的职位都比较低,最高也只是正七品, 但他们在工部的地位却与其他低级官吏不可同日而语。毕竟他们是在皇庄里干活, 所有的折子都能递到御前或者坤宁宫, 时不时就会得到陛下与娘娘的鼓励与奖赏。当然, 他们也不是为了奖赏才干活, 研究农事不仅仅是他们的兴趣,亦能为国朝农事贡献力量,争取让天下人免受饥饿。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 没有比这更令人满足的活计了。
一群重臣在田埂中缓步慢行,偶尔停下来询问收成,人人脸上皆是满足的笑意。这种高官群至的场景,自玉米引入之后,几乎年年都能在皇庄中看见,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知不觉间, 这些贵人便来到了山地里,隐没在青纱帐般的玉米田之中。
自玉米田角落里延伸出一条小路,沿着山势蜿蜒而上。朱厚照搀扶着已经八十余岁的王恕, 朱厚炜、朱厚熙则扶着同样年事已高的另两位重臣,缓缓地向上攀登。王恕身体虽康健,但到底已经老了,攀爬时有些力不从心,时走时停。平日里跳脱无比的太子殿下却很有耐心,始终在他身边扶着他。不仅仅是王恕,旁边的老臣们心底都觉得很是妥帖。
在林间走了许久,经过锦衣卫的两重防卫,又穿过一个挖凿出来的山洞,众人才终于到得一座隐秘的工坊前。工坊四面皆是高峻的崖壁,上头生着繁茂的树木,即使有人行至此处,恐怕也很难发现底下藏着甚么。
兵部尚书刘大夏望着驻守在工坊外那几名锦衣卫手中握着的火铳,眼底难掩喜意:“太子殿下,这就是新火铳?”
“是。”朱厚照道,命工坊的管事拿几柄新火铳来给大家仔细瞧瞧。另外,刚组装好的新火炮也推出来看看。“李广让人从西洋人那里带回来的火铳,父皇取名为西洋铳。与咱们的火铳相比,杀伤力更大,弹丸射击更精确。不过,用它不容易,须得经过严格的训练,遵循使用步骤,不然便容易手忙脚乱。”
老臣们围着这些西洋铳,甚为稀奇地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说:“这须得用火绳点燃,在雨天恐怕不能用罢。”那个道:“不仅雨天不可用,恐怕夜里偷袭也不能用啊。”还有人道:“瞧,这种铳又长又细,形如鸟嘴,唤作鸟铳亦可。”
朱厚炜默默地将他们所说的记下来,思索该如何点火的问题。用火绳来点火,类似放烟火与鞭炮的点火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用的点火方式却是燧石。能不能将燧石点火用到火铳里来?这应该不难办,只要能用足够的力量击打燧石就足够了。想着想着,他就出了神。
旁边的朱厚熙看得眼睛都直了,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摸出了一柄西洋铳。他对这西洋铳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能将它带回宫去,自己试用试用。可他也知道,连太子哥哥都强忍着没有带走一柄西洋铳,他如今必定也只能过过眼瘾。
等到推出西洋炮来,大家又舍弃了西洋铳,纷纷围了过去啧啧赞叹。朱厚照介绍道:“这种西洋炮与咱们的火炮相比,威力更强,射程更远,而且能调整准星。子铳中可预装弹药,战时推入母铳中轮流发射,很是节省时间。”
闻言,兴致越发高昂的众人回过首来,用火辣辣的目光紧紧盯着他。朱厚照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嘿嘿一笑:“在这里试射不太合适。父皇已经在京郊荒山专门圈了一处神机营练兵之所。再过些天,等神机营的兵士都掌握了新火器的使用方法,再给诸位好生演练演练。”
不能亲眼目睹新火炮的威力,新火铳却是能试试的。在锦衣卫演示了如何用新火铳之后,好几位重臣都有些跃跃欲试。兵部尚书刘大夏拔得头筹,亲自试射,虽然准头有限,却丝毫不能湮没他对新火器的热情。王恕王阁老也想凑热闹,好不容易被其他人劝下,气呼呼地坐在一旁休息。军户子弟出身的李东阳也试射了一回,颇为感慨。就连本是冲着秋日收获来的户部尚书周经也试了试身手。
最终,所有人都乘兴而来,亦是尽兴而归。瞧在其他人眼中,则是新粮种的收获令人极为满意,没有任何人能联想到别的。
