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3章
    谢长庚的手下, 有一人名叫刘管,极是能干, 擅筹谋策事。此人从前曾在朝廷吏部做着小小的主事, 怀才不遇,深感郁闷, 后又获罪于上官被流放, 中途逃走, 在谢长庚还行走长江水道时就跟了他,如今做了节度使府的属官别驾, 实则也是谢长庚为数不多的秘密幕僚之一。
    他还有个本事。因为从前在吏部的便利, 对各封国的情况了如指掌。上从王相,下到百官,凡有官职份位者, 来历背景,他无不知晓。
    谢长庚将刘管叫来, 问袁汉鼎。
    刘管说道:“此人是长沙国已故国相的义子, 与慕宣卿一道长大,幼年曾在王宫做过伴读。袁虽年轻,但能力出众,为良将之材。长沙国与大人您缔结婚约前的那数年间, 藩王混战,受到波及, 四境不宁, 曾因地界纠纷, 与南蛮首领姜戎数次交战。当时袁汉鼎不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却已随老长沙王投军作战,立下过大功。如今长沙国里,除了陆琳尚可勉强主事,也就剩下这个袁汉鼎了。”
    谢长庚沉吟着。
    刘管以为他想延揽人材。
    过去数年中,谢长庚屡次平定内乱,声望日益高涨,还缺的,就是一场对外族的大胜。
    本朝延续至今,国祚式微,日暮西山,连内乱都无力应对,何况抵御外犯?河西之北的三郡二十城,被北人陆续占去,民众每每谈及,无不义愤填膺,对朝廷的无能也愈发不满。
    三年前,北人在边境开来重兵,意图再夺河西。
    当时的河西,土人和当地人频起冲突,各戍地的将士人心不齐,惧怕北人,可谓内忧外患。原节度使无力应对,初战便以败北告终,又失一城。被革职后,河西局势岌岌可危,朝廷无人再敢担这节度使之职,唯恐河西丢在自己手里,担这举国骂名。
    谢长庚当时得了长沙王的保举,入仕不过一年,刚在平定藩王的战事里崭露头角。
    打重兵压境的强敌北人和打国中国的藩王,不可同日而语。以他当时的情境,没有必胜的把握,便不好趟这一趟浑水。
    在他收到朝廷的急诏,召他入京之时,他正在扫荡晋王最后的势力。
    刘管等人,当时都在劝他,这个时候不宜接手河西这块烫手的山芋。万一不敌,不但身败名裂,从前的筹谋,也都将付诸东流。不妨故意放走晋王的残余军队,容他再次东山再起,兴兵作乱,这样,就能以叛乱未平军事缠身为由,巧妙地避开这个危机。等势力培植得足够了,河西那边也打得千疮百孔了,到时再出面收拾残局,事半功倍。
    但谢长庚当时并未听从劝告,迅速荡清晋王的残余军队,便临危受命,立刻出京来到河西。这几年里,他练兵屯粮,攘外安内,以弱对强,身先士卒,硬是聚齐了人心,数次抵住北人的来犯,这才有了河西今日暂时安稳的局面。
    那次之后,刘管等人,对他真正佩服不已,死心塌地。
    刘管知他心思细密,算无遗策。但即便是现在,有时回想当初他不听劝阻冒险接任河西节度使这个职位的举动,刘管还是不大确定,他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初衷。
    是不欲河西之地落入北人之手,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的不利条件下也能把住全局怀了十分的信心,这才不惜孤注一掷,冒险出京?
    但不管怎样,最后他是赢了。回首当初的那个决定,也实在是个明智的举动。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他若能在对北人的战事中,改防御为反击,获得彻底胜利,夺回那三郡二十城,便是真正的人心所向,威望无二。他只要等到刘后的发难,以自保为由而起事,河西十数万将士,对他必唯命是从。他一呼百应,摧枯拉朽,试问,朝廷谁人能够反抗?天时地利人和,他全部占尽。这个皇位,除非他自己不要,否则,天下还有谁能阻挡?