就在新建的工坊加紧制作西洋铳与西洋炮的时候,神机营也正在面临极其严格的选拔。这神机营是在永乐年间建立的专门装备火铳与火炮的部队,在太宗北逐蒙古人的时候,曾经令他们闻风丧胆。即使是英庙北狩时期,鞑靼瓦刺部兵临京城门下,亦是神机营设伏将他们的阵型打得溃散。此营对于京城守备以及边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虽然历任皇帝都很重视神机营,但到底承平日久,神机营的军纪与军备都有些废弛。不过,自朱祐樘决心整顿军备之后,神机营便是整顿的重中之重。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军纪已经严明许多,军备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水准。
如今听闻引入了西洋铳与西洋炮,统领此营的两位提督与两位将军均是心头火热,只恨不得能早日用上这种威力更强大的西洋铳与西洋炮,令神机营的威名再度震慑鞑靼人。但新火铳使用有限制,新火炮的量产又极为不易,全营五千人的装备必定会分出先后来。于是,他们便决意先选出最精英的步兵一千人、火炮兵一百五十人装备新武器。这些人将集中在他们的新训练场地中进行秘密演练,直到他们熟练掌握新武器为止都不得擅自外出。
冬至,适逢雪后初晴,朱祐樘以祭祀天地为名,离开了京城。谁都没有料到,皇帝陛下在祭祀完毕后,悄悄地带着内阁与六部尚书来到京郊神机营的训练之所中,亲自观看他们演练西洋铳与西洋炮。
炮火轰鸣之中,上至皇帝陛下,下至亲自操演新火器的兵士,每人的眼底都带着某种蓄势待发的坚定意志。拥有了这样的武器,没有人愿意再受欺辱,更没有人希望边防屡屡受侵扰,边疆的军民时不时便传来伤亡。
“朕不喜征战。”烈烈寒风里,朱祐樘对重臣与神机营将士们道,“但朕更不能容忍任何人欺辱我大明!有此利器,当护我国朝疆土,保我国朝子民!胆敢来犯者!杀无赦!!”
“杀!杀!杀!!”神机营将士齐声吼道,而后整整齐齐地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充满战意的嘶吼声中,朱厚照神情格外凝重。他抚了抚自己的胸膛,无声无息地对里头兴奋得几乎要蹦起来的心道:如今是防守,是保护。可若不将那些蛮子打疼了打伤了,他们必将卷土重来。不着急,势弱的时候以守为上,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势强的时候不妨开疆辟土,重现汉唐时的荣光!!
这一日后,京中忽然传出消息,说是皇帝陛下在祭祀的时候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正卧床修养。
************
风雪之中,京郊破庙里,两个蒙得格外紧实的男子正悄然相会。他们都十分警惕,训练有素,显然继承了军中斥候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关注着破庙外的动静。两人说话的声音也相当小,近乎耳语,在狂风之中绝对没有第三个人能听见。
“果真?确定消息没有错?”
“刘文泰问了轮守的御医,确实没错。”
“他还在修那本甚么药典?身为太医院院判,怎么没给皇帝看诊?不是说他和太医院的掌事太监关系不错么?”
“正因为与那太监关系不错,他才能打探到确实的消息。这个消息事关重大,就算轮到他去诊治,大约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传出来。我觉得,应该按主子先前吩咐过的,咱们俩分头行事。你回去禀告主子,带一封主子的亲笔书信北上;我先去一趟朵颜部,通知他们随时做好准备。等主子的信一到,就立即起事!”
“……刘文泰真能接近皇帝?”
“他说了,这几天那本药典便能修完。等他将药典献上去,有那掌事太监替他说话,身为太医院院判,他何愁不能替皇帝问诊开药?风寒看似是小症候,但将小症候变成大症候的法子有得是。皇帝幼年身体亏损,尽可推到他体质弱上头去。”
“成,那就这么办罢。咱们赶紧将消息送出去,绝不能耽误主子的大事!”
两人说罢,便分头离开,消失在风雪中。远远跟着的数名锦衣卫顶着满头雪,小心翼翼地缀在他们后头。而在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家中,一位十余岁的少年正满脸苍白的坐在书房里,回想着他方才不小心听见的祖父与陌生人的对话,越想越是心惊——
这,这可是祸及整个家族的谋逆大罪!祖父怎么会如此利欲熏心?!他难道不知自己是在与虎谋皮么?!无论此事是否败露,无论胜负者是谁,刘家都逃不过滔天大祸!谁会将谋害皇帝的太医留在世上?!