    大败北人之日,便是他易鼎登极之时。
    见他半晌没有发声,刘管又开口道:“节度使固然求贤若渴,更礼贤下士,但这个袁汉鼎,与慕氏关系匪浅,犹如一家,恐怕不大可能会被您所用。何况,河西如今也不缺良将。节度使与其延揽这个袁汉鼎,还不如……”
    他想说的另外半句话,有些不大方便开口。
    河西内部,如今还剩一个隐患,那便是土人。
    面对这些顽固的土人,就连一向无往不利的节度使大人,也有些一筹莫展。
    据刘管观察,被节度使送走了的夫人,倒似乎可以用作与土人打交道的突破口。
    但这一点,自己能想到,以节度使的心思,不可能没有察觉。
    他有点不明白,为何节度使不好好加以利用,反而把人给送走了。
    但这种夫妻之事,自己一个外人,似乎也不便开口。且既送走人,必有他另外的考虑。
    刘管话说一半,便停了下来,看着对面的谢长庚,见他依旧没有反应,仿佛沉浸在了某种思绪里,叫了一声:“大人?”
    谢长庚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看向刘管,点头道:“我知道了,劳烦。”
    刘管去了后,管事回到节度使府,见谢长庚,禀道:“照大人的吩咐,小人以大人之名,将长沙国的人引入驿舍落脚了。”
    “领队袁将军叫小人转话,道他带来了长沙王慕宣卿给大人的亲笔手书,盼大人尽快拨冗,予以接见,他不胜感激。”
    “除了这个,还说过别的没有?”
    管事摇头,忽然又想了起来。
    “是了。还向小人问及了翁主。小人照大人的吩咐,没提翁主已经回去的事,只推说小人不知。”
    管事说完,见他神色冷淡,也没再问别的,便躬身告退,却又被叫住,叮嘱了一番。
    管事十分惊讶。
    这几年,也时常有朝廷官员被派来河西公干,全部是由节度使府的相关属官接待,按朝廷制度而行。
    这一回,管事实在不懂,节度使为何会如此“款待”那个来自长沙国的袁将军。
    但吩咐了下来,管事自然照办,匆匆告退,前去安排。
    第二天的清早,一个貌美女伎被管事带到了谢长庚的面前。
    女伎跪在地上,惶恐地道:“大人,非奴不从大人之命,是那位袁将军不要奴作陪。奴百般勾引,又跪地哀求,道若被赶走,大人便会责罚奴服侍不周,他便叫奴留下,自己出去和人一屋。奴实在没有办法。奴无用,求大人恕罪。”
    谢长庚命女伎下去,临窗而立。
    管事实在摸不透昨晚这场安排的用意,等了片刻,见他不说话,便冲他背影问道:“大人,今日可否见他?早上他见了我,又问大人何时见他。”
    谢长庚转过身,神色冷淡:“不急,叫他再等个几天。”
    袁汉鼎在驿馆里焦急地等待了三天,度日如年。到了第三天,终于等到会面的消息,立刻出发。
    谢长庚是在节度使府的议事堂里见他的,但周围没有别人,只他二人。他坐在案后。袁汉鼎向他见礼,呈上了来自慕宣卿的亲笔手书。他拆开,随即请袁汉鼎入座,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前几日颇多事务,今日此刻才得以脱身。怠慢了袁将军,袁将军勿怪。”
    袁汉鼎恭敬地道:“节度使客气了。今日能够得见节度使之面,转上殿下手书,我已十分感激。”
    谢长庚浏览了几眼,放下书信,笑道:“我与长沙王本为郎舅,如同家人,便有龃龉 ,也无隔夜的仇,长沙王何必如此客气,叫你不远千里跋涉来此。他的心意,我领了。你若不嫌我这里地偏人鄙,不妨多住几日。礼尚往来,正好也容我备些薄礼,等袁将军走时,劳烦带回献给长沙王。”
    慕宣卿在信里,除了为他之前带自己妹妹出京一事向他表谢之外,也提出这趟希望能将妹妹一并接回的愿望。
    袁汉鼎在焦虑和猜测中等了三天,此刻终于见到了谢长庚的面。
    他本以为会受冷待,乃至羞辱,便如前次谢长庚去长沙国时待遇相似。没想到对方谈笑风生,一副过往不计的模样,不管是真是假,此刻,长久以来,埋在袁汉鼎心底的对翁主的关切和心情的急迫,再也无法抑制。
    见谢长庚绝口不提,他开口道:“多谢节度使美意。我出行之前,殿下再三叮嘱我代他转话,盼节度使予以方便,容我代殿下接翁主回去。殿下信中想必也提及此事。殿下命我转告节度使,倘若翁主能回,殿下倾力酬谢。只要能拿的出,绝不吝惜。”
    他说完,屏住呼吸,望着谢长庚。
    谢长庚注视着袁汉鼎,和他对望了片刻,说道:“倘若我告诉你,你来晚了,她人已不在此地。就在前些日,我奉太后之命,又将她送回上京与太后作伴,你长沙国将如何?”