作者有话要说: 开始收线了收线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娇纵?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南有乔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5章 假意会诊
皇帝陛下因偶感风寒而卧床休养, 在朝廷群臣看来, 其实并不是甚么要紧事。人总有生病的时候, 皇帝陛下亦不例外,谁能强求一辈子无病无灾呢?
虽说陛下自幼体弱,时不时就病上一两场,但自成婚登基之后, 他的身子骨便已是强健许多。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这只是一场小病,或许三五日之内便能好转。直到整整十日后, 皇帝陛下依然因病不能视朝, 朝廷内外才有人开始着急了。
这时候, 太医院院判刘文泰以药典《本草品汇精要》编纂完成为由求见皇后娘娘。与他交好的太医院掌事太监张瑜自是替他说尽了好话, 将他的医术与人品赞了又赞。张瑜自顾自地口沫横飞的时候, 并没有注意到皇后娘娘略有些冷凝的目光。直到他绞尽脑汁说光了他所知道的溢美之词,皇后娘娘才淡淡地颔首同意召见。
刘文泰压抑着心底的惊喜与忐忑,带着沉甸甸的四十二卷《本草品汇精要》来到坤宁宫。踏进坤宁宫明间, 他便闻到浓浓的药味,本能地分辨出目前皇帝陛下用的确实是治风寒的药方。但许是怕承担责任,太医院院使不敢用急方,用的都是温和的方剂,所以才使得皇帝陛下的病情迟迟没有多少起色。
这一瞬间,刘文泰捕捉到了自己的机会, 好不容易才按捺住了紧张与狂喜,来到书房觐见皇后娘娘。有张瑜在旁边赞赏他,皇后娘娘似乎也颇为认可他编纂的药典, 还赏了他数百两银作为嘉奖。
刘文泰目光闪了闪,不着痕迹地提起了皇帝陛下的病情:“听说陛下偶感风寒,方才微臣闻着,院使像是用了温养的方剂。不知用药之后,陛下如今病情如何?”
“稍有些起色。据院使所言,还得将体内的寒气发散些出来才好。”皇后娘娘轻叹道,眉目间笼着轻愁,“从来不曾见他病得这么久,我实在是有些担心。”
刘文泰只觉得心跳得砰砰响,本能地接道:“禀娘娘,微臣在编纂药典时,也发现了不少古方,其中正好有辨治风寒的平散诸方。若是娘娘信得过微臣,不如让微臣给陛下诊治,开个方子试试?”
皇后娘娘仿佛有些犹豫,打量了他半晌:“院使已经开方,如果再开别的方剂,合适么?”
张瑜连忙在旁边敲边鼓道:“院使开的是常用的方剂,刘院判却知道治风寒的古方。若是古方更对症,指不定陛下的病情很快就能有起色。娘娘放心,刘院判的医术在太医院可是人人都称赞的。而且,给陛下诊治,本就该数位太医一起会诊,再会同开方才更稳妥。让刘院判加入其中也是应该的。”
皇后娘娘思索片刻,点点头道:“那就试试罢。让人将太医院院使以及陆尚医、茹尚医与谈老先生都请过来。唉,虽说你们都道风寒只是小病,但拖了这么些天,我实在是有些不放心,不如多叫些人来瞧瞧罢。”
刘文泰心里一跳,瞬间生出退缩之意。毕竟他若想使甚么招数,或许能骗得过太医院诸人,却不一定能骗得过尚医局的两位女医以及在宫外美名远扬的谈老先生。可银钱他已经收下了,各种许诺也一个不落地许了,消息也已经传去了江西,他早就再也没有退路了。就算是硬着头皮,他也得试上一试!!
赶在其他人来之前,刘文泰立即来到寝殿为皇帝陛下诊脉。躺在床上的皇帝陛下看上去很是虚弱,脸上带着病容,颧骨上还有些异样的红晕。他低低地咳嗽着,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说的话都有些有气无力。刘文泰细细地给他诊脉,不多时,心底的惶恐不安尽数化作了满含恶意的喜悦——
真是天助他也!太医院院使诊错了脉,辨错了症候,忽视了皇帝积热在内之相,将这次风寒完全当成了寒症!热症当成寒症来治,本该用散剂发热却用成了热剂消寒,只要他再加上一剂热剂急方,小症候变成大症候指日可待!!只是,绝不能让尚医局那两位女医与谈复诊出不对来!