    袁汉鼎的心脏咚地一跳,脸色微变,猛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她是哪天被送走的?”他脱口便问。
    谢长庚淡淡地道:“怎的,你想半路拦截,将她带走?”
    这一刻,被人一语道出了心思的袁汉鼎,心情是无比的纷乱,又无比的沉重。
    倘若能够随心所欲,他一定不顾一切,会去将她救回。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
    她也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做的。
    就如同前次,分明知道上京于她而言是狼窝虎穴,他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目送她离开洞庭。
    袁汉鼎望向对面那个注视着自己的神色平静的男子,也是翁主的丈夫,咬着牙,一字一字地道:“不敢!”
    他定了定神,抑制住自己纷乱的心情,又道:“节度使此前既曾带翁主出京,想必对她也是怀有善意。这回又送她回去,应当也是迫不得已。节度使对我长沙国,依旧有恩,殿下得知,必铭记在心。翁主人在上京,我长沙国无能为力,也就只有大人你能护她周全了。我代长沙国的子民,先行谢过大人!”
    他说完,从位置上出来,朝着谢长庚便要下跪行叩首礼。
    谢长庚看着对面那个就要向着自己行叩谢大礼的身影,说:“袁将军不必如此。方才不过一句玩笑罢了。我既带翁主出了京,又怎会将她再送回去?她人确实不在这里了,但不是去上京,而是回了你们长沙国。”
    袁汉鼎一时反应不过来,顿了一顿,才终于回过神来。
    他还是有点不敢置信。
    “谢节度使,你此话当真?”
    “倘若所料没错,她此刻应当早已到了。等你回去,你便能见到她的面了。”
    谢长庚淡淡地道。
    整个人,犹如从谷底,倏然升至山峰。
    袁汉鼎被巨大的惊喜给击中,无暇去想对面这个男子,为何分明在已放人回去的情况下,先前还要和自己开那种玩笑。
    他想也没想,非但没有起身,反而立刻向着对面座上的那人纳头拜去。
    “袁某此行,本就受了殿下所托,希将翁主接回。多谢大人成全。请大人受我一拜!”
    他的眼睛里,放出了无法掩饰的欣喜光芒。
    就在这一刻,对着这双放光的眼,生平第一次,谢长庚在心里,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悔恨交加。
    他后悔自己就那么放她回了长沙国。
    他一直在忍她。当时真的是被她的态度给触怒了。而彻底触怒他的,是她为了摆脱自己,竟然不惜自用虎狼之药。
    她通医术,连那个郎中都知道药性之毒,她自然也知道,长久服用会是什么后果。
    但她却还是这么做了,只是为了避免日后和自己再有什么纠葛。
    他自问对她已是很好了,更没有对不起她的地方。
    就是在那一刻,他愤怒之余,也感心冷和厌恶。
    更是彻底失去了耐心。
    不过一个女人,还是个失贞的女人,自己何必和她再纠缠下去。
    所以他当时毫不犹豫打发了人。
    但谢长庚却并非宽容之人。
    即便慕扶兰对他而言并无多大特殊,她却是他的妻。
    哪怕日后等方便了,他会休了她,她也曾是他明媒正娶过的女人。这一点不会改变。
    每每他只要想到那个当年得她恋慕,取她贞洁,令自己蒙羞的男人,他便感到如芒在背。
    这种感觉,仿佛一根毒刺,牢牢扎在他的心底。
    现在她人已被他赶走,他也没打算再见她了,但想起来,反而更加愤懑。
    他极想知道那人到底是谁。
    先前她在这里时,好几次,两人云雨过后,他都曾想要逼问于她。
    只是出于颜面的考虑,也知她不会说出来的,每次强行忍住而已。
    他曾怀疑那人是齐王世子赵羲泰,但赵羲泰与慕扶兰早年于宫中分别之后,似乎再没见面,直到去年她再次入京。

章节目录