皇后娘娘坐在床边,亲自斟了水,给皇帝陛下润了润喉:“刘院判,陛下的脉象如何?”
刘文泰心念急转,立即冠冕堂皇地征引各种医书,断定太医院院使的诊脉是“正确”的,只是用的方子有些平和,可以加一剂容易见效的热剂方。他作出学识渊博之状,说这方子来自于古医书,是素来饱受赞誉的良方云云。
皇后娘娘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对他多了些信任,笑道:“那就赶紧开方罢。等到院使、陆尚医他们过来,你们再仔细看看这方子。”
片刻后,太医院院使带着两名御医前来,陆尚医孤身一人赶到,茹尚医却是满脸疲惫地扶着曾外孙女来了。她刚进来,就告罪道:“娘娘,外子这两天正好病了,昨儿夜里症候加重,实在不能入宫为陛下看诊,望娘娘恕罪。”
刘文泰听了,不由得暗喜起来。便听皇后娘娘宽慰道:“谈老先生和您年事已高,还须得好生保养为上。陛下罹患风寒,本也无须你们都赶进宫来诊脉。但他这症候迟迟没有好转,我实在是有些担心。”
“娘娘安心罢,风寒不是大症候,只需用药对症,陛下很快便能好起来。”茹尚医道。
于是诸位医者都来到寝殿内,陆续给皇帝陛下看诊。之后,众人各怀神色地来到书房回禀皇后娘娘。刘文泰悄悄地攥住拳头,手心里满是热汗,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众人的神情——无论如何,他必须说服多数人赞同皇帝陛下的症候是寒症而不是热症!!
作为头一个给皇帝陛下诊治的大夫,太医院院使不知是真的诊错了,还是害怕被追究责任只能将错就错,十分笃定地道:“陛下的风寒是寒症。微臣之前所用的方子有些缓平,刘院判开的方子确实是古方,效果应该更好些。”话里行间,却是将刘文泰给推了出来。
刘文泰正愁没有人支持他呢,虽然知道太医院院使或许有推卸责任之嫌,他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似是而非地描述了一番皇帝陛下的症状,试图混淆其他人的判断,最后的结论也是寒症:“若是这个方子用得不合适,微臣还能寻出更多对症的古方。”
茹尚医似乎一直有些神思不属,轮到她说话的时候,她仔细想了想,才缓缓回话道:“陛下的症状正如刘院判所言,确实是寒症。院使和刘院判用的都是对症的方子,娘娘放心。都说病去如抽丝,总归需要些时间才能见效。”
陆尚医愣了愣,仿佛有些不敢相信为甚么他们都判定这是热症。她犹豫了片刻,在院使和刘文泰颇有些尖锐的目光里微微垂下首:“娘娘,臣其实不擅长风寒辨症……这次陛下的症状有些不明显,想来诸位的诊断定是不会错的。”
听了她的话,太医院院使和刘文泰都悄无声息地松了口气,暗地里打量皇后娘娘的神色。就见皇后娘娘想了想,道:“既然诸位都觉得是寒症,那就按照寒症来开方治病罢。我只希望,陛下能在除夕之前好转起来。”
刘文泰险些没能控制住眼底的喜色,赶紧低下头与太医院院使一起行礼道:“微臣等必不会辜负娘娘的嘱托!”
************
一碗热腾腾的药汤送进了寝殿,张清皎端过来,不急不缓地将药汤吹凉,然后慢慢地一勺一勺倒进了旁边的瓷瓮里。原本该躺在床上满面病容的朱祐樘正斜倚在引枕上翻阅奏折,见状低笑道:“何必管它,待它凉了直接倒了就是了。”
“总该做个样子。”张清皎道,问肖尚宫,“刘文泰出宫了?”
“是,刚走不久。”肖尚宫回道,“牟指挥使和陈提督都亲自带人盯住了他。”
“敢谋害皇帝,胆子可真是不小。也不知朱宸濠给他许诺了多大的泼天富贵,才让他不惜铤而走险。”张清皎冷冷一笑。在她的面前,这刘文泰与张瑜竟然敢一唱一和地出言蒙骗,有好几回她都险些演不下去了。与这种满怀恶意的人虚与委蛇,对她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卿卿既然不喜他们,便不必再召见。”朱祐樘道,“横竖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该走的过场咱们也已经走了。再召他们过来问罪,也不过是听他们狡